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房托管是否会被全面禁止?不少人心里都在打鼓。
近日,上海市卫计委正式发布《关于本市医疗机构进一步加强药事管理推动药学服务转型发展的通知》,指出:公立医疗机构在进行药房供应链优化过程中,须审慎设定与医药企业的合作模式,不应与有关企业开展药房“托管”或类似业务合作,防范合作可能带来的法律和政策风险。
这意味着,上海卫计委官方正式表态,禁止公立医院开展药房托管。
虽然上海并非第一个宣布禁止药房托管的地区,但据业内媒体分析,上海作为全国第三大医药市场,一旦药房托管被禁止,将影响1500亿医药市场。一时引发业内震动。
多地政府出手,严查药房托管
近年来,随着两票制的推进,药房托管已呈遍地开花之势。据《经济参考报》披露,目前全国范围内,约有半数以上的二级及以下医院已实施或计划实施药房托管。
从大的医改方向来看,在推出两票制的同时引入医院药房托管,既能降低药品价格,又能维持医院的良性运转,可谓是一举多得。但由于医院药房托管操作中存在一系列漏洞,全国仍有不少地方主管部门持反对意见。曾任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的廖新波曾公开表示:药房托管就是披着羊皮的狼!
2016年8月,青海省卫计委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科室管理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要求“严禁医疗机构进行药房托管或承包”。
2017年12月,山东省政府发布《山东省“十三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明确表示将“完善药品配送企业管理办法,加强药品配送行为监管,防止独家配送、垄断经营,严禁网下采购配送药品。”
2017年7月,广东省价监局起草了《药房托管行为反垄断执法指南》,明确公立医院在招投标或遴选药房托管企业中,有11种行为可能造成垄断;明确医药企业,3类18种行为可能有市场支配地位滥用、达成横向垄断协议、违法代行行政职能的嫌疑。
今年5月21日,北京市医管局发布了新规,明确医生为患者开具外购药品(医院目录内未涵盖)处方时,不得指定患者去特定的药店、药房(含医院自费药房、自办药店)或其他医疗机构购买。业界看来,这一新规实际上是对处方外流进行“严打严管”,若各地学习北京的做法,则药房托管将“不攻而破”。
企业喊苦:不赚钱还有政策风险
就在前几日,国药控股以“不挣钱和政策风险”为由,宣布放弃药房托管业务。
据《医学界》观察,在此之前,在政策尚不明朗的情况下,包括国药、上药、华润等企业都在药房托管领域进行布局。但由于药房托管备受“争议”,不少企业普遍都是以“药品耗材供应链延伸服务”、“医院智慧物流服务”的名义开展药房托管。
以国药控股为例,该公司在去年通过非公开发行筹集约人民币10.3亿,主要用于医院供应链延伸项目、社区医院药房托管等方面;上海医药则在年报中表示,2017年共托管医院药房226家,新增97家;此前康美药业接连发布4份公告,从1月31日到2月12日,短短13天内拿下81家医院的药房托管权,涉及广东、吉林和辽宁三省;白云山也表示,医院服务延伸项目销售较传统医院业务增长明显。
业务增长明显,为何国药控股此刻选择放弃?
廖新波曾分析,在药房托管运行之初,不少医药公司要给医院高达40%的返点,再加上运营、经营成本至少占去10%,二者加起来使得托管药房的成本节节攀升,利润空间越来越小。此外,有的医药公司要承担原来医院药房所欠下的债务,要买断医院药房的所有库存,还要垫付医院若干个月的药品费用。在这样的托管风险下,资金链一旦出现问题,医药公司就将难以为继,退出也成为了医药公司自保的必然选择。
此外,政策风险也成为企业不得不回避的事实。分析人士认为,药房托管打破了药品配送公平竞争的秩序,有垄断经营的嫌疑,更是对两票制推进形成的反作用力。按照目前已公开的信息来看,多省“两票制”政策要求,对药房托管商业只能委托配送,不得开票。托管企业可能将面临被逼到利润出现困难的局面。
药房托管成贪腐重灾区
“药房托管是变相的”二次议价“,实质上将暗扣变明扣的不合法行为合法化了。”陕西省山阳县卫计局副局长徐毓才曾如此表示。在另一位业内人士看来,在药店销售的药品势必是采购成本低、销售价格高的高毛利药品,这样一来,背离了遏制药价虚高的政策初衷。
去年三月,全国人大代表、老百姓大药房连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谢子龙表示,医院药房托管模式的出现并没有削减贿赂,而是滋生了新的贿赂空间,不利于药品供应和药品质量的保障,应该叫停。
事实上,在药房托管的过程中,很多院长利用手中职权,大肆收受医药经销商的好处费,药房托管衍生为变相利益输送,医院药房托管已经成为贪腐重灾区。
见诸媒体的报道并不罕见:2016年11月湖北武汉蔡甸中医院院长被曝出收取药房托管方回扣131万;洛阳市孟津县公疗医院在与世鸿公司签订药房托管协议的过程中,被指受贿61万元……种种腐败导致的最终结果是,药价仍然难以降下来。
“表面上看医院是不再销售药品了,但药房托管对利益链仍然没有彻底切断。医院会向托管方索取管理费用,托管后对医生个人的商业贿赂可能从明处走向暗处。药厂和药品经销商照样可以影响医生的处方行为。”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胡善联说。
国家卫健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医药政策室主任傅鸿鹏也有同感。他认为,“按照破除以药补医的总体改革思路,药房托管必然在禁止行列。但能否彻底消除以药补医,取决于公立医院的筹资机制改革。”
来源:医学界
作者:子不语
来源:医学界 作者:子不语
为你推荐

《进一步优化药品集采政策的方案(征求意见稿)》第二稿
近日,进一步优化药品集采政策的方案(征求意见稿)第二稿在业内流传,今年3月,这份文件曾发布了第一版,无论第一版还是第二版可看做集采、国谈开展以来一次系统性的总结和对下...
2025-05-11 11:16

港交所新政:允许生物医药企业选择以保密形式提交上市申请
近日,香港证监会与香港交易所联合发布公告,宣布于当5月6日起正式推出科企专线,以进一步便利特专科技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申请上市,并提出允许这些公司可以选择以保密形式提交...
2025-05-10 23:22

老年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2025年版)
本指南自发布之日起施行。2019年11月26日发布的《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印发老年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9〕855号)同时废止。
2025-05-09 17:21

强生宣布特诺雅达和特诺雅在华获批成为首个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白介素23抑制剂
今日(5月9日),强生公司宣布,特诺雅达®(古塞奇尤单抗注射液(静脉输注))和特诺雅®(古塞奇尤单抗注射液)在华获批用于治疗对传统治疗或生物制剂应答不充分、失应答或不...
2025-05-09 15:08

傲鲨智能完成两轮融资,加速布局消费级外骨骼机器人赛道
本轮融资将重点用于消费级外骨骼机器人产品线拓展、核心技术升级及全球化产业落地,进一步巩固其在工业与消费级市场的双轨竞争力。
2025-05-08 16:05

赛诺菲亮相第二十七届科博会,深耕中国市场,共振科创脉搏
本次参展,赛诺菲围绕“追寻科学奇迹,共创健康未来”主题,着重展示了公司在引领免疫学创新、共筑本土科创生态,以及服务中国患者三大领域取得的关键成果,直观展现赛诺菲在中...
2025-05-08 14:25

高罗华新适应症在华获批,丰富复发/难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二线治疗选择
今日(5月7日),罗氏制药中国宣布,创新双特异性抗体高罗华®(英文商品名:Columvi®,中英文通用名:格菲妥单抗 Glofitamab)新适应症已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上市批...
2025-05-07 17:31

司美格鲁肽第一季度大卖超80亿美元
5月7日,诺和诺德公布了其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财报显示,该季度,诺和诺德总营收为780 87亿丹麦克朗,同比增长19%,经营利润为387 91亿丹麦克朗,同比增长22%,净利润为290 ...
2025-05-07 16:19

全球脓毒症治疗重大里程碑,远大医药全球创新药STC3141国内II期临床公布
试验结果证实了STC3141在脓毒症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该临床研究进度处于全球脓毒症研究领域前列
2025-05-06 19:56

智新浩正完成近2亿元融资,加速推进异体再生胰岛临床转化与亚洲布局
资金将主要用于推进国内首个异体通用型再生胰岛管线临床I II期试验,加速拓展亚洲市场,并布局糖尿病、肝病治疗领域的新管线。
2025-05-06 16:20

赛诺菲与CD&R完成欧彼乐交易, 打造全球消费者健康领域领导者
赛诺菲宣布,已完成将其消费者健康业务欧彼乐50 0%的控股权出售予Clayton, Dubilier & Rice(以下简称CD&R)的交易。
2025-05-06 12:25

被罚1.95亿元,A股上市药企仙琚制药涉嫌价格垄断
在五一节假日临近尾声之际,仙琚制药发布一则公告,宣布其收到了一张金额接近2亿元的巨额罚单。值得注意的是,该罚款金额几乎占到了仙琚制药2024年净利润的一半。
2025-05-06 12:07

阿斯利康最新披露:在中国或面临800万美元新罚款
据相关报道,英国当地时间4月29日,阿斯利康在最新季度的财报会议上透露,就在华涉嫌非法进口药品一事,公司可能可能会在中国面临一项新的罚款。
2025-04-30 15:53

君合盟生物重组A型肉毒毒素临床试验双线突破,覆盖严肃医疗与消费医疗两大领域
用于成人中、重度眉间纹适应症的III期临床试验在组长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正式启动并完成首例入组。针对成人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治疗的II期临床试验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牵头并顺...
2025-04-30 1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