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知名跨国药企强生、罗氏被曝传出裁员的消息。据传,强生的非处方部门将于12月底进行一轮裁员,32个代表和4个地区经理面临失业;明年年初将进行第二轮裁员,预计179多人的队伍将精简至90多人,近半人员将被裁撤。罗氏的派罗欣也将进行裁员,已有员工被约谈,具体裁员详情暂时未知。
就此消息,北京鼎臣咨询创始人史立臣对健识局表示,随着专利悬崖的到来,新药研发进展缓慢,投资回报不均衡,跨国药企都纷纷进行了战略调整。最明显的战略动向是对企业的重新定位,向优势产业聚焦,以利于企业在某些治疗领域形成较强的竞争和防御态势。为了降低成本、保证利润,许多外资药企就此实行了大幅度的裁员,同时还合并或取消了一些产品线。
这些外资企业对业务重心的重新调整,势必会导致许多医药人才的大幅流动。而各家药品种类的调整,也将会重构药品市场的格局,在某类药品上的药企市场占有率都会被重新改写。
人才、品种,国内药企抢着接盘
趁着外资药企大幅裁员、调整产品结构之时,国内药企也趁此大势吸纳外企人才、品种。尤其是品种,因为有品牌和市场的双重保障,从而也成为了国内药企高价拼抢的对象。
目前国内药企解盘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直接卖给国内药企,例如,今年5月,交大昂立战略入股约20%的中国泰凌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凌医药”),发布公告宣布,其与诺华制药达成协议,向后者收购骨科品牌密盖息、相关知识产权、许可证及其他资产,总共交易金额为1.45亿美元。
根据协议,泰凌医药将获得中国(包括港台地区)、韩国、东南亚、印度等亚太主要地区,以及瑞士、澳大利亚、俄罗斯、巴西、南非等世界其他地区的销售网络。
根据泰凌医药2015年的年度报告披露数据测算,该收购预计将使泰凌医药年销售额增加40%以上,也成为了公司新的重要利润来源。
另外一种方式是解盘销售权。11月9日,礼来中国正式宣布将其抗生素产品希刻劳和稳可信在中国大陆市场的分销及推广权出售给亿腾,此项合作将于2017年1月1日开始。这已经是今年第5例跨国药企将其在中国的某个产品线,与中国本土制药公司开展商业合作。“
史立臣表示,这对国内药企来说是个难得的市场机会。国内药企应该主动出击,积极和外资药企联系,因外资药企手握着太多过期专利药。随着医改的逐步推进,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一旦外资药企觉得利润空间不足时,和国内药企合作就成了一个较好的选择,而这个机会一旦抓住,就是你的。原因是,国内药企在低成本营销仿制药方面有自己的优势,借助本身的团队优势,再加上有了好品种,就可以迅速扩大市场。
而对负责该品种产品推广的外资销售人员来说,一旦业务是公司非聚焦领域的品种,显然公司在资源配置上难有倾斜,即使个人做得再好,未来也有被边缘化甚至被裁员的风险。
附:9家跨国医药巨头聚焦疾病领域以及现有重点品种(哪些品种有机会/风险,您懂的)
施贵宝
未来聚焦领域:肿瘤领域中的免疫肿瘤治疗(I-O),中国主要聚焦肺癌、胃癌和肝癌。
国内现有布局:抗乙肝病毒类药物、肿瘤药物、心血管类药物、抗生素类药物
已剥离业务:
1、2014年12将糖尿病业务出售给阿斯利康,转向肿瘤领域。
2、2016年8月,裁撤了肿瘤事业部,剥离在华心脑血管事业部,未来主营生物制药。
被曝光的裁员:
2014年底,百时美施贵宝的裁员近千人,覆盖了中国区所有事业部:糖尿病事业部、销售支持部门、肝病事业部、肿瘤事业部、心血管事业部、OTC事业部等等。
医谷+
2016年,施贵宝明显加快了转型和瘦身速度,2月剥离HIV药物研发线、3月放弃糖尿病市场、8月初裁撤肿瘤事业部泰素产品组、8月末舍弃整个心血管事业部,12月6日,施贵宝宣布停止在中国对非处方药(下称OTC)产品的市场主动推广,据悉,此次施贵宝停止OTC业务将涉及中国OTC团队共计150人左右的裁员计划。OTC事业部总监周俊已经在一个月前以”个人发展“理由离职,因此本次裁员涉及的最高职位是南北两个大区经理。裁撤人员工资将发到2月底,公司会议上同时公布了”N(工作年限)+1(通知解散金)+2(提前签署奖励)*月平均收入“的赔偿方案。对于此次裁撤OTC部门的原因,施贵宝称,主要在于进行业务转型,和更好地聚焦生物药和创新药。公司公告称,”施贵宝在中国正在逐渐转型成为一家领先的特药生物制药公司,专注于通过不断提供创新药物来满足中国患者在疾病治疗领域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特别是在肝炎、肿瘤、免疫肿瘤等领域。“此次裁员后,施贵宝中国将仅剩病毒和肿瘤两个业务部门。
阿斯利康
未来聚焦领域:呼吸、肿瘤&自身免疫、心血管&代谢,研究的主要方向由此前的化学药转为生物药。
国内现有布局:心血管与代谢疾病、肿瘤、呼吸炎症自身免疫、抗感染及疫苗、神经科学。
已剥离业务:
1、普利麻(丙泊酚注射液,全身麻醉药)、恩纳(利多卡因丙胺卡因霜,局部麻醉药)以及5个局部麻醉药出售给艾健(Aspen)旗下的AGI公司,目前在职麻醉业务相关员工将全部安排至艾健中国工作。
2、小分子抗生素业务出售给辉瑞(美国和加拿大市场除外)物。
3、艾塞那肽注射液及艾塞那肽缓释剂等四款糖尿病产品交给三生制药。
4、喷鼻剂业务被出售给强生旗下子公司(美国市场除外)。
5、停止扩张对华品牌仿制药市场投资,转投入中国中小城市医院与县级医院市场。
被曝光的裁员:
2013年,阿斯利康宣布对其研发业务进行重组,裁员大约1600人,随后在销售和管理部门再裁员2300人,但并未波及中国市场。
诺华
国内现有布局:创新专利药(诺华肿瘤和诺华制药)、眼科保健(爱尔康)以及非专利药和生物类似药(山德士)
未来聚焦领域:制药、眼科保健和非专利药,但诺华董事会主席在接受瑞士媒体采访时表示,爱尔康在过去两年的发展不符合预期,从长远角度看,考虑将其出售。
剥离业务:
1、2016年1月1日起,停止一切骨质疏松重要产品密盖息针剂、密盖息鼻喷剂的推广活动,专注于另一产品密固达的推广。
2、诺华与GSK和礼来达成”换子“交易:诺华接手GSK肿瘤业务单元,而其疫苗业务置换给GSK,另一方面,诺华的动物保健业务也以54亿美元的价格出售给礼来制药。
被曝光的裁员:
2016年8月宣布关闭细胞和基因疗法部门,裁员120人、280人被整合进诺华肿瘤业务部门之后,10月6日,诺华再爆裁员消息,包括关闭位于上海和瑞士施利伦的生物制剂部门,裁撤涉及18个职位。
默沙东
国内现有布局:抗感染领域(泰能、科赛斯)、心血管领域(科素亚(氯沙坦)、抗肿瘤和呼吸领域(泰道、顺尔宁)。
未来聚焦领域:糖尿病药、癌症疗法、疫苗产品组合。
剥离业务:
1、 将眼科业务出售给日本参天制药。
2、 将消费者保荐业务出售给拜耳。
3、 退出与先声药业的合资公司,收回舒降之、科素亚、海捷亚、悦宁定四款药品经营权。
被曝光的裁员:
在2009-2014年间,默沙东已在过去5年裁员46140人,暂不涉及中国。
葛兰素史克
国内现有布局:呼吸系统疾病、慢性乙型肝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比如抑郁、焦虑、癫痫等)、深静脉血栓、心脏病和艾滋病方面的处方药、消费保健品、疫苗。
未来聚焦领域:艾滋病和其他传染病,呼吸内科,肿瘤学,免疫炎症,疫苗,罕见病。
剥离业务:
1、 出售中国地区南京美瑞制药股权、美瑞工厂及与三种泌尿产品有关的当地生产和供应业务。
2、 将麻醉资产和血栓业务出售给Aspen制药公司。
3、将肿瘤业务出售给诺华。
被曝光的裁员:
从2013年11月至2015年3月,葛兰素史克六次裁员近千人,2015年3月6日,葛兰素史克宣布开除中国区包括总监、大区经理以及代表等各级员工大约110名,其中还包括很多资历在5年甚至10年以上的资深员工。
诺和诺德
聚焦疾病领域:糖尿病护理领域,2015年剥离了免疫系统研究项目(卖给了施贵宝)。
国内产品目前覆盖:从传统的胰岛素药物向新型药物转移,糖尿病和血友病。
裁员消息:
2015年,诺和诺德宣布在中国裁员130人。2016年,宣布计划裁员大约1000人以帮助削减成本。同时,诺和诺德公司表示,此次裁员范围将覆盖研发、销售和行政部门,其中大约一半被裁员工来自丹麦国内。
辉瑞
聚焦疾病领域:肿瘤、心血管与代谢疾病、免疫炎症、神经精神与疼痛、罕见病和疫苗六大疾病领域,含有小分子、生物制剂、疫苗和基因疗法等各种医疗途径的新药研究与开发。
国内产品目前覆盖:成人戒烟、感染性疾病、精神健康和神经系统疾病、男性健康、女性健康、心血管疾病、血栓性疾病、血友病、炎症性疾病/疼痛、肿瘤。
裁员消息:
沛儿7价疫苗注册证过期,200名员工被转岗,13价沛儿疫苗获批,又重新招聘。
强生
国内现有布局:药品(达克宁系列、吗丁啉、派瑞松等)、医疗器械和诊断产品、消费者产品、
聚焦疾病领域:免疫、传染病和疫苗、神经科学、心血管和代谢、以及肿瘤
剥离业务:
2014年6月剥离Ortho临床诊断业务
被曝光的裁员:
2016年初,强生宣布在未来两年内其全球医疗器械部门将裁员约3000人,占该部门全球员工总数的4%-6%。此次裁员涉及部门包括骨科、外科和心血管设备,不涉及消费医疗器材、视力保健产品和糖尿病保健业务。
礼来
国内现有布局:抗生素、中枢神经(欣百达)、肿瘤、内分泌,人工胰岛素(优泌乐、欧唐宁等)
聚焦疾病领域:糖尿病、免疫学、肿瘤学、神经退行性疾病及疼痛。
剥离业务:
授权中国亿腾医药销售”希刻劳“和”稳可信“两款抗生素,原有抗感染产品线团队解散。
被曝光的裁员:
2013年裁员1000名美国销售代表,占美国生物医药销售人员总数的30%。
来源:健识局
为你推荐

创新疗法再传积极信号,多奈单抗3年长期研究验证阿尔茨海默病干预“越早越好”
TRAILBLAZER-ALZ 2长期扩展研究结果显示,在大多数研究参与者完成治疗后,记能达依然可以持续发挥减缓疾病进展的作用
2025-08-01 21:51

"HER2阳性肿瘤诊疗能力提升工程启动会"召开,赋能HER2阳性胆道肿瘤精准诊疗
近日,【HER2阳性肿瘤诊疗能力提升工程】(以下简称“工程”)启动会在沪召开。会上,众多嘉宾围绕胆道肿瘤领域的治疗进展及趋势进行分享与探讨,以期推动该疾病领域的精准诊疗...
2025-08-01 15:38

华领医药首次半年扭亏,华堂宁上半年大卖176.4万盒
日前,华领医药发布发布业绩预告称,公司在今年上半年实现利润约11 84亿元,和去年中报的亏损1 4亿元相比,实现了自2018年上市以来的首次扭亏。
2025-08-01 11:16

礼来公布替尔泊肽重磅研究数据,或重塑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治疗格局
这是首个头对头比较替尔泊肽和度拉糖肽的心血管结局研究,纳入了来自30个国家 地区总计超过13,000名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成人患者, 历时超过4 5年,是迄今...
2025-08-01 08:57

QiviData数据分析系统实现医药数据分析国产化突破,助力CRO破解“卡脖子”难题
在医药研发外包(CRO)领域长期依赖海外数据分析工具的背景下,杭州启维软件有限公司近日宣布,其自主研发的QiviData数据分析系统V2 0已通过国家级技术验证,并与国内头部CRO企...
2025-07-31 17:26

体检争议事件引发公众健康焦虑,用AI解读体检报告量激增40%
近日,一则 "女子十年体检未提示患癌风险,确诊时已是肾癌晚期 "的新闻持续发酵,也引发了公众对健康问题的关注,甚至有网友自嘲 "为体检焦虑到失眠 "。
2025-07-31 16:48

因美纳升级旗舰检测产品,加速全面肿瘤基因组分析可及
因美纳TruSight™ Oncology 500 v2研究型检测产品现已上市,集成内置HRD生物标志物检测,周转时间更短,组织样本需求更低
2025-07-31 15:11

搭建递送技术平台,我国创新药企布局新型体内CAR-T疗法
“目前高端的细胞治疗药物价格仍高达每针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元,但通过mRNA和先进的递送技术,把高度个性化的定制疗法转变为通用型药物,将有机会把成本降至大多数患者可负担的范...
2025-07-30 17:25

中眸医疗完成数千万元融资,加速眼科基因治疗全球布局
此次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加速核心产品ZM-02的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及后续管线开发,进一步巩固公司在眼科基因治疗领域的领先地位。
2025-07-30 17:18

蚂蚁AI健康应用AQ推出多个“院士 AI分身”,日均免费问诊近万人
顶级医学专家上线“数字分身”,正在掀起一场 AI 看病风潮。7月30日,蚂蚁集团AI健康应用AQ数据显示,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建安“AI分身”上线仅3天咨询量激增280%,AI让顶级大专...
2025-07-30 12:08

刚刚,国家药监局原副局长陈时飞被立案审查
7月30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公告: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对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党组成员、副局长陈时飞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调查。
2025-07-30 09:20

“肝能修复站”公益快闪沪上启动,专家支招科学管理脂肪肝
由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发起,快速消费品健康公司欧彼乐(Opella)、益丰大药房、意领科技联合支持的全民肝脏健康守护行动——“肝能修复站”公益快闪,于上海徐汇滨江正式启动。
文/张蓉蓉 2025-07-30 09:17

京津冀持续暴雨,蚂蚁集团AQ上线专区提供健康科普及线上义诊服务
近日,华东、华北、东北等地持续强降雨,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社会各界紧急响应。为了方便受强降雨影响的群众获得一站式的信息及服务,7月29日,蚂蚁集团旗下AI健康应用AQ推出“...
2025-07-29 20:25

讯飞医疗亮相WAIC,牵头《医疗健康行业智能体标准体系》10项核心子标准
7月26日,以“智能时代、同球共济”为主题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WAIC)在上海开幕。大模型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正从概念验证走向产业化落地,如何建...
2025-07-29 1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