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没有必要有任何恐慌”,“北京雾霾耐药基因”论文作者澄清

医疗健康 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袁端端
2016
11/28
09:08
南方周末
作者:袁端端
医疗健康

“今天接到了很多中国记者的电话。”论文通讯作者、哥德堡大学抗生素耐药性研究中心主任和萨尔格学院教授Joakim Larsson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没想到自己的研究受到如此多关注,这两天频频接到来自中国媒体的突然访问。

前几天,一则《呼吸的痛!北京等地雾霾中发现耐药菌》的消息,刚刚把这位国外的科学家卷入中国的舆论风波。

尽管研究者很意外,但这篇今年10月发表在Microbiome杂志上的文章,无疑十分敏锐地戳到了公众的痛点。

在题为《人类、动物和环境耐药基因组构成》的论文中,哥德堡大学的研究人员从人类、动物和全世界不同环境收集的总共864种DNA样品中寻找细菌中的耐药基因。其中有350份样本取自人类,145份样本取自动物以及369份样本取自外界环境。引发公众大为关注的是他们选取了来自北京的14份空气样本。

结果发现,北京雾霾的空气中含有平均64.4种耐药基因,其中一种耐药基因抵抗的是现在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是治疗肺炎克雷伯菌(常见的肠道细菌)引起的危及生命感染的最后手段,被广泛应用在呼吸系统感染、败血症等病症上,是治疗严重细菌感染最主要的抗菌药物之一。

这一结论在网络上疯狂被转发,一个最早发布消息的公众号一天时间就获得了十万以上的阅读量。——在消息的传播中,人们担心污染的城市空气或是耐药细菌的传播途径。不过,这可能是一种误读。

课题的研究人员和相关学者都对这一结果表示并不意外。

“总体上没有意外,我们早就知道耐药基因分布在环境的方方面面。”Joakim Larsson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但没想到在空气样本中耐药基因的种类有这么多。”

他们最初选择了美国纽约和加州圣迭戈家庭、办公室、医院三处的空气样本,检测结果和北京相比:空气所含的抗生素耐药性基因的数量上,纽约、加州和北京相当,而在种类上,北京更多。但因为美国样本的数据量不足,无法得出结论,最终研究并没有将之包含在内。

为什么选择北京,理由比大家想象的都要简单。

“我们大部分的数据是从公共数据库中获得的,北京雾霾的数据是仅有的在开放数据库中可以取得、且数据质量达到我们分析要求的,所以选择了北京。”Joakim Larsson说,他们并没有亲自来北京来取样。样本时间是2013年1月10日到14日,南方周末记者查询发现,那几日北京PM2.5指数濒临“爆表”,空气质量持续六级严重污染。

不过,研究结论也说,到现在为止,空气传播作为耐药性传播的途径,还缺乏更充分的研究。

空气中的耐药基因

“任何环境都有耐药菌存在,甚至南极和西葴高原。耐药有背景值,空气污染严重地方,颗粒含量髙,携带细菌也多,其中耐药菌也高,任何颗粒物吸入人体,都存在风险,因为含各种成份,包括细菌、病毒等。”长期研究抗生素和环境污染的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应光国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Joakim Larsson解释,空气中大部分成分是无机物,但有少部分微生物,这些微生物中可能存在耐药性,由于空气的流动性,地面上的微生物和副产物都会释放到空气中,所以中国和美国的空气中,都检测到了类似的耐药基因,但他们也并不知道这些耐药基因究竟是从哪来的,因为“环境中广泛存在”。

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员朱宝利也有类似的说法,“耐药菌一直在空气里,雾霾浓度高,检测肯定会更多。况且中国本身耐药细菌分布就比其他国家多。”

论文中指出,他们发现被药厂排放所污染的环境,携带的抗生素耐药基因含量最高。不过,Joakim Larsson也推测,这可能源于“污水处理厂”,他们正在欧洲做相关的研究,希望能采集附近的空气,探究空气中的耐药性细菌如何传播。

中国学者也做过雾霾和细菌的相关研究。2014年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朱听课题组在《环境科学与技术》杂志上发表《严重雾霾天气中北京PM2.5与PM10污染物中的可吸入微生物》论文,指出北京大气悬浮颗粒物中包含1300多种微生物,在这些微生物中,细菌占八成以上,另外还有少量的古菌和病毒。

事实上,人们治疗疾病的抗生素大多来自于微生物,比如青霉素就是来自于土壤中的一种青霉真菌。“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自然界中,微生物之间鏖战不休,抗生素与耐药基因都是它们自然演化出来的攻防手段,无所谓好坏。只要有抗生素的选择压力,就会筛选出耐药基因,这是大自然的辩证法”,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微生物系博士傅贺评论道。而这样的耐药菌株是否能通过空气传播并致人感染疾病,还需要研究和病例来证实。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解释,微生物的耐药性,通常是随着基因变化而逐渐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但抗菌素的误用和滥用会加快筛选细菌的耐药性。

许多地方存在对人和动物误用或滥用抗生素问题,抗生素的使用往往未获任何专业监督。例如有人使用抗生素治疗流感和普通感冒等病毒性感染,或使用低剂量的抗生素用作牲畜和鱼类的生长促进剂(添加剂)。

“在人类、动物、食物和环境(水、土壤和空气)中,有些微生物对于抗微生物药物具有耐药性。这些微生物可以在人与动物间传播,也可在人际传播。感染控制做得不好,卫生条件不具备,以及处理食物不当,都会助长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的传播。”世卫组织解释。

耐药性和致病性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首先,我们要知道这到底是不是一个问题。”Joakim Larsson说,现在人们没有必要对提到的北京雾霾样本中的耐药基因有任何恐慌,目前的研究还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他解释,北京雾霾样本中检测出的抗生素耐药基因是使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基因,只会存在于细菌里,并不会使人类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其次,他们的研究并没有检测这些细菌是死的还是活的,因为空气中很多细菌寿命很短,这意味着不会对人有健康威胁。

Joakim Larsson总结,只有三个条件同时具备,耐药基因的细菌才令人担忧:一是证明这种细菌属于可以引发疾病的细菌;二是这种细菌在空气中具有活性;三是这种细菌在空气中大量存在。但目前,这三个条件没有一个被证明。

“发现耐药基因,不等于发现耐药菌;不是有耐药细菌就会让人感染。样本采集的是DNA,但是目前没有检测到活细菌。当然,可能细菌死掉了,基因还飘散在外,成为游离的DNA;另外,即使在活细菌内有这个基因,基因也是受到严格调控的,这里还有很多环节、变量。”傅贺分析到,“即使有人不幸感染了,人体还有强大的免疫系统(包括各种免疫细胞)以及共生的微生物群系,它们是我们健康的最终守护者”。

北京市卫计委也在25日晚间作出回应称,“细菌的耐药性和致病性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耐药性的增加不意味着致病性的增强。

北京市卫计委在回应中写道:在环境中有大量的细菌存在,不仅在空气中,在囗腔丶鼻腔、呼吸道、胃肠道,都存在细菌或真菌,它们对人体是没害的,大量细菌和我们是共生共存的关系。“人体自身具有免疫力,这些细菌大多数对正常人没有致病力,甚至有些细菌是有益的。”

让我们来解决地上的问题吧

“抗生素的滥用助长了耐药细菌的蔓延,这是不争的事实。”傅贺说。如果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在暴露于抗微生物药物(如抗生素、抗真菌药、抗病毒药、抗疟药和驱虫药)时发生改变,经过自然选择,就会出现耐药性。结果是,药物失去效果,体内的感染持续不断,进而加剧传染他人的风险。“而且选择压力越大的地方,耐药基因就越普遍,比如医院和养殖场。”

“这很重要,即便雾霾里致病菌再多,都不如医院里多,少呼吸雾霾,不如少去医院。”一位微生物学研究者形象地说。

Joakim Larsson也表示,他们的研究结论仍引发了人们对于高剂量抗生素排放对人类健康危害的担忧。他希望能促进人们采取降低排放的行动,并对药厂排放在抗药性产生和传播中所起作用进行深入研究。

几乎每个国家都存在抗生素耐药性问题。根据世卫组织的报告,在有些国家,由于耐药性,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半数以上接受治疗的肺炎克雷伯菌感染患者无效。目前已在至少十个国家(澳大利亚、奥地利、加拿大、法国、日本、挪威、斯洛文尼亚、南非、瑞典、英国)证实,作为用于淋病的最后药物手段(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失败。

“新的耐药机制出现并在全球传播,威胁着我们治疗普通传染病的能力,导致长期患病、残疾和死亡。若无有效的抗生素,重大手术和癌症化疗的成功率也会受到影响。”世卫组织提醒,耐药细菌的蔓延是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各国都要协作努力控制。

“碳青烯霉类是一类重要抗生素,近年我国临床环境此类耐药呈上升趋势,都与用药有关。”应光国说,随着抗生素使用,出现耐药现象是自然规律。但我们要慎重用药,减慢其耐药基因出现或传播的速率。

这可能才是相关部门可以着力的地方。

(南方周末实习生薄昱对本文亦有贡献)

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袁端端

为你推荐

基孔肯雅热诊疗方案(2025年版)资讯

基孔肯雅热诊疗方案(2025年版)

基孔肯雅热急性期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感染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大多数患者在发病当天至发病后7天内具有传染性。

2025-08-02 23:04

创新疗法再传积极信号,多奈单抗3年长期研究验证阿尔茨海默病干预“越早越好”资讯

创新疗法再传积极信号,多奈单抗3年长期研究验证阿尔茨海默病干预“越早越好”

TRAILBLAZER-ALZ 2长期扩展研究结果显示,在大多数研究参与者完成治疗后,记能达依然可以持续发挥减缓疾病进展的作用

2025-08-01 21:51

赛诺菲获得维亚臻在研药物普乐司兰钠注射液大中华区权利资讯

赛诺菲获得维亚臻在研药物普乐司兰钠注射液大中华区权利

同类首创 RNA 干扰(RNAi)治疗候选药物将为中国患者提供潜在治疗选择。

2025-08-01 19:21

资讯

"HER2阳性肿瘤诊疗能力提升工程启动会"召开,赋能HER2阳性胆道肿瘤精准诊疗

近日,【HER2阳性肿瘤诊疗能力提升工程】(以下简称“工程”)启动会在沪召开。会上,众多嘉宾围绕胆道肿瘤领域的治疗进展及趋势进行分享与探讨,以期推动该疾病领域的精准诊疗...

2025-08-01 15:38

华领医药首次半年扭亏,华堂宁上半年大卖176.4万盒资讯

华领医药首次半年扭亏,华堂宁上半年大卖176.4万盒

日前,华领医药发布发布业绩预告称,公司在今年上半年实现利润约11 84亿元,和去年中报的亏损1 4亿元相比,实现了自2018年上市以来的首次扭亏。

2025-08-01 11:16

礼来公布替尔泊肽重磅研究数据,或重塑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治疗格局资讯

礼来公布替尔泊肽重磅研究数据,或重塑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治疗格局

这是首个头对头比较替尔泊肽和度拉糖肽的心血管结局研究,纳入了来自30个国家 地区总计超过13,000名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成人患者, 历时超过4 5年,是迄今...

2025-08-01 08:57

国家医保局制定新上市药品首发价格机制资讯

国家医保局制定新上市药品首发价格机制

据央视新闻7月31日报道,为鼓励药品研发创新,国家医保局制定了新上市药品首发价格机制。

2025-07-31 23:50

QiviData数据分析系统实现医药数据分析国产化突破,助力CRO破解“卡脖子”难题资讯

QiviData数据分析系统实现医药数据分析国产化突破,助力CRO破解“卡脖子”难题

在医药研发外包(CRO)领域长期依赖海外数据分析工具的背景下,杭州启维软件有限公司近日宣布,其自主研发的QiviData数据分析系统V2 0已通过国家级技术验证,并与国内头部CRO企...

2025-07-31 17:26

体检争议事件引发公众健康焦虑,用AI解读体检报告量激增40%资讯

体检争议事件引发公众健康焦虑,用AI解读体检报告量激增40%

近日,一则 "女子十年体检未提示患癌风险,确诊时已是肾癌晚期 "的新闻持续发酵,也引发了公众对健康问题的关注,甚至有网友自嘲 "为体检焦虑到失眠 "。

2025-07-31 16:48

普丽妍完成近5000万美元C轮融资,再生医美龙头加速技术布局资讯

普丽妍完成近5000万美元C轮融资,再生医美龙头加速技术布局

本轮融资由未来资产资本(中国)领投,老股东雅惠投资、华泰紫金追加投资

2025-07-31 16:28

因美纳升级旗舰检测产品,加速全面肿瘤基因组分析可及资讯

因美纳升级旗舰检测产品,加速全面肿瘤基因组分析可及

因美纳TruSight™ Oncology 500 v2研究型检测产品现已上市,集成内置HRD生物标志物检测,周转时间更短,组织样本需求更低

2025-07-31 15:11

搭建递送技术平台,我国创新药企布局新型体内CAR-T疗法资讯

搭建递送技术平台,我国创新药企布局新型体内CAR-T疗法

“目前高端的细胞治疗药物价格仍高达每针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元,但通过mRNA和先进的递送技术,把高度个性化的定制疗法转变为通用型药物,将有机会把成本降至大多数患者可负担的范...

2025-07-30 17:25

中眸医疗完成数千万元融资,加速眼科基因治疗全球布局资讯

中眸医疗完成数千万元融资,加速眼科基因治疗全球布局

此次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加速核心产品ZM-02的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及后续管线开发,进一步巩固公司在眼科基因治疗领域的领先地位。

2025-07-30 17:18

恒润达生CAR-T 疗法获批上市资讯

恒润达生CAR-T 疗法获批上市

7月30日,国家药监局官网显示,恒润达生的雷尼基奥仑赛注射液(商品名:恒凯莱)获批上市。

2025-07-30 13:07

蚂蚁AI健康应用AQ推出多个“院士 AI分身”,日均免费问诊近万人资讯

蚂蚁AI健康应用AQ推出多个“院士 AI分身”,日均免费问诊近万人

顶级医学专家上线“数字分身”,正在掀起一场 AI 看病风潮。7月30日,蚂蚁集团AI健康应用AQ数据显示,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建安“AI分身”上线仅3天咨询量激增280%,AI让顶级大专...

2025-07-30 12:08

刚刚,国家药监局原副局长陈时飞被立案审查资讯

刚刚,国家药监局原副局长陈时飞被立案审查

7月30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公告: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对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党组成员、副局长陈时飞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调查。

2025-07-30 09:20

“肝能修复站”公益快闪沪上启动,专家支招科学管理脂肪肝资讯

“肝能修复站”公益快闪沪上启动,专家支招科学管理脂肪肝

由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发起,快速消费品健康公司欧彼乐(Opella)、益丰大药房、意领科技联合支持的全民肝脏健康守护行动——“肝能修复站”公益快闪,于上海徐汇滨江正式启动。

文/张蓉蓉 2025-07-30 09:17

京津冀持续暴雨,蚂蚁集团AQ上线专区提供健康科普及线上义诊服务资讯

京津冀持续暴雨,蚂蚁集团AQ上线专区提供健康科普及线上义诊服务

近日,华东、华北、东北等地持续强降雨,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社会各界紧急响应。为了方便受强降雨影响的群众获得一站式的信息及服务,7月29日,蚂蚁集团旗下AI健康应用AQ推出“...

2025-07-29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