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几年里,在线问诊作为互联网医疗较早发展开来的细分领域,出现了诸多定位各有不同的新创公司。在美国,在线问诊就医模式发展得更为成熟,从健康咨询到疾病诊断,再到开具电子处方,可以在线完成不需要现场检查的普通家庭医生就诊的全流程。其中,为了确保问诊过程中医患沟通更充分,诊断可靠性更高,美国的许多在线问诊服务公司都提供视频问诊服务,例如正在IPO申请中的Teladoc,市场份额第二位的MDlive,以及HealthTap等。然而在中国,视频问诊却尚未流行起来,这是为什么?在线视频问诊会在中国流行起来吗?
视频问诊对医生时间占用缺乏灵活性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先要理解在线问诊处理医患沟通的几种方式。动脉网互联网医疗研究院发布的《在线问诊创新商业模式报告》指出,在线问诊的主要方式包括:电子邮件、在线问答、即时通讯聊天、手机短信、电话/语音、视频。这些不同方式可以分成两大类:同步沟通和异步沟通。电子邮件、短信、在线问答等是典型的异步沟通模式,沟通双方并不一定同时在线,提问者发出问题,回答方可以延时答复。而电话和视频则为同步沟通模式,接通之后,沟通双方同时在线,医生需要即刻为患者解答。
同步和异步的关键区别在于对医生资源占用的强制性。异步模式中,医生掌握时间更灵活,可以根据自身空闲情况选择何时去应答,响应时间只要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即可。而作为同步模式的视频问诊,医生必须在指定的时间点,放下所有其他工作专门服务于这位患者,沟通的开始时间缺乏自由度,结束时间也可能不受控。显然,相比较异步问诊的其他模式,视频问诊在占用医生时间上要奢侈得多。
医患之间同步沟通,尤其是视频方式若要确保良好进行,对医生当前空闲状态甚至所在工作环境的周边状态都提出了更高要求。中国医生自由执业仍在变革初期,绝大多数医生资源仍受控于体制内医疗机构。国内,在线问诊平台上提供服务的医生大多属于兼职状态,本身仍要优先处理好所在单位医院中的各项工作,院方即便没有明令禁止医生在其他在线平台上提供服务,至少是不提倡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提供视频问诊服务显然可操作性不高。而在美国,有大量医生运营着自有诊所,或者以合伙方式加盟大医疗机构,医生对自身时间更有掌控权,从而也更有条件提供视频问诊服务。
政策未放开,医方无权也无责
在美国,医生在在线问诊平台上行医是可以有处方权的,同时也就意味着医生应当承担其相应的诊断责任。如果图文方式无法支撑医生做诊断,那么医患沟通还可以选择通过视频来进一步支持诊断。也就是说为了确认患者的真实情况,医生也有使用视频工具的动机,虽然视频服务的时间成本更高。此外,在美国,因为医疗保险支付体系对远程医疗已有一定开放度,患者通过远程在线方式享受的医疗服务是可以进入保险支付体系的,从支付方的角度来说也有必要确认患者的真实身份,视频模式显得更为可靠。
而在国内,从政策上来说,非医疗机构不能提供远程医疗服务。在线问诊平台只能以健康咨询的名义提供服务,医生也不能在线开处方,更没有医保可以代为支付。对医生而言没有处方权也就意味着没有对应的诊断责任,医生也就更没有意愿采用视频沟通方式。
视频方式对现有盈利模式无益
在欧美国家,去诊所看家庭医生的门诊费比中国要高出许多倍,即便有保险支付部分费用,患者个人很有可能仍要支付几十甚至上百美元的问诊费。在线问诊模式却能提供比跑一趟诊所便宜许多的价格。除了便利性优势外,许多患者或保险公司、企业雇主等其他费用支付方从节省成本的角度仍有驱动力购买在线问诊服务的。即便视频问诊服务需要消耗更多IT资源从而使成本有所上升,但对在线问诊平台来说仍有利润空间。尤其,视频问诊更加直观可信,可以打消部分用户的疑虑,能进一步拓宽用户群,降低边际成本。此外,为了便于控制成本,海外某些视频问诊是按时长来收费的,例如主打视频问诊服务的American Well以每10分钟49美元的价格收费。
然而,在国内去医院看病的普通门诊费只有十几元,目前国内主流的几家在线问诊平台针对普通问诊很难从消费者那收到钱,也很难以成本优势驱动其他支付方为在线问诊服务埋单。因而成本更高的视频问诊很难面向这样的市场。
无法从医疗支付方获得收益的中国在线问诊平台仍在摸索盈利模式。方向之一是通过低廉或免费的服务获得大量用户,挖掘用户的海量健康数据,希望变现在平台上积累下的问诊信息。而通过视频方式留存下的信息,其数据挖掘成本却远远要高过以短信文字留存下的信息,显然对这一盈利途径无益。
即便在美国,也不是所有在线问诊平台都推崇视频方式的。例如,Sherpaa这家B2B模式的在线问诊服务公司就明确表示不打算推出视频问诊。Sherpaa的核心价值在于为雇主节省员工的医疗支出,雇主每月为每个员工支付10~30元,员工就能随时使用Sherpaa通过邮件和短信方式进行医疗健康咨询。Sherpaa的CEO称:相比视频,短信方式更符合人们的沟通习惯。对这个说辞我认为很是无厘头。Sherpaa的服务数据显示它可以解决70%的需求,避免了大量不必要且高成本的现场看诊和急诊,因而节省了整体医疗开支。我们可以看到,对Sherpaa来说最重要的功能是通过分诊找出不需要现场就医的用户,从而来降低支出的,不复杂的病情事实上不需要视频也可以得到判断。此外,在这个逻辑中,Sherpaa和埋单方雇主最关心的都是成本问题。Sherpaa的运营模式是自雇医师来为用户提供服务的,据称每个医生能满足3000位用户的需求,当然这都是仅使用短信或邮件沟通方式的前提下,Sherpaa没有必要增加视频功能而使成本上升。至于员工们作为用户是否都更想要视频服务则显得不那么重要了,毕竟员工没有直接付费,让埋单方满意显得更为重要。
视频问诊能不能搞?
事实上,就消费者的接受度而言,远程视频这个形式本身是愿意被接受的。American Well曾就美国消费者做过调研,64%的消费者愿意使用视频问诊,尤其在深夜患病,除了跑急诊,视频问诊成为第二大选择。相信中国的消费者也会有一定的接受度。视频问诊要流行起来,关键在于在线服务平台和医生资源,也就是视频服务是否有助于盈利模式,以及医生资源能否被解放出来。
动脉网认为视频问诊在未来有几种可能性:
1、 高端远程医疗。在美国看来尚属廉价的视频问诊服务在中国恐怕得走高端路线了。普通门诊费用低,难收费,找不到利润空间,那么在特定需求市场提供高端服务则有一定可能性。例如原本收费标准就较高的心理咨询,特需门诊等。
2、 在线平台将自己正式转化为医疗机构。拥有自己的医生团队,掌控医生资源,且符合政策规范。国内在线问诊领域第一梯队中确实有打算这么做的。在这种情况下,视频问诊更可能是标配模式。
3、 寻找自由的医疗资源。事实上,在去年就有消息称9158视频社交网站将推出视频问诊,进军互联网医疗,而其医生资源将来自于香港地区。除了香港,国内也有不少进行海外医疗资源引进的服务机构,他们也或将有可能通过视频模式,远程引进海外医疗服务。(动脉网微信公众号:vcbeat)
来源:动脉网
为你推荐
资讯 美敦力康辉亮相第八届进博会,AiBLE™数智生态加速进化拓维
作为连续八年参展进博的“全勤生”,美敦力康辉携AiBLETM数智创新生态重磅亮相,并以“智汇·新生态”为主题,集中展示自2023年AiBLE™首秀进博以来,其在数智创新、产业协作与...
2025-11-08 14:09
资讯 索诺瓦进博会亚洲首展峰力AI人工智能太极全能系列助听器, “双芯协同超算力”突破听力健康新想象
全球同步,亚洲首发,中国首展,索诺瓦峰力强力推出AI人工智能太极全能系列助听器,开启AI超算力助听时代
2025-11-08 11:56
资讯 诺和诺德“诺和关怀”发布鸿蒙版APP与减重专属版
11月7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诺和诺德宣布2023年组建的“健康生态联盟”扩容升级,将与更多数字生态圈伙伴在生态融合、数据互联、技术共创方面展开深度合作。
2025-11-07 23:16
资讯 凯西罕见病事业部首秀进博会
凯西集团是一家以研发为基石、拥有九十年历史的意大利国际制药集团,覆盖呼吸道健康、罕见疾病和专科治疗三大领域,其专利数量在意大利药企中排名首位,公司每年投入超20%营收至...
2025-11-07 22:58
资讯 卒中知晓周于进博会启幕,Pipeline™持续助力中国脑血管疾病治疗创新
美敦力神经介入部门以“深耕廿载·向美而行”为主题举办专场活动,并正式启动“卒中知晓周”倡导行动。
2025-11-07 22:48
资讯 诺华公司携手腾讯新闻《超级问诊》亮相进博会,多方合力破解心血管慢病“管理难题”
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现场,腾讯新闻联合诺华公司共同举办了《超级问诊》进博会特别场
2025-11-07 18:44
资讯 美敦力CathWorks实验室开放日丨CathWorks FFRangio系统正式发布!开启心血管诊疗智能新时代
2025年11月6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美敦力CathWorks实验室开放日重磅启幕
2025-11-07 18:08
资讯 创新技术赋能高血压防治——美敦力进博会圆桌共议难治性高血压管理新路径
来自临床、公共卫生、政策研究及行业领域的多位专家汇聚一堂,共同探讨创新疗法RDN(肾动脉交感神经消融术)在中国高血压防治体系中的临床应用、卫生经济学价值及未来发展方向。
2025-11-07 17:43
资讯 依视路星趣控全“星”解决方案闪耀进博会舞台
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作为依视路陆逊梯卡旗下领先的儿童青少年近视管理品牌,“进博宝宝”依视路星趣控携全“星”解决方案重磅亮相
2025-11-07 12:42
资讯 可充电、可感知闭环脑起搏器Percept™ RC亮相第八届进博会,应用脑机接口技术造福帕金森病患者
作为全球脑起搏器领域的重磅产品,美敦力可充电、可感知闭环脑起搏器Percept™ RC亮相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2025-11-07 11:24
资讯 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身肿瘤赛道,从多发性骨髓瘤破题应对老龄化健康挑战
权威专家、北京中康联公益基金会代表等领域内各方济济一堂,就MM患者治疗现状与创新诊疗展望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2025-11-07 11:18
资讯 罗氏制药连续八年参与进博会,加速向全疾病领域综合领航者跨越
2025-11-07 11:02
资讯 首次亮相进博,索诺瓦全链条创新方案助力听力健康行业高质量发展
现场,索诺瓦展示了全链条创新听力健康解决方案,其中包括峰力AI人工智能全能系列助听器亚洲首展,AB核磁共振兼容的人工耳蜗技术等。
2025-11-06 22: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