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最迫切需要受益于可穿戴设备的人群: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及穷人一直以来却被忽视了。的确,跟与药监局这类官僚机构和打交道,与美国医疗电子法案(HIPPA)这类政策法规斗法相比,开发者似乎更倾向于帮助富人和极客塑造腹肌,打造体型。这可以视为科技公司在开发创新过程中的一个败笔: 美国慢性疾病每年所支付的医疗开销达两万亿美元,市场规模不可小觑。医疗市场前景一片蓝海,可穿戴设备一旦涉足医疗保健体系,必将引领一场变革。
华盛顿特区Wearables + Things大会上的智能硬件及嘉宾观点
10月20日,21日在美国华盛顿特区举办为期两天的Wearables+Things大会上,与会者见识了Fitbits、Jawbones等智能手环和增强现实眼镜(Augmented Reality Spectacles)等厂家的各种宣传噱头。
20多岁的投资人Peter Li曾就读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他向观众展示了一款能精确计算俯卧撑和开合跳数量的健身手表。耐克首席科学家对于智能手环收集来的生物统计数据表示出不屑:他认为行走步数、体温和血氧含量,与运动表现关系不大;与此同时,他更强调智能运算在分析人类机能中的重要性。阿迪达斯公司推介了一款能夹在生物识别运动文胸上的心率监测器。
高通生命公司 (Qualcomm Life Inc.)是成立于2011年的高通全资子公司,部分业务负责生产支持可穿戴设备的半导体设备,其业务拓展总监Kabir Kasagood随后出场发表观点。 Kasagood建议开发者不要在已饱和的活动追踪设备市场做徒劳无益的挣扎,他说开发商应及早适应官僚作风,做好与政府监管部门产生摩擦的准备,且认为开发商进军医疗保健行业将是行业大势所趋。
Kasagood表示:“开发者应离开孩子们的餐桌,转战到成年人的饭局。如果你决心做这件事,就去研习药监局的操作规范,了解医疗电子法案,确保电子病历准确关联,按照所有的卫生法行事。医疗市场创新力度不够,我愿意离开健身领域,专注医疗服务,因为那里有市场,有利润。”
观众的反响比较平淡。毕竟,监管法规不胜其烦,临床试验也都是耗时战,与旧式系统合成也决非易事,更不用提各种强加于货币化用户数据的安全要求和限制。似乎是为了证实这一点,iStrategy Labs 在几分钟后展示了Dorothy,一个智能鞋夹,只要连跺三下后脚跟就可以通过Uber叫车。Dorothy成为目前为止此次大会的一大亮点,并获《早安美国》报道。
可穿戴设备发展遭遇瓶颈期
截至9月30日,市面上共有266款可穿戴设备(包括188款健身类可穿戴设备),其中23款设备已经下架。从硅谷到旧金山,从奥斯丁到MIT,年轻、健康、高学历出身,以男性占主导的创业者们都热衷开发实际用途并不是太大的应用设备,其目标受众群体正是跟他们具有相同背景的人。的确,从个人计算机到互联网、社交媒体,我们目前使用的大部分信息技术的起步和发展都遵循一个相仿的路径:最初极客自主研发技术,继而被早期采用者接纳,最后影响逐步扩大,甚至连自己的母亲成为他产品的使用者。硅谷预测医疗保健及健身设备的开发也将遵循相同的轨迹。
如果挣钱是开发者的终极目标,且他们了解那些需要依赖医疗设备来维持健康的受众,那之前的种种猜想便会不攻自破。可穿戴设备的普及方式与互联网和智能手机不同。半数拥有健身跟踪设备的美国消费者已不再使用这些设备;三分之一的用户在使用不满半年后就将其束之高阁或赠送亲友。
民调机构数据指向医疗康复领域 为智能硬件的可持续发展投石问路
那么,哪类人群会保持长期持续关注并检测自身健康问题呢? 是那些患有两种以上慢性疾病的人。美国独立民调机构皮尤基金会(Pew Foundation)的调查数据显示,45%的美国成年人都至少患有一种慢性病,而只有不足19%的非慢性病用户在监测自己健康状况。患有一种慢性病的人占这种行为比例的40%,患有两种慢性病及以上的人则有62%的人追踪自己的健康指标。如果将2014年售出的所有健身手镯和智能手表的销售额乘以六,还是远低于美国血糖试纸市场的63亿美元销售额。
唯有慢性病患者不会始乱终弃。他们不会因图新鲜感而购买,用一阵子后而放弃使用。智能医疗设备提供的检测和跟踪等服务可使患者真正远离病房,因此他们是稳定的客户群体。但始终有程序员宁愿聚集在一起玩玩“黑客马拉松”之类的炫拽酷活动,也不愿意去创新开发一些具有医疗价值的产品,尽管这样的创新类产品具有很大的市场价值。
有时候,需要思量一下,开发商所受到的阻力是来自与医疗监管制之间的摩擦,还是对于20几岁的工程师们来说,为疾病患者,一类他们不是特别感兴趣的人群研究开发产品没有足够的吸引力? 为体重超标的糖尿病患者,和严重失忆,身缠体弱的老人开发产品,是不是不如为智能手环的消费者们,那些高精尖的养生、健身达人打造智能设备有动力?
人口老龄化,慢性疾病的医疗开销正在拖累经济增长,创新开发者是否能够迎难而上,奋起迎接这一社会挑战? 又或者,所谓科技和创新,难道仅仅是打造一款脚踢三下就可以打车的鞋子?
来源:创业邦
为你推荐
资讯 诺和诺德“诺和关怀”发布鸿蒙版APP与减重专属版
11月7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诺和诺德宣布2023年组建的“健康生态联盟”扩容升级,将与更多数字生态圈伙伴在生态融合、数据互联、技术共创方面展开深度合作。
2025-11-07 23:16
资讯 凯西罕见病事业部首秀进博会
凯西集团是一家以研发为基石、拥有九十年历史的意大利国际制药集团,覆盖呼吸道健康、罕见疾病和专科治疗三大领域,其专利数量在意大利药企中排名首位,公司每年投入超20%营收至...
2025-11-07 22:58
资讯 卒中知晓周于进博会启幕,Pipeline™持续助力中国脑血管疾病治疗创新
美敦力神经介入部门以“深耕廿载·向美而行”为主题举办专场活动,并正式启动“卒中知晓周”倡导行动。
2025-11-07 22:48
资讯 诺华公司携手腾讯新闻《超级问诊》亮相进博会,多方合力破解心血管慢病“管理难题”
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现场,腾讯新闻联合诺华公司共同举办了《超级问诊》进博会特别场
2025-11-07 18:44
资讯 美敦力CathWorks实验室开放日丨CathWorks FFRangio系统正式发布!开启心血管诊疗智能新时代
2025年11月6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美敦力CathWorks实验室开放日重磅启幕
2025-11-07 18:08
资讯 创新技术赋能高血压防治——美敦力进博会圆桌共议难治性高血压管理新路径
来自临床、公共卫生、政策研究及行业领域的多位专家汇聚一堂,共同探讨创新疗法RDN(肾动脉交感神经消融术)在中国高血压防治体系中的临床应用、卫生经济学价值及未来发展方向。
2025-11-07 17:43
资讯 依视路星趣控全“星”解决方案闪耀进博会舞台
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作为依视路陆逊梯卡旗下领先的儿童青少年近视管理品牌,“进博宝宝”依视路星趣控携全“星”解决方案重磅亮相
2025-11-07 12:42
资讯 可充电、可感知闭环脑起搏器Percept™ RC亮相第八届进博会,应用脑机接口技术造福帕金森病患者
作为全球脑起搏器领域的重磅产品,美敦力可充电、可感知闭环脑起搏器Percept™ RC亮相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2025-11-07 11:24
资讯 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身肿瘤赛道,从多发性骨髓瘤破题应对老龄化健康挑战
权威专家、北京中康联公益基金会代表等领域内各方济济一堂,就MM患者治疗现状与创新诊疗展望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2025-11-07 11:18
资讯 罗氏制药连续八年参与进博会,加速向全疾病领域综合领航者跨越
2025-11-07 11:02
资讯 首次亮相进博,索诺瓦全链条创新方案助力听力健康行业高质量发展
现场,索诺瓦展示了全链条创新听力健康解决方案,其中包括峰力AI人工智能全能系列助听器亚洲首展,AB核磁共振兼容的人工耳蜗技术等。
2025-11-06 22:24
资讯 百济神州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超275亿元,已超去年全年营收
第三季度,百济神州单季度营收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00 77亿元,同比增长41 1%;产品收入延续高速放量态势,实现99 54亿元,同比增长40 6%。
2025-11-06 20:42
资讯 携手打造健康新生态,聚焦发育性癫痫性脑病的科学突破与全方位支持
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下称“进博会”)期间,由寇德罕见病中心与灵北共同发起的“构建DEE健康新生态:聚焦发育性癫痫性脑病的科学突破与全方位支持”圆桌论坛成功举办。
2025-11-06 20: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