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医改新动向:公立医院将剥离“特需”

医疗健康 来源:经济观察报
2013
12/10
09:41
经济观察报 医疗健康

明年3月,位于上海浦东的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将正式开业。这家由国资占股20%、8家民营机构共同均衡持股的医院,被誉为上海医改的一块“试验田”。2011年,上海新医改方案向公众承诺,将用三年时间把公立医院的特需医疗剥离出去,使其医疗资源更好地用于基本医疗服务。为此,上海市政府分别在浦东区和虹桥区规划了两个园区,其主要功能之一就是承接剥离出去的特需和高端医疗市场,而上海国际医学中心,正是浦东园区的主要载体。

在过去三年间,公立医院剥离特需医疗的进展十分缓慢。特需医疗作为一项额外收入,一直是公立医院为基本医疗“补血”的重要手段,将其剥离,无疑是对公立医院利益“动刀”。此外,医生多点执业的推进障碍重重,导致社会办医机构难以共享公立医院的优质资源,高端医疗服务的质量难有说服力。关于特需医疗服务的“归属”问题,成为上海医改进入深水区后的一块“硬石头”。

而自今年9月国务院颁发《关于促进健康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之后,这块医改的“硬石头”也迎来了政策的松动。

剥离特需医疗

上海几乎所有的三级医院中,都存在特需医疗病房。特需门诊是为了满足患者的特殊需求,通常门诊医生必须为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诊疗条件优于普通门诊,有独立的场所,相对更安静、更私密,费用高、服务好是其主要特征,部分享有特殊待遇的人群,其特需门诊诊疗费也可纳入报销范围。

特需医疗是否应在公立医院存在,一直存有较大争议。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蔡江南指出,特需医疗使一小部分人占用了大量医疗资源,造成医疗资源的严重浪费和分配不公。

政府部门也严格控制特需医疗在公立医院的床位占比。上海市卫生局副巡视员许速曾经在中国公立医院改革高层论坛上指出,特需病房在一定程度上占用了公共卫生资源,同时也限制了高端医疗的发展。

因此,特需医疗的归属也成为公立医院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2011年5月出台的上海新医改方案,对公立医院特需医疗的存续明确指出,要逐步取消公立医院特需床位,剥离“院中院”。

2012年,《上海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1-2015》提出,严格控制公立医疗结构开设特需医疗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公立医疗机构对特需床位实施剥离,以人员、品牌、技术等形式在两个医疗拓展区内与社会资本合作办医。

为推动这项工作,上海市政府在虹桥和浦东专门规划了两个国际医学园区,发展高端医疗,用以承接公立医院剥离出的特需和高端医疗服务。

其中,上海新虹桥国际医学中心是原卫生部和上海市的合作项目,也是国家医改试点区,目标是打造市场化的现代高端服务业。位于浦东的上海国际医学园区也是以现代医疗服务业和医疗器械及生物医药产业为核心,打造高端医疗服务集群和高科技医疗器械及生物医药相关产业基地。

上海市的设想是,将公立医院10%的特需病房剥离出去,纳入这两个高端医疗集聚区。

然而,在过去三年间,这项工作一直进展缓慢。对于公立医院来说,在目前政府差额拨款及其他相关体制机制尚未配套改革的情况下,特需医疗是实现其自身收支平衡,弥补资金不足的重要来源;对于市场化的高端医疗机构而言,医疗人才的短缺严重钳制了发展,在目前的体制下,优质的医生资源仍聚集在三甲医院内,而医生多点执业也受到公立医院不愿放人、医生对自身职称评定考虑等因素的影响而难以推进。
折中之道

在政策壁垒短期内无法突破的情况下,公立医院和社会办医机构开始尝试联手推动特需和高端医疗市场化。

上海国际医学中心院长张澄宇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该中心已经和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的12家公立医院达成了战略合作框架,他们将与这些医院的重点学科和科室开展合作,由后者将顶尖医生派至医学中心开展诊疗。

据了解,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将把合作诊疗收费的30%支付给医生个人,10%支付给医生执业点所在的公立医院,医生在国际医学中心的诊疗收入将比在本院的收入高出约20%。

作为原卫生部与上海市政府合作医改试点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国际医学中心与公立医院的此种合作,得到了上海市政府的支持,瑞金医院、仁济医院、市六医院等上海著名医院的特需服务,都将逐渐剥离到这里。

张澄宇认为,通过这样的探索,相信医生多点执业不久将会打开新的局面,高端医疗服务产业的发展也将进入一个新的高潮。

上海市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沪居住和工作的外籍人士及港澳台人士约为21万,从事商业活动的流动港澳台和海外人士有50多万人,本地和长三角乃至全国的高收入人群,对高端医疗均有潜在要求。按照上海高收入人群人均医疗消费金额估算,目前上海高端医疗潜在的市场规模在110亿元左右,到2015年将达到165亿元至185亿元,考虑长三角和全国来沪就医的高收入人群,上海的高端医疗市场规模将接近300亿元。

而截至2010年,公立医院特需业务收入、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高端医疗服务收入仅40亿元左右。

上海高端医疗产业的两大聚集地自2010年始建以来,已经初具规模。在上海国际医学园区内,除上海国际医学中心主要承接公立医院改革所剥离的特需医疗服务外,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上海同济宝隆医院、上海伊丽莎白国际妇产医院、德舟国际医院等数家中外合资高端医疗机构也相继入驻。此外,包括西门子、德尔格、安络杰,科文斯、上药集团、先声药业等在内的百余家医疗器械及生物医药知名企业也已入驻。

上海虹桥国际医学园区内,目前已有7家盈利性医院入驻,分别为百汇综合性医院、美国复旦肿瘤医院、美国HCA心脏外科医院、复旦万科儿科医院、法国NOALYS特色妇产科医院、韩国白家医院和长海医院特色专科中心,投资总额超过78亿元。在中心的二期规划中,将来还将导入旅游医疗、转化医学、医疗会展、养老康复、医疗保险等新型医疗服务。

产业蓝图

对“高端医疗”的说法并不很赞同:“好的东西并不一定都要是奢华的,并非社会公众遥不可及、高不可攀的。定位于符合国际通行模式的‘优质医疗’或许更为确切。”

为体现国际通行优质医疗的模式,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在国内首次采取“建设、管理、使用”分离运营模式的医疗机构。在建院之初,就按照三甲医院的标准为基础,参照美国国际医院的规范,引入新加坡百汇医疗集团的标准化管理流程,结合中国的法律法规和国情,计划通过两到三年实现国际化医院的质量管理认证,其建设和管理标准均对接国外一流私立医院。

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医疗安全和品质,除了医生的个体因素,医院管理的各项服务也至关重要。因此,高端医疗的投资者在医疗本身外,也注重于服务领域更大的蓝海。

不久前,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牵头召开的一次闭门会议上,首次提出要发展国家旅游医疗、成立旅游医疗发展联盟的提议。

“中国现在每年有十几万人到欧美治疗,还不包括旅游体检,高端医疗也要解决这批人到国外看病难的问题,同时也要吸引周边国家人群到我们国家来就医、旅游。”张澄宇介绍,上海国际医学中心也在和国外一流的医疗机构开展合作,实行互相之间的“转诊”,比如有些手术在国内不具备条件,医院可以帮助患者衔接国外的医生出国进行手术,患者手术后可以回到国内疗养,并继续享受国外医院、医生的诊疗建议.
不过,尽管业内已在高端医疗产业领域开始绘制蓝图,但政策对民营医疗机构的一些限制仍困扰着产业的发展。

今年,上海国际医学中心计划购买一套甲类医疗设备,但根据相关政策,此类设备必须得到卫生部门的审批才可以购买,由于该医院还未正式开业,不具备获批的条件,最终,这项购买计划搁置,最早要等到明年才可以再次报审。

张澄宇认为,社会办医机构在购买设备等各方面并没有动用政府资金,也未挤占基本医疗服务的盘子,只是一种市场行为,政府要管的,不应是能不能购买设备,而是设备如何保质保量地投入应用。“要尽快地、最大限度地放开某些准入的审批,才能缩短先进设备、药物、服务进入国内的周期,提升国内的医疗卫生水平。”

 

来源:经济观察报

为你推荐

创新疗法再传积极信号,多奈单抗3年长期研究验证阿尔茨海默病干预“越早越好”资讯

创新疗法再传积极信号,多奈单抗3年长期研究验证阿尔茨海默病干预“越早越好”

TRAILBLAZER-ALZ 2长期扩展研究结果显示,在大多数研究参与者完成治疗后,记能达依然可以持续发挥减缓疾病进展的作用

2025-08-01 21:51

赛诺菲获得维亚臻在研药物普乐司兰钠注射液大中华区权利资讯

赛诺菲获得维亚臻在研药物普乐司兰钠注射液大中华区权利

同类首创 RNA 干扰(RNAi)治疗候选药物将为中国患者提供潜在治疗选择。

2025-08-01 19:21

资讯

"HER2阳性肿瘤诊疗能力提升工程启动会"召开,赋能HER2阳性胆道肿瘤精准诊疗

近日,【HER2阳性肿瘤诊疗能力提升工程】(以下简称“工程”)启动会在沪召开。会上,众多嘉宾围绕胆道肿瘤领域的治疗进展及趋势进行分享与探讨,以期推动该疾病领域的精准诊疗...

2025-08-01 15:38

华领医药首次半年扭亏,华堂宁上半年大卖176.4万盒资讯

华领医药首次半年扭亏,华堂宁上半年大卖176.4万盒

日前,华领医药发布发布业绩预告称,公司在今年上半年实现利润约11 84亿元,和去年中报的亏损1 4亿元相比,实现了自2018年上市以来的首次扭亏。

2025-08-01 11:16

礼来公布替尔泊肽重磅研究数据,或重塑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治疗格局资讯

礼来公布替尔泊肽重磅研究数据,或重塑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治疗格局

这是首个头对头比较替尔泊肽和度拉糖肽的心血管结局研究,纳入了来自30个国家 地区总计超过13,000名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成人患者, 历时超过4 5年,是迄今...

2025-08-01 08:57

国家医保局制定新上市药品首发价格机制资讯

国家医保局制定新上市药品首发价格机制

据央视新闻7月31日报道,为鼓励药品研发创新,国家医保局制定了新上市药品首发价格机制。

2025-07-31 23:50

QiviData数据分析系统实现医药数据分析国产化突破,助力CRO破解“卡脖子”难题资讯

QiviData数据分析系统实现医药数据分析国产化突破,助力CRO破解“卡脖子”难题

在医药研发外包(CRO)领域长期依赖海外数据分析工具的背景下,杭州启维软件有限公司近日宣布,其自主研发的QiviData数据分析系统V2 0已通过国家级技术验证,并与国内头部CRO企...

2025-07-31 17:26

体检争议事件引发公众健康焦虑,用AI解读体检报告量激增40%资讯

体检争议事件引发公众健康焦虑,用AI解读体检报告量激增40%

近日,一则 "女子十年体检未提示患癌风险,确诊时已是肾癌晚期 "的新闻持续发酵,也引发了公众对健康问题的关注,甚至有网友自嘲 "为体检焦虑到失眠 "。

2025-07-31 16:48

普丽妍完成近5000万美元C轮融资,再生医美龙头加速技术布局资讯

普丽妍完成近5000万美元C轮融资,再生医美龙头加速技术布局

本轮融资由未来资产资本(中国)领投,老股东雅惠投资、华泰紫金追加投资

2025-07-31 16:28

因美纳升级旗舰检测产品,加速全面肿瘤基因组分析可及资讯

因美纳升级旗舰检测产品,加速全面肿瘤基因组分析可及

因美纳TruSight™ Oncology 500 v2研究型检测产品现已上市,集成内置HRD生物标志物检测,周转时间更短,组织样本需求更低

2025-07-31 15:11

搭建递送技术平台,我国创新药企布局新型体内CAR-T疗法资讯

搭建递送技术平台,我国创新药企布局新型体内CAR-T疗法

“目前高端的细胞治疗药物价格仍高达每针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元,但通过mRNA和先进的递送技术,把高度个性化的定制疗法转变为通用型药物,将有机会把成本降至大多数患者可负担的范...

2025-07-30 17:25

中眸医疗完成数千万元融资,加速眼科基因治疗全球布局资讯

中眸医疗完成数千万元融资,加速眼科基因治疗全球布局

此次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加速核心产品ZM-02的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及后续管线开发,进一步巩固公司在眼科基因治疗领域的领先地位。

2025-07-30 17:18

恒润达生CAR-T 疗法获批上市资讯

恒润达生CAR-T 疗法获批上市

7月30日,国家药监局官网显示,恒润达生的雷尼基奥仑赛注射液(商品名:恒凯莱)获批上市。

2025-07-30 13:07

蚂蚁AI健康应用AQ推出多个“院士 AI分身”,日均免费问诊近万人资讯

蚂蚁AI健康应用AQ推出多个“院士 AI分身”,日均免费问诊近万人

顶级医学专家上线“数字分身”,正在掀起一场 AI 看病风潮。7月30日,蚂蚁集团AI健康应用AQ数据显示,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建安“AI分身”上线仅3天咨询量激增280%,AI让顶级大专...

2025-07-30 12:08

刚刚,国家药监局原副局长陈时飞被立案审查资讯

刚刚,国家药监局原副局长陈时飞被立案审查

7月30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公告: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对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党组成员、副局长陈时飞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调查。

2025-07-30 09:20

“肝能修复站”公益快闪沪上启动,专家支招科学管理脂肪肝资讯

“肝能修复站”公益快闪沪上启动,专家支招科学管理脂肪肝

由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发起,快速消费品健康公司欧彼乐(Opella)、益丰大药房、意领科技联合支持的全民肝脏健康守护行动——“肝能修复站”公益快闪,于上海徐汇滨江正式启动。

文/张蓉蓉 2025-07-30 09:17

京津冀持续暴雨,蚂蚁集团AQ上线专区提供健康科普及线上义诊服务资讯

京津冀持续暴雨,蚂蚁集团AQ上线专区提供健康科普及线上义诊服务

近日,华东、华北、东北等地持续强降雨,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社会各界紧急响应。为了方便受强降雨影响的群众获得一站式的信息及服务,7月29日,蚂蚁集团旗下AI健康应用AQ推出“...

2025-07-29 20:25

讯飞医疗亮相WAIC,牵头《医疗健康行业智能体标准体系》10项核心子标准资讯

讯飞医疗亮相WAIC,牵头《医疗健康行业智能体标准体系》10项核心子标准

7月26日,以“智能时代、同球共济”为主题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WAIC)在上海开幕。大模型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正从概念验证走向产业化落地,如何建...

2025-07-29 1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