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一起徐徐升起。那一刻,香港回家了。
20年来,回归后的香港不仅在航运、教育等方面连接了祖国的血脉,与内地医疗圈也频频互动,在一次次往来中形成了“你中有我”的医学脉络。
学习·规范·商讨 政策让双方加速“跑”
1991年12月至今,香港所有公立医院和诊所均由医管局负责监管,医管局统筹公共医疗政策、医院收费、所需资源,并进行医院服务研究等工作。
好的管理方式无疑会带来学习效应。在2006年,江苏省无锡市曾参照香港医管局模式,成立了无锡市医院管理中心,效仿香港对公立医院实施管理和运营分离,实行医疗服务、资产经营委托管理责任制改革。
除了学习香港的医院管理模式,基层医疗也是内地医疗服务参照的楷模。2007年,国家原卫生部及郑裕彤基金与香港医院管理局签署了“社区医疗新世界——社区卫生及基层医疗管理培训计划”合作备忘录,安排大批内地社区医疗人员赴港培训,以发展内地社区医疗。
学习之余,香港医师到内地行医的权利逐步得到了保证,不过两地制度及管理办法存在差异。为此,2009年原卫生部规定,香港医师申请内地医师资格和执业注册时,需出具无刑事犯罪记录证明,以协调两地的医师身份认可流程。
当然,对话和研讨也在促进内地和香港的共同进步。2012年,应原卫生部邀请,香港医管局访问团赴京访问,不仅与原卫生部长陈竺交流了两地医疗制度和体制改革的经验与感受,还签署了为内地培训医院专业管理人才的备忘录;2014年,国家卫计委主任李斌会见香港医院管理局访京团时直言,内地将着力推动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希望香港医管局为内地培训县级医院院长和护理骨干。
“我需要你帮我”,这是自己人之间才有的坦诚。
车马难行 医生用脚开拓
政策是医生行为和选择的导向,但在政策出台之前,医生的专业魅力和患者的需求早已让香港与内地之间的距离渐消,只要对方那片土地需要,医生就会走过去。
·2003年,由香港中文大学发起“耳聪工程”,每年到内地贫困地区实施慈善复聪手术。
·2003年12月,香港医管局下辖的公立医院首次开设“中医门诊”,邀请广东省中医院专家前往开展中医药服务和临床科研。
·2005年7月,香港医疗卫生学会会长高永文带领13名香港医生签约广州祈福医院,这是首批香港医生获得内地卫生部批出的有限度执业牌照。
·2007年6月,香港医院管理局开始向广东护士提供专业培训,帮助内地护士提高专科护理水平。
·2008年,根据香港医生公会资料,香港已约有10名医生在内地设立医疗机构。
·2010年6月,南方医科大学宣布与香港西医工会签署合作协议,计划为获得内地行医执业资格的香港医生提供协助,鼓励港医到粤行医。
·2010年11月,香港心脏专科医生纪宽乐等4名香港专科医生负责的万治(香港)内科门诊部在广州中信广场开业,采用香港诊所的做法,预约就诊。
·2012年5月,深圳市首个香港注册西医开设的志浩门诊部在福田中心区开业。
·2013年3月,内地首家港资独资医院——深圳希玛林顺潮眼科医院在福田区开业。
·2016年,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以香港玛丽医院的肝癌治疗技术和经验为基础,开设肝癌专家门诊,这是深圳首个针对肝癌的门诊。
从两地紧密的医疗互通互联中不难看出,对于医者而言,香港和内地的医生之间,已经不再是“异地恋”。
你需要我就在 谁道前路茫茫
医学的真谛,在于常常去帮助。20年来,香港和内地互相借医学之道不断给对方伸出援手,每一次都透着赤诚。
·非典·
2003年初春,香港暴发“非典”疫情。此时,同样紧缺抗疫医药物资的内地伸出了援手。疫情发生几日之内,中央政府支援香港特区抗击“非典”的第一批医用物品便经深圳口岸运往香港。6月23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将香港从“非典”疫区中除名。
在这次抗击“非典”过程中,香港医管局还发现中医药介入的患者住院天数显着减少,激素使用时间也有缩短,这改变了香港人对中医的传统看法,也为医管局决定开设“中医门诊”打下了基础。
·5.12·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地震。
震后不到30分钟,香港红十字会拨出50元万人民币支援灾区;不到8小时,特区政府向立法机关申请紧急拨款3亿港元赈灾;加上95%的香港居民捐款,香港对汶川的援建资金累计达百亿港元。
人力上,除了亲赴灾区的香港义工有2000人左右,香港医管局还先后分5批调派50多名医护人员前往四川提供医疗服务支援,为灾民提供手术、精神心理辅导及复康治疗服务。其中香港医学专科学院院士潘德邻参加援助汶川地震灾区项目后,连续3年坚持每两周利用一个周末到四川德阳为灾区伤残人士会诊、做手术,几未间断。
香港归来,20年与祖国医路风雨同行。
来源:健康界 作者:杨亚端(整理)
为你推荐
资讯 诺华公司携手腾讯新闻《超级问诊》亮相进博会,多方合力破解心血管慢病“管理难题”
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现场,腾讯新闻联合诺华公司共同举办了《超级问诊》进博会特别场
2025-11-07 18:44
资讯 美敦力CathWorks实验室开放日丨CathWorks FFRangio系统正式发布!开启心血管诊疗智能新时代
2025年11月6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美敦力CathWorks实验室开放日重磅启幕
2025-11-07 18:08
资讯 创新技术赋能高血压防治——美敦力进博会圆桌共议难治性高血压管理新路径
来自临床、公共卫生、政策研究及行业领域的多位专家汇聚一堂,共同探讨创新疗法RDN(肾动脉交感神经消融术)在中国高血压防治体系中的临床应用、卫生经济学价值及未来发展方向。
2025-11-07 17:43
资讯 依视路星趣控全“星”解决方案闪耀进博会舞台
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作为依视路陆逊梯卡旗下领先的儿童青少年近视管理品牌,“进博宝宝”依视路星趣控携全“星”解决方案重磅亮相
2025-11-07 12:42
资讯 可充电、可感知闭环脑起搏器Percept™ RC亮相第八届进博会,应用脑机接口技术造福帕金森病患者
作为全球脑起搏器领域的重磅产品,美敦力可充电、可感知闭环脑起搏器Percept™ RC亮相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2025-11-07 11:24
资讯 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身肿瘤赛道,从多发性骨髓瘤破题应对老龄化健康挑战
权威专家、北京中康联公益基金会代表等领域内各方济济一堂,就MM患者治疗现状与创新诊疗展望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2025-11-07 11:18
资讯 罗氏制药连续八年参与进博会,加速向全疾病领域综合领航者跨越
2025-11-07 11:02
资讯 首次亮相进博,索诺瓦全链条创新方案助力听力健康行业高质量发展
现场,索诺瓦展示了全链条创新听力健康解决方案,其中包括峰力AI人工智能全能系列助听器亚洲首展,AB核磁共振兼容的人工耳蜗技术等。
2025-11-06 22:24
资讯 百济神州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超275亿元,已超去年全年营收
第三季度,百济神州单季度营收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00 77亿元,同比增长41 1%;产品收入延续高速放量态势,实现99 54亿元,同比增长40 6%。
2025-11-06 20:42
资讯 携手打造健康新生态,聚焦发育性癫痫性脑病的科学突破与全方位支持
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下称“进博会”)期间,由寇德罕见病中心与灵北共同发起的“构建DEE健康新生态:聚焦发育性癫痫性脑病的科学突破与全方位支持”圆桌论坛成功举办。
2025-11-06 20:34
资讯 罗氏制药“AI+科研”亮相进博,打造医学创新新生态
罗氏制药中国携手商汤医疗以及若生科技联合发布“小罗智多星”AI科研解决方案,并且分享了“MDT智能体”这一创新工具。
2025-11-06 20:23
资讯 灵北亮相第八届进博会,展示神经专科与神经罕见病领域创新成果
展示了其针对发育性癫痫性脑病(DEE)的创新疗法,并分享了在偏头痛预防性治疗方面的最新进展,以及为推动创新疗法、药物惠及更多中国患者而做出的不懈努力。
2025-11-06 20:19
资讯 Cytiva 启动Stax深层膜堆本土化生产, 以中国速度交付全球品质
采用与全球一致的材料与质量标准,交付周期缩短70%,并通过提速响应客户服务需求,提升客户体验与供应韧性。
2025-11-06 20:10
资讯 “罗氏神经科学前沿分享及未来生态共建启动仪式”亮相进博会
“众智启新卷,同心绘神章——罗氏神经科学前沿分享及未来生态共建启动仪式”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罗氏展台举行。
2025-11-06 2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