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谷讯,今日,国家医保局官网正式对外发布了最新的《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医保发〔2019〕46号)(“以下简称《药品目录》”),本次《药品目录》调整是国家医保局成立后首次全面调整,也是自2000年第一版药品目录以来对原有目录品种的一次全面梳理。
国家医保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坚持“千方百计保基本、始终坚持可持续”的根本原则,根据医疗保险制度要求、社会经济水平、临床用药实际发展变化等因素,确定了“突出重点、补齐短板、优化结构、鼓励创新”的调整思路,优先考虑国家基本药物、癌症及罕见病等重大疾病治疗用药、慢性病用药、儿童用药、急救抢救用药等。
专家一致认为,通过调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实现了药品“有进有出”,基金支出“腾笼换鸟”。目录内药品结构进一步优化,管理更加严格规范,用药保障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高。
150个品种被调出
本次《药品目录》分为凡例、西药、中成药、谈判药品、中药饮片五部分。凡例是对《药品目录》的编排格式、名称剂型规范、限定支付范围等内容的解释和说明。西药部分包括了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中成药部分包括了中成药和民族药。谈判药品部分包括了尚处于谈判协议期内的药品。中药饮片部分包括了基金予以支付的饮片范围以及地方不得调整纳入基金支付的饮片范围。
从常规准入的品种看,调整前后药品数量变化不大,但通过动态调整、有进有出,药品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本次发布的常规准入部分共2643个药品,包括西药1322个、中成药1321个(含民族药93个);中药饮片采用准入法管理,共纳入892个。从调出的品种看,共调出150个品种,其中约一半是被国家药监部门撤销文号的药品,其余主要是临床价值不高、滥用明显、有更好替代的药品。
128个拟谈判品种
继2017年、2018年两次医保准入谈判后,本次经过专家评审,确定了128个拟谈判药品,均为临床价值较高但价格相对较贵的独家产品。下一步将确认企业的谈判意向后,按相关程序组织开展谈判,将谈判成功的纳入目录,具体名单及相关要求另行发布。
对原研药和通过一致性评价仿制药制定统一的支付标准。
对有通过一致性评价仿制药的目录新准入药品,以及有仿制药的协议到期谈判药品,医疗保障部门原则上按照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价格水平对原研药和通过一致性评价仿制药制定统一的支付标准。
严格支付管理
各统筹地区医疗保障部门应在省级医疗保障部门的指导下,根据医保基金的负担能力和管理要求,制定《药品目录》甲乙类药品相应的支付办法。对规定有限定支付范围的药品,要制定审核支付细则,并加强临床依据的核查。
参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局办公室印发的《关于印发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化药和生物制品)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9〕558号)的要求,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医师开具的中成药处方和中药饮片处方,基金方可按规定支付。各统筹地区要建立医保协议医师制度,加强对医师开具处方资格的核定管理。
原省级药品目录内按规定调增的乙类药品应在3年内逐步消化
各地应严格执行《药品目录》,不得自行制定目录或用变通的方法增加目录内药品,也不得自行调整目录内药品的限定支付范围。对于原省级药品目录内按规定调增的乙类药品,应在3年内逐步消化。消化过程中,各省应优先将纳入国家重点监控范围的药品调整出支付范围。
对于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上市的民族药品,可由各省级医疗保障部门牵头,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根据当地的基金负担能力及用药需求,经相应的专家评审程序纳入本省(区、市)基金支付范围。各省调整民族药品的情况应报国家医保局备案后向社会公开。
《药品目录》中的中药饮片是从有国家标准的中药饮片中经专家评审产生的。对于其他有国家或地方标准的中药饮片,可由各省级医疗保障部门牵头,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根据当地的基金负担能力及用药需求,经相应的专家评审程序纳入本省(区、市)基金支付范围,但不得增加目录中规定的不予支付的饮片。
对于经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治疗性医院制剂,可由省级医疗保障部门牵头,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根据当地的基金负担能力及用药需求,经相应的专家评审程序,制定纳入本省(区、市)基金支付范围的医院制剂目录,并按照有关规定限于特定医疗机构使用。
《药品目录》中的中药饮片、各省(区、市)调整的民族药品、中药饮片和医院制剂的支付管理办法由省级医疗保障部门自行制定。
完善全国统一的药品数据库,统一编码
各省级医疗保障部门要及时按规定将《药品目录》内药品纳入当地药品集中采购范围,并根据辖区内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药品使用情况,及时更新完善信息系统药品数据库,建立完善全国统一的药品数据库,实现西药、中成药、中药饮片、医院制剂的编码统一管理。
各统筹地区要结合《药品目录》管理规定以及相关部门制定的处方管理办法、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临床诊疗指南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完善智能监控系统,将定点医药机构执行使用《药品目录》情况纳入定点服务协议管理和考核范围。
2020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2017版同时废止
本目录自2020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年版)的通知》(人社部发〔2017〕15号)同时废止。
国家医保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
《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的通知
医保发〔2019〕4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疗保障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局):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为进一步提高参保人员用药保障水平,规范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用药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及相关文件要求,按照《2019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国家医保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组织专家调整制定了《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以下简称《药品目录》)。
《药品目录》是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基金支付药品费用的标准。《药品目录》分为凡例、西药、中成药、谈判药品、中药饮片五部分。凡例是对《药品目录》的编排格式、名称剂型规范、限定支付范围等内容的解释和说明;西药部分包括了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中成药部分包含了中成药和民族药;谈判药品部分包括了尚处于谈判协议期内的药品;中药饮片部分包括医保基金予以支付的饮片范围以及地方不得调整纳入医保基金支付的饮片范围。为提高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益,《药品目录》对部分药品的医保支付范围进行了限定。
现将《药品目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并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严格支付管理
各省级医疗保障部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指导、做好统筹协调,逐步推进省域范围内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管理政策趋向统一。对有通过一致性评价仿制药的目录新准入药品,以及有仿制药的协议到期谈判药品,医疗保障部门原则上按照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价格水平对原研药和通过一致性评价仿制药制定统一的支付标准。
各统筹地区医疗保障部门应在省级医疗保障部门的指导下,根据医保基金的负担能力和管理要求,制定《药品目录》甲乙类药品相应的支付办法。对规定有限定支付范围的药品,要制定审核支付细则,并加强临床依据的核查。
参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局办公室印发的《关于印发第一批国家重点监控合理用药药品目录(化药和生物制品)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9〕558号)的要求,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医师开具的中成药处方和中药饮片处方,基金方可按规定支付。各统筹地区要建立医保协议医师制度,加强对医师开具处方资格的核定管理。
二、明确地方权限
各地应严格执行《药品目录》,不得自行制定目录或用变通的方法增加目录内药品,也不得自行调整目录内药品的限定支付范围。对于原省级药品目录内按规定调增的乙类药品,应在3年内逐步消化。消化过程中,各省应优先将纳入国家重点监控范围的药品调整出支付范围。
对于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上市的民族药品,可由各省级医疗保障部门牵头,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根据当地的基金负担能力及用药需求,经相应的专家评审程序纳入本省(区、市)基金支付范围。各省调整民族药品的情况应报国家医保局备案后向社会公开。
《药品目录》中的中药饮片是从有国家标准的中药饮片中经专家评审产生的。对于其他有国家或地方标准的中药饮片,可由各省级医疗保障部门牵头,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根据当地的基金负担能力及用药需求,经相应的专家评审程序纳入本省(区、市)基金支付范围,但不得增加目录中规定的不予支付的饮片。
对于经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治疗性医院制剂,可由省级医疗保障部门牵头,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根据当地的基金负担能力及用药需求,经相应的专家评审程序,制定纳入本省(区、市)基金支付范围的医院制剂目录,并按照有关规定限于特定医疗机构使用。
《药品目录》中的中药饮片、各省(区、市)调整的民族药品、中药饮片和医院制剂的支付管理办法由省级医疗保障部门自行制定。
三、做好落地实施
各省级医疗保障部门要及时按规定将《药品目录》内药品纳入当地药品集中采购范围,并根据辖区内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药品使用情况,及时更新完善信息系统药品数据库,建立完善全国统一的药品数据库,实现西药、中成药、中药饮片、医院制剂的编码统一管理。
各统筹地区要结合《药品目录》管理规定以及相关部门制定的处方管理办法、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临床诊疗指南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完善智能监控系统,将定点医药机构执行使用《药品目录》情况纳入定点服务协议管理和考核范围。
四、谈判准入药品
国家医保局将对经专家评审确定的拟谈判药品按相关程序进行谈判,达成协议的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具体名单及相关要求另行发布。
各地在《药品目录》组织落实过程中,遇有重大问题应及时分别向国家医保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报告。本目录自2020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7年版)的通知》(人社部发〔2017〕15号)同时废止。
来源:医谷网
为你推荐

诺华布西珠单抗在华获批,为糖尿病黄斑水肿眼底病患者带来创新疗法
5月27日,诺华公司的新一代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nti-VEGF)单抗倍优适®(布西珠单抗注射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DME)。
2025-05-28 10:56

对于化学药物活性成份A与化学药物活性成份B形成的共晶制剂,该如何注册申报?
对于化学药物活性成份A与化学药物活性成份B形成的新共晶药物,如其中一个活性成份为新的结构明确的化合物,建议按“1类境内外均未上市的创新药”进行注册申报。
2025-05-27 18:41

一款治疗失眠的创新药物,国内获批
今日(5月27日),卫材中国宣布,其原研的双食欲素受体拮抗剂——莱博雷生(Lemborexant)(商品名:达卫可)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正式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
2025-05-27 12:23

以数智化驱动产业升级,济川药业入选先进级智能工厂榜单
近日,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正式公示了“2025年江苏省先进级智能工厂”名单。济川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凭借“基于全生命周期可靠追溯的中药口服液智能工厂”项目成功入选。
2025-05-27 11:02

头痛无畏,生活有为——2025年偏头痛关爱日呼吁及时就诊、科学治疗
2025年5月27日是我国第二个偏头痛关爱日。偏头痛作为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的神经系统疾病,已影响全球超十亿人,但由于缺乏对偏头痛足够的认识和了解,许多偏头痛患者未能得到及时...
2025-05-27 09:18

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重启,那些已终止按此标准上市的生物医药企业
2020年1月23日,泽璟制药成为首家按照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的生物医药企业。2022年08月31日微创电生理成为首家按照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的医疗器械企业。
2025-05-26 18:57

药明生物助力中国首个本土创新戈谢病酶替代疗法获批上市 创新技术平台大幅降低生产成本
近日,药明生物合作伙伴北海康成创新罕见病治疗产品注射用维拉苷酶β(商品名:戈芮宁)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用于治疗12岁及以上青少年和成人I型和III型...
2025-05-26 15:15

新型肌球蛋白抑制剂是否足够安全?心肌病新药Aficamten审批遇阻
Cytokinetics公司宣布,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将Aficamten用于治疗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oHCM)的新药申请(NDA)的《处方药用户付费法案》(PDUFA)目标行动日期延长至2025年12月26日。
2025-05-26 10:12

远大医药眼科创新药再获进展,GPN01768登陆澳门破局蠕形螨睑缘炎治疗,治疗干眼症鼻喷剂OC-01商业化在即
其用于治疗蠕形螨睑缘炎的全球创新眼科药物GPN01768(TP-03,洛替拉纳滴眼液,0 25%)已在中国澳门获批上市,将为该地区的蠕形螨睑缘炎患者提供全新治疗方案。
2025-05-25 19:09

2025手术室护理学术年会在京召开,聚焦学科创新与标准建设
5月23日—24日,由北京护理学会主办的“笃行不怠、精诚至臻”2025手术室护理学术年会在北京顺义区隆重召开,北京护理学会组织举办了本次会议,国内外知名医院、稳健医疗等头部医...
2025-05-24 21:37

CDE:阿尔茨海默病药物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试行)
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确, 相关的假说包括: β-淀粉样蛋白级联假说、 tau 蛋白过度磷酸化假说、 脑血管异常假说、 神经炎症假说和氧化应激假说等, 其中 A...
2025-05-23 18:47

施维雅收购Bionova Pharmaceuticals急性白血病精准疗法BN104
今日(5月23日),全球独立制药集团施维雅与Bionova Pharmaceuticals(烨辉医药)宣布达成一项对于施维雅收购小分子menin抑制剂BN104的最终协议。该药物由Bionova Pharmaceuti...
2025-05-23 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