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下午15:46分,在与时间赛跑了五个多小时后,一台肺移植手术终于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顺利完成。紧急主刀的就是前来北京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无锡市人民医院副院长陈静瑜教授。
这场生命之约来得紧急。据称,“前一天接到医院的消息,这位病人晚上出现呼吸衰竭现象。”走出手术室的陈静瑜这样描述道,“北京这位女性病人已是肺纤维化晚期,当晚衰竭现象出现后,如无合适供体,可能会在短期内去世。而得知当晚在湖南浏阳正好有一位脑死亡病人做了器官捐献,陈静瑜的团队立马赶往接肺源地,临时决定在北京手术,与国航联系器官转运的‘绿色通道’:抢救病人,我们责无旁贷。”
作为“中国肺移植第一人”,陈静瑜近年利用各种机会为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奔走疾呼、利用各种时机为患者治疗服务,这也正是他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最大关注。在京城刚刚忙完了这台手术后,晚上他便把精力又拉回到自己的两会建议上,今日(3月4日)大清早,《医药经济报》记者便收到了他2017年全国两会的部分议案内容。今年他仍在为之鼓与呼。
加快脑死亡立法
“今年,我在两会上的议案将再次提出加快脑死亡立法的建议。”陈静瑜告诉记者,“2016年的两会我提了脑死亡立法,相关部门回答我,‘目前尚没有群众基础’。然而,2016年我国完成捐献4080例,捐献器官11296,比上一年提高近50%,占累计捐献总量的41%。每百万人口年捐献率己达2.98。大部分病人家属认可了脑死亡,这说明我国有了广泛的群众基础。因此,今年我再次建议要加快脑死亡立法。”
他的理由是,脑死亡立法一是有利于维护死者尊严;二是实施脑死亡标准体现了人类在生命意义和自我价值等观念上的进步,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三是利于有效利用医疗资源。据估算,我国每年为此支出的医疗费用高达数亿元。一项调查显示,ICU病人的费用是普通病房病人的4倍,在ICU抢救无效而死亡的病人的费用又是抢救存活病人的2倍。我们把大量的资源浪费于100%不可救活者,这与我们卫生改革目标是不相称的。以脑死亡为死亡标准,将能大幅度减少卫生资源的浪费;四是利于满足司法实践需要。脑死亡若不在法律上得到清晰界定,诸多法律问题难以解决。我国《民法》规定:公民的民事权利始于出生、终于死亡。死亡的界限标准不统一,确定死亡的时间不一致,可引起遗嘱纠纷、保险索赔纠纷及器官移植纠纷、“不合理”死亡的认定等法律问题。总之,在国际上,脑死亡立法是大趋势,卫生改革和社会发展的现实迫切呼唤脑死亡立法。为了司法实践和医学事业的顺利健康发展,脑死亡立法势在必行。
陈静瑜教授在分享给记者的议案中,另一个建议则是聚焦交通事故脑死亡的器官捐献。他在今年两会上拟建议,“各级红十字会、卫生部门要在全社会深入广泛地开展人体器官捐献知识的宣传普及。特别要主动会同公安机关及其交通管理部门,在驾照申领年检、车辆年检、交通事故调解等服务窗口,采取开辟宣传专栏、发放宣传资料、举办专题讲座等形式,重点加强对道路交通事故高危人群的人体基础器官捐献知识宣传。要充分利用各种网站、电视、报纸宣传栏目等平台,开展人体器官捐献知识宣传。”
他认为,“在处置发生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时,公安交管部门要及时向当地红十字会、卫生部门通报信息。配合其向受害人亲属宣传人体器官捐献的知识,协助动员自愿无偿捐献。对已做出自愿无偿捐献人体器官的交通事故,要从利于人体器官安全、健康移植的时间要求,优化依法处置道路交通事故程序,对符合捐献条件的,各级公安交管部门要积极配合红十字会、卫生部门启动捐献程序。为提高获取器官的时效性,保证器官质量,改善受益者的生命质量,对受害人交通事故死亡原因的法律认定工作可与器官获取同步进行。”
器官移植认知尚待破局
从2008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陈静瑜的人大代表之路已走过了九个年头。记者注意到,他每年的议案或多或少都与器官移植事业的发展有关,作为一名肺移植专家,手术需要的大量供体可能不在无锡本地,航班、列车延误、安检问题、随时可能影响手术患者的生命,为解决供肺送往无锡的交通问题,陈静瑜多次通过微博向社会和有关部门求助,他的呼声得到了积极回应:2015年提出器官转运绿色通道的建议,一年后被采纳落地,大大提高了器官利用效率。
四年前,记者第一次专访陈院长时,他曾对记者说过,“国外肺移植是为了改善生活质量,而中国目前的情况是为了救命,这就是理解的差异性。我国大部分肺移植手术近似于急诊救命手术,影响了整体成功率。我国肺移植发展滞后的最大原因不在于肺源短缺和技术,而在于肺移植认识的不足。”几年过去了,记者留意到,前段时间,他仍在微信朋友圈里“晒图”,暗示当前社会公众对肺移植的理解仍不够科学。他呼吁,公众应摒弃传统观念,关注器官移植事业的发展,这样的手术是为了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而非救命;此外,要积极加入到器官捐献行列,为更多的肺病患者带来生的希望。几年前,他就开始在微博上从专业视角向大众做科普教育,甚至在微博上直播肺移植手术,让大众看到肺移植手术是成熟的,肺移植就是一个常规手术。
来源:医药经济报 作者: 马飞
为你推荐

创新疗法再传积极信号,多奈单抗3年长期研究验证阿尔茨海默病干预“越早越好”
TRAILBLAZER-ALZ 2长期扩展研究结果显示,在大多数研究参与者完成治疗后,记能达依然可以持续发挥减缓疾病进展的作用
2025-08-01 21:51

"HER2阳性肿瘤诊疗能力提升工程启动会"召开,赋能HER2阳性胆道肿瘤精准诊疗
近日,【HER2阳性肿瘤诊疗能力提升工程】(以下简称“工程”)启动会在沪召开。会上,众多嘉宾围绕胆道肿瘤领域的治疗进展及趋势进行分享与探讨,以期推动该疾病领域的精准诊疗...
2025-08-01 15:38

华领医药首次半年扭亏,华堂宁上半年大卖176.4万盒
日前,华领医药发布发布业绩预告称,公司在今年上半年实现利润约11 84亿元,和去年中报的亏损1 4亿元相比,实现了自2018年上市以来的首次扭亏。
2025-08-01 11:16

礼来公布替尔泊肽重磅研究数据,或重塑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治疗格局
这是首个头对头比较替尔泊肽和度拉糖肽的心血管结局研究,纳入了来自30个国家 地区总计超过13,000名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成人患者, 历时超过4 5年,是迄今...
2025-08-01 08:57

QiviData数据分析系统实现医药数据分析国产化突破,助力CRO破解“卡脖子”难题
在医药研发外包(CRO)领域长期依赖海外数据分析工具的背景下,杭州启维软件有限公司近日宣布,其自主研发的QiviData数据分析系统V2 0已通过国家级技术验证,并与国内头部CRO企...
2025-07-31 17:26

体检争议事件引发公众健康焦虑,用AI解读体检报告量激增40%
近日,一则 "女子十年体检未提示患癌风险,确诊时已是肾癌晚期 "的新闻持续发酵,也引发了公众对健康问题的关注,甚至有网友自嘲 "为体检焦虑到失眠 "。
2025-07-31 16:48

因美纳升级旗舰检测产品,加速全面肿瘤基因组分析可及
因美纳TruSight™ Oncology 500 v2研究型检测产品现已上市,集成内置HRD生物标志物检测,周转时间更短,组织样本需求更低
2025-07-31 15:11

搭建递送技术平台,我国创新药企布局新型体内CAR-T疗法
“目前高端的细胞治疗药物价格仍高达每针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元,但通过mRNA和先进的递送技术,把高度个性化的定制疗法转变为通用型药物,将有机会把成本降至大多数患者可负担的范...
2025-07-30 17:25

中眸医疗完成数千万元融资,加速眼科基因治疗全球布局
此次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加速核心产品ZM-02的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及后续管线开发,进一步巩固公司在眼科基因治疗领域的领先地位。
2025-07-30 17:18

蚂蚁AI健康应用AQ推出多个“院士 AI分身”,日均免费问诊近万人
顶级医学专家上线“数字分身”,正在掀起一场 AI 看病风潮。7月30日,蚂蚁集团AI健康应用AQ数据显示,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建安“AI分身”上线仅3天咨询量激增280%,AI让顶级大专...
2025-07-30 12:08

刚刚,国家药监局原副局长陈时飞被立案审查
7月30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公告: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对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党组成员、副局长陈时飞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调查。
2025-07-30 09:20

“肝能修复站”公益快闪沪上启动,专家支招科学管理脂肪肝
由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发起,快速消费品健康公司欧彼乐(Opella)、益丰大药房、意领科技联合支持的全民肝脏健康守护行动——“肝能修复站”公益快闪,于上海徐汇滨江正式启动。
文/张蓉蓉 2025-07-30 09:17

京津冀持续暴雨,蚂蚁集团AQ上线专区提供健康科普及线上义诊服务
近日,华东、华北、东北等地持续强降雨,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社会各界紧急响应。为了方便受强降雨影响的群众获得一站式的信息及服务,7月29日,蚂蚁集团旗下AI健康应用AQ推出“...
2025-07-29 20:25

讯飞医疗亮相WAIC,牵头《医疗健康行业智能体标准体系》10项核心子标准
7月26日,以“智能时代、同球共济”为主题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WAIC)在上海开幕。大模型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正从概念验证走向产业化落地,如何建...
2025-07-29 1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