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制品主要用于临床治疗和被动免疫,发挥着其他药物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由于政府不再批准新的血制品企业和严格管控浆站审批,血制品行业存在巨大的供需缺口,长期供不应求。2015 年全国采浆量约为5900 吨,我们保守估计市场需求量不低于12000吨。
2011-2015年我国白蛋白进口份额变化趋势
美国人均血制品消费/中国人均血制品消费
一、采浆量供不应求,浆站审批逐步转暖
与美国采浆量相比,我国的采浆量明显偏低,主要原因包括浆站审批严格导致数量较少、献浆员限制十分严格、献浆频次低、单次采浆量少。由于法律法规的限制,献浆人员和次数很难提升,浆站突破是提升采浆量的核心因素。
中美采浆概况对比
由于浆站数量多会影响地方政府形象和带来疾病传播风险,2011 年底贵州省关停16 家单采血浆站,导致血制品供需紧张加剧。2011 年卫生部提出“十二五”期间采浆量倍增计划,2012 年初发布《关于单采血浆站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鼓励各地设置审批单采血浆站,并适当扩大现有单采血浆站的采浆区域,提高浆站采浆量。然而由于审批严格,地方政府态度谨慎,2011-2014 年全国新批浆站仅20 余个。采浆量增长也比较缓慢,2011-2014 年期间的采浆量增长不到2000 吨,需求远远没有满足。
2008-2015年我国单采浆站数量变化趋势(个)
2008-2015年我国血浆采浆量变化趋势(吨)
但近期部分地区浆站审批态度发生了积极的改变,我们估计2015 年年底国内获批浆站总数达到200 余个,相比2013 年新增了40 余个。值得注意的是重庆市率先批准了6 个浆站分站,广东省仅在2015 年就新批浆站数量约为20 个,这在整个血制品行业都是开创性的举措。
这些迹象表明各省浆站审批态度在逐步转暖。而且考虑到血制品供不应求的现象十分严重,卫计委又在积极呼吁各省新设浆站,我们认为浆站获批进度加快是大概率事件,血浆来源将出现大幅度提升,利好整个血制品行业。
二、最高零售价限制取消,血制品价格逐步提升
血制品属于刚需,关乎众多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经济负担,因此一直受到发改委最高零售价的限制。即便如此,血制品价格仍然持续走高,与招标降价的医改大方向正好相反,核心原因就在于血制品处于严重供不应求的状态,市场需求远远没有得到满足。
在最高零售价取消之前,各种血制品的价格逐步提升,如发改委于2007 年将10g:50ml规格的白蛋白最高零售价从259 元上调到378 元,2011 年将0.5g 人纤维蛋白原冻干粉的最高零售价也从147 元上调到350 元。
2006-2013年白蛋白最高零售价变化趋势(元)
2006-2013年人纤维蛋白原最高零售价变化趋势(元)
2015 年上半年,发改委等七大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印发推进药品价格改革意见的通知》,自2015 年6 月起,血制品等药品的最高零售价限制正式放开,改由市场调节,打破了束缚血制品提价的障碍。血制品刚需未能得到满足加上企业成本提升,价格逐步提升是必然趋势。
纤原、静丙出厂价同比涨幅分别约100%、10%,甚至连允许进口的白蛋白都提价了10%。样本医院的血制品平均零售价也出现了明显提升,PDB 数据显示白蛋白和纤原的终端零售价与最高零售价之间的差距很小,白蛋白由于有进口产品的冲击略有波动,但波动范围很小,价格十分稳定。随着最高零售价取消,血制品终端价从2015Q3开始出现明显提升。
2013-2015年PDB 样本医院的白蛋白平均零售价变化趋势(元)
2013-2015年PDB 样本医院的纤原平均零售价变化趋势(元)
从长期来看,血制品仍然存在巨大的供需缺口,只能通过新开浆站来逐步填补,供需矛盾必将推动血制品价格持续提升。假设采浆量按照每年10-15%的增速提升,至少还需要5年的时间才能达到12000 吨,但是考虑到医生接受程度提高和适应症扩大,采浆量需求也将持续提升,未来5 年仍将维持供不应求的状态,推动血制品价格持续提升。
从细分产品来看,我们认为最具提价空间的是纤维蛋白原,该产品为血制品中的小品种,在血制品市场中占比约2.5%,主要用于产后/术后大出血,多为一次性使用,产生费用占整个治疗费用比例低,价格敏感性低;其次为静丙,但由于其用量大、价格敏感性高,提价后容易受到监管部门的压制,预计将以小幅度缓慢的模式提价;此外白蛋白虽然可以进口,但国产白蛋白的整个产业链可控性和安全性更高,更受医生青睐,也还存在一定的提价空间。
三、并购重组是未来趋势
不考虑我国,全球共有约20 家血制品企业,年采浆量超过3 万吨。而我国就有约30 家血制品企业,但年采浆量仅6000 吨左右,血制品企业多但采浆量很低。国内最大的血制品企业年采浆量也不到1000 吨,而国外的血制品龙头采浆量已达到6000 吨,超过我国全国的采浆量。这主要是因为国外血制品行业经过多年发展已经进入成熟期,规模效应和综合利用率是核心竞争力,通过兼并重组实现了行业整合,发展为寡头垄断。我国的血制品企业仍然处于享受政策红利期,但5-10 年后随着市场需求逐步满足,也必将重复国外发展趋势,通过并购获得规模效应,从而在市场中胜出,最终只留下几家寡头。
国外血制品行业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创业阶段、快速成长阶段、分化产生寡头阶段。
国外血制品行业发展历程
考虑到血制品严重供不应求,未来5 年内我国血制品企业均可以享受量价齐升带来的业绩增厚。但随着采浆量和产品综合利用率逐步提升,市场竞争将变得更加激烈,必然将走向类似国外的并购潮。具有规模效应的企业更能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通过外延并购壮大,最终成为行业垄断寡头。
来源:中国产业信息
为你推荐

阿斯利康最新披露:在中国或面临800万美元新罚款
据相关报道,英国当地时间4月29日,阿斯利康在最新季度的财报会议上透露,就在华涉嫌非法进口药品一事,公司可能可能会在中国面临一项新的罚款。
2025-04-30 15:53

君合盟生物重组A型肉毒毒素临床试验双线突破,覆盖严肃医疗与消费医疗两大领域
用于成人中、重度眉间纹适应症的III期临床试验在组长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正式启动并完成首例入组。针对成人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治疗的II期临床试验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牵头并顺...
2025-04-30 12:39

科塞尔医疗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加速血管介入器械全领域平台化布局
本轮融资由国内知名投资机构铁投巨石领投,苏高新金控持续追加投资,园雍投资跟投,资金将用于核心产品研发、全球市场推广及产能扩建。
2025-04-28 16:54

凯西集团2024财年实现双位数营收增长,不断投资研发,聚焦可持续发展
凯西集团(Chiesi Group)是一家以研发为基石的意大利国际制药集团,总部位于意大利帕尔马,业务覆盖全球31个国家和地区。在2024财年,凯西集团圆满收官,取得了强劲的财务业绩...
2025-04-28 11:29

别让肺结节成心结,肺健康清“结”公益行动在人民日报社正式启动
2025年4月27日,《爱肺行动》之别让肺结节成心“结”——肺健康清“结”公益行动,在北京人民日报社正式启动,由广东省钟南山医学基金会、江苏养无极药业有限公司发起,联合京东健康...
2025-04-28 10:26

被忽视的“经期头痛”,专家提醒频繁发作需及时就医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病,不仅有中到重度的头痛症状,还常伴随多种复杂症状比如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女性偏头痛的发病率是男性的2~3倍,约20%~25%的女性偏...
2025-04-28 09:42

A股上市公司未名医药的核心子公司,被停产
4月24日晚间,未名医药发布公告称,4月22日,天津市药监局发布公告,对公司控股子公司天津未名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未名”)进行了药品GMP符合性检查。经综合评定、...
2025-04-27 11:34

瑞博生物港交所递表,小核酸药物龙头企业有望登陆资本市场
瑞博生物成立于2007年,专注于RNA干扰(RNAi)技术开发及小核酸药物产业化,是全球最早布局该领域的开拓者之一。
2025-04-27 10:36

Cytiva与中欧创新医药与健康研究中心签署全面合作协议
双方将携手在细胞治疗药物成果转化领域展开全面合作,推动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的蓬勃发展,打造全球生物医药创新高地。
2025-04-25 19:49

精鼎医药任命 Charlotte Moser为公司首席医疗官,负责领导全球医学战略
今日(4月25日),致力于为客户提供I至IV期全方位临床开发服务的跨国合同研究组织(CRO)精鼎医药宣布,公司已任命 Charlotte Moser博士出任首席医疗官。
2025-04-25 15:06

强生宣布锐珂(埃万妥单抗注射液)联合化疗方案在华获批,用于EGFR TKI经治后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
强生公司今日(4月25日)宣布,旗下创新治疗药物锐珂®(埃万妥单抗注射液)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与卡铂和培美曲塞联合给药,适用于治疗携带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2025-04-25 15:00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布: 研究证实速福达可将流感病毒家庭传播概率降低32%
罗氏全球今日(4月25日)宣布,速福达®(玛巴洛沙韦)III期临床试验CENTERSTONE研究详细结果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上发布。结果显示研究达到了主要终点:流感感染者单...
2025-04-25 1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