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园诊所的开放实践

医疗健康 来源:健康界 作者:相海泉
2016
01/12
11:26
健康界
作者:相海泉
医疗健康

在1月9日的“OMAHA第一届会员大会”上,丁香园创始人李天天做了“诊所数据服务”的演讲。发言中,他化身哆啦A梦,从口袋里掏出了一个又一个医用级可穿戴设备,令人眼花缭乱。

“医用级的可穿戴设备能让医生更容易地获取数据”,李天天认为,当数据能够由患者自主收集时,医疗行业的真正爆发点就会到来。他呼吁“数据解放”,在应用层面,数据应该在个性化服务的设计上体现价值。

(以下内容根据李天天的演讲发言整理而成,有删节,小标题为编辑所加)

从PC时代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医疗服务领域出现了哪些突破?作为一个曾经经历过这一变化的人,我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些个人的经验和体会。

患者问头晕怎么办,我头也晕

我曾经也是一名医生,我们医生看病是基于数据的,没有数据,我们不敢看病。一讲到医疗数据,大家马上想到的可能是检查数据、影像数据,但作为医生,收集数据的方法有很多。

我是神经科医生,从患者进门的那一刻起,我就在收集他的数据了:他是自己走进来的?还是被人抬进来的?他的语速、表情、动作、姿态都是我收集数据的来源。

当移动互联网时代出现了更好的设备时,我们是非常兴奋的,因为这可以让医生很容易地获取数据。

在互联网上有人会问:医生,我头晕怎么办?看到这个问题我也头晕,因为我们需要做很多检查,需要问很多问题,才能做诊断。但患者不是这样想的,他希望你马上给他回答,一两分钟就要告诉他是怎么回事——这没办法回答。当我正在纠结的时候,我发现我被抢单了。别的医生说,头晕是肾虚,吃六味地黄丸,然后还附上了一个超链接,点一下就可以买六味地黄丸了。

也就是说,这个行业里有精英,但也有一些学术知识不够达标的医生。

实现患者自采数据将是医疗行业的爆发点

是不是有了设备,我们就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了呢?这取决于是什么样的设备,我们希望看到真正有医学意义的,能够帮助医生去做诊断、做决策的数据。

这个是在手机上做的心电图,芯片附在手机后面,两块电极板,双手大拇指放在上面,只需要1分钟,心电图就在手机屏幕上显示出来了。拿到这个产品之后,好多同事都做测试,结果真的测出一个同事出事了,赶紧回去吃药,这是一个发生在我身边的活生生的例子。

便携式的血糖仪,插到手机上直接就可以把血糖的读数读出来,不光可以读出来,还可以看到历史的变化。拿自己一个月的血糖变化给医生看,医生会很开心,绝对要比你给他看每天走一万步的数据的帮助要大。

除了测血糖,还有测血压的设备。拿出来放在头上,也是1分钟,血糖、血压、心率、血氧数据都出来了,还可以连续测。这些都是我们身体的指标,都可以自己在家测。

不光能测,还能看,甚至还可以看到一些隐秘、不容易看到的地方。还是一部普通的手机,我给它加上一个小小的头,插到耳朵里就可以自拍了,拍完之后就可以看到我的鼓膜。

不光能看,还能听。这是一个听诊器,我还是把它插在手机上,挂在脖子上,就可以听呼吸音。方便哪里?儿科医生知道,小孩感冒发烧就一定要跑去医院,担心是肺炎,是哮喘发作。有了这个听诊器,在家里就可以把这些声音数据采集下来,发给医生。

我们看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数据越来越容易采集,可获得性的成本越来越低,而且是逐渐从医院向家庭扩展。

当我们把这些采集的设备交给患者,他们可以采集自己的数据时,医疗行业真正的爆发点就到来了。为什么?有了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就可以做服务了。

现在,医生还要靠传统的检验检查设备来收集数据,也许只需要一、两年的时间,他们就要通过可穿戴设备去收集数据了,而且这些产品完全可以让患者自己在家里做。很小,很便携,我两个兜基本就将东西带齐了。

呼吁“数据解放”

这里跟大家分享三个观点。

第一,  数据要有意义,有医学意义,要能帮助医生做决策。大数据不是数据大,大要有大的好处,有价值、有意义。

第二,数据要有厚度,可连续、持续地采集。去国外开会时经常听到一个词叫“持续的健康收集”,我给医生看我某一时点的血糖数据,不如给他看我过去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变化,这种数据就是有厚度的数据。

第三,  数据要有连接。因为数据的来源太广,有来自可穿戴设备来的数据,还有很多从其他地方收集的数据,需要去进行连接,而连接的根本与基础就是数据的开放。

今天好几位嘉宾都谈到了数据开放,这里我用一个更感性的词——“数据解放”。“开放”是一个动作,“解放”是一种心态。我们的数据被压抑、被固化、被封闭得太久了,需要有人去打破这种障碍,打破这个牢笼,将数据真正解放出来。

今天早上会议开始前,会场响彻着一首乐曲,它是电影《独立日》的主题曲,讲的是美国总统带着一票人干掉了外星人。这应该是工作人员精心挑选过的,跟今天的主题太搭配了。

我们要反击谁?外星人吗?实际上,医疗行业中的“外星人”太多了,我们希望有人带着我们一起去反击。

OMAHA这个名字也很有来意,是法国北部的一个海滩,看过《拯救大兵瑞恩》这部电影的人应该有印象。

OMAHA组织生来就肩负着战斗、解放的重任,希望我们可以一起奋斗。

从mHealth到cHealth

光有数据是不够的,数据要变成行动,变成服务。

在美国,mHealth(移动健康)在2015年改名为cHealth(连接健康),从之前关注的通过APP、硬件采集数据,到如今的都在讲服务,采集来的数据要变成真正的医疗服务。

现在,在美国开会时听到更多的内容是这样的:我们开发了一个APP或硬件,最多两分钟就可以跟波士顿儿童医院对接,帮助其进行儿童哮喘的监测和预防。哮喘易发季节,我们会给家长发短信,提醒他们每年做四次常规检查——这些都是服务。

从机构里收集数据,然后实现数据的集成,互操作,最后变成服务,由专业人士提供给患者。患者接收这些服务后再提供数据,帮助提供服务方来理解其服务是否真正帮助了患者。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

这其中涉及到医院、药房、健身房、检查检验、护理、保险等相关方,都是与健康领域相关的,它强调的是数据的连接,没有必要把所有服务都放在手机上来做,只要有数据对接的能力即可,而数据对接的基础还是开放。

丁香医生诊所的数据开放实践

为了更好地实践数据的开放,更好地实践以数据为驱动的服务,我们开始做线下诊所,我想给大家看一看我们背后做的一些实际的工作,特别是在数据的开放层面。

在丁香医生诊所,我们充分运用第三方的硬件来采集数据。国外有一个概念叫“永不出院”,我们的院长一听到就很高兴,其实是理解错了。它并不是真的不出院,而是你离开我的诊所后,依然是我的客户,依然在享受我的服务,我依然有能力继续采集你的数据。

在丁香医生诊所,很多业务都是与第三方进行合作的。比如检验,自建检验科要买设备、请人,成本太高,我们想做得“轻”一点,就把检验业务外包给了迪安诊断,标准采样完成后直接发给他们,把检验的后台都进行了开放。药房外包给了上海医药,只要有药方,他们的团队马上就可以做药品的供应与配送,我们做到了药品零库存。B超和心电给金域检验,如果按照传统的做法还要出胶片、打印纸,效率太低……

我们希望打造一个高效、质量和成本可控,同时与第三方紧密合作去打通数据业务的新服务模式。

现在丁香诊所在跟树兰医院进行数据的对接,一定会涉及到转诊,患者出院后再回到诊所。我们的数据能否直接整合到树兰医院?能否做到只用一张卡、一个二维码就可以把出院后患者的数据从树兰医院抓取过来?这是可行的,服务的细节不是大问题,可以设计,但真正需要改变的是人的思维。

在OMAHA组织里,文化推广组排在第一位,由赵红老师担任主席,不是没有原因的。这个行业需要有人去启蒙、去宣教、去鼓吹、去“忽悠”,我们希望将这种理念更多地向行业去传播。

以患者的数据为中心,以数据的开放为基础,将行业内不同的医院、诊所、药企、硬件厂家、保险公司串联起来。希望OMAHA也能够做这个行业的连接器。

用数据指导个性化医疗服务

挑战还是存在的:数据不开放、数据标准不统一、数据不安全,针对这些问题OMAHA已经建立了相应的工作组。

我建议还应该在底层的业务组的基础上有一个思考,我把它定义为“服务”,用数据指导医疗服务。

就像转化医学一样,我们做的是分子、细胞,但这些最终要变成临床上的应用,变成一个真实的服务,这是OMAHA将来要做的一个事情。像金字塔一样,底层的工作做好了,就要考虑上层的服务,怎样用数据来指导真正的服务。

跟其他行业不一样,医疗服务非常特殊,从数据到服务的转化效率偏低。比如,我们在当当网上买书、在淘宝购物,其中常用的一个场景是“关联规则”。最简单的是“啤酒+尿布”:买东西的时候,要将啤酒和尿布放在一起;买书的时候,当当网会推荐“买了这本书的人也买了那本书”。

但在医疗行业,这种推荐功能就不太适用。“吃了这个药的患者也吃那个药”,“90%的头疼是普通感冒”,这些跟“我”有什么关系?医疗行业服务的个性化比较强,这就进一步放大了个性化的重要性。

数据越用越多,且越用越有价值,在个性化服务的设计上怎么样能更好地应用数据,将价值在应用层面体现出来,希望大家一起探索解决。

来源:健康界   作者:相海泉

为你推荐

上市仅五年,一进口药被曝将退出中国市场资讯

上市仅五年,一进口药被曝将退出中国市场

日前,在某书社交平台上流传着一封关于赛诺菲新型降脂药阿利西尤单抗注射液(商品名:波立达)的告知函,该函明确,将停止波立达在中国市场的推广。

2025-08-04 12:47

医药产品采购中收受销售方财物构成何罪资讯

医药产品采购中收受销售方财物构成何罪

张某某,A市B公办医院骨科主任、C病区主任、医疗小组组长。2019年,A市医疗保障局开展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医院将骨科耗材的报量职责交由张某某履行。

2025-08-03 15:55

基孔肯雅热诊疗方案(2025年版)资讯

基孔肯雅热诊疗方案(2025年版)

基孔肯雅热急性期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感染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大多数患者在发病当天至发病后7天内具有传染性。

2025-08-02 23:04

创新疗法再传积极信号,多奈单抗3年长期研究验证阿尔茨海默病干预“越早越好”资讯

创新疗法再传积极信号,多奈单抗3年长期研究验证阿尔茨海默病干预“越早越好”

TRAILBLAZER-ALZ 2长期扩展研究结果显示,在大多数研究参与者完成治疗后,记能达依然可以持续发挥减缓疾病进展的作用

2025-08-01 21:51

赛诺菲获得维亚臻在研药物普乐司兰钠注射液大中华区权利资讯

赛诺菲获得维亚臻在研药物普乐司兰钠注射液大中华区权利

同类首创 RNA 干扰(RNAi)治疗候选药物将为中国患者提供潜在治疗选择。

2025-08-01 19:21

资讯

"HER2阳性肿瘤诊疗能力提升工程启动会"召开,赋能HER2阳性胆道肿瘤精准诊疗

近日,【HER2阳性肿瘤诊疗能力提升工程】(以下简称“工程”)启动会在沪召开。会上,众多嘉宾围绕胆道肿瘤领域的治疗进展及趋势进行分享与探讨,以期推动该疾病领域的精准诊疗...

2025-08-01 15:38

华领医药首次半年扭亏,华堂宁上半年大卖176.4万盒资讯

华领医药首次半年扭亏,华堂宁上半年大卖176.4万盒

日前,华领医药发布发布业绩预告称,公司在今年上半年实现利润约11 84亿元,和去年中报的亏损1 4亿元相比,实现了自2018年上市以来的首次扭亏。

2025-08-01 11:16

礼来公布替尔泊肽重磅研究数据,或重塑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治疗格局资讯

礼来公布替尔泊肽重磅研究数据,或重塑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治疗格局

这是首个头对头比较替尔泊肽和度拉糖肽的心血管结局研究,纳入了来自30个国家 地区总计超过13,000名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成人患者, 历时超过4 5年,是迄今...

2025-08-01 08:57

国家医保局制定新上市药品首发价格机制资讯

国家医保局制定新上市药品首发价格机制

据央视新闻7月31日报道,为鼓励药品研发创新,国家医保局制定了新上市药品首发价格机制。

2025-07-31 23:50

QiviData数据分析系统实现医药数据分析国产化突破,助力CRO破解“卡脖子”难题资讯

QiviData数据分析系统实现医药数据分析国产化突破,助力CRO破解“卡脖子”难题

在医药研发外包(CRO)领域长期依赖海外数据分析工具的背景下,杭州启维软件有限公司近日宣布,其自主研发的QiviData数据分析系统V2 0已通过国家级技术验证,并与国内头部CRO企...

2025-07-31 17:26

体检争议事件引发公众健康焦虑,用AI解读体检报告量激增40%资讯

体检争议事件引发公众健康焦虑,用AI解读体检报告量激增40%

近日,一则 "女子十年体检未提示患癌风险,确诊时已是肾癌晚期 "的新闻持续发酵,也引发了公众对健康问题的关注,甚至有网友自嘲 "为体检焦虑到失眠 "。

2025-07-31 16:48

普丽妍完成近5000万美元C轮融资,再生医美龙头加速技术布局资讯

普丽妍完成近5000万美元C轮融资,再生医美龙头加速技术布局

本轮融资由未来资产资本(中国)领投,老股东雅惠投资、华泰紫金追加投资

2025-07-31 16:28

因美纳升级旗舰检测产品,加速全面肿瘤基因组分析可及资讯

因美纳升级旗舰检测产品,加速全面肿瘤基因组分析可及

因美纳TruSight™ Oncology 500 v2研究型检测产品现已上市,集成内置HRD生物标志物检测,周转时间更短,组织样本需求更低

2025-07-31 15:11

搭建递送技术平台,我国创新药企布局新型体内CAR-T疗法资讯

搭建递送技术平台,我国创新药企布局新型体内CAR-T疗法

“目前高端的细胞治疗药物价格仍高达每针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元,但通过mRNA和先进的递送技术,把高度个性化的定制疗法转变为通用型药物,将有机会把成本降至大多数患者可负担的范...

2025-07-30 17:25

中眸医疗完成数千万元融资,加速眼科基因治疗全球布局资讯

中眸医疗完成数千万元融资,加速眼科基因治疗全球布局

此次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加速核心产品ZM-02的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及后续管线开发,进一步巩固公司在眼科基因治疗领域的领先地位。

2025-07-30 17:18

恒润达生CAR-T 疗法获批上市资讯

恒润达生CAR-T 疗法获批上市

7月30日,国家药监局官网显示,恒润达生的雷尼基奥仑赛注射液(商品名:恒凯莱)获批上市。

2025-07-30 13:07

蚂蚁AI健康应用AQ推出多个“院士 AI分身”,日均免费问诊近万人资讯

蚂蚁AI健康应用AQ推出多个“院士 AI分身”,日均免费问诊近万人

顶级医学专家上线“数字分身”,正在掀起一场 AI 看病风潮。7月30日,蚂蚁集团AI健康应用AQ数据显示,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建安“AI分身”上线仅3天咨询量激增280%,AI让顶级大专...

2025-07-30 12:08

刚刚,国家药监局原副局长陈时飞被立案审查资讯

刚刚,国家药监局原副局长陈时飞被立案审查

7月30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公告: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对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党组成员、副局长陈时飞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调查。

2025-07-30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