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诊所将成分级诊疗中流砥柱!
在国家大力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机遇中,业内人士认为,能够提供医疗服务总量达80% 的诊所能否发展起来,成为提供医疗服务的中流砥柱,可以说决定着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成败。
于是我们看到国家近年来大力放开诊所审批,目前已经放开了中医诊所的审批限制。根据《中医诊所备案暂行办法》第五条规定:(受理部门)举办中医诊所的,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提交书面备案材料、取得《中医诊所备案证》后即可开展执业活动。也就是说举办中医诊所由许可制正式改为备案制了。
不仅如此,《“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表示个体诊所设置不受规划布局限制。
据《看医界》了解,无论是中医诊所,还是西医诊所,以及连锁诊所,都是国家重点鼓励的社会办医发展方向。
在地方政策开放尺度上,深圳、浙江等地走在了全国前列,可以预见的是,越来越多的地区将持续放开诊所设置审批,办诊所将越来越容易。
因此,大批由医生合伙或个人举办的全科、专科诊所将大量涌现,其中不乏是医生兼职举办;此外,一些实力雄厚的资本也将大举布局连锁诊所领域,比如万达口腔的300家连锁诊所等。
二、医生集团+ 时代来了!
2014年7月1日国内首家医生集团成立以来,中国医生集团雨后春笋般的涌现,目前数量已经超过百家。
但中国的医生集团的市场有多大呢?据深圳博德嘉联医生集团CEO谢汝石教授预测,未来五年内将会有超过10万名以上的医生加盟到医生集团中,按照一个医生一年的技术服务价值100万计算,未来医生集团带来的市场将会超过千亿。
据一位华裔美国医生网友介绍,在全美范围内,据估计大约有20多万个执业团体,其中接近50%是真正的医生集团。也就是说美国的医生集团数量多达10万家!可见中国医生集团市场前景之广阔。
在《看医界》主办的“第一届中国医生集团实战训练营” 上,国内首家医生集团创始人张强医生更是判断“中国正在进入‘医生集团+’时代!在未来医疗业态的发展进程中,医生集团将会起着主导作用。”。
而且据业内人士观察,医生集团作为一种组合便捷的医生执业组织形式,正在从医疗资源集中的北上广向全国蔓延,进入区域化时代。
不仅如此,医生集团还将涌现出一批巨头,朝着大型医疗集团的方向发展,旗下可能不仅仅有数量众多的签约医生,还可能拥有大量医院及连锁诊所等医疗机构。
三、日间手术时代来了!
中国医疗未来的发展空间在哪里?或许从上海仁济医院副院长闻大翔举的一个自己朋友的例子中可窥一斑:
美国华盛顿大学附属医院巴恩斯犹太医院,一位92岁的患者上午做过髋关节置换手术,当天下午,麻醉科刘前进教授和手术医师经过评估后,通知患者晚上就可以出院,而且这家医院近70%的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都可以在手术当天或第二天出院!
而同样的手术,在上海市三级医院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是多久呢?12天!中美医疗在日间手术领域差距之大可以说令人咂舌。
另据张强医生介绍,美国70%的手术都是日间手术完成的。而90%的日间手术中心大股东是谁呢?就是医生集团。
差距就是机遇!据了解2015年仁济医院的日间手术占全年住院手术比例达到34.1%,而上海地区的平均水平仅为12.25%,中西部地区医院就更不要说了。
据《看医界》了解,在三级医院提高床位使用率的压力下,以及社会办医快速发展、医生集团的快速涌现,中国的日间手术中心将大量涌现。
四 、医生品牌重建时代来了!弯道超车机遇大
长期以来,中国医生的品牌以依附于医院为主,实际上等于说牺牲了个人品牌,而成就了医院品牌。以至于业内人士调侃,随便一个人坐在北京协和的诊室里,患者就会趋之若鹜。
不仅如此,在论资排辈的医疗界,如果不能够在学会、协会混得一官半职,就很难有行业及社会影响力。而如果想进入学会,科研就成了关键性因素,临床技能并非第一位的。
即使在一家医院里,拿到主任医师职称又谈何容易?不仅对科研要求甚高,还要花去近半生时光。因此对于绝大多数科研实力不强的临床型医生来说,想在医疗行业混成大牛,可谓道阻且长。
但如今机会来了!在解放医生、医疗市场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医生的品牌正在重新洗牌!不是只有主委级医生才有市场号召力,患者就一定会认。
那些技术水平过硬,又能够借助互联网、全媒体等多渠道建设个人品牌的医生,哪怕不是来自顶级三甲医院,哪怕只有主治或副高职称,同样能够获得大批患者的认可,成为自带流量的医生。
可见,在医生品牌大洗牌时代,大批医生完全有机会实现弯道超车。
五、以临床论英雄时代来了!
根据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不将论文等作为评价应用型人才的限制性条件。甚至包括职称和论文。总理更是直言,只会写论文不会做手术实际上是花架子。
2017年以来,已经有包括胡大一在内的多位知名专家直指医生职称评审制度的弊端,有的建议取消论文门槛,有的建议只保留主治职称,有的甚至建议废除职称制度。
不仅如此,5月份,人社部部长公开表示,要科学界定、合理下放职称评审权限,推动高校、医院等企事业单位按照管理权限自主开展职称评审。也就是说,在国家层面下放职称评审权,逐步解绑科研论文对医生的束缚正在展开。
可以预见的是,医生们拼职称的时代已经要过去了,真正拼临床技能,以临床水平论英雄的时代要来了 。
这对于一些临床技能过硬,但对于科研论文不感冒或者不愿意参与造假的医生来说,将是一个巨大的机遇。
六、医生互联网创业时代来了!
医生创业已经不再是新鲜事儿,但医生创业有没有什么捷径可以走呢?在互联网+时代,可以说没有什么比互联网这个翅膀更适合助力医生创业实现飞翔的了。
以深圳一位三甲医院儿科医生为例,一直希望开一家自己的个人诊所,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科普打造出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后,果断辞职创业。
开一家诊所可能服务的范围和人群就有了区域限制,于是该医生利用自己的自媒体流量,先打造了一个线上咨询服务平台,聚集了百名儿科医生,并迅速实现了盈利,而线下的诊所也正在筹建中。
《看医界》近日还报道了一位儿科医生,利用微信群等方式,汇聚了大批妈妈粉丝,在病患流量持续增长的情况下,该医生果断辞职创业。
据了解,越来越多的医生创业团队通过诸多互联网医疗平台建设品牌,获取病源,或者干脆自建互联网医疗咨询服务平台,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七、医生在市场上获取高薪的时代来了!
近两年,关于深圳罗湖区30万年薪招全科医生,以及港大深圳医院顾问医生年薪百万的话题引起了业内广泛关注和讨论。
事实上,这样的阳光高收入正在逐步向医疗界蔓延。特别是在社会办医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从三甲医院高薪挖人就成了家常便饭,不少直接就是翻几番的薪资涨幅。
不仅如此,在医生多点执业、自由执业的趋势下,医生在市场上拿高薪也越来越成为新常态。一位上海眼科医生在演讲中就直言不讳,自己现在年薪200万!一位自由执业医生更是年收入近500万,交税金额亦远比体制内普通医生的总收入高很多。
此外,在取消以药养医、实现医生收入阳光化的大背景下,大幅度提高医护劳务性服务价格将成为必然,诊金不够一碗面钱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
随着社会办医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医生在市场上将实现自己的价值,必然将倒逼公立医院薪酬体系改革,优秀的医生在体制内也有望拿到较高的阳光收入,医生群体的社会地位也将大幅提高。
八、百万医生大流动!
长期以来,中国数百万医生基本上都待在公立医院里,基本上是小伙子、大姑娘进到一家医院,干到退休还继续返聘,一直干到干不动为止的节奏,医生流动几乎是非常小的小概率事件。
然而这种状态正在被打破,解放医生、医生多点执业、自由执业正在成为大趋势!
在编制上,事业单位正在向岗位管理、合同管理,去编制化的改革趋势行进;在养老金方面,事业单位和企业单位的养老金差距正在逐步缩小,再加上医生区域注册制、放开医生创业限制的政策大趋势,医生流动规模将有望达到百万级。
在医生流动的大背景下,无论是民营医院,医生集团还是互联网医疗等诸多相关产业,都将迎来巨大的机会。
可以说,医疗市场作为21世纪中国最后一块价值洼地,随着医生的大解放、大流动时代的到来,已经吹响了大开发的号角。
九、一大批医院面临改制
几年来,不少学者都预测,未来十年中国公立医院将迎来改制浪潮。改制潮真的将会到来吗?还是看看国家的相关政策导向吧!
除了十八大关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定调,国家层面的医疗体制改革也已明确提出了“社会资本可直接投向资源稀缺及满足多元需求服务领域,多种形式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重组”。
中国社科院朱恒鹏教授更是直言,公立主导体制只能实施论资排辈的平均主义大锅饭制度。这种制度完全不适合医生的职业特征。因此,必须建立一个民营医院占主体、竞争充分的医院服务供给格局。
而且在经济新常态大背景下,财政对全部公立医院大包大揽已经几乎没有可能,一批国企医院及城市二级医院改制已经提上了日程。
而公立医院的改制浪潮,恰恰是社会办医大发展的好机遇,医院投资并购也将迎来许多优质标的。
十、16万亿支柱产业加速放管服改革
克强总理关于“健康产业将发展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的定调,可以说为医疗健康产业人士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国家大力发展医疗健康产业的决心之大令人振奋。
《健康中国2030规划》则直接给出了到2030年健康产业的规模——将达到16万亿。16万亿的市场规模将如何做到?如何才能调动各方资源加入到做大医疗健康产业的蛋糕呢?在业内人士看来,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医疗健康领域的放管服改革。
昨天医生还是单位注册,一夜之间就成了区域注册;昨天医生开诊所还难于上青天,一夜之间个体诊所设置就不再受规划限制……
对此,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从近几年来国家密集出台的一系列解放医疗健康领域生产力的给力改革措施可以看出,在放管服方面,改革将持续且深入,可以预期的是,尺度越来越大的改革措施将陆续出台。
来源:看医界 作者:周伯通
为你推荐
资讯 美敦力CathWorks实验室开放日丨CathWorks FFRangio系统正式发布!开启心血管诊疗智能新时代
2025年11月6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美敦力CathWorks实验室开放日重磅启幕
2025-11-07 18:08
资讯 创新技术赋能高血压防治——美敦力进博会圆桌共议难治性高血压管理新路径
来自临床、公共卫生、政策研究及行业领域的多位专家汇聚一堂,共同探讨创新疗法RDN(肾动脉交感神经消融术)在中国高血压防治体系中的临床应用、卫生经济学价值及未来发展方向。
2025-11-07 17:43
资讯 依视路星趣控全“星”解决方案闪耀进博会舞台
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作为依视路陆逊梯卡旗下领先的儿童青少年近视管理品牌,“进博宝宝”依视路星趣控携全“星”解决方案重磅亮相
2025-11-07 12:42
资讯 可充电、可感知闭环脑起搏器Percept™ RC亮相第八届进博会,应用脑机接口技术造福帕金森病患者
作为全球脑起搏器领域的重磅产品,美敦力可充电、可感知闭环脑起搏器Percept™ RC亮相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2025-11-07 11:24
资讯 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身肿瘤赛道,从多发性骨髓瘤破题应对老龄化健康挑战
权威专家、北京中康联公益基金会代表等领域内各方济济一堂,就MM患者治疗现状与创新诊疗展望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2025-11-07 11:18
资讯 罗氏制药连续八年参与进博会,加速向全疾病领域综合领航者跨越
2025-11-07 11:02
资讯 首次亮相进博,索诺瓦全链条创新方案助力听力健康行业高质量发展
现场,索诺瓦展示了全链条创新听力健康解决方案,其中包括峰力AI人工智能全能系列助听器亚洲首展,AB核磁共振兼容的人工耳蜗技术等。
2025-11-06 22:24
资讯 百济神州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超275亿元,已超去年全年营收
第三季度,百济神州单季度营收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00 77亿元,同比增长41 1%;产品收入延续高速放量态势,实现99 54亿元,同比增长40 6%。
2025-11-06 20:42
资讯 携手打造健康新生态,聚焦发育性癫痫性脑病的科学突破与全方位支持
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下称“进博会”)期间,由寇德罕见病中心与灵北共同发起的“构建DEE健康新生态:聚焦发育性癫痫性脑病的科学突破与全方位支持”圆桌论坛成功举办。
2025-11-06 20:34
资讯 罗氏制药“AI+科研”亮相进博,打造医学创新新生态
罗氏制药中国携手商汤医疗以及若生科技联合发布“小罗智多星”AI科研解决方案,并且分享了“MDT智能体”这一创新工具。
2025-11-06 20:23
资讯 灵北亮相第八届进博会,展示神经专科与神经罕见病领域创新成果
展示了其针对发育性癫痫性脑病(DEE)的创新疗法,并分享了在偏头痛预防性治疗方面的最新进展,以及为推动创新疗法、药物惠及更多中国患者而做出的不懈努力。
2025-11-06 20:19
资讯 Cytiva 启动Stax深层膜堆本土化生产, 以中国速度交付全球品质
采用与全球一致的材料与质量标准,交付周期缩短70%,并通过提速响应客户服务需求,提升客户体验与供应韧性。
2025-11-06 20:10
资讯 “罗氏神经科学前沿分享及未来生态共建启动仪式”亮相进博会
“众智启新卷,同心绘神章——罗氏神经科学前沿分享及未来生态共建启动仪式”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罗氏展台举行。
2025-11-06 20:00
资讯 “心肾守护 循证科普”专题活动亮相进博会,塑造健康科普新理念
由天津市互联网医学科普协会发起,积极响应“健康中国”行动号召的“心肾守护 循证科普”项目,在诺华展台成功举办了专题活动。
2025-11-06 19: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