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在全球范围内唤起人们对高血压防治的重视,普及高血压防治的科学方法,从而帮助更多人长期稳定地管好“血管压力”,每年的5月17日都被设为世界高血压日。高血压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也是国内患病人数最多的慢性病之一,然而目前仍有近一半人不知晓这个疾病,其治疗率和控制率也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在第20个世界高血压日来临之际,诺华携手腾讯新闻及帆书APP创始人、首席内容官樊登探索创新科普模式,首次以读书分享会(下文简称为“读享会”)的形式在西安开展高血压科普健康教育论坛,助力患者提升疾病认知及疾病长期规范管理意识。
来自全国各地逾百位心血管领域专家汇聚一堂,围绕“掌控人生压力值”这一主题,从解读健康科普书籍入手,共同探讨心血管疾病健康教育,推动优质健康科普内容的产出与传播,帮助患者掌握正确的疾病管理方法,并通过创新治疗方案提高生活质量,助力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控全面发展。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袁祖贻教授和天津康汇医院李玉明教授作为专家代表为读书会开场。
高血压科普健康教育论坛现场
主动出击,守护心血管健康
心血管疾病是影响国人健康的“头号杀手”。近年来,随着健康中国行动的推进与落地,健康管理方式逐渐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健康为中心”,实施策略也从被动医疗转变为主动健康。强化关口前移,创新心血管疾病同防同治路径是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重要举措之一。
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帮凶”,一旦合并高血脂,患者将更容易发生冠心病、心肌梗死等严重的心血管事件。很多高血压病人虽然血压已经超过了140/90毫米汞柱的标准,却并没有明显症状。然而,高血压对血管及其他靶器官的损害不容忽视。长期稳定地将血压控制在指定范围内,将其对血管的损伤降到最低,对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收获健康生活有着重要意义。
“心血管疾病是我国最严峻的健康问题,目前患者人数仍呈上升趋势,意味着公众的主动管理意识仍有待提升,包括前期预防和患病后的积极管理。”天津康汇医院慢病管理部主任、高血压科主任医师杨宁教授说道,“引起心血管疾病的前几位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糖尿病、吸烟、超重/肥胖和缺乏运动。尚未患病的人群要从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入手,保持科学的生活习惯,定期监测危险因素指标,防患于未然;高血压患者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需要根据医嘱选择ACEI、ARB、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和ARNI等常见的降压药物进行治疗,并且需要定期复查,守护心血管健康。”
走出误区,做自己健康的主人
读享会上,杨宁教授表示,提升公众健康素养是改善健康水平的重要一环。“在我从事心内科工作的前十几年,经常在急诊遇到急性心梗、心绞痛的患者。虽然每位患者的病情不同,但导致这个后果的原因往往都有共性。”在杨宁教授看来,如果能够早些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可能就会少一些“午夜惊魂”。
“临床上,我发现患者普遍缺乏基本的科普知识,然而门诊时间有限,无法面面俱到、无限重复同样的科普知识。”她说道,“一下子纠正错误的习惯通常比较困难,需要潜移默化、慢慢渗透,这就需要我们利用碎片化时间建立与患者沟通的纽带,通过这根纽带将专业知识以可传播、可复制的形式惠及更多人。”
杨宁教授在读享会现场发表演讲
2022年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居民健康素养处于较低的水平,仅达27.78%,其中农村居民比城市居民低近10%。而普及健康知识是提升公众健康素养水平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也是健康中国专项行动之一。借2020年高血压门诊开诊之际,杨宁教授正式成立科普公众号“杨宁医生”,开启医学科普之旅,并先后在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建立账号,并设有高血压专辑,从用药误区、血压管理等角度展开科普教育,帮助更多人走出健康误区。
“新媒体的渠道让科普更便捷高效,医学知识可以让科普更专业,而为民服务的情怀能使这条路走得更远。作为医生,我们需要时刻以公众关心的话题为导向,以最简单的问题传递出更通俗、更有料的科普内容,让公众更爱看,更易懂。同时,健康科普也应该从受众视角出发,鼓励患者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增强‘主动健康’意识,帮助公众化被动防守为主动出击,夺回健康主导权,做自己健康的主人。”杨宁教授说道。
来源:医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