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自然·生物技术》上,中科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和亚利桑那州立大学(ASU)华人科学家团队的成果让人眼前一亮:科学家们用DNA折纸技术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种智能抗癌的纳米机器人,它们可以在人体内自行找到给肿瘤供血的血管,随后释放药物制造血栓阻塞血管,从而“饿死”肿瘤,在动物实验中体现了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1]!
癌细胞啊,实在是人体内打不死的甄嬛,啊不,小强。放疗、化疗、手术、加上最新潮的免疫治疗,医生们为了抗击癌症可谓是十八般武艺尽出,但这些治疗方法往往有着明显的副作用,就拿放化疗来说,放射线和化疗药同样会对正常组织细胞造成损伤,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可并不是多么划算。
不过,有句广告词改改就可以套到癌细胞头上:它们不生产营养物质,只是营养物质的搬运工,而给癌细胞的疯狂增殖供血供氧供能量的,自然是血管了。阻断供应实体肿瘤的血管,从而饿死癌细胞,一直是科学家们努力的方向,举个例子,肝癌治疗中常用的动脉栓塞化疗(TACE),就是冲着给肿瘤供血的肝动脉去的,但这种方法同样面临精确度不够、副作用不小的问题。
那该怎么办?从5年前开始,赵宇亮院士和丁宝全、聂广军两位研究员带领的中科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团队决定尝试诱导血栓形成的策略。虽然多数时候,血栓对人体是敌非友,比如冠心病的血管病变过程就和血栓脱不了关系,但把肿瘤的后勤供应堵死,肯定好处大大的。然而,治疗肯定不能单纯把凝血酶注射进体内就算完,不然一旦出现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哈利路亚。
本次研究中的新锐机器人,是由DNA折纸(DNA Origami)技术搭出来的,这也是论文通讯作者之一,ASU教授颜灏的专长。每个纳米机器人由一个扁平的矩形DNA折纸板(origami sheet)制成,板上搭载四个凝血酶分子,然后卷成空心管,将凝血酶分子包裹在管内,防止凝血酶在到达肿瘤血管前就暴露目标。最终成型的机器人,大小只有90x60x2nm。
纳米机器人就是这么被“折”出来的,想了解更多DNA纳米技术,可以参考上文的《自然》四连
有读者肯定会问,这样的机器人怎么就能智能定位肿瘤血管,而不会滥杀无辜呢?科学家们当然也想到了这一点。在DNA纳米机器人的外侧,还搭载了多条叫做固定链(Fastener Strand)的DNA片段,它们的任务是特异性识别并结合只在肿瘤血管内皮细胞上高表达的核仁素(nucleolin)[2],给纳米机器人发动的攻击指引目标。
纳米机器人被注射进体内后,只要发现目标,就会自动展开,释放出搭载的凝血酶,然后凝血酶就会召集来血小板、纤维蛋白原这些帮手,几个小时内就足以形成把血管阻断的巨大血栓,而断了粮的肿瘤组织,就只有缺血坏死的下场了。
说得天花乱坠,但效果还要看实战。研究团队选择了黑色素瘤、乳腺癌、卵巢癌和肺癌四种癌症进行了动物实验,纳米机器人的确不负众望,在治疗黑色素瘤模型小鼠时,8只小鼠中的3只肿瘤完全消失,小鼠整体的中位生存期从20.5天翻倍到45天,同时没有出现转移灶!对肿瘤血管相对较少的卵巢癌、肺癌和乳腺癌,纳米机器人的注射也有效抑制了肿瘤生长和转移。
那么这种治疗的安全性呢?由于机器人以DNA分子为原料制成,对免疫系统而言不属于病原体,因此小鼠实验中没有引发明显的炎症反应,研究团队在与人体解剖和生理特性相似的巴马小型猪模型上进行的进一步实验也表明,注射机器人后,模型猪没有发生血栓形成导致的不良反应,凝血相关的检查指标也没有明显变化,“绝对安全”。
颜灏教授表示:“我们设计出了全世界首个完全自主的精确给药、靶向治疗DNA机器人系统,这是DNA纳米技术在癌症治疗领域的一大进步,我认为这项技术已经非常接近投入实际应用了。用专门设计的纳米机器人搭载着各种不同药物,有望实现彻底清除实体肿瘤及血管丰富的转移灶,这就实现了癌症治疗的终极目标。而且,这种机器人治疗策略还可以作为一个平台,投入其他疾病的治疗当中。”目前研究团队已经在寻找合作伙伴,转化这一实验室成果[3]。
业内人士对这一研究也不吝惜溢美之词,田纳西大学的生物工程学专家Scott Lenaghan就表示,这相当于拿下了抗癌事业的“圣杯”。康奈尔大学的Mauro Ferrari教授则表示,虽然从动物实验到人体临床成功仍然相差甚远,但真正的突破之处在于这种机器人平台模式,稍加改动就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4]。
听说,DNA折叠技术折出来的东西,还和细胞特别有亲和力,连耐药的癌细胞都喜欢[5],所以这会奇点糕的脑海里,已经是幻想着纳米机器人搭载着Keytruda、Opdivo这些风风光光的抗癌神药,甚至是CAR-T细胞,把癌症大魔王杀得丢盔弃甲的画面了……不要打醒,谢谢。
参考资料:
1.Li S, Jiang Q, Liu S, et al. A DNA nanorobot functions as a cancer therapeutic in response to a molecular trigger in vivo[J]. Nature Biotechnology, 2018.
2.Huang Y, Shi H, Zhou H, et al. The angiogenic function of nucleolin is mediated by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nd nonmuscle myosin[J]. Blood, 2006, 107(9): 3564-3571.
3.https://asunow.asu.edu/20180212-discoveries-cancer-fighting-nanorobots-seek-and-destroy-tumors
4.https://www.the-scientist.com/?articles.view/articleNo/51717/title/DNA-Robots-Target-Cancer/
5.Jiang Q, Song C, Nangreave J, et al. DNA origami as a carrier for circumvention of drug resistance[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12, 134(32): 13396-13403.
来源:奇点网 作者:谭硕
为你推荐

数字化底座破局:Veeva研发及质量云助力中国创新药加速全球突围
全球化浪潮下,多区域合规壁垒、跨团队协同低效、质量数据孤岛等痛点,正成为中国药企“出海”路上的“拦路虎”。
文/张蓉蓉 2025-09-22 18:54

创新永续・微笑共筑:2025 隐适美早矫青少年论坛在上海成功举办
论坛聚焦青少年早期矫治领域的最新进展和临床难题,重磅发布四大创新科技,深入探讨数字化解决方案的未来发展方向,为与会者带来了一场饱含温暖与技术的盛宴。
2025-09-19 18:36

远大医药呼吸领域重磅产品桉柠蒎肠溶胶囊联合疗法获国际著名期刊认可,填补长周期联合治疗中的循证空白
近期,远大医药(0512 HK)呼吸领域重磅产品切诺®(桉柠蒎肠溶胶囊)斩获国际著名期刊认可。
2025-09-19 18:20

云顶新耀耐赋康®12个月研究为IgA肾病长期管理提供循证支持
第18届国际IgA肾病研讨会(IIgANN 2025)在捷克布拉格开幕。会上,云顶新耀旗下核心产品耐赋康®(布地奈德肠溶胶囊)展示了7项来自中国多家顶尖医院的最新真实世界研究数据
2025-09-18 19:15

重磅!礼来口服GLP-1药物orforglipron在头对头试验中优于口服司美格鲁肽
研究结果显示,在二甲双胍治疗后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成人患者中,每日一次口服orforglipron,经过52周治疗,在所有剂量对比中均达到了主要终点和所有关键次要终点,在糖化血...
2025-09-18 18:59

远大医药与上海颖特微络达成战略合作,Go Global战略下深化全球药械协同布局
远大医药(0512 HK)正在深化泌尿诊疗产品战略。通过泌尿领域战略投资落地,纵深布局打开百亿增量空间。
2025-09-18 18:28

聚焦AHA2025开场首秀!华东医药DR10624二期临床数据即将全球首发
DR10624-201研究将作为今年AHA 2025主会场的开场报告荣登主讲台,这也充分体现了业界对DR10624 的科学价值与临床前景的高度认可。
2025-09-17 19:26

安斯泰来将携前沿创新成果重磅亮相CSCO,引领肿瘤精准治疗新时代
安斯泰来中国将亮相9月10日至14日举行的2025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年会,围绕“以患者为中心的初心”与“面向未来的创新”双主线,通过多项学术活动全面展示其在消化道肿瘤及...
2025-09-09 16:46

替雷利珠单抗闪耀 WCLC!NSCLC 围术期 + 晚期治疗双突破
济神州公布了替雷利珠单抗(百泽安®)两项最新临床研究成果,包括用于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围手术期治疗的RATIONALE-315研究的最终分析,以及用于二线或三线局部晚...
2025-09-09 11:03

赛多利斯深耕中国三十载:发布连续流工艺白皮书,以技术革新赋能生物制药产业升级
适逢赛多利斯进入中国三十周年,其携手上海生物制药行业协会,成功举办了“2025强化工艺峰会”,并发布了《生物制药连续流强化工艺白皮书》
文/张蓉蓉 2025-09-09 10:58

国家药监局发布《中药生产监督管理专门规定》,2026年3月1日起施行
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中成药、实施审批管理的中药材、实施备案管理的中药提取物等的生产及监督管理适用本规定。
2025-09-08 21:29

拜耳Co.Lab在华开幕一周年 成立全球首个创投联盟并扩容“朋友圈”
成立其全球首个链接风险投资机构的平台拜耳Co Lab创投联盟(Bayer Co Lab AdVenture),以及两家中国生物技术初创企业签约。
2025-09-08 17:22

8款医疗器械产品拟纳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
9月5日,国家器审中心发布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申请审查结果公示(2025年第8号),来自8家医疗器械企业的8款产品拟纳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
2025-09-06 2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