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牛津大学眼科教授完成了世界首例运用基因疗法治疗“老年黄斑变性”的手术。在发达国家,“老年黄斑变性”是可能导致失明的头号疾病,且无法治疗。预计到2020年,全球罹患该病的人数将接近2亿。
很多人都知道白内障是导致中老年人视力障碍乃至失明的常见眼部疾病,且通过手术可以重见光明,但另一个比白内障难治得多的常见眼病“老年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简称AMD),知道的人却较少,容易被忽视而耽误治疗。然而,从全球来看,9%的人可能会受该病影响,预计到2020年,患病人数将接近2亿。在发达国家,“老年黄斑变性”更是可能导致失明的头号疾病,且无法治疗。
2019年2月19日,牛津大学官网发表消息,称该校眼科学教授罗伯特·麦克拉伦(Robert MacLaren)在约翰·拉德克利夫医院完成了世界首例运用基因疗法治疗常见造成失明的疾病“老年黄斑变性”的手术。
用基因疗法控制免疫系统
鉴于以往针对“老年黄斑变性”的治疗困难且代价高昂,新疗法有望实现一次治疗,长久受益,给相关疾病患者带来转机。
黄斑不是斑点,而是眼球后端视网膜上的一个负责处理大量信息的组织,黄斑变性是指其功能下降,免疫系统产生了过量蛋白质去对抗细菌,进而伤及细胞。病症包括看不清东西,严重的会失明。
罗伯特·麦克拉伦的基因疗法的思路是运用病毒的力量,将克隆好的DNA植入患者的细胞,当病毒到了视网膜细胞内以后,就开始释放可以改变疾病的蛋白质,抑制炎症失衡,这相当于局部地控制了免疫系统。
不过这个疗法目前针对的是干性“老年黄斑变性”,视力退化是缓慢发展的。湿性的病症特点是会产生新生血管,比干性后果更严重,近90%的严重视力受损,其实是由湿性“老年黄斑变性”导致的。
干性“老年黄斑变性”如果发展到晚期也很严重,会导致视网膜萎缩,产生像地图上不同国家拼凑在一起那样的视觉效果,因而也被称为“地理萎缩”(geographic atrophy)。
而且基于当前的水平,这项疗法的目的只是控制病情不再继续恶化,保住现在的视力,而不能恢复视力。这也从另一个角度提示人们早发现早治疗的好处。
作为一种典型的老年病,“老年黄斑变性”的发病率与年龄有着很密切的关系,以45岁或50岁为界,患病比例会有明显提高,年龄越大,比例越高。在全球人口老龄化越来越明显的当下,类似的疾病风险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
在相关发病机理并不十分清楚的情况下,通过已知的有限风险因素加强预防,对绝大部分人来说,是可以去选择的。
老年病的预防还在平时
已知最主要的非遗传风险因素就是吸烟,以及锌和类胡萝卜素等摄入量低,吸烟因素的预防措施当然就是戒烟,类胡萝卜素广泛分布在蔬菜和水果中,比如番茄、菠菜、胡萝卜等等。
2018年9月,《柳叶刀》杂志报道的一项研究指出,“老年黄斑变性”现在位列全球第三大不可逆的视力损失原因,还会增加老年痴呆等认知障碍风险,特别是萎缩性“老年黄斑变性”,还会显著提高全因死亡率。
因为眼睛突然看不清楚的话,日常生活能力会受到较严重的影响,独立生活能力丧失的话,会导致心理压力增大。视力障碍也早已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影响个人、家庭和社会的最主要的障碍之一。
对于“老年黄斑变性”,荷兰伊拉兹马斯大学医学院的加布里埃尔·布丁迪克(Gabrielle Buitendijk)建议,每天可以吃200克蔬菜,两大块水果,以及每周两次吃鱼,这样的饮食能够将风险降低42%。当然,这个建议仅供参考,因为就人种而言,白人患病率是最高的,黑人最低,2014年一项全球风险研究的数据显示,欧洲人的患病率差不多是亚洲人的两倍。
当然,对中国等亚洲发展中国家来说,不重视疾病本身可能成为一个问题。很多老年人会将视力变差当成一种自然现象,而不会去弄清楚原因,更不去治疗,这可能会贻误最佳治疗时间,带来不好的影响。
对中国来说,2017年,治疗湿性“老年黄斑变性”的药物雷珠单抗纳入了国家医保乙类目录,大幅降低了相关用药成本,如果确诊是黄斑病变引发视力下降,不妨尽早治疗。
衰老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过程,随着年龄增大,从年轻时就开始的遗传损伤逐渐积累,可能会破坏蛋白质稳定性,导致代谢功能紊乱,容易诱发身体畸变,由此随着细胞衰老和不受控制而产生的许多慢性疾病,通常具有很复杂的致病原因,这就使得治疗时同样面临更复杂的情况,影响治疗效果。
尽管通过基因疗法对“老年黄斑变性”病情进行控制,效果还有待观察,但来自基因治疗给未来人类医学所带来的可能性和想象空间,正在变大。当然,对于个人来说,从年轻时就开始养成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身体,相比复杂而困难的治疗方法来说,是个简单而不错的选择。
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王江涛
为你推荐

创新疗法再传积极信号,多奈单抗3年长期研究验证阿尔茨海默病干预“越早越好”
TRAILBLAZER-ALZ 2长期扩展研究结果显示,在大多数研究参与者完成治疗后,记能达依然可以持续发挥减缓疾病进展的作用
2025-08-01 21:51

"HER2阳性肿瘤诊疗能力提升工程启动会"召开,赋能HER2阳性胆道肿瘤精准诊疗
近日,【HER2阳性肿瘤诊疗能力提升工程】(以下简称“工程”)启动会在沪召开。会上,众多嘉宾围绕胆道肿瘤领域的治疗进展及趋势进行分享与探讨,以期推动该疾病领域的精准诊疗...
2025-08-01 15:38

华领医药首次半年扭亏,华堂宁上半年大卖176.4万盒
日前,华领医药发布发布业绩预告称,公司在今年上半年实现利润约11 84亿元,和去年中报的亏损1 4亿元相比,实现了自2018年上市以来的首次扭亏。
2025-08-01 11:16

礼来公布替尔泊肽重磅研究数据,或重塑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治疗格局
这是首个头对头比较替尔泊肽和度拉糖肽的心血管结局研究,纳入了来自30个国家 地区总计超过13,000名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成人患者, 历时超过4 5年,是迄今...
2025-08-01 08:57

QiviData数据分析系统实现医药数据分析国产化突破,助力CRO破解“卡脖子”难题
在医药研发外包(CRO)领域长期依赖海外数据分析工具的背景下,杭州启维软件有限公司近日宣布,其自主研发的QiviData数据分析系统V2 0已通过国家级技术验证,并与国内头部CRO企...
2025-07-31 17:26

体检争议事件引发公众健康焦虑,用AI解读体检报告量激增40%
近日,一则 "女子十年体检未提示患癌风险,确诊时已是肾癌晚期 "的新闻持续发酵,也引发了公众对健康问题的关注,甚至有网友自嘲 "为体检焦虑到失眠 "。
2025-07-31 16:48

因美纳升级旗舰检测产品,加速全面肿瘤基因组分析可及
因美纳TruSight™ Oncology 500 v2研究型检测产品现已上市,集成内置HRD生物标志物检测,周转时间更短,组织样本需求更低
2025-07-31 15:11

搭建递送技术平台,我国创新药企布局新型体内CAR-T疗法
“目前高端的细胞治疗药物价格仍高达每针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元,但通过mRNA和先进的递送技术,把高度个性化的定制疗法转变为通用型药物,将有机会把成本降至大多数患者可负担的范...
2025-07-30 17:25

中眸医疗完成数千万元融资,加速眼科基因治疗全球布局
此次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加速核心产品ZM-02的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及后续管线开发,进一步巩固公司在眼科基因治疗领域的领先地位。
2025-07-30 17:18

蚂蚁AI健康应用AQ推出多个“院士 AI分身”,日均免费问诊近万人
顶级医学专家上线“数字分身”,正在掀起一场 AI 看病风潮。7月30日,蚂蚁集团AI健康应用AQ数据显示,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建安“AI分身”上线仅3天咨询量激增280%,AI让顶级大专...
2025-07-30 12:08

刚刚,国家药监局原副局长陈时飞被立案审查
7月30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公告: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对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党组成员、副局长陈时飞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调查。
2025-07-30 09:20

“肝能修复站”公益快闪沪上启动,专家支招科学管理脂肪肝
由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发起,快速消费品健康公司欧彼乐(Opella)、益丰大药房、意领科技联合支持的全民肝脏健康守护行动——“肝能修复站”公益快闪,于上海徐汇滨江正式启动。
文/张蓉蓉 2025-07-30 09:17

京津冀持续暴雨,蚂蚁集团AQ上线专区提供健康科普及线上义诊服务
近日,华东、华北、东北等地持续强降雨,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社会各界紧急响应。为了方便受强降雨影响的群众获得一站式的信息及服务,7月29日,蚂蚁集团旗下AI健康应用AQ推出“...
2025-07-29 20:25

讯飞医疗亮相WAIC,牵头《医疗健康行业智能体标准体系》10项核心子标准
7月26日,以“智能时代、同球共济”为主题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WAIC)在上海开幕。大模型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正从概念验证走向产业化落地,如何建...
2025-07-29 1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