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认识自己DNA的过程可谓异常艰辛,神甫后院的豌豆,小到肉眼都看不清的果蝇,甚至人类粑粑中的细菌,都被用来研究DNA的特性。直到2003年,花了30亿美元,经过全球科学家10年的共同努力,“人类基因组计划”告终,完成了人类30亿对碱基的测序工作。
此后DNA的研究进入了快车道,尤其在测定序列方面有了飞跃式的发展,测序费用下降幅度打破了着名的摩尔定律。现在只要几百美元,半天时间就可以得到30亿对碱基的全部序列。
中国在测序方面优势明显,全球超过一半的测序能力是在中国。
目前消费级的基因检测一般都包含四个方面:
1)个性特征,比如酒量,运动特点等;
2)疾病风险,可以提示受检者对某些疾病特别关注,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对现有的疾病预防计划进行调整,确立个性化的预防计划;
3)检测潜在的遗传疾病,包括隐形携带者,更好的认识自己的身体;
4)发现自己对某些药物的反应,建立个性化的精准用药方案,帮助医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药物;
5)祖源分析。
中国消费级基因检测的发展风起云涌,深受大众关注,但任何新事务在发展早期,都会面临各种挑战。我尤其想和大家谈谈,如何科学理性地面对消费级基因检测,怎样受益于这项新兴的科技成果,和需要关注的科学伦理和社会问题。
首先,我们一定要理解基因的作用。基因只是一个人生理活动的设计图纸,是内在因素。而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生理活动受到很多外在因素的影响。好比汽车的生产,从设计图纸,到组装下线,中间经过了一系列复杂的生产装配过程,任何一个环节都会对最终产品产生影响,甚至产生不合格的产品,相对于人来说,就是疾病。
2018年5月权威的“科学”和“细胞”杂志发表多篇文章,利用单细胞测序技术,阐述了相比于年轻人,老年人的免疫细胞会携带更多的DNA修饰,而且这些修饰上的差异主要来源于环境。
我们解读消费级基因检测这个有关遗传的结果,就不能不考虑环境对人类生理活动的影响。对基因检测的每一项结果,检测机构都要告诉受检者遗传因素和环境的关系。
有些遗传疾病完全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检测结果可以直接告诉我们是否患有此项疾病,或者是否成为隐性携带者。在消费级基因检测中,涉及的很多疾病并没有这样直接的关系,检测结果只是众多致病原因中的一个因素,这就是所谓的多因素致病。
很多常见的疾病,都是多因素致病。其中最大的变量就是环境因素。比如肺癌,抽烟,空气污然,厨房油烟等环境因素,远比基因检测的结果(遗传因素)重要。
消费级基因检测对疾病风险的预测,最大的用处就是提高受检者对某些疾病的认知和关注,在专业人士咨询指导下,对现有的预防措施进行调整,形成个性化的疾病预防方案。
还拿肺癌举例,如果知道自己肺癌的风险高于普通大众,那是不是应该在戒烟上就要采取更加严格态度,尽快把戒烟变为实际行动?
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不能简单理解,因为只有知识变成行动,才有力量。利用基因检测得到的知识,逐步改变受检者的生活方式,才是一种科学和有益的态度。
任何过度解读,甚至误解,都是应该避免的。对于某些几乎完全受成长环境影响的人类特性,比如所谓的天赋和天才程度,早恋,网瘾,爱情等,最近受到了人民日报在内的权威媒体的质疑和批评,值得大家关注。
对于祖源分析,欧美国家利用基因技术对祖源的研究比较成熟,中国目前的数据还不完整。虽然中国汉族人口占到绝大多数,但历史上的三次汉人南迁,五胡乱华等历史事件,也会使中国祖源研究变得很有现实意义。
其次,我们要理解消费级基因检测和医学检测的区别。医学检测是由临床医生主导的,是诊治一个疾病不可或缺的工具,是健康问题的核心区域。消费级的基因检测不能,也不应该在没有临床医生指导下,单独走进这个核心区域。
换句话说,任何和疾病有关的结果,都应该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解读和干预,防止普通大众对相关疾病产生误解,造成不必要的精神负担和错误行为。
对于基因检测这项迅猛发展的新事物,专业的临床医生同样也面临知识更新的挑战。到2018年5月为止,全球总共有7万5千项基因检测项目,而且还以每天10项的速度在递增。
即使在医生继续教育执行比较好的美国,也只有14%的临床医生有信心对这些结果进行解读和咨询。
可以肯定的是,快速发展的基因检测,一定会催生遗传咨询师这个新兴职业的发展。受过专门培训并有资格认证的遗传咨询师,根据每个人的基因特性和生活方式,帮助受检者建立个性化的健身和防病措施,是消费级基因检测走向健康良性发展的必由之路。
对基因检测产品的咨询解读,不仅在中国,在全球范围都是需要亟待发展的。我觉得飞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比较适合基因解读的应用场景。因为人类的所有基因,为人工智能规划了一个固定的应用范围。而在这个范围内,不断认知的基因功能会提供庞大而丰富的知识节点,最终会给咨询专业人士提供一个有力的工具,提高基因检测产品的价值。
对消费级基因检测的解读和咨询,怎么强调都不过分。一味追求消费级基因检测产品的大而全,在目前的技术和认知范围内,不是一条明智的举措。专业人士对基因产品的解读和咨询,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会成为基因检测行业提供价值服务的瓶颈。
尽管如此,我还是鼓励大家以积极的态度拥抱新兴的消费级基因检测,在专业人士指导下,更加了解我们的自己的身体,养成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尤其是美国国立卫生院(NIH)主导的“我们所有人”的精准医学计划,在酝酿了三年以后,终于在2018年5月6日正式全面启动。这项耗资15亿美元,规划10年完成,收录分析一百万人基因数据和健康信息的科研计划,肯定会显着提高我们对基因检测的认知,并规范行业标准,为消费级基因检测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
来源:动脉网
作者:楚文江博士
来源:动脉网 作者:楚文江博士
为你推荐

Lenacapavir“零时差”落地乐城,我国HIV防控迈入长效预防新时代
2025年7月25日,全球同类首创、一年仅需给药两次的HIV暴露前预防药物Lenacapavir(来那帕韦)正式落地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
2025-07-27 10:35

国家卫健委:医养结合示范项目工作方案(2025年版)
全国医养结合示范机构。具备医疗卫生机构资质,依法进行养老机构备案的医疗卫生机构或养老机构。示范机构每2年评估一次,每次命名100个左右(含中医药特色的示范机构),2030年...
2025-07-26 17:05

CDE :化学药品口溶膜剂药学研究技术指导原则(试行)
膜剂是指原料药物与适宜成膜材料等经加工制成的膜状制剂,根据给药部位不同,可分为口用膜、眼用膜、阴道膜等。口用膜可分为口溶膜、口颊膜、舌下膜和口腔贴膜。口溶膜是指在口...
2025-07-26 10:52

CDE:12项生物类似药药学相似性研究的问题与解答
生物类似药进行临床试验申请时,对于生产工艺和规模的要求是什么?候选药的剂型、规格、 制剂处方是否必须与参照药一致?对参照药的来源如何要求?多规格制剂中是否可以选择一...
2025-07-26 10:40

皮尔法伯集团毕太维®联合疗法在华获批,精准靶向BRAFV600E突变型转移性结直肠癌
用于既往接受过系统治疗的BRAFV600E突变型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成人患者。
2025-07-25 18:24

《特殊医学用途流质配方食品注册指南》和《特殊医学用途增稠组件配方食品注册指南》
流质配方为非全营养配方食品,一般在短时间内使用,满足需要流质饮食和限制脂肪摄入人群的基本营养需求。
2025-07-25 17:15

扬子江药业在固阳成功举办第二届717龙凤堂有机黄芪节
“健康中国”战略指引下,扬子江药业集团(以下简称扬子江)旗下中药品牌龙凤堂始终致力于全链条把控产品质量,从源头助力中药材产业发展水平提升。
2025-07-25 10:42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禁止武汉用通收购山东华泰制药股权,要求解除
本案是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施行以来第四起禁止的经营者集中案件,是第一起对未达申报标准的经营者集中予以禁止的案件,也是首次要求相关方对已实施的集中采取措施...
2025-07-24 17:43

1500万美元里程碑付款,一款国产双靶向CAR-T疗法出海
近日,科弈药业宣布,与美国生物医药企业ERIGEN LLC就其自研的全球首个并联增强型双靶向CAR-T细胞治疗产品KQ-2003(靶向BCMA CD19)的独家海外授权许可达成战略合作。
2025-07-24 14:28

AQ健康数据警示:暑期割包皮咨询量翻5倍 非必要不手术
随着暑期到来,全国多家医院小儿泌尿外科门诊迎来就诊高峰。部分医院暑期预期手术量甚至高达4000多台,不少家长选择利用假期为孩子安排包皮手术咨询和预约。
2025-07-24 12:00

CDE :存在未满足临床需求的严重细菌感染性疾病抗菌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
严重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抗菌药物治疗领域,尤其是那些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过敏或不耐受而导致治疗选择有限或缺乏的存在未满足临床需求的患者,迫切需要新的、有效的、安全的抗菌...
2025-07-23 18:40

讯飞医疗出席2025年长三角医师联盟高质量发展论坛,共探AI赋能区域医疗协同新路径
日前,由江苏省医师协会、上海市医师协会、浙江省医师协会、安徽省医师协会共同主办的“2025长三角医师联盟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南京召开。论坛以 "共筑医师同心圆,引领健康长三...
2025-07-23 14:36

滥用原料药市场支配地位,一药企被罚超3700万元
日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潍坊中源医药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行政处罚决定书,对其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违法行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没收其违法所得1589 41万元,并处2018年度销售...
2025-07-23 12:22

核药龙头再传捷报,远大医药TLX591获批加入国际多中心III期临床,或改写mCRPC治疗标准
此次研究拟在中国、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及欧洲等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入组500余名患者
2025-07-22 17:08

蓝纳成完成超3亿元C+轮融资,加速诊疗一体化核药全球布局
东诚药业(002675 SZ)近日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烟台蓝纳成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完成超3亿元人民币C+轮融资,由中国信达、新动能基金
2025-07-22 16: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