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医学为临床一线的诊断、治疗提供证据、辅助服务,“结合临床”是题中应有之意。不过,过分强调“结合临床”,过分依赖患者的症状、体征,则会削弱检验医学工作的独立性,最终会有害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先看几个微信平台的例子。
1、案例一
标本和检查项目:咳痰抗酸染色找抗酸杆菌
结果:镜下全是上皮和成堆杂菌,可见抗酸杆菌1+。因为痰不合格,所以和医生沟通,医生说没有明显的症状。因此没有报告。
分析:
⑴咳痰标本抗酸染色,不必质量判断,不必管上皮细胞多少。
⑵无论有无症状,看到抗酸杆菌就应该按萋尼抗酸染色报告的WHO规范或国内规范进行报告即可。不必急于沟通临床。
⑶将阳性结果改为阴性,错误。
⑷正确做法:按规则报告临床即可。此时可以沟通临床,按结核菌涂阳进行提示。
点评:
医嘱目的明确的情况下,此例正常完成检验、正常报告即可。即便沟通临床也不要随意根据临床症状更改检验报告结果,在检验结果与临床不符时要分析可能原因。案例中由阳性直接给我阴性,非常遗憾,是错误行为。
假如抗酸杆菌是结核分枝杆菌,无症状意味着潜伏性结核。而“没有明显症状”本身也是一个模棱两可的说法。很多结核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不明显,只有轻度、非特异性的症状。需要在正式报告的基础上,结合影像学、检验医学、病理学等辅助检查,完成最终诊断。
2、案例二
标本和检查项目:脑脊液墨汁染色找新型隐球菌。
结果:全片只见一个新型隐球菌菌体,荚膜宽大,有出芽;未见其他细胞。多人复片明确是新型隐球菌。看化验单诊断写“病毒性脑膜炎?”,和医生沟通,医生说神经系统症状轻微,没有脑膜刺激征。因此没有报告。
分析:
⑴无论临床表现如何,看到新型隐球菌,就应该回报。此例数量极少,可以明写数量。
⑵将阳性结果改为阴性,错误。
⑶正确做法:按规则报告临床。沟通不是为了修改报告,而是作为危急值提示临床,考虑新型隐球菌感染,重复留取标本、重复涂片检查,增加培养、抗原检查。
点评:
此例确实是特例。一般新型隐球菌感染,脑膜刺激征明显,镜下大量菌体。但这样的特例确实存在。笔者自己遇到过。印象中北京协和医院感染科老师也报告过类似病例。
对于这个特例而言,镜下所见菌体的报告,可以彻底明确病原,扭转诊断不明的局面。而且,菌体越少,靶向治疗效果越好。如果首次报阴,等菌体量多、症状典型再报,则贻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此例是典型的疾病初期,菌体少、症状轻。而实验室因错误观念导致错误报告,负面影响了诊断和治疗。
3、案例三
标本和检查项目:尿液普通细菌培养
结果:鲍曼不动杆菌104CFU/ml。因为尿液中该菌少见,和医生沟通,医生说不考虑泌尿系统感染。改为“无细菌生长”,发出报告。
分析:
⑴无论临床表现如何,有鲍曼不动杆菌,应该回报。有症状则判断是否病原。无症状则考虑是无症状菌尿。
⑵将阳性结果改为阴性,错误。
⑶正确做法:按规则报告临床。可以沟通临床,如果没有临床表现,考虑无症状菌尿,则可以不做药敏试验。
点评:
医嘱目的明确的情况下,此例正常完成检验、正常报告即可。如果改为阴性:
一是如果患者后续出现尿路症状,会迷惑临床;
二是如果患者出现菌血症,会导致感染源误判;
三是如果有尿路插管,阳性结果可以提示拔管,阴性会误导;
四是无症状无插管时,如果准备尿路操作,无菌的报告会导致操作后感染风险增加。
可能医生需要的恰恰是这样的结果,如果阳性改为阴性,则是巨大的遗憾。
此例是一种带菌状态的提示。应该正常回报,在临床层面进行综合判断。
上面例子提示我们,这些工作要么不需沟通临床,要么应该基于不同的目的沟通临床。例子本身的沟通是失败的沟通,适得其反,会误导临床。
精彩内容
概况而言,首先要强调医学检验工作的相对独立性。我一贯坚持:医学检验是科学,是有别于临床医学的科学工作。检验有自身的一套工作流程。这些流程在大多数情况下,独立运作,不必沟通临床、不必依赖患者表现。
其次,要强调检验医学判断的相对独立性。检验医学是医学,对疾病判断有一定独立性。典型例子有2种情况,不必优先考虑临床。一是比如HIV阳性。如果明确真阳排除实验技术因素导致的假阳,那无论患者是否有临床表现,都是异常状态,都是疾病。二是比如患者厌食油腻、肝区不适、黄疸、胆红素升高。此时肝炎的临床表现明确,但是甲乙丙丁戊哪一种肝炎,不取决于临床,只取决于实验室。实验室检查是乙肝,则不是丙型肝炎,无论临床多么“像”丙肝。这些例子说明,对典型的病原,有没有症状或有没有特异性症状,不是主要问题。此时临床微生物学证据是确诊证据。
如果患者脑脊液见到大量新型隐球菌,结果的解释还要依赖临床表现,那只能是开检验医学的玩笑,“检验医学”这个词根本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第三,结合临床、沟通临床时,一定要带有专业预期。要对可能的临床情况有一系列预先推测、思考和研判,沟通时针对临床的回答再予以定夺。而不是让临床医生决定微生物学工作,这样的话医生也一头雾水、不明所以。建议大家沟通前,至少先明确一下该微生物的流行病学、致病性、临床表现、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诊断、耐药性和治疗等。沟通时则先明确患者的具体临床情况,比如主诉、入院诊断、病情演变、其他检查结果和已有治疗的效果等。这样知己知彼,沟通才有质量。
第四,要强调效率。没有必要沟通的事情不要去沟通,沟通不利重则导致误解,轻则影响工作效率。
临床情况异常复杂、千变万化,有的没有症状,有的症状持续不典型,有的在症状初期尚且幽隐,有的被其他病因表现所覆盖……而临床诊断本身要么尚未确定,要么有继发病变需要不断评估,治疗效果也在动态变化、不确定之中……如此种种,建议要慎重“结合临床”。要有综合分析能力再沟通临床。这个分析可以让医生进行,也可以实验室进行,但一定要以能力为前提;而不是双方都不明所以,最后要么不了了之,要么胡乱甚至错误地选择。
“请结合临床”作为规避责任的一种说法,笔者赞同。而作为专业表达,我们说出“请结合临床”这句话时,一定要先明确分析前、分析中环节的一系列要素,同时要带有后续一套具体、明确的能力来分析思路、判断证据、推测结局。否则从专业角度讲,请慎重表达,不要随意说“请结合临床”。
作者简介:宁永忠 副主任技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检验科、中华医学会微免分会临床微生物学组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感染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主编专业书籍2部:《感染性疾病的理念》、《感染性疾病的微生物学》。人卫社十二五精品图书《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参编编委、写作秘书。师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王辉教授。从事临床细菌学工作13年,以常规工作、会诊、教学为主。
来源:临床微生物论坛 作者:宁永忠
为你推荐

创新疗法再传积极信号,多奈单抗3年长期研究验证阿尔茨海默病干预“越早越好”
TRAILBLAZER-ALZ 2长期扩展研究结果显示,在大多数研究参与者完成治疗后,记能达依然可以持续发挥减缓疾病进展的作用
2025-08-01 21:51

"HER2阳性肿瘤诊疗能力提升工程启动会"召开,赋能HER2阳性胆道肿瘤精准诊疗
近日,【HER2阳性肿瘤诊疗能力提升工程】(以下简称“工程”)启动会在沪召开。会上,众多嘉宾围绕胆道肿瘤领域的治疗进展及趋势进行分享与探讨,以期推动该疾病领域的精准诊疗...
2025-08-01 15:38

华领医药首次半年扭亏,华堂宁上半年大卖176.4万盒
日前,华领医药发布发布业绩预告称,公司在今年上半年实现利润约11 84亿元,和去年中报的亏损1 4亿元相比,实现了自2018年上市以来的首次扭亏。
2025-08-01 11:16

礼来公布替尔泊肽重磅研究数据,或重塑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治疗格局
这是首个头对头比较替尔泊肽和度拉糖肽的心血管结局研究,纳入了来自30个国家 地区总计超过13,000名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成人患者, 历时超过4 5年,是迄今...
2025-08-01 08:57

QiviData数据分析系统实现医药数据分析国产化突破,助力CRO破解“卡脖子”难题
在医药研发外包(CRO)领域长期依赖海外数据分析工具的背景下,杭州启维软件有限公司近日宣布,其自主研发的QiviData数据分析系统V2 0已通过国家级技术验证,并与国内头部CRO企...
2025-07-31 17:26

体检争议事件引发公众健康焦虑,用AI解读体检报告量激增40%
近日,一则 "女子十年体检未提示患癌风险,确诊时已是肾癌晚期 "的新闻持续发酵,也引发了公众对健康问题的关注,甚至有网友自嘲 "为体检焦虑到失眠 "。
2025-07-31 16:48

因美纳升级旗舰检测产品,加速全面肿瘤基因组分析可及
因美纳TruSight™ Oncology 500 v2研究型检测产品现已上市,集成内置HRD生物标志物检测,周转时间更短,组织样本需求更低
2025-07-31 15:11

搭建递送技术平台,我国创新药企布局新型体内CAR-T疗法
“目前高端的细胞治疗药物价格仍高达每针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元,但通过mRNA和先进的递送技术,把高度个性化的定制疗法转变为通用型药物,将有机会把成本降至大多数患者可负担的范...
2025-07-30 17:25

中眸医疗完成数千万元融资,加速眼科基因治疗全球布局
此次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加速核心产品ZM-02的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及后续管线开发,进一步巩固公司在眼科基因治疗领域的领先地位。
2025-07-30 17:18

蚂蚁AI健康应用AQ推出多个“院士 AI分身”,日均免费问诊近万人
顶级医学专家上线“数字分身”,正在掀起一场 AI 看病风潮。7月30日,蚂蚁集团AI健康应用AQ数据显示,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建安“AI分身”上线仅3天咨询量激增280%,AI让顶级大专...
2025-07-30 12:08

刚刚,国家药监局原副局长陈时飞被立案审查
7月30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公告: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对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党组成员、副局长陈时飞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调查。
2025-07-30 09:20

“肝能修复站”公益快闪沪上启动,专家支招科学管理脂肪肝
由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发起,快速消费品健康公司欧彼乐(Opella)、益丰大药房、意领科技联合支持的全民肝脏健康守护行动——“肝能修复站”公益快闪,于上海徐汇滨江正式启动。
文/张蓉蓉 2025-07-30 09:17

京津冀持续暴雨,蚂蚁集团AQ上线专区提供健康科普及线上义诊服务
近日,华东、华北、东北等地持续强降雨,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社会各界紧急响应。为了方便受强降雨影响的群众获得一站式的信息及服务,7月29日,蚂蚁集团旗下AI健康应用AQ推出“...
2025-07-29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