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神山医院收治首批患者4天后,2月8日,雷神山医院正式交付使用。8日晚20时,武汉雷神山医院收治了第一批转运过来的新冠肺炎患者。这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武汉按照北京“小汤山”模式专门新建的第二家医院,全院共设床位1500张,只有住院,不设门诊。
2月8日上午,南方周末记者来到位于武汉江夏区的雷神山医院探访,已有两个病区基本调试完毕。但根据现场的施工情况,整个雷神山医院完全投入使用,尚需一段时间。
“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的最大优点,就是能够接收大量的病人。将这些患者集中收治,切断传染源,也就减少了疫情传播的可能。”此前,一所军医大学援鄂医疗队首席专家告诉南方周末记者。
1
设备正最后调试,两病区将迎首批患者
2月8日上午,雷神山医院项目已进入最后施工阶段。一幢幢白色板房被载有土方与建筑材料的车辆包围,路边堆着PVC管,施工人员正在忙碌施工。
雷神山医院的南侧本是军运会的运动员驻地,外围还有大量没有开张的商铺;医院北侧栏杆后面是大片建设中的白色活动板房。
感染一科十五、十六病区位于最北侧,均处于收尾阶段,即将接收第一批患者。2月5日,首批医疗队成员就率先进驻这里。“病区中午12点就要封闭了。”一位身着白大褂的医生匆匆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病区内,至少十余位医护人员正在病房和走廊间穿梭,有的检查标识标牌,有的调试医疗设备。
武汉市第一医院医疗队负责医务工作的柯于鹤正在检查病房里的地漏。“因为赶工期,很多小细节还需要调整。”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病区交付意味着“外壳”搭建完毕,内部的医疗设备、电脑等都需要医护人员自己准备,布置病房这样的工作,也只有医护人员才能搞定。
“昨天下午和晚上,光是设备和医用物资,我们就搬了六七车。”柯于鹤说,病房内各通道的操作流程,只有医护人员亲自走过一遍才能发现问题所在。有医生即在检查中发现,一间病房的紫外线缺了2根灯管。还有护士发现缓冲间的门装反了,这可能导致医患交叉感染,这些小问题都会在检查中予以更正。
2月6日上午,柯于鹤就进驻了雷神山医院。首批医疗队共110余人,由湖北省肿瘤医院和武汉市第一医院骨干力量组成。柯于鹤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一些医护人员此前不幸感染,加上本院还有病人,最近所有健康的医护人员几乎全部上岗了。
所有设备调试完毕后,感染一科十五、十六病区将迎来第一批患者。湖北省肿瘤医院的一位医生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最初几天的患者将以轻症为主,来自市内的各家医院。医生将按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对症治疗。
2
多处设计防止交叉感染,可进行核酸检测
资料显示,雷神山医院共设床位1500张,包括2个重症医学科病区、3个亚重症病区和27个普通病区。除重症病区外,病房均为2人间。
南方周末记者注意到,感染一科十六病区共有53张床位。每个病房内都摆放有两张病床,安装有空调和电视,均设独立卫生间,里面有坐便器、热水器、淋浴等生活设施。
作为传染病医院,防止交叉感染极其重要。这一理念也体现在了设计中。雷神山医院的平面设计图显示,每个隔离病区呈鱼骨状分布,中间是医护通道和医护工作区,病房分布在两侧。
“技术上采用了三区两通道的设计。”中南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建筑师张颂民在接受《焦点访谈》采访时解释,“三区”是指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两通道”指病人通道和医护通道。
南方周末记者走进11号、12号房间,迎面是一面镜子,正中洗手台上方,标有“手卫生”提示语,这里是缓冲间。两侧的门,分别通往两个不同的房间。缓冲区到病房的门只能医护走,非治疗时间关闭。病房到患者通道还有一扇门,只能患者进出。
每个床头都有3个插孔,均配备了供氧系统、负压抽吸系统。现场一位医生解释,负压抽吸系统是通过特殊装置,让病房内的气压低于病房外的气压。这意味着,所有的空气从清洁区流向半污染区,再从半污染区流向污染区,不会逆向流动。
每个病房还设有观察窗和传递窗。传递窗像个方盒子,可从外面打开,医护人员在外面将药品递进方盒内,通过紫外线消毒,房间内的病人取用。为避免感染,两侧玻璃禁止同时打开。观察窗则较大,采用透明材质,不能打开,医护人员可由此观察病人情况。
柯于鹤告诉南方周末记者,雷神山医院也可进行核酸检测。核酸检测位于医院的“心脏”医技楼。医技楼将由武汉市的几家三甲医院负责,配有心电诊断科、超声影像科、放射影像科及医学检验科等医技科室,能满足新冠肺炎患者的辅助诊断要求。
3
万人食堂:吃饭不许说话,元宵节有汤圆
据《长江日报》报道,雷神山建设共动用了936名建设管理人员,7435名施工人员,1491台挖机、吊车等机械设备。2月8日上午,一眼望去,施工现场到处都是吊车、叉车和匆忙行走的工人。
34岁的伊藏虎正月初三就来到了雷神山医院,此前他一直在武汉做木工。2008年汶川地震时,伊藏虎还没结婚,当时他就跑去四川灾区做了志愿者。这次武汉新冠肺炎疫情严重,他主动向公司报名要求来雷神山。
如今,伊藏虎的两个孩子已上小学,经常在电话里叮嘱爸爸“注意安全”。湖北洪湖的老家人并不乐意他来雷神山“冒险”,伊藏虎瞒着家人,只告诉他们“公司要召回”,直至到了武汉给家人发信息报了平安,家人这才知晓。
新冠肺炎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人群聚集之地,风险无处不在。南方周末记者注意到,施工现场有专门检测工人体温的通道。
2月7日,雷神山医院“万人食堂”刷屏朋友圈。进入食堂前,排队的工人必须脱帽接受体温检测。食堂内部没有椅子,多位工作人员用喇叭循环播放“排好队,吃饭不许说话,吃完立即离开”。在统一管理下,即便到了饭点,临时食堂也没有出现拥挤现象,气氛相对工地显得相当安静。
午饭过后,一些工人坐在食堂门前的草坪上休息。有工人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为了赶工期,最近他们的工作强度明显提升了——每天从早上7点开始工作,一直到晚上12点,中午和下午各有一小时休息时间。
饭后,湖北恩施人陈先成和几位工友趴在草坪上,唱起了山歌。他在工地上做通风管的水电工作,刚来工地的那几天,家里非常担心,“但这种事总要有人做,如果所有人都害怕,就无法战胜这场疫情”。
2月8日,这一天是元宵节。中建三局的工作人员煮了三大锅汤圆,很快就被工人们分光。他们希望,这些汤圆能让工人们感受到节日的温暖。
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 马肃平 王伟凯 崔慧莹
为你推荐
资讯 依视路星趣控全“星”解决方案闪耀进博会舞台
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作为依视路陆逊梯卡旗下领先的儿童青少年近视管理品牌,“进博宝宝”依视路星趣控携全“星”解决方案重磅亮相
2025-11-07 12:42
资讯 可充电、可感知闭环脑起搏器Percept™ RC亮相第八届进博会,应用脑机接口技术造福帕金森病患者
作为全球脑起搏器领域的重磅产品,美敦力可充电、可感知闭环脑起搏器Percept™ RC亮相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2025-11-07 11:24
资讯 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身肿瘤赛道,从多发性骨髓瘤破题应对老龄化健康挑战
权威专家、北京中康联公益基金会代表等领域内各方济济一堂,就MM患者治疗现状与创新诊疗展望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2025-11-07 11:18
资讯 罗氏制药连续八年参与进博会,加速向全疾病领域综合领航者跨越
2025-11-07 11:02
资讯 首次亮相进博,索诺瓦全链条创新方案助力听力健康行业高质量发展
现场,索诺瓦展示了全链条创新听力健康解决方案,其中包括峰力AI人工智能全能系列助听器亚洲首展,AB核磁共振兼容的人工耳蜗技术等。
2025-11-06 22:24
资讯 百济神州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超275亿元,已超去年全年营收
第三季度,百济神州单季度营收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00 77亿元,同比增长41 1%;产品收入延续高速放量态势,实现99 54亿元,同比增长40 6%。
2025-11-06 20:42
资讯 携手打造健康新生态,聚焦发育性癫痫性脑病的科学突破与全方位支持
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下称“进博会”)期间,由寇德罕见病中心与灵北共同发起的“构建DEE健康新生态:聚焦发育性癫痫性脑病的科学突破与全方位支持”圆桌论坛成功举办。
2025-11-06 20:34
资讯 罗氏制药“AI+科研”亮相进博,打造医学创新新生态
罗氏制药中国携手商汤医疗以及若生科技联合发布“小罗智多星”AI科研解决方案,并且分享了“MDT智能体”这一创新工具。
2025-11-06 20:23
资讯 灵北亮相第八届进博会,展示神经专科与神经罕见病领域创新成果
展示了其针对发育性癫痫性脑病(DEE)的创新疗法,并分享了在偏头痛预防性治疗方面的最新进展,以及为推动创新疗法、药物惠及更多中国患者而做出的不懈努力。
2025-11-06 20:19
资讯 Cytiva 启动Stax深层膜堆本土化生产, 以中国速度交付全球品质
采用与全球一致的材料与质量标准,交付周期缩短70%,并通过提速响应客户服务需求,提升客户体验与供应韧性。
2025-11-06 20:10
资讯 “罗氏神经科学前沿分享及未来生态共建启动仪式”亮相进博会
“众智启新卷,同心绘神章——罗氏神经科学前沿分享及未来生态共建启动仪式”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罗氏展台举行。
2025-11-06 20:00
资讯 “心肾守护 循证科普”专题活动亮相进博会,塑造健康科普新理念
由天津市互联网医学科普协会发起,积极响应“健康中国”行动号召的“心肾守护 循证科普”项目,在诺华展台成功举办了专题活动。
2025-11-06 19:13
资讯 连续八年亮相进博,强生携多款首发新品诠释“质愈新生”
强生携百余款创新产品登场,其中不仅包括十余款“首发首秀”产品,更涵盖两款在亚洲范围内率先获批上市和首次展出的突破性解决方案
2025-11-06 18: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