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深厂”公众号消息,好大夫在线创始人王航日前在内部发出《公司最新情况说明》(以下简称说明),且该情况说明已得到了好大夫在线员工的确认。
去年12月也曾宣布进行战略及组织结构调整
根据《说明》,王航表示,自去年12月开始的一系列业务调整以来,好大夫的亏损情况快速改善,并于4月实现当月打平,当前公司面临的主要压力在于股东撤资和要求赎回。
《说明》中提到,去年,在资本市场压力之下,好大夫多个股东提出撤资、要求公司回赎。鉴于公司现金不足以完成回赎,为保证股东利益,管理层在近一年的时间里,一直在努力寻找价值理念一致的新战略出资方,并获得了实质性进展,拿到了当前市场的最优方案。但资本市场整体低迷之下,此方案仍难达到股东预期。在上周五的董事会上,投资人股东的代表们,特别是腾讯和挚信资本等委派的代表强烈敦促好大夫立即做出原有发展策略的改变和调整,迅速改善收益。因此,管理层根据投资人股东意见,做了进一步业务调整。
业务调整包括:砍掉相对重的业务和团队——线下医生合作拓展业务部门,改用互联网拓展方式为主,并在线上做好医生维护工作,以便进一步节省成本,尽可能快速增加营收。
但王航提及,上述业务调整战略并未得到所有好大夫管理层的认同,也导致了一些管理层的离职。
最后,在《说明》中,王航表示:“业务难度大、周期长,发展过程中的波折自然不会少。我们必须勇敢地面对质疑和挑战,努力争取大股东支持,在符合医疗规律和患者利益的情况下,找到相对快的扩大规模、增加收入的方式。请大家理解公司的压力,与公司一起调整工作策略,在保证现有业务运行和患者利益的情况下,努力开创新模式“。
砍掉相关业务,裁掉相关团队,这意味着好大夫内部又将面临一次重大变化。
早在去年12月,业内也曾流传出一封王航发出的《给全体员工的信》,主要内容为:由于疫情和经济环境影响,好大夫在线即将进行战略及组织结构调整,具体方向是从创业期的专注产研转型为市场开拓。简而言之,即缩减研发团队,转而集中力量提振营收。该信件内容后续也到了确认系属实。
还未找到足够赚钱的商业模式
好大夫是中国互联网医疗最早的探索者之一,由王航于2006年一手创立,最开始的定位就是帮助患者寻找医生,王航团队曾跑遍各大医院,通过“人肉蜘蛛”的方式将医生出诊信息逐字逐句敲至网上的故事也曾广为流传。根据好大夫官网信息,截止目前,好大夫已在线收录了国内10272家医院的90余万医生信息,并有超26万公立医院医生注册、认证,并开通个人网上门诊。
资本融资方面,从创立之初,好大夫便获得多轮明星资本投资。据天眼查显示,好大夫在线于2007年获得300万元来自策源创投和天使投资人雷军的天使轮融资。随后,又于2008年、2011年、2015年、2017年获得四轮融资,金额逐渐递增。其中,2017年的D轮融资高达2亿美元,由腾讯领投。
商业化方面,一开始,好大夫秉着“不做面向患者的广告;不开设、不投资线下医院;不从药品销售上赚取收入”著名的三不做原则,专心做问诊平台,其一度被称作互联网医疗的“良心”,但这也让好大夫的商业化很晚才开始。2011年,创业近5年后,商业化才被纳入好大夫管理层考虑的范围之内。但即便是商业化之后,平台提供的也是互联网在线诊疗服务,而在线诊疗服务的带来的盈利收入并不高,更别妄想带来盈利,这在其他上市互联网医疗企业的业绩财报中已得到佐证。
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好大夫也尝试了广告、会员等商业模式,会员模式则是将服务的对象从患者向健康人群进行拓展。该项服务的费有两个档位,一档是1399元/年,可供一家三口使用,需要等待一个月生效;另一档是5000元/年,即买即用,仅供单人使用。两类项目的服务项目均集中在对接医生资源,包括:对症推荐专家、三甲专家免费问、安排面诊/住院好大夫管、自选儿科/老年科/孕产科/成人科家医团队等。
目前,好大夫的会员制的效果和增长能力目前并未朝外界披露,不过,王航此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国人对于为网上医疗服务付费的意愿仍然不强,即便这项服务的价值已经远超其价格。还有行业人士也表示,互联网诊疗变现能力较弱,是因为国内患者习惯了为药品买单,而非为医疗服务买单。线上看病挂号等服务是固定价格,很难有较高的利润水平,而真正有就医需求的消费者更愿意去线下花钱。
医谷记者登陆好大夫APP,发现其还推出了“企业医务室”服务,即为企业提供医疗+健康管理的全方位、定制化的健康解决方案,具体的服务项目包括三甲医生问诊、三甲专家挂号等,现阶段可申请免费使用。
不难看出,好大夫在线当前是寄希望于通过纳入更多用户,并进一步寻找付费用户来提升收入,而主要销售的还是其医生资源,但这并未解决其互联网医疗商业模式的痛点,也就是说,没能找到一个足够赚钱的商业模式。
有分析人士表示,好大夫发展了那么些年,时至今日仍在倚重医生服务,但是其他平台却已经可以高效地利用“智能分诊”和AI等新技术实现降维打击,好大夫则一直偏人力密集型模式。
求索17年,好大夫在“医”的道路上坚持前行,却始终没有找到吻合生态闭环的方法。
互联网医疗该往何处去
事实上,未能找到明确的商业模式并不是只有好大夫,其实也是当前各大互联网医疗平台共同面临的境况。
目前,互联网医疗主流模式主要分为三种,其一是围绕卖药为核心的“互联网+电商”,以阿里健康、京东健康为代表,例如阿里健康,根据2022财年财报,其医药自营业务总收入179.11亿元,占总营收的87%,其二是打造“互联网+医院”模式,以微医为代表,第三类即是汇集核心诊断资源的“互联网+医师”,以好大夫为代表。
有分析观点认为,互联网医疗的未来,应该是朝着多元化、综合性、全生态产业链模式的核心方向发展。医药结合,医养结合,以及把全生态的健康服务加在一起,从而带动整体的变革,同时,这中间需要国家进一步完善分级诊疗运行机制,构建起医联体系,链接好医保支付,从而向更好的互联网医疗发展。
来源:医谷网
为你推荐

星赛瑞真完成近亿元天使+轮融资,加速iPSC再生医学平台建设与临床转化
本轮融资由复健资本新药创新基金和创瑞投资共同参与。此次融资将助力公司巩固其iPSC再生医学平台的建设,进一步推动其在代谢、眼科等管线的临床转化。
2025-03-18 17:46

Cytiva中国细胞培养基开发基地落地上海,推动生物制药本土研发与制造升级
提供从初期咨询、方案设计、样品制备到后期技术支持的全流程、一站式、定制化培养基开发服务,助力本土研发能力再升级;
2025-03-17 18:41

一中药注射剂遭黑框警告,明确六岁以下儿童禁用
近日,国家药监局官网发布公告称,根据药品不良反应评估结果,决定对对炎琥宁注射剂(包括注射用炎琥宁、炎琥宁注射液、炎琥宁氯化钠注射液)说明书内容进行统一修订。所有上述...
2025-03-17 17:17

中国在线医疗平台石榴云医赴美IPO:慢性病管理的“线上突围”与资本挑战
中国在线慢性病医疗服务平台石榴云医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递交招股书,计划于纳斯达克上市,股票代码“POM”,拟募资至多1500万美元。
2025-03-17 16:41

3.15曝光,稳健医疗收深交所紧急关注函
针对3 15晚会曝出的“翻新”问题,深圳交易所3月16日紧急发布关注函,要求稳健医疗自查并说明公司是否知悉、参与报道所述违规业务,和涉事违规公司是否存在交易往来或者应予说...
2025-03-16 15:20

北京:今年9月起免费为初一女生接种HPV疫苗
今年9月开始,北京将为有意愿的新入学初一在校女生免费接种HPV疫苗,并在10月底前完成第一剂接种,于2026年5月底前,完成接种对象第二剂接种。
2025-03-15 17:10

与国内公司达成新合作,开拓药业开始大力押注化妆品生意了?
近日,开拓药业发布公告称,其全资附属公司苏州开拓与杭州涂麦科技订立品牌与销售运营合作协议,两家公司将就开拓药业的化妆品,包括但不限于防脱、祛痘、美白等产品领域,开展...
2025-03-14 17:07

38年研发突破,罗氏获批中国首个PIK3CA突变的靶向创新药伊赫莱,为乳腺癌患者带来新选择
2025年3月11日,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正式宣布批准了伊赫莱®(通用名:伊那利塞片)联合哌柏西利和氟维司群,适用于内分泌治疗耐药(包括在辅助内分泌治疗期间或之后...
2025-03-14 14:52

BMS 2.86亿美元收购了一家CAR-T疗法公司
近日,百时美施贵宝(BMS)宣布将以每股5 00美元的全现金交易方式收购2seventy bio(TSVT US),总股本价值约为2 86亿美元,交易预计将在2025年第二季度完成。
2025-03-13 16:28

启明医疗正式复牌:以长期主义开启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此次复牌标志着启明医疗彻底解决了公司治理问题,并重新建立了内部控制体系,是公司回应市场关切、重塑行业信心的关键一步。
2025-03-13 09:13

原生多模态+千亿级数据训练,蚂蚁医疗大模型拿下MedBench测评“双料”冠军
近日,记者发现,国内权威医疗大模型评测平台MedBench在官网更新了榜单。多个医疗AI产品及研究团队入榜,其中蚂蚁AI健康管家团队研发的蚂蚁医疗大模型以评测榜单97 5、自测榜单...
2025-03-12 15:47

业绩增速持续承压,爱美客超13亿元收购了一家韩国医美公司
近日,爱美客发布公告称,基于公司战略规划和经营发展需要,其全资子公司 Imeik(HK)Limited(简称“爱美客香港”)与 Aisheng Shourui (HK) Limited(简称“首瑞香港”...
2025-03-12 1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