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批淋巴瘤按疗效价值支付计划参与患者获得CR,CAR-T疗法进入可及可愈时代

医疗健康 来源:医谷网
2024
06/03
13:00
医谷网 医疗健康

近日,复星医药(600196.SH,02196.HK)合营企业复星凯特奕凯达®(阿基仑赛注射液)“奕同行,愈可及”-中国首款淋巴瘤按疗效价值支付计划首批参与的四位患者已经获得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简称 CR),分别来自上海瑞金医院(2例)、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这标志着CAR-T免疫疗法在按疗效价值支付这一创新支付模式的帮助下,帮助更多的淋巴瘤患者可以走向“可及可愈”,为淋巴瘤的临床诊疗提供了新思路。

据了解,“奕凯达®中国首款淋巴瘤按疗效价值支付计划”于2024年1月推出, 符合条件的患者在使用奕凯达®治疗后,若未能达到完全缓解,将获得最高60万元的返还。该计划是中国首个按疗效价值支付的淋巴瘤药品的创新支付模式,奕凯达也是中国首款按疗效价值支付的生物创新药。

对此,复星凯特CEO陈星蓉女士表示:“奕凯达®中国首款淋巴瘤按疗效价值支付计划的首批患者获得完全缓解,令人感到无比欣慰。奕凯达®自上市以来以其真实世界疗效、稳定的药品质量控制、不断提升的药品可及性,获得了社会公众的高度认可。未来,我们也将继续推动奕凯达®惠及更多淋巴瘤患者,让患者可以在该计划的助力下走向新生。”

CAR-T创新疗法填补临床空白 帮助淋巴瘤患者实现更好的预后

淋巴瘤是一种起源于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约占所有淋巴瘤的90%左右,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大B细胞淋巴瘤(LBCL)是最常见的成人NHL,占NHL的40%左右。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许彭鹏在受访时介绍:“LBCL在一线治疗后仍有40%的患者疾病进展或复发,尤其是对原发难治和早期复发的患者人群,预后更差,因此临床上迫切需要创新的治疗方式,帮助患者实现更好的生存预后。”

但是,淋巴瘤是一种可治愈的疾病,治愈是治疗的最终目标。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肿瘤的治疗已从“外科手术、化学疗法和放射疗法”时代发展到“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和精准医疗”,CAR-T细胞疗法为患者带来治愈时代。上海瑞金医院的两位淋巴瘤患者在经过标准一线化疗治疗后一年内复发,病情仍持续发展,在CAR-T团队的帮助下接受了奕凯达®CAR-T细胞免疫治疗,获得了CR。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病科血液肿瘤科主任医师钟伟杰表示,近年来CAR-T治疗已成为复发或难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标准治疗手段,难治性或初始缓解后复发的淋巴瘤患者预后极差,其治疗是一项严峻挑战。难治复发患者在一线化疗失败之后要尽早考虑CAR-T治疗。

在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参加奕凯达®疗效价值支付计划的患者被诊断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且伴有肿瘤高危因素,经过标准一线化疗治疗后,疗效未达治疗预期,在专家团队建议下接受奕凯达®CAR-T细胞免疫治疗,目前已达到CR状态。

据了解,CAR-T疗法是一种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造人体自身免疫细胞的革命性肿瘤治疗方法,收集这些细胞并使用“基因疗法”对其进行改造,CAR-T细胞被设计为仅针对一个目标具有活性,能够识别这个目标细胞表面的标志,然后杀死该细胞。CAR-T细胞疗法具有个体化治疗的优势,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定制治疗方案,提供更精准、更有效的癌症治疗策略。

奕凯达®是中国首个严格意义上个体化治疗的细胞治疗药物。奕凯达®的“个体化”主要体现在“定制性”,即每个奕凯达产品都是完全基于每个患者量身定制的。区别于传统药物,CAR-T需要采集每一位患者体内的T细胞,因此每个患者都需要一条单独的生产线,而制备完成后的产品也仅限于患者自身使用;其次,定制性还体现在CAR-T生产制备上,采集的患者T细胞运达产品制备基地后,将经过600多道工艺、20多位专业的制备工程师完成生产,并需通过严格的质控及质检步骤,以确保符合回输标准、最大化患者获益;制备成功的CAR-T药物将通过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及专业的患者服务团队,及时地将CAR-T药物回输到患者体内。

奕凯达®开启中国CAR-T治疗元年 国内唯一治疗二线适应症获批

作为在中国首款获批的CAR-T细胞治疗产品,奕凯达®(阿基仑赛注射液)开启了中国CAR-T治疗元年,实现了国内细胞治疗领域从“0”到“1”的突破,并且成为国内唯一获批二线适应症的CAR-T细胞治疗产品。

据了解,Axicabtagene Ciloleucel (Axi-cel)是全球拥有最多和最大样本量真实世界研究数据的CAR-T产品,也是目前拥有最长随访时间的CAR-T产品。值得一提的是,奕凯达®在中国开展的真实世界研究中的数据表现,和全球真实世界研究具有较强的一致性,说明了奕凯达®对中国患者有卓越疗效。

基于Kite Pharma的ZUMA-1研究的事后分析中,ZUMA-1是Axi-cel全球第一个注册临床研究,也是迄今为止随访时间最长的针对大B细胞淋巴瘤的CAR-T研究,用于三线及以上的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现中位随访时间已达6年之久,最佳完全缓解率(bCR)可达58%,中位总生存期(mOS)为25.8个月,5年OS率为42.6%。在ZUMA-1研究的事后分析中,5年淋巴瘤相关无事件生存(LREFS)率证实了Axi-cel治愈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潜在可能性。基于Kite Pharma的ZUMA-7研究用于二线治疗复发难治性LBCL(R/R LBCL),显示出Axi-cel全面卓越的疗效,最佳完全缓解(CR)率翻倍达65%,中位无事件生存(EFS)时间延长近4倍(10.8月 vs 2.3月);中位随访47.2个月,Axi-cel中位总生存(OS)时间较二线标准治疗(SOC)也取得了阳性结果(NR vs 31.1月),患者死亡风险降低了27%(HR 0.73,P=0.03),这是目前在二线治疗中唯一获得OS阳性结果的CAR-T细胞治疗产品。

对于淋巴瘤患者来说,实现CR是梦寐以求的目标。“在临床上,当患者体内无法检测出淋巴瘤细胞时,即可达到CR,这是评估长期生存乃至达到治愈目标的重要指征”,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髓移植中心科副主任胡永仙介绍。 ZUMA-1临床研究展示了使用Axi-cel后3个月达到CR的患者,64.1%的患者可以获得5年持续CR,这也意味着一半以上的人群可以告别癌症,获得临床治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首批参加奕凯达®疗效价值支付计划的患者被确诊为双表达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在接受奕凯达® 治疗后目前已经达到CR。

创新支付模式助力药品“可及可愈” 减轻患者及医生治疗压力

以CAR-T为代表的创新药研发如火如荼,但是难以逾越的高昂价格壁垒阻碍了创新药可及性的提升。奕凯达®按疗效价值支付计划从综合临床价值、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患者价值等多维度进行考量,且经过药物经济学论证得出的以患者为中心,是以价值为基础的创新支付模式。为具有治愈性的“高价值药物”市场准入和支付方式提供了创新解决方案,最终有望推动医疗行业向价值导向的转变。

据了解,该计划将严格参照《2014版Lugano评估标准》(针对淋巴瘤疗效评估的最新国际权威标准)评估CR结果。Lugano是在2014年由NCCN推荐的一种标准指南,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淋巴瘤疗效评价标准,主要用于评估肿瘤的缓解程度和治疗效果。Lugano提供了更加详细和准确的标准和方法,有助于更好地评估治疗效果和制定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对于奕凯达®按疗效价值支付计划带来的影响,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病科副主任兼血液肿瘤科主任朱志刚教授表示,这一创新举措推动CAR-T治疗的“可及可愈”,让优质医疗惠及广大患者,同时也缓解难治性淋巴瘤群体的治疗压力以及医生的心理压力,帮助更多高危复发难治淋巴瘤患者早获新生。未来,按疗效支付方式也有望为CAR-T进入国家医保提供了另外一种全新的思路。

为你推荐

上海发布全面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资讯

上海发布全面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

在试点医疗机构探索开展医保和商业保险同步结算,打通更多支付路径。

2025-11-25 11:44

司美格鲁肽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失败资讯

司美格鲁肽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失败

当地时间周一(11月24日),丹麦制药巨头诺和诺德公布了司美格鲁肽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晚期试验结果。两项试验共纳入近4000名患者。临床试验用药物为诺和诺德的Rybelsus,即口服...

2025-11-25 11:19

嘉应制药信披违规被处罚资讯

嘉应制药信披违规被处罚

近日,嘉应制药发布关于公司及相关责任人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公告。

2025-11-24 15:36

首个国产九价HPV疫苗落地黑龙江资讯

首个国产九价HPV疫苗落地黑龙江

今年6月,万泰生物九价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大肠埃希菌))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预防HPV16 18 31 33 45 52 58七种高危型和HPV6 11两种低危型病毒感染以及感染引起的相...

2025-11-24 14:50

微创电生理“脉冲消融”获批资讯

微创电生理“脉冲消融”获批

11月22日,上海微创电生理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创电生理”)发布公告称,近日,公司研发的一次性使用压力监测心脏脉冲电场消融导管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申...

2025-11-23 22:21

全国医保影像云跨省调阅正式启动资讯

全国医保影像云跨省调阅正式启动

截至启动仪式时,全国已上传可跨省调阅医保影像数据超过1 7亿条。

2025-11-22 23:15

国家药监局发布《药品生产企业出口药品检查和出口证明管理规定》资讯

国家药监局发布《药品生产企业出口药品检查和出口证明管理规定》

11月21日,国家药监局日发布《药品生产企业出口药品检查和出口证明管理规定》,进一步支持和鼓励更多中国药品进入国际市场。

2025-11-22 22:06

“中国最大医院”郑州一附院西院区停诊资讯

“中国最大医院”郑州一附院西院区停诊

11月20日,被称为中国最大医院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院区正式停诊,此前,11月13日,郑大一附院在官网发布了停诊公告。

2025-11-22 10:57

纳斯达克要求科兴生物退市资讯

纳斯达克要求科兴生物退市

11月19日,科兴控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公告称,由于未能按期在2024年11月11日的延期截止日期前提交2024年年度报告,科兴生物于2025年11月12日收到纳斯达克的退市决定函。

2025-11-22 10:12

2025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新增“两院”院士名单资讯

2025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新增“两院”院士名单

今日,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正式揭晓,共有144人当选。其中,共选举产生中国科学院院士73人,选举产生中国工程院院士71人。

2025-11-21 15:35

攻克疫苗佐剂卡脖子难题,百达信生物获超 3000 万 Pre-A 轮融资资讯

攻克疫苗佐剂卡脖子难题,百达信生物获超 3000 万 Pre-A 轮融资

本轮融资由专注生物医疗赛道的领航新界资本独家领投,所募资金将重点用于加速化学合成 QS-21 等核心佐剂原料的 GMP 生产基地建设,推动全球商业化进程,并拓展新型佐剂研发管线。

2025-11-21 15:31

修实生物完成近亿元 A 轮融资,深耕多肽生物合成加速全球化资讯

修实生物完成近亿元 A 轮融资,深耕多肽生物合成加速全球化

本轮融资由老股东华泰紫金领投,拾萃资本追加投资,金鼎资本、湖南艾臣联合参与,小饭桌创投依托生态资源助力融资高效完成,资金将重点用于海外市场拓展与核心技术研发升级。

2025-11-21 15:30

鲲石生物完成 5000 万 A 轮融资 加码巨噬细胞药物攻坚实体瘤资讯

鲲石生物完成 5000 万 A 轮融资 加码巨噬细胞药物攻坚实体瘤

本轮资金将重点用于推进第三代 CAR-M(嵌合抗原受体巨噬细胞)药物的临床转化及多管线布局,为实体瘤治疗领域注入创新动力。

2025-11-21 15:21

近亿元 B 轮融资落地,普世利华加码分子诊断全球化布局​资讯

近亿元 B 轮融资落地,普世利华加码分子诊断全球化布局​

本轮融资由丰仓创新基金、国聚创投联合领投,普华资本、启明创投等机构跟投

2025-11-21 15:12

黄某云涉中药配方颗粒行贿案资讯

黄某云涉中药配方颗粒行贿案

2025年6月,江西省高安市人民法院依法公开开庭审理黄某云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案。

2025-11-20 16:41

专访精鼎医药郑唯玲:全球医药产业格局重塑中,中国从“市场红利”走向“创新红利”资讯

专访精鼎医药郑唯玲:全球医药产业格局重塑中,中国从“市场红利”走向“创新红利”

中国医药创新已从全球产业链 “追随者”,成长为有自主话语权的 “参与者” 乃至 “引领者”,核心竞争力从单纯成本优势,升级为 “效率、质量、创新” 三位一体的综合实...

文/朱萍 2025-11-20 14:16

奥希替尼,医药代表篡改检测报告骗保案例资讯

奥希替尼,医药代表篡改检测报告骗保案例

最终判决:被告人陆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七千元;退赔在案的违法所得予以发还(返还医保基金)。

2025-11-19 16:29

体重管理是慢病防控的“牛鼻子”,管理体重先管好肠道资讯

体重管理是慢病防控的“牛鼻子”,管理体重先管好肠道

在全球公共卫生领域,肥胖已不再仅仅是体型问题,而是被明确定义为一种复杂的慢性疾病。

2025-11-19 15:30

第九十八批仿制药参比制剂目录资讯

第九十八批仿制药参比制剂目录

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专家委员会审核确定,现发布仿制药参比制剂目录(第九十八批)。

2025-11-18 22:09

融和医疗完成近亿元 B 轮融资,助推慢阻肺介入治疗全球突破​资讯

融和医疗完成近亿元 B 轮融资,助推慢阻肺介入治疗全球突破​

本轮融资由启明创投领投、荷塘创投跟投

2025-11-18 1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