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紧跟其竞争对手Lyft的上市,Uber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了招股书。这个全世界最大的打车平台,终于要上市了。若按照外媒此前报道的筹资100亿美元、估值1000亿美元计算,优步将成为美国今年最大规模的IPO,也有望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IPO之一。
有意思的是,在Uber的招股书中,优步表示IPO上市后,将继续进军医疗。医疗仍然是这家拼车巨头前瞻性战略的一部分。
此时,距离优步推出其医疗平台Uber Health已经过去一年。这家想要入局医疗的打车企业,在医疗领域究竟做得怎么样?
1
解决患者就医过程中的交通不变
超30亿美元市场有待挖掘
交通是患者就医旅程的一个组成部分。
2018年3月,Uber 推出Uber Health非紧急医疗(non-medical-emergency)交通平台,为用户专门提供就医交通服务,正式步入医疗行业。Uber Health 致力于将拼车作为一种可靠的、负担得起的病人运输方式。
这项服务允许医疗系统员工为病人安排乘车,并将该功能整合到现有的工作流程中。病人可同时通过短信、打电话或手机App方式进行Uber Health服务预约。如果病人有手机,他们会通过短信获取旅行细节。司机只看到病人的名字和位置。这符合HIPAA规范。
* HIPAA是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签署的健康保险携带和责任法案(Health Insurance Portability and Accountability Act)的缩写。HIPAA对多种医疗健康产业都具有规范作用,包括交易规则、医疗服务机构的识别、从业人员的识别、医疗信息安全、医疗隐私、健康计划识别、第一伤病报告、病人识别等。
Uber称,超过100家医疗机构在其测试版项目中使用了Uber Health,未来有希望有更多的机构能够满足患者的乘车需求。没有自己的急救车辆来运送病人的小型医疗机构可能会发现Uber Health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德克萨斯州立法机构目前正在考虑一项名为HB1576的法案,该法案将扩大拼车公司接送医疗补助患者往返预约的能力。
Uber Health 能够发展起来,与美国现有的医疗模式息息相关。
在美国看病,大多情况下会选择找家庭医生,而家庭医生是需要预约的。
根据美国州立法会议的数据,每年约有360万美国人因交通不便而错过医生预约或推迟就医,而错过预约可能会引发连锁反应,包括急诊室就诊率的增加以及住院率的攀升等。专家估计,这些错过的预约所造成的损失达到每年1500亿美元。
根据一个由联邦政府资助的独立研究机构“运输合作研究计划”(Transit Cooperative Research Program)的数据表示,非医疗紧急医疗运输(NEMT)市场的价值超过30亿美元。
波士顿儿童医院的首席创新官、NEMT平台Circulation的联合创始人John Brownstein表示,“虽然没有大量数据,但整体市场远远不止这些”。
美国非紧急医疗交通费用的支付方式都采取医疗机构预先支付,随后根据患者保险计划的报销比例,收取报销后的费用的模式。目前大多数商业保险对于该费用的报销比例达到了70%。让患者按时就医显然能节省更多的成本,因此,保险公司、政府保险计划甚至医院,都愿意掏腰包为患者解决交通问题。
有需求,又有人买单,超30亿美元的市场,再加上本身处在交通运用的优势领域,Uber 显然在这里看到了机会。
2
价格仅为救护车的2%-2.5%
但不具备提供紧急医疗服务能力
Uber Health发布之前,Uber 曾在医疗领域做过尝试性的实验。2014年,它在美国提供按需注射流感疫苗。它还测试了资助的乳腺癌筛查项目。它还在巴西生产疫苗,在新加坡也生产雾霾口罩。但这些都是一次性的、“弹出式”服务。
几番试水下来,Uber Health 成为Uber医疗项目的核心。Uber在其招股书中表示,由于上市并打算进军医疗领域,它将受制于“更多与医疗保健相关的联邦和州法律法规”。也就是说,Uber在医疗领域有着更大的野心。
招股书表示,Uber 将通过为患者提供负担得起的、可靠的交通选择,进一步拓展医疗领域。
Uber将自己定位为比大多数非紧急医疗运输更便宜和更可靠的选择。Uber Health的总经理Chris Weber表示:“交通上的障碍对于弱势群体来说是最大的,包括慢性病负担最重的患者。这项服务将为患者提供可靠、舒适的交通方式。”
Uber的竞争对手Lyft同样也看重这一市场的潜力,提供类似的服务。
越来越多的患者在紧急情况下求助于Uber和Lyft等服务,因为它们比传统救护车便宜得多。
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加斯顿县报告称,乘坐救护车去医院的平均价格约为831美元;邻近的梅克伦堡县乘坐救护车去医院的平均价格约为949美元。但根据患者离医院的距离,Uber和Lyft所提供的打车服务的平均成本约为20美元,仅为救护车价格的2%-2.5%。
当然,专业人士表示不太支持,因为如果患者的病情恶化,Uber 或 Lyft 的司机将无法为他们提供医疗服务,因此他们最好在紧急情况下寻求救护车。Uber和Lyft也在多处声明中表示,他们的服务“不能替代执法或医疗专业人员”或“紧急交通工具”,并鼓励用户在紧急情况下拨打911。
除此之外,人们最为关注的还是用户的信息安全问题。尽管Uber Health与Clearwater Compliance公司的合作确保了用户信息受到HIPAA法案的保护,但是还是有专家因为Uber用户数据曾经外泄的前科而担忧Uber Health平台数据的安全性。
3
“滴滴医生”试水2天触礁搁浅
不符合中国医疗现状
Uber Health 的运营模式看起来并不困难,曾经让Uber退出中国的滴滴,是否会跟进类似的医疗项目呢?
基于中国目前商保普及率低,支付者没有到位,患者就医模式的不同,Uber Health 的这种模式显然行不通。
不过,滴滴对于医疗也有其野心。
早在2015年,滴滴曾经试水医疗项目。不过与Uber Health与医疗机构合作、接送患者的模式不同,滴滴则将目光放在了接医生到患者家中就诊上。
2015年10月18日和19日这两天,滴滴携手阿里健康、手术预约O2O平台“名医主刀”联手医疗机构发起一个公益活动——在北京、上海、杭州、南京4个城市,用户通过滴滴出行App端呼叫“滴滴医生”,距离最近的“滴滴医生”将第一时间上门问诊。
“滴滴医生”这种模式受到了行动不变且需要就医的患者的欢迎。且医生上门服务,意味着患者不需要大医院排队,问诊时长得到保证。服务结束后,患者和医生将互评好坏,对于双方也有一定的约束性。
“滴滴医生”曾被认为是极有可能盘活现有医疗资源的新诊疗模式。然而,这种模式试水两天后再无声响。
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医生资源稀缺。一个医生在医院看病,一个早上能服务50个病人左右,若跟随滴滴专车上门服务,一天能服务的患者人数屈指可数。事实上,在为期两天的活动时间里,滴滴出行APP共收到超过2000人次的医生上门预约订单,实际仅提供了40余次上门服务。
除此之外,医生上门只能提供健康咨询、不能开处方的红线问题;可能产生的医患纠纷;医生服务的定价问题……都成为滴滴医生继续运营的绊脚石。
滴滴医生之后,滴滴暂无医疗项目。今年2月,滴滴CEO程维宣布裁员以备战“寒冬”。与此同时,滴滴滴在美国的竞争对手Lyft上市,Uber提交IPO申请,滴滴何时靠岸?靠岸后是否会继续探索医疗领域?都是未解的谜题。
与科技公司过去一贯的形象一样,Uber和滴滴都是以颠覆和革新者的角色出现的。但要判断这些以颠覆传统著称的科技公司能否撼动医疗保健行业,还为时过早。
2018年,Uber依然亏损18亿美元(约120亿元),过去3年里,它累计亏掉了100亿美元。滴滴2018年净亏损也达到人民币109亿元。如果想深涉医疗行业,它们还面临着诸多严峻的考验。
来源:MedTrend医趋势
为你推荐
资讯 诺华的核药将在嘉兴量产
近日,跨国药企巨头诺华宣布其放射配体疗法(RLT)药物派威妥(镥[177Lu]特昔维匹肽注射液)的两个适应症同时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分别为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雄激素受体...
2025-11-11 18:23
资讯 国家医保局:开展医保经办全业务流程智能审核试点
国家医保局确定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辽宁省、浙江省、湖南省、重庆市医疗保障局为试点单位,开展医保经办全业务流程智能审核试点工作。
2025-11-11 18:15
资讯 贺普药业乙肝创新药物获突破性进展
近日,第76届美国肝病研究协会(AASLD)年会在美国华盛顿开幕。由上海贺普药业研发的乙肝创新药贺普拉肽临床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以大会报告形式公布了治疗慢性乙肝II期随机双盲...
2025-11-10 20:57
资讯 远大医药复方鼻喷剂莱特灵®国内成功获批,过敏性鼻炎迎全新复方治疗方案
全球创新药Ryaltris®复方鼻喷剂(“GSP 301 NS”或“莱特灵®”)已获国家药监局颁发药品注册证书,且在药品审评过程中未收到补充资料通知,实现“零发补”获批上市。
2025-11-10 17:37
资讯 创新医疗国际合作新范本,复星凯瑞与沙特Fakeeh共拓细胞治疗新里程
此次签约聚焦CAR-T细胞治疗领域,双方就共同推进该技术在沙特的临床落地和本地化发展达成了合作意向。
2025-11-10 17:32
资讯 安永吴晓颖:从“辅助工具”到“核心能力”,生成式 AI 将重塑医疗器械行业竞争格局
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安永正式发布《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医疗器械行业潜在应用》白皮书。
文/张蓉蓉 2025-11-10 16:26
资讯 科莱恩大亚湾制药产能升级落地,加码药用辅料与原料药布局
近日,科莱恩在惠州大亚湾生产基地举行护理化学品扩建项目投产仪式,此次 8000 万瑞士法郎(约7亿人民币)的战略投资中,制药领域产能升级成为核心亮点。
文/张蓉蓉 2025-11-10 15:33
资讯 “医药险协同聚力,让生命无惧风雨”,罗氏医药险生态联盟启动
11月7日,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罗氏制药展台举行了“以患者为中心,聚力守护新生”为主题的医药险生态联盟仪式。
2025-11-10 09:56
资讯 华东医药FIC三重激动剂DR10624最新临床数据披露,降低甘油三酯达75%,减少肝脏脂肪达67%
DR10624在治疗重度高甘油三酯血症(SHTG)的II期临床研究(“DR10624-201研究”)中取得的重要成果
2025-11-09 21:31
资讯 Pi3K新突破,皮下新生态,罗氏携手各界共见乳腺癌创新诊疗未来
罗氏制药中国召开“Pi3K新突破&皮下新生态——乳腺癌创新发布会”,乳腺癌管线创新靶向药物集体亮相进博舞台
2025-11-08 19:53
资讯 美敦力康辉亮相第八届进博会,AiBLE™数智生态加速进化拓维
作为连续八年参展进博的“全勤生”,美敦力康辉携AiBLETM数智创新生态重磅亮相,并以“智汇·新生态”为主题,集中展示自2023年AiBLE™首秀进博以来,其在数智创新、产业协作与...
2025-11-08 14: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