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作为备受行业关注的高水平学术盛会,2023罗氏肿瘤高峰论坛在沪顺利召开。本次高峰论坛以“与氏界,愈未来”为主题,齐聚国内外各肿瘤领域资深专家、学者和行业伙伴,聚焦前沿的肿瘤研究和治疗动态,并在血液肿瘤、乳腺癌、消化道肿瘤、肺癌和个体化医疗等领域分享和深入探讨国际新进展、新资讯和新理念,旨在合力助推中国的肿瘤诊疗水平更高质量发展,为中国的肿瘤患者提供更好的创新解决方案和治疗体验。
多维提升,冲刺健康中国2030
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与《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重大疾病防治相关内容中提出,到2030年,我国总体癌症五年生存率不低于46.6%的行动目标。在政府、专家学者、医药企业、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之下,我国肿瘤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果,癌症防治体系初步建立:根据权威数据显示,2003-2015年,我国恶性肿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但与46.6%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徐兵河教授在发言中指出:“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疾病。近20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政策的扶持,制药企业研发实力的增强,精准治疗手段的不断更新,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持续延长,生活质量也在提高。然而恶性肿瘤的治疗仍然存在诸多未被满足的需求,许多治疗瓶颈仍需突破。为此,我们需要加强合作与交流。”亚洲肿瘤联盟(FACO)主席、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李进教授指出:“我国癌症发病率仍然处于上升态势,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疾病负担沉重,整体防控形势严峻。恶性肿瘤防治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层面出台多项政策,鼓励抗肿瘤领域创新发展。” 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候任主席、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周彩存教授表示:“肿瘤创新诊疗手段和先进治疗理念,能够真正为医生和患者带来抗击肿瘤的底气。罗氏肿瘤高峰论坛的举办,是增进交流和理念碰撞的平台,为肿瘤领域冲刺健康中国2030目标加油打气。”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吴德沛教授讲道:“当前我国淋巴瘤总体生存率低的主要原因在于广大基层医疗单位对于淋巴瘤规范化诊疗水平亟待提升。为此,建议优质医疗资源适当下沉,并加强双向转诊机制有效运行。此外,新药新方案的普及应用,以及医患配合度的不断提高,也将会极大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
厚积薄发,创新之路繁花似锦
作为一家专注创新的企业,罗氏深耕肿瘤领域60年,带来许多具划时代意义的药物。罗氏集团首席医学官兼全球药品开发负责人Dr. Levi Garraway提到了罗氏在肿瘤领域的五大战略支柱,包括精准医疗,创新的免疫疗法,合理的组合方案、不同的治疗模式以及早诊早治。希望能够和中国专家携手一起为癌症患者带来更多治愈方案。来自罗氏旗下公司基因泰克研究与早期研发部门高级主任研究员叶欣博士向在座专家介绍了罗氏在早期研发领域的进展,通过直接靶向致癌基因、利用不同适用的药物模式扩大选择性肿瘤靶向以及开发新型联合疗法,解决固有和获得性耐药问题,从而满足不同患者的治疗需求。
同时,与会嘉宾也分享了新技术和新理念在临床应用中的经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邢宝才教授讲道:“免疫疗法在不同的肿瘤治疗中都做出了不俗的成绩并持续展现出无穷的潜力。即便如此,免疫治疗仍在不断寻求创新与突破。无论是新型免疫检查点通路亦或是癌症疫苗、溶瘤病毒、CAR-T新的免疫策略都将在创新的驱动之下持续焕发光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张永宏教授结合自己6年的研究成果讲道:“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预防肝癌消融术后复发。免疫治疗作为肝癌辅助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对其机制的深入探索将更佳有利于肝癌患者的精准诊疗,改善患者的长期生存预后。”随着循证数据的积累,创新之路硕果累累。北京大学国际癌症研究院张宁教授介绍了其实验室在精准诊疗方面的探索,如混合型肝癌的起源和分子分型,单细胞测序找到五类免疫微环境亚型,以及在类器官上的研究均有助于指导临床用药等。
多方携手,从中国走向世界
近些年,在国际学术舞台越来越多看到中国专家的成果,频频发出中国声音,甚至改写国际指南。究其原因,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胡夕春教授分享道:“随着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等领域的迅速发展,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肿瘤发生、发展机制。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医生借助多方力量,推动创新,在转化医学的道路上打开了全新的突破口,将重大科学发现转化为对患者有益的诊疗手段。”
罗氏制药中国总裁边欣女士表示:“除了坚持创新突破,罗氏还在更广阔领域探索携作。我们希望与中国医生和本土创新力量携手合作,双向赋能,共同成长,让中国的创新引领世界!”
来源:医谷网
为你推荐

连续第四年,2025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工作要点发布
发挥穿透式审计监督优势,加强医药行业专项审计。打通从原材料采购、药品耗材生产、招标采购的监管通路,将监管重点向生产端覆盖。探索建立药品生产加工到流通使用全过程可追溯...
2025-06-13 22:55

国家卫健委:人间传染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审批管理办法
本办法适用于三级、 四级实验室从事《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目录》 规定的应当在三级、 四级实验室开展的人间传染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或者疑似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审批。
2025-06-13 22:34

半年融资超2亿元,美创医疗攻克“卡脖子”技术
此次融资将加速美创医疗在医用植入级ePTFE材料产线建设、创新产品研发及商业化推广上的布局,助推中国高端医疗器械真正实现进口替代。
2025-06-13 13:22

拟再易主,派林生物或变为央企控股企业
日前,派林生物发布公告称,中国生物技与派林生物控股股东共青城胜帮英豪投资合伙企业(简称“胜帮英豪”)签署收购框架协议,拟受让后者持有的21 03%股份。若本次交易顺利推进...
2025-06-13 12:43

依视路®星趣控®亮相Vision China 2025,重磅发布依视路®星趣控®2.0镜片
在2025年视觉健康创新发展国际会议(Vision China)期间,儿童青少年近视管理品牌依视路®星趣控®重磅发布全“星”一代儿童青少年解决方案——依视路®星趣控®2 0镜片
2025-06-13 11:28

景嘉航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专注新型靶向放射性药物开发
近日,杭州景嘉航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AB-RayBio Therapeutics,简称“景嘉航”)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由杭实资管领投,正
2025-06-13 10:53

CDE:已取得药品批准文号的两种或者两种以上具有独立的适应症和用法用量的化学药品,如何申请组合包装?
已取得药品批准文号的两种或者两种以上具有独立的适应症和用法用量的化学药品,如申请组合包装,应通过什么途径提出申请,申报资料有什么要求?
2025-06-12 21:44

赛诺菲加速尼塞韦单抗全球发货,提前数月助力医务工作者应对今年RSV流行季
赛诺菲将于2025年第三季度初启动尼塞韦单抗的全球发货工作,以确保在2025-2026年呼吸道合胞病毒流行季来临前,实现广泛供应。
2025-06-12 17:31

CDE发布《先进治疗药品的范围、归类和释义(征求意见稿)》
本文件所称先进治疗药品,是指符合药品相关管理规定,按照药品的路径进行研制、生产、经营、 使用和监管,且经体外操作生产并在人体内发挥预期功能的细胞治疗药品、基因治疗药...
2025-06-11 22:06

安图生物注销了一控股子公司
近日,安图生物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安图莫比已完成注销手续,该公司是安图生物与Mobidiag Oy(以下简称Mobidiag)在6年前成立的合资企业,伴随着注销,如今正式落幕。
2025-06-11 15:25

因美纳发布2024年度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持续释放基因组学的力量
报告重点阐述了因美纳在推动精准医疗更加可及、赋能公众与社群、在业务中践行可持续发展、尽责运营和秉持诚信领导原则等方面的持续努力。
2025-06-11 14:21

破解传统疗法局限,华东医药脂溢性皮炎外用制剂国内III期临床获批
由中美华东申报的一项评价0 3%罗氟司特泡沫(ZORYVE®)在脂溢性皮炎患者中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多中心、随机、双盲、赋形剂平行对照的III期临床试验申请获得批准。
2025-06-11 09:57

医药领域有哪些新探索,中办 国办关于深入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深化改革创新扩大开放的意见
深化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提升口岸药品监管和检验检测能力。完善临床急需进口药品、医疗器械使用及监督管理制度,探索将国际新药临床真实世界数据用于进口药品注册上...
2025-06-10 22:13

默克治疗腱鞘巨细胞瘤的药物匹米替尼上市许可申请获受理
基于III期MANEUVER研究的阳性数据,这是Pimicotinib这一潜在“同类最优”TGCT治疗药物的全球首个申报
2025-06-10 14:25

推进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共享,大力发展“一老一小”普惠服务,中办 国办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
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优化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模式、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推动城市医疗资源向县级医院和城乡基层下沉,逐步实现紧密型...
2025-06-09 19:15

因爱凝聚 · 共愈新生 2025罕见血栓与止血疾病学术会成功举办
2025年6月8日,由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与《医药养生保健报》联合主办、武田中国支持的“2025罕见血栓与止血疾病学术会”在沪成功举办。
2025-06-09 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