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工资短期难调整,体制内创业变现行得通吗?

医药 来源:健康点healthpoint 作者:巴根
2018
08/22
09:39
健康点healthpoint
作者:巴根
医药

医师节刚过,对医师群体的关注却不能止步于此。

近几年,我国医务工作人员数量稳步增长,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共有执业(助理)医师339万,此外还有近百万乡村医生。

尽管如此,专业医师数量缺口仍然较大。2018年发布的《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显示,我国全科医生缺口达50万,麻醉医生缺口达30万,儿科医生缺口达20万。在医师急缺的情况下,医师的劳务价值还常常不能被体现,2014年的调查显示,65.9%的医师认为自己的收入与付出不成正比。

好在近几年医改进程中,政策面在不断调整来,以体现医师的劳务价值。最近,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以下简称卫健委)联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关于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推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切实改善医务人员薪酬待遇,严格落实“两个允许”(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推动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扩面提升深化。

体制之困下的薪酬改革

“我上个世纪80年代毕业后,去医院当医生,直到这两年才好像看到医生价值的体现。”一位近年离开体制创业的医生表示。

“对人的关注不够,薪酬待遇体制改革比较缓慢。”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的《中国医改发展报告(2009-2014)》曾这样评论医改。

2017年初,原卫计委等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决定在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11个综合医改试点省市,各选择3个市(州、区),除西藏外的其他省份各选择1个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进行薪酬制度改革试点。

一年后,这一试点范围再次扩大,除原有明确的试点城市,其他城市至少选择1家公立医院开展薪酬制度改革试点,并明确提出“两个允许”、鼓励探索实行年薪制。

卫健委体制改革司向健康点表示,“在30个省份68个城市先行启动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试点扩面提速深化,落实‘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的要求,探索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薪酬制度。”

体改司举例说道,江苏试行院长绩效工资年薪制,符合规定的高层次卫生人才薪酬待遇由用人单位自主确定,不纳入单位绩效工资总量。江苏、湖南均启动公立医院人事编制备案管理,按标准核增的备案管理人员与在编人员实行同岗同酬同待遇。

值得一提的是,体改司向健康点介绍未来的工作方向时,提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在投资方向上,将从投资医院发展建设转向扩大分配,提高待遇。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医生集团分会副会长,深圳博德嘉联医生集团创始人、总裁谢汝石认为,此前医生的劳动力价值不能体现,带来大处方大检查的问题,医生“不在这里拿就在那里拿”,造成资源浪费和医患关系的紧张。

为何改革被评价为效果一般?谢汝石向健康点表示,“公立医院被限制在制度框架内”,难以有所突破。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刘国恩教授此前也向媒体表示,《指导意见》是在现有公立医院体制不做大的更改的前提下,相关部委能够作出的最大限度的政策调整和制度安排,对改革的推进非常有限。

体制改革幅度不大,薪酬改革难以实现较大突破。此外,《中国医师执业状况白皮书》也显示我国医师面临平均工作时间超长、加班熬夜成为工作常态、医患关系紧张等问题。

去年,国家卫计委发布《关于修改<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决定》,删除“医疗机构在职、因病退职或者停薪留职的医务人员不得申请设置医疗机构”的内容,正式放开了医生创业的闸门。此前,这一禁令已经持续了整整24年。

目前,医生离开体制创业的情况也常有所闻。谢汝石原本也是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肝胆外科医生,2015年离开体制,创办了博德嘉联医生集团。此外,还有于莺、张强、贾海中等走出体制,较为人熟知。

此外,在体制内创新创业,也成为不少医生的选择。

体制内创业被允许,创新成果难转化

2017年3月,人社部印发了《关于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明确表示,“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到企业挂职或者参与项目合作”,“兼职创新或者在职创办企业”。

这一《指导意见》正是对创新驱动发展以及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进一步落实。

8月16日,我国卫生健康青年创新中心在北京协和医院成立。包括郎景和、邱贵兴等院士在内的10位专家,被聘为中心首届专家委员会委员。

据该中心主任、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吴东介绍,在中心成立之前的一年探索期,面向全国征求创新案例,已经成功孵化了两个平台公司项目,其中一个专注于专利成果的转化,另一个则专注于医学教育,此外还有两个项目已经和产业链对接。吴东介绍,这个平台将帮助有创新思想的临床医生实现其产出。

“青果计划”和“创想教育”是该中心的两大项目,其中,“青果计划”将帮助医生把科研成果转化为专利成果,并连接到产业链。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姜晓勃发明了一种用于化疗的口腔支架。他告诉健康点,肿瘤患者在进行放疗时,由于呼吸等原因,患者的身体会发生轻微移动,使得放疗对病灶处的效果发生变化。

姜晓勃发明的个体化口腔支架,能够帮助头颈部肿瘤患者在放疗时最大限度减少身体移动。他表示,这个产品近年来已经实际应用一百余例,效果良好。

但他在卫生健康青年创新中心成立大会上表达了自己的困惑。他希望这个产品不只是在自己医院使用,还能够早日量产,得到推广。他也表达了苦恼:不懂得如何寻找资本,并实现产品的量产和大范围应用。

体制内医生不许开设医疗机构的禁令虽然才放开一年,但医生一直在创新。姜晓勃的发明是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15—2016年度放疗科申请的新技术项目,仅在这一科室,同期申请的新技术项目就有5项。

对于有实用性的成果,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外科主任医师、第九届全国科技工作者代表龙江认为,医生应该与可信赖的体制外创业团队密切合作,实现创新项目的成果转化。同时,他也表示,国家鼓励医生和第三方联合申请课题,也就是“产学研”项目,这些项目需要通过合约等法律方式约束并明晰产权归属、商业价值分配,同时保持医生、医院与企业三方利益一致。龙江认为,这一体系与制度还需进一步完善。

对于体制内医生的一些创新项目,龙江说,“有些医生是为了项目而做项目,为了专利而申请专利”,其中有些实用性不高。因为项目数量、专利数量等常常是医师评奖、评职称、获得晋升所考虑的指标之一,这些成果是否真能转化成生产力并驱动发展,还存有疑问。

龙江本身也参与创办一个叫做“神泌优医CARE”的创新项目。这一项目专注于罕见肿瘤,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提供医学科普、咨询服务,并帮助患者精准对接线下医疗资源,实现全程管理。目前,该团队除了全职创业的7个小伙伴,还包括龙江在内的数十位体制内中青年专家。未来,他们准备将经验复制到其它癌种。

龙江表示,内分泌肿瘤发病率极低,约在十万分之一到十万分之三之间,关注度也很低。他告诉健康点,其实这种肿瘤患者晚期生存年限较长,但却常常被不太了解这个专业的医生认为是“严重的疾病”,甚至可能会放弃病人。而“神泌优医CARE”则为这些患者提供更为专业的服务。

该团队目前管理内分泌肿瘤患者一千余人,龙江说,由于该肿瘤较为罕见,这数量相当于一家大型医院5-8年左右的累积量。

至于为何选择在体制内参与运营这样的项目,龙江说,在目前的环境下,口腔科、整形科等科室医生走出体制较为合适,因为更适应市场。

对于体制内创新创业是否会影响本职工作,他表示,他目前运营的这个项目也能反哺自己所在的公立体制。由于项目所带来的口碑,他的专家号门诊量从原来的一天30多个发展到50多,而内分泌肿瘤的患者也占到了门诊量的三分之一。同时,对医院来说,也能收获声望与口碑。

龙江说,不论是体制内创新创业或者多点执业,医生都应当以第一执业点为重。有人认为多点执业是对医生的松绑,允许医生通过另外的渠道提高收入,对此他不敢苟同。在他看来,有能力有担当的医生更适合多点执业,他们在保证第一执业点工作的前提下,能让医生发挥价值、多做有意义的贡献。体制内创业的医生更适合在保证普通的医疗服务的同时,做些高精尖的研究、创新服务,或者提供医疗教育。

来源:健康点healthpoint

作者:巴根  

来源:健康点healthpoint   作者:巴根

为你推荐

华东医药FIC三重激动剂DR10624最新临床数据披露,降低甘油三酯达75%,减少肝脏脂肪达67%资讯

华东医药FIC三重激动剂DR10624最新临床数据披露,降低甘油三酯达75%,减少肝脏脂肪达67%

DR10624在治疗重度高甘油三酯血症(SHTG)的II期临床研究(“DR10624-201研究”)中取得的重要成果

2025-11-09 21:31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华西医院与蚂蚁集团达成战略资讯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华西医院与蚂蚁集团达成战略

11月8日,在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期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与蚂蚁集团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25-11-09 20:43

雅培瞬感iCGM 高科技高标准亮相进博 多项专家共识发布 助力精准血糖管理资讯

雅培瞬感iCGM 高科技高标准亮相进博 多项专家共识发布 助力精准血糖管理

中国市场唯一通过国际最高标准认证的集成式持续葡萄糖监测系统(iCGM)

2025-11-09 14:14

Metsera同意与辉瑞达成合并,诺和诺德出局资讯

Metsera同意与辉瑞达成合并,诺和诺德出局

美东时间11月7日,总部位于纽约的Metsera公司宣布已与辉瑞达成合并协议,辉瑞同意以100亿美元收购该公司。

2025-11-09 00:27

国家药监局优化境外生产药品补充申请审评审批程序试点资讯

国家药监局优化境外生产药品补充申请审评审批程序试点

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东、广东、重庆、四川、陕西省。

2025-11-08 20:41

Pi3K新突破,皮下新生态,罗氏携手各界共见乳腺癌创新诊疗未来资讯

Pi3K新突破,皮下新生态,罗氏携手各界共见乳腺癌创新诊疗未来

罗氏制药中国召开“Pi3K新突破&皮下新生态——乳腺癌创新发布会”,乳腺癌管线创新靶向药物集体亮相进博舞台

2025-11-08 19:53

美敦力康辉亮相第八届进博会,AiBLE™数智生态加速进化拓维资讯

美敦力康辉亮相第八届进博会,AiBLE™数智生态加速进化拓维

作为连续八年参展进博的“全勤生”,美敦力康辉携AiBLETM数智创新生态重磅亮相,并以“智汇·新生态”为主题,集中展示自2023年AiBLE™首秀进博以来,其在数智创新、产业协作与...

2025-11-08 14:09

索诺瓦进博会亚洲首展峰力AI人工智能太极全能系列助听器, “双芯协同超算力”突破听力健康新想象资讯

索诺瓦进博会亚洲首展峰力AI人工智能太极全能系列助听器, “双芯协同超算力”突破听力健康新想象

全球同步,亚洲首发,中国首展,索诺瓦峰力强力推出AI人工智能太极全能系列助听器,开启AI超算力助听时代

2025-11-08 11:56

柯君医药口服减重新药CG-0416突破性临床前数据于ObesityWeek 2025上发布资讯

柯君医药口服减重新药CG-0416突破性临床前数据于ObesityWeek 2025上发布

展示出“下一代减重标杆药物”的巨大潜力

2025-11-08 09:33

诺和诺德“诺和关怀”发布鸿蒙版APP与减重专属版资讯

诺和诺德“诺和关怀”发布鸿蒙版APP与减重专属版

11月7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诺和诺德宣布2023年组建的“健康生态联盟”扩容升级,将与更多数字生态圈伙伴在生态融合、数据互联、技术共创方面展开深度合作。

2025-11-07 23:16

凯西罕见病事业部首秀进博会资讯

凯西罕见病事业部首秀进博会

凯西集团是一家以研发为基石、拥有九十年历史的意大利国际制药集团,覆盖呼吸道健康、罕见疾病和专科治疗三大领域,其专利数量在意大利药企中排名首位,公司每年投入超20%营收至...

2025-11-07 22:58

卒中知晓周于进博会启幕,Pipeline™持续助力中国脑血管疾病治疗创新资讯

卒中知晓周于进博会启幕,Pipeline™持续助力中国脑血管疾病治疗创新

美敦力神经介入部门以“深耕廿载·向美而行”为主题举办专场活动,并正式启动“卒中知晓周”倡导行动。

2025-11-07 22:48

辉瑞再拓“进博朋友圈”,引领肿瘤与罕见病诊疗高质量发展新格局资讯

辉瑞再拓“进博朋友圈”,引领肿瘤与罕见病诊疗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重磅产品与未来管线悉数亮相,同类第一、同类最优产品加速落地,持续释放创新药物临床价值

2025-11-07 21:01

更长守护,减负前行:拜耳艾力雅® 8mg中国上市,引领nAMD治疗新纪元资讯

更长守护,减负前行:拜耳艾力雅® 8mg中国上市,引领nAMD治疗新纪元

拜耳艾力雅® 8mg(阿柏西普8mg)全国上市媒体发布会隆重举行。

2025-11-07 19:58

诺华公司携手腾讯新闻《超级问诊》亮相进博会,多方合力破解心血管慢病“管理难题”资讯

诺华公司携手腾讯新闻《超级问诊》亮相进博会,多方合力破解心血管慢病“管理难题”

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现场,腾讯新闻联合诺华公司共同举办了《超级问诊》进博会特别场

2025-11-07 18:44

美敦力CathWorks实验室开放日丨CathWorks FFRangio系统正式发布!开启心血管诊疗智能新时代资讯

美敦力CathWorks实验室开放日丨CathWorks FFRangio系统正式发布!开启心血管诊疗智能新时代

2025年11月6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美敦力CathWorks实验室开放日重磅启幕

2025-11-07 18:08

携手共筑男性健康防线,“前列腺癌患者关爱科普活动”助力健康中国2030资讯

携手共筑男性健康防线,“前列腺癌患者关爱科普活动”助力健康中国2030

“男性健康月-前列腺癌患者关爱科普活动”于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在拜耳展台成功举办。

2025-11-07 18:03

创新技术赋能高血压防治——美敦力进博会圆桌共议难治性高血压管理新路径资讯

创新技术赋能高血压防治——美敦力进博会圆桌共议难治性高血压管理新路径

来自临床、公共卫生、政策研究及行业领域的多位专家汇聚一堂,共同探讨创新疗法RDN(肾动脉交感神经消融术)在中国高血压防治体系中的临床应用、卫生经济学价值及未来发展方向。

2025-11-07 1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