近日,手术机器人独角兽泰坦医疗宣布,已收到纳斯达克听证小组的退市通知,自2023年3月10日开市起,公司普通股将从纳斯达克股票市场退市。泰坦医疗称,纳斯达克的退市裁决并不会影响公司在多伦多证券交易所的上市,未来公司将会在美国的场外交易市场上市,股票代码为“TMDIF”。
至此,这家号称“达芬奇终结者”的手术机器人企业,在经过一年多的挣扎后终究还是退市了。
号称“达芬奇终结者”,但十多年未有产品上市
泰坦医疗于2008年在加拿大成立,专注于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的研发制备。目前手术机器人主要包括多孔腔镜手术机器人和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而后者被公认为是下一代手术机器人平台的发展方向。在使用手术机器人进行操作的过程中,多孔机器人需要在病人腹腔部位开多个手术孔(一般为4个),进而使得微创器械进入腹腔操作,而单孔机器人只需要一个孔,因此具有手术空间要求低、创口更小、术后恢复期更快、成本更低的特点,被资本寄予厚望。
2009年泰坦医疗基于哥伦比亚大学IREP单孔手术机器人样机的专利授权开发了SPORT单孔机器人系统,之后该系统改名为Enos 机器人单通道手术系统。资料显示,Enos具有独立照明的2D 高清摄像头和可转向 3D 高清内窥镜摄像头,通过一根25毫米切口的插入管进入患者腹腔,系统配有两种多关节机械臂,可以用于特定手术任务和用于常见的手术任务的执行器。手术类型方面,Enos主要聚焦普通外科(胆囊切除术,阑尾切除术),妇科(子宫切除良性肿瘤)和泌尿科。
2018年,凭借手术机器人这张王牌,泰坦医疗登陆纳斯达克,市值一度接近8亿美元。泰坦医疗曾计划覆盖欧洲和美国手术机器人市场,而基于单孔机器人未来可能成为打破达芬奇多孔手术机器人市场垄断的新型手术机器人产品,泰坦医疗曾号称“达芬奇终结者”。
产品方面,泰坦医疗曾预计于2017在美国发售其手术机器人,但被推迟;2019年4月该公司表示将于2020年上半年提交完整的510(k)申请,但当年10月泰坦医疗就以资金缺乏为由再度推迟上市计划。直到目前,泰坦医疗仍然没有产品上市。
三度面临退市危机,找不到买主
2020年5月,纳斯达克股市向泰坦医疗发送员工退市决定函,理由是公司未能遵守上市公司必须拥有至少250万美元的股东权益,3500万美元的上市证券市值或50万美元来自持续经营的净收入的规则。一筹莫展之际,美敦力在当年6月与其达成合作协议,泰坦医疗获得2000万美元收入,脱离破产边缘,之后,泰坦医疗还获得了美敦力260万美元的采购订单。
不过,基于之后的新冠疫情等多方因素,泰坦医疗再次出现经济危机,2021年12月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David McNally宣布辞职。当月,泰坦医疗再次接到纳斯达克退市警告。2022年2月,泰坦医疗宣布将其220余项专利组合许可给第三方,公司将继续评估区域扩张和创收机会的选择。
2022年7月,纳斯达克给予了泰坦医疗额外的 180 天时间来重新获得其在纳斯达克市场的合规性。2022年9月,泰坦医疗宣布与美敦力签署最终协议,两家公司都可以在各自的业务中开发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而泰坦将在里程碑完成并验证后获得高达1100万美元的付款。
虽然再度得到美敦力出手援助,但泰坦医疗仍然滑向了破产边缘。2022年11月,泰坦医疗宣布出售公司,据外媒报道称,在遍寻40多个买家后,没有一方表示感兴趣。在产品一再延迟上市后,市场对其技术前景已经充满疑虑。
2022年年底,泰坦医疗仍未达到最低要求,纳斯达克给出了退市决定。目前其最新股价为 0.14 美元/股,5年内已跌去了97.9%。
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市场前景良好,国内3家企业布局
虽然泰坦医疗几经波折最终还是退市,但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依然是未来手术机器人发展的重要方向。资料显示,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于2018年商业化进入市场,全球市场规模预计于2030年将达人民币781亿元,2020年至203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将为48.0%。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市场于2020年后的年复合增长率预期将高于多孔腔镜手术机器人市场。
2018年5月,FDA正式批准了达芬奇单孔SP手术机器人适用的第一类手术——泌尿外科手术。国内目前有三家企业在布局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分别为微创医疗、精锋和术锐,其中微创医疗机器人的图迈单臂腔镜手术机器人已完成国内首例单孔腔镜机器人胆囊切除术人体试验;精锋单孔手术机器人即将进入注册临床试验阶段,产品上市后将用于泌尿外科、胸外科、妇科等典型手术治疗;术锐纯单孔手术机器人于2020年12月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术锐成为中国第一家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绿色通道)的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企业。
行业重磅内容、政策信息及时获取,扫码关注医谷微信公众号
为你推荐

4月3日起,CDE电子证照附件格式变更,需同时提交PDF版本
自4月3日起,申请人通过申请人之窗提交质量标准、生产工艺、包装标签、说明书word( docx)版本的同时应再提交一份PDF( pdf)版本,以确保文件版式的准确。所提交的两个版本...
2023-03-31 22:24

宜明昂科IMM01联合阿扎胞苷针对初治的CMML的II期临床研究完成患者入组
近日,宜明昂科宣布,国内首个靶向人CD47的SIRPαFc融合蛋白药物(项目编号:IMM01)联合阿扎胞苷(AZA)(试验编号:IMM01-02)针对初治的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的II期...
2023-03-31 18:33

这款国产PD-1,销售业绩首次大幅下滑
近日,信达生物发布2022年年报,业绩报显示,其2022年营收45 56亿元,同比增长6 7%;亏损扩大至24 62亿元,比2021年亏损额扩大4亿元左右,同比增加21 37%;毛利为36 82亿元...
2023-03-31 16:54

628元一盒,众生药业新冠口服药首发报价公布
近日,据上海市医保局官网披露,广东众生睿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新冠口服药来瑞特韦片(商品名:乐睿灵,200mg*30片 盒)的首发报价为628元
2023-03-31 10:49

基石药业择捷美单药治疗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研究成果荣登权威肿瘤学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数据显示,择捷美在R R ENKTL患者中具有优异的抗肿瘤活性、持久的肿瘤缓解和良好的安全性。
2023-03-31 09:50

全国中成药采购联盟集中采购文件(征求意见稿)
3月27日,全国中成药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全国中成药采购联盟集中采购文件(征求意见稿)》,这意味着备受关注的全国性中成药集采即将进入落地阶段。
2023-03-30 20:56

首个国产利拉鲁肽获批上市
目前国内仅有华东医药及原研企业的利拉鲁肽注射液拥有糖尿病适应症的上市批文,且华东医药为国内首个针对利拉鲁肽注射液肥胖或超重适应症递交上市申请的厂家。
2023-03-30 19:55

129万元/针的CAR-T疗法2022年数据披露
日前,药明巨诺发布2022年财报,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营业收入为1 46亿元,同比增长373 10%;毛利为5880万元,同比增长549 6%;销售毛利率增至40 3%;归属母公司净亏损8...
2023-03-30 14:34

镁信健康高级副总裁冯昊受邀参与第三届医疗与保险行业对话会,共探医疗医药与保险创新融合
3月29日,由中国国际商会与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举办的第三届医疗与保险行业对话会在北京成功召开,镁信健康高级副总裁冯昊受邀出席会议,与行业代表共同就“商业医疗保险解决方案...
2023-03-30 10:24

“健肺勿忧——2023年全国百城公益行暨共建肺癌防治健联体全国行”在安徽合肥启动
3月27日,由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和中国胸外科肺癌联盟联合主办,美年健康集团协办的“健肺勿忧——2023年全国百城公益行暨共建肺癌防治健联体全国行”活动在安徽合肥成功启动。
2023-03-29 21:18

网传药明生基CGT临港工厂大裁员
3月28日,关于“药明康德细胞基因治疗子公司药明生基临港基地关闭,涉及数百名员工”的传闻曝出。作为头部CGT CDMO企业,此事迅速引发业界
2023-03-29 11:09

国家癌症中心首次公布“全国各省癌症高发地图”
近日,《中华肿瘤杂志》发表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重磅文章,公布2016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数据,首次提供各省主要癌谱流行
2023-03-29 07:18

一图读懂 | 海南博鳌乐城先行区临床急需进口药品医疗器械管理规定
临床急需进口药品指先行区医疗机构因临床急需,进口已在境外批准上市,未获我国批准注册、国内已上市品种无法替代的药品(不包括疫苗)。临床急需进口医疗器械指先行区医疗机构因...
2023-03-28 21:33

脑电生物反馈训练与药物治疗,对小儿抽动症的疗效对比研究
抽动症一般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人群中,临床表现多样性,主要以突然发生的、反复的、快速的、无目的的、不自主的一种或多种运动抽动,以及发声性抽动为特征。
2023-03-28 15:53

老年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首次复发后如何治疗?
2023-03-28 13:16

联拓生物发布2022年第四季度和全年财务业绩并宣布公司近期经营动态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拥有现金、现金等价物和有价证券等总计3 024亿美元,较2021年年末(12月31日)净减少1 008亿美元。
2023-03-28 11:02

可恢复90%头发生长,礼来斑秃新药巴瑞替尼国内获批上市
昨日(3月27日),礼来制药宣布,其口服JAK抑制剂巴瑞替尼(商品名:艾乐明)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用于成人重度斑秃的系统性治疗,这也是国内首个且唯一获批用于系统性治疗重度...
2023-03-28 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