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15年后,吉药控股最终还是走向了退市的结局。
业绩持续低迷
近日,吉药控股发布公告称,截至2025年4月23日,公司连续二十个交易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1元,已触及《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上市规则》第10.2.1条规定的终止上市情形,公司股票将被终止上市。同时,吉药控股股票已同步停牌,因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情形而被深圳证券交易所作出终止上市决定的股票不进入退市整理期。
紧接着,吉药控股又收到深圳证券交易所下发的《事先告知书》,深圳证券交易所拟决定终止其股票上市交易。
吉药控股的前身为2000年成立的双龙股份,彼时,双龙股份的主营产品是白炭黑,这是一种以硅砂为主要原料生产的功能性材料,可应用在国防、橡胶制品、农业化学制品等多个领域。2010年,双龙股份在深交所上市。
2014年,双龙股份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以10亿元收购金宝药业,至此切入医药行业赛道。根据官网信息资料显示,金宝药业的核心产品类别涵盖中药妇科系列、抗病毒系列、心脑血管系列等,主要产品包括全国独家产品妇科不孕不育“参茸鹿胎丸”、妇科肿瘤产品“止痛化癥胶囊”、抗病毒产品“乐达非系列”、儿科核心产品“羚贝止咳糖浆”、心脑血管产品“脑塞通丸”等。
2017年,双龙股份更名为“吉药控股”,并开始在医药大健康行业开疆拓土,先后将沈阳美罗制药、远大康华、吉林利君康源医药等多家药企收入麾下,截止目前,吉药控股已构建起以医药工业(中西成药生产)、医药商业(批发、代理)、医药零售、医疗医养(医疗结合的养老服务)等医药大健康产业为核心的集团化业务体系。
在上市后的8年,也就是直至改名后的第二年,吉药控股连续8年无论同比还是环比均保持盈利状态。但自2019年开始,吉药控股开始出现亏损,其当年的营收曾创下上市以来的业绩巅峰,破了10亿元,但另一边,归母净利润的亏损达17.84亿元,出现了其上市以来的首度亏损。此后,吉药控股就一直处于亏损状态,直至2024年净利润都是大幅亏损。
根据吉药控股发布的2024年年报数据显示,其2024年营业收入为3.33亿元,同比下降3.69%;归母净利润为-4.39亿元,同比下降25.80%;扣非归母净利润为-4.10亿元,同比下降41.51%。
在业界看来,吉药控股开展的大规模收购行为,反而推高了其商誉减值规模。相关数据显示,2019 年至 2024 年期间,吉药控股针对所收购标的累计计提的商誉减值金额超过 15 亿元,这一数额竟达到同期公司营收总和的 1.2 倍。如此巨额的商誉减值,直接致使公司连续 5 年净利润呈现亏损状态,净资产更是一度跌至 -5 亿元以下,从而触发了“财务类退市”预警。
同时,吉药控股收购的药企多为区域性中小药企,缺乏核心专利或独家品种,在竞品众多的情况下,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构筑起稳固的护城河,也导致其主营业务盈利能力持续低迷。
也曾尝试自救
面对连续亏损的严峻局面,吉药控股并未坐以待毙,而是积极寻求自救之路,其中谋划易主成为其关键举措之一。然而,命运似乎并未垂青这家深陷困境的企业,数次易主尝试均以失败告终,每一次努力都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未能激起扭转乾坤的涟漪,反而让公司处境愈发艰难。
2019 年 5 月,吉药控股曾对外发布了一则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卢忠奎和黄克凤夫妇、持股 5%以上股东孙军以及股东梅河口金河德正创业投资中心(有限合伙),与吉林省吉盛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签署了股份转让意向协议。这一协议若能顺利实施,吉药控股的控股股东将易主为吉林省吉盛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实际控制人也将变更为吉林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市场一度对此寄予厚望,期待着国资的入主能为吉药控股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但事与愿违,由于股份转让的主要条款未能达成一致,这份承载着希望的协议在 2019 年 7 月无奈终止,吉药控股的首次易主尝试就此宣告失败。
也是在2019年,不得不提到另外一场犹如闹剧般的收购,当年7月,吉药控股曾宣布拟收购修正药业 100%股权。要知道,修正药业的体量远超吉药控股,这一收购计划被业内形象地称为“蛇吞象”。消息一出,市场哗然,各方都在密切关注着这场看似实力悬殊的收购能否上演奇迹。然而,仅仅半个月后,吉药控股便宣布因将要修改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具体实施细则尚未出台,决定终止收购,并表示待条件成熟后再继续推进。这一突然变故引发了深交所的强烈关注,深交所随即发出问询函,要求吉药控股说明双方签订的《意向协议之解除协议》的真实内容,质疑公司存在故意报备不实文档以配合披露与事实不符信息的情形。随后,证监会也决定对该事件立案调查。2019年11月,调查结果落地,吉药控股因信披违法被处以60万元罚款。
2020年11月,吉药控股再次宣布易主计划,控股股东及实控人卢忠奎与本草汇医药签订协议,本草汇医药将享有吉药控股 24.23%表决权,吉药控股控股股东将变更为本草汇医药,实际控制人也将变更为刘舒。但在执行过程中,双方产生了严重分歧和纠纷,核心问题之一便是本草汇医药未能足额支付股权转让款。按照双方约定,本草汇医药应在2021年1月 31 日前向卢忠奎支付全部转让款约1.27亿元,虽经2021年4月份的两次支付,仍欠股权转让款2325.68万元。尽管双方随后达成和解方案,但最终未能执行,矛盾进一步激化,双方最终对簿公堂,吉药控股的易主之路再次陷入僵局。
为摆脱危机,吉药控股还曾把破产重整及预重整程序当作自救的终极手段,2023年,吉药控股曾向吉林省通化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对公司进行破产重整,并申请启动预重整程序。但在今年3月,吉药控股收到通化市中级人民法院送达的《决定书》。通化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因公司预重整方案未审查通过,导致公司存在较大的退市风险,故预重整程序应终结。
自救失败后,吉药控股只能“硬挺”,2025年第一季度,其业绩延续颓势,其第一季度营业收入为6374.36万元,同比下降15.53%;归母净利润为-4517.46万元,同比下降10.58%;扣非归母净利润为-3931.42万元,同比下降3.61%。
截止停牌,吉药控股每股报价停留在0.21元,总市值仅剩1.4亿元。
来源:医谷网
为你推荐
资讯 司美格鲁肽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失败
当地时间周一(11月24日),丹麦制药巨头诺和诺德公布了司美格鲁肽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晚期试验结果。两项试验共纳入近4000名患者。临床试验用药物为诺和诺德的Rybelsus,即口服...
2025-11-25 11:19
资讯 首个国产九价HPV疫苗落地黑龙江
今年6月,万泰生物九价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大肠埃希菌))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预防HPV16 18 31 33 45 52 58七种高危型和HPV6 11两种低危型病毒感染以及感染引起的相...
2025-11-24 14:50
资讯 微创电生理“脉冲消融”获批
11月22日,上海微创电生理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创电生理”)发布公告称,近日,公司研发的一次性使用压力监测心脏脉冲电场消融导管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申...
2025-11-23 22:21
资讯 国家药监局发布《药品生产企业出口药品检查和出口证明管理规定》
11月21日,国家药监局日发布《药品生产企业出口药品检查和出口证明管理规定》,进一步支持和鼓励更多中国药品进入国际市场。
2025-11-22 22:06
资讯 纳斯达克要求科兴生物退市
11月19日,科兴控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公告称,由于未能按期在2024年11月11日的延期截止日期前提交2024年年度报告,科兴生物于2025年11月12日收到纳斯达克的退市决定函。
2025-11-22 10:12
资讯 2025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新增“两院”院士名单
今日,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正式揭晓,共有144人当选。其中,共选举产生中国科学院院士73人,选举产生中国工程院院士71人。
2025-11-21 15:35
资讯 攻克疫苗佐剂卡脖子难题,百达信生物获超 3000 万 Pre-A 轮融资
本轮融资由专注生物医疗赛道的领航新界资本独家领投,所募资金将重点用于加速化学合成 QS-21 等核心佐剂原料的 GMP 生产基地建设,推动全球商业化进程,并拓展新型佐剂研发管线。
2025-11-21 15:31
资讯 修实生物完成近亿元 A 轮融资,深耕多肽生物合成加速全球化
本轮融资由老股东华泰紫金领投,拾萃资本追加投资,金鼎资本、湖南艾臣联合参与,小饭桌创投依托生态资源助力融资高效完成,资金将重点用于海外市场拓展与核心技术研发升级。
2025-11-21 15:30
资讯 鲲石生物完成 5000 万 A 轮融资 加码巨噬细胞药物攻坚实体瘤
本轮资金将重点用于推进第三代 CAR-M(嵌合抗原受体巨噬细胞)药物的临床转化及多管线布局,为实体瘤治疗领域注入创新动力。
2025-11-21 15:21
资讯 专访精鼎医药郑唯玲:全球医药产业格局重塑中,中国从“市场红利”走向“创新红利”
中国医药创新已从全球产业链 “追随者”,成长为有自主话语权的 “参与者” 乃至 “引领者”,核心竞争力从单纯成本优势,升级为 “效率、质量、创新” 三位一体的综合实...
文/朱萍 2025-11-20 14: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