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境内唯一一个没有公立医院的地级市宿迁,如今正在由政府财政全额出资,建造一所大型三甲公立医院。以医疗市场化成为改革标杆的宿迁,为何重新伸出政府之手?十余年来宿迁民营化的医疗改革遇到了什么问题?
春节假期刚过,年初七,宿迁第一人民医院的工地就开工了。
在穿宿迁而过的京杭运河和古黄河道之间,一片开阔的土地上,占地面积330亩、约33个足球场大的医院耸立其间。医院主体工程已经完工,正在进行内部和外部装修,部分行政人员已搬进医院办公。
计划2014年年底投入使用的宿迁第一人民医院,正在加紧追赶工期,期望兑现2015年9月正式对外营业的承诺。
从2011年筹划开始,宿迁要建一所大型公立医院的消息,就引来争议重重——十余年前,宿迁因迫于经济落后的窘境,决定将医院、学校卖掉,筹集城市发展资金。宿迁因此成为中国境内唯一一个没有公立医院的地级市,也是公立医院民营化改制的试验田。
如今,十余年过去,宿迁却要由政府财政全额出资,举全市之力,建造一所2000张床位的大型三甲公立医院。
这所名为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公立医院,据称是宿迁自1996年建市以来政府投资的最大规模单体建筑。18亿元的投资全部由市级财政承担、医务人员给事业单位编制,成为政府的“亲儿子”。
以医疗市场化成为改革标杆的宿迁,为何重新伸出政府之手?
“我们很务实的”
“我们宿迁是很灵活的,能发挥市场作用的时候,就发挥市场作用,市场不行了,政府就要补一补”,针对建设三甲公立医院的初衷,宿迁市卫生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程崇高对记者称。
决策是2011年缪瑞林任市委书记时作出的,经由三任书记贯彻至今。
为建设这所大体量的三甲医院,宿迁计划由市级财政分批投入16个亿资金,因为建设难度和周期远远超出预期,投入目前已追加到18个亿。
扶持政策也配套而出。为了招来好医生,政府批准了2000多个编制,目前已经招聘了400余名医务人员,因为开业日期从去年底推迟到2015年9月份,这些医生由财政发放基本工资,并被分批送到北京、上海等三甲医院学习。
借鉴南京鼓楼人民医院改制成功的经验,新建的第一人民医院也“拉”来了和鼓楼医院水平相当的江苏省人民医院合作。说“拉”并不夸张,因为一开始江苏省人民医院并不乐意合作,后来通过省卫计委的协调,才最终达成了合作。
省卫计委的人一开始也并不赞成宿迁再建一所大型公立医院,建议要集中精力把现在的医院办好。宿迁没同意,并最终说服了省卫计委。
但也有主管部门人士至今仍认为这是在走回头路。当时他们做过测算,认为从平均床位等指标看来,宿迁的医疗资源水平并不低,没有必要由政府来另外兴办医院。
据其透露,在过去几年中国家为了推进医改给予了公立医院大量投入,但宿迁因为早已没有公立医院,错过了这些补贴。
“不是改革风向变了,而是一种实事求是的选择”,程崇高称,一些学者、方方面面的意见,认为宿迁不应该再搞公立医院,希望保持宿迁样本的完美性。“但我们是很务实的,还是要首先满足老百姓对优质医疗的渴求”。
只有一座三乙医院
优质医疗资源的缺乏,正是宿迁民营医疗机构十余年发展后最大的瓶颈。
根据宿迁市卫生局提供的数字,至2013年底,全市医疗卫生总资产84亿元,卫技人员21080人,床位19085张。与改革之初的医疗卫生资产4.95亿元、8000余名卫技人员、床位5000余张相比,增长速度高于宿迁周边地区,也常被用来证明开放市场,民营化体制更有利于医疗服务供给的增加。
改制之利不止这一点。
因为改制后的民营医院可以不必受招标约束自主采购药品,药品和器械进价要明显低于政府招标采购价,多名民营医院院长证明“至少低十个点”。进价的降低,使民营医疗机构在制定药品销售价格时,有一定的降价空间,为了吸引患者前来就诊,民营机构会让出一部分利润给患者。
服务态度也有明显改进,“患者到了我们医院,才是真正的上帝”,工人医院院长陈斯凡对南方周末记者称。
然而,医疗机构数量的提升,至少到目前,都还没有带来优质医疗质量的同速提高。
医疗质量高低,难有具体标准,一位专业医生认为,复杂手术的开展情况,可以作为评判的指标之一。
宿迁钟吾医院常务副院长韩炳智对记者称,最近几年,医院发展很快,业务量每年都在以20%,甚至30%的速度发展,但只是增长了一些常见病多发病。一些大一点的手术,比如胸科的食道癌手术,这几年反而在萎缩,原来一年能做60台,现在也就20台左右。
工人医院院长陈斯凡也承认,在几乎全部是民营医疗机构的宿迁,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相对缓慢。
作为一个550多万人口的地级市,宿迁至今仍只有一座三乙级别的医院,其他医院均在二级和以下水平,且发展实力不均,城区内发展较好的二级医院也就四五家。而周边同样行政级别的地级市淮安,三级医院就有3家。
在此背景下,一些复杂的手术、对医疗技术要求较高的病,患者多会选择到附近的南京、上海就医,不仅患者负担增加,医保也流失严重。
宿迁民营医疗机构十余年发展后,“优质医疗资源不足”成为宿迁市政府再次出手打造公立医院的理由。
孤岛效应
理应竞争出质量更好、更有利于患者的医疗服务供给的民营化改制试验田,经过十余年的自由生长,并未在数量和质量上都结出令人特别满意的果实。
类似于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初期的“个体户”和“合伙制”阶段,宿迁民营医疗机构中,目前外部大资本进入的不多,其管理理念和竞争手法也多处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初期,一些高端民营医院目前并未在宿迁出现。
这和最初宿迁公立医院改制时引入的民营资本的基因有关。
十年前拍卖医院时,除了最大的市人民医院由南京鼓楼医院和金陵药业以股份制的方式进行了改造,其他医院(包括乡镇医院),多数被宿迁本地特别是医疗系统内的人购买,卖价一般在几百万左右。
例如,宿迁工人医院的购买者,就是原来在宿迁乡镇医院工作的医生陈斯凡。其和几个“兄弟”合资购买了工人医院这块牌子,医院发展资金多靠亲戚朋友贷款和医院职工集资。
业务量排名第二的钟吾医院,是2002年改制初期,由原宿迁人民医院二十几个科室主任集体出走,从零建设的一所二级医院。
只有与南京鼓楼医院和金陵药业合作的股份制医院人民医院,是宿迁民营化改制中,少有的引入外部资本的“靠强”式合作,这所医院目前已从原来的二级医院发展为三乙医院,成为宿迁目前医疗服务质量的标杆。
程崇高对记者称,十余年发展下来,宿迁二级以上医院的易手率并不高,最初买下医院的人基本都还在。
“说实话,我们这些人原来都是医生,也没有学过管理知识。”韩炳智称,医院要发展难免有所局限。
而医院成立之初为了留住人才而设计的均股制,也在后来限制了钟吾医院的发展速度。决策效率低下,买个设备,有的股东愿意投资,有的股东不愿意投资,拖延了整个医院的发展速度。在医院盈利是用于医院发展,还是给股东们多分点现实的利益上,不同人也有不同想法。
更内里的原因是,改制后医院老板从政府换成了个人,但赚钱方式并没有变,依然是和大环境一样的“以药养医”。钟吾医院韩炳智副院长坦言,在缺失了政府财政投入这一块收入后,民营医院不仅难以改变“以药养医”,甚至更严重。
盈利模式不变,医疗服务的需求又在持续增长,即便不能处理技术要求更高的复杂手术,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处理已经足以支撑医院每年20%的业务收入增长。老板们自然不愿意花大力气在短期难见效益的医疗水平提高上。
同时,孤岛宿迁在周边均是公立医院的现实环境中,面对公立医院素有的体制优势,也很难招聘到更优秀的人才。
2003年毕业于徐州医学院的王士平,虽然家就在宿迁,他还是在毕业后选择留在徐州,因为“宿迁都是民营医院了,不想回来”。
你会选择公立医院还是民营医院?王反问南方周末记者。他认为,无论是从医生能力的培养、病患的数量和质量还是身份待遇,目前民营医院都还无法和公立医院相比。
工人医院院长陈斯凡也指出优质人才难招,他们年前本来签约了四个博士生,过完年都没来。在宿迁,招聘一个医学博士,都是市长出面签约,“别的地方哪会这么兴师动众?”陈斯凡问。
不过,公立医院能在多长大程度上改善延揽优质人才的问题,还是个未知数。当地一位相关人士尖锐地说,“主要还是没有优质人才愿意来宿迁这个穷地方吧,跟公立还是民营的有多大关系?”
艰难升级
“技术不发展,终归要走到尽头”,韩炳智称,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民营医院的院长也渐渐意识到这个问题,大家聚在一起经常讨论,医院如果要继续做大,未来肯定要在人才和技术上主动投入,至少要把原来那些不正规的东西去掉。
记者在宿迁走访发现,一些发展较好的民营医院,几乎都在大兴土木,扩建门诊楼、住院楼。人民医院2013年新投入使用了一座外科大楼,副院长张荣林称,投资了2.5个亿,全部靠的是医院自身十几年来的收入积累。
钟吾医院十几年发展下来,也一直在改善硬件。从原来租用的一片只有200张床位的平房区搬出,建设了自己的门诊大楼,500张床位的住院楼,目前一座新的住院楼仍在建设中。
除了硬件的改善,资本也在逐步换代升级。
2012年,钟吾医院和上市公司上海复星医药达成了合作,复星出资9900万,控股了钟吾医院55%的股权。
复星医药进入后,带来了更加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更稳定的资金投入。仅仅一个财务报表,复星来的财务总监就提出来很多问题,管理越来越规范。
不过,即便是复星这样的医药上市公司控股后,在引进更优秀的人才和先进医疗技术上目前也还没有更多作为。“当初合作的时候,对方说我们有很强的医疗资源,可以帮助钟吾发展,但两年下来还没有明显的成效。”
韩炳智称,对方也牵过一两次线,但合作最终都没谈成。“都是上海南京很牛的公立医院,我们这个地方太小,这点回报人家也看不上,没有动力和你合作。”
韩炳智很期待国家正在推的医生多点执业政策,“如果医生真能流动起来,对我们或许是个好事”。
亲儿子和干儿子
就在此时,政府决定再次出手。
对于正在发展中的民营经济,是给予其足够的耐心,让其发展壮大,防止公立医院对民营医院发展的虹吸作用;还是及时弥补市场不足,政府再次出手,以公立医院的体制优势参与竞争?管理者能否在面对亲儿子和干儿子时,制定公平的竞争政策?
“这些问题,我们都想过”,程崇高对记者称,民营医疗机构是宿迁的招牌,政府肯定不会希望他们都死掉。因此,在第一人民医院招聘时,特别承诺不会从本地医疗机构中挖人才。
尽管有这样的承诺,还是让民营医院很担心,“现在医生都是自由流动的,人家就愿意去,政府难道不让去?”一位民营医院的院长对南方周末记者称。
事实上,确实也有部分当地民营医疗机构的医生选择跳槽到新建的第一人民医院,已经是宿迁最好医院的人民医院也有三四个人选择跳槽。
王士平是众多来自宿迁周边城市的应聘者之一。据其估计,目前已经招聘的近500个人中,大概有三分之一来自宿迁本地医院。有着近10年工作经验、刚刚深造后硕士毕业的普外科医生王士平很想进入一家大型公立医院磨练技术。
公立医院目前仍然是医生选择的主流,这从第一人民医院相比宿迁其他民营医院更容易的招聘就可以看出,“公立医院目前仍有巨大的优势,除非政府主动退出,否则民营医院根本没法和公立医院竞争”,王士平说。
出于对未来的种种担心,一位当地医院的负责人甚至给政府负责人打电话,请其对当初“不会再建公立医院”的承诺负责。
还有一些民营医院也伸手向政府要编制了,并称政府也在考虑,看能否给民营医院一些空编,实际不由财政负担。
既然由此带来一系列阻力和质疑,宿迁为什么不引入外来资本兴建这所三甲医院,而一定要自己来建?
程崇高称,宿迁的大门一直开着,事实上是没有人来投资,“宿迁决定建第一人民医院,是在2011年”,当时国家的医改还在强调医疗机构的公益性,社会办医政策尚不明朗,社会资本也没有像现在一样涌现。
但一位当地医疗系统人士对记者称,医院建设过程中,也有社会资本表达了想要参与的意思,卫生局也上报了,政府回复暂时先不考虑。
事实上,政府考虑出手,除了受困于宿迁优质医疗资源不足的困境,还有诸多其他现实的考虑。
比如,没有一个技术过硬的医疗机构存在,招商引资都有了瓶颈,程崇高称这是切肤之痛。再比如,遇到SARS、禽流感等公共卫生事件,民营医院动员起来总没有公立医院那么顺手。
即便是在现在,宿迁依旧是江苏经济最落后的地级市,排名一直垫底,境内至今没有铁路。举政府之力创办的这所公立医院,未来发展靠什么?
程崇高反复强调,现在给第一人民医院的一些特殊政策,都是为了在“亲儿子”还小时,扶上马,送一程。日后为了让其发展得更好,依旧要放到市场上竞争,肯定不会给特殊政策,“宿迁的门已经打开了,肯定不会再关回去了”。
既有公立医院、又有民营医院的宿迁医疗市场,是各取所长增加了宿迁医疗市场的丰富性,还是公立医院的政策优势减缓了宿迁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这些都有待时间检验。
尽管目前选择了公立医院,但王士平总感觉十年后的自己,技术修炼成功,还是会走向民营医院:政府财政压力加大,社保不堪重负,一定会打破公立医疗机构和民营医疗机构目前的格局。“现在的事业单位改制,就是破除公立医院体制优势的一个信号,到时民营医疗机构或许才能获得真正发展。”
来源:南方周末
为你推荐

阿斯利康最新披露:在中国或面临800万美元新罚款
据相关报道,英国当地时间4月29日,阿斯利康在最新季度的财报会议上透露,就在华涉嫌非法进口药品一事,公司可能可能会在中国面临一项新的罚款。
2025-04-30 15:53

君合盟生物重组A型肉毒毒素临床试验双线突破,覆盖严肃医疗与消费医疗两大领域
用于成人中、重度眉间纹适应症的III期临床试验在组长单位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正式启动并完成首例入组。针对成人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治疗的II期临床试验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牵头并顺...
2025-04-30 12:39

科塞尔医疗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加速血管介入器械全领域平台化布局
本轮融资由国内知名投资机构铁投巨石领投,苏高新金控持续追加投资,园雍投资跟投,资金将用于核心产品研发、全球市场推广及产能扩建。
2025-04-28 16:54

凯西集团2024财年实现双位数营收增长,不断投资研发,聚焦可持续发展
凯西集团(Chiesi Group)是一家以研发为基石的意大利国际制药集团,总部位于意大利帕尔马,业务覆盖全球31个国家和地区。在2024财年,凯西集团圆满收官,取得了强劲的财务业绩...
2025-04-28 11:29

别让肺结节成心结,肺健康清“结”公益行动在人民日报社正式启动
2025年4月27日,《爱肺行动》之别让肺结节成心“结”——肺健康清“结”公益行动,在北京人民日报社正式启动,由广东省钟南山医学基金会、江苏养无极药业有限公司发起,联合京东健康...
2025-04-28 10:26

被忽视的“经期头痛”,专家提醒频繁发作需及时就医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病,不仅有中到重度的头痛症状,还常伴随多种复杂症状比如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女性偏头痛的发病率是男性的2~3倍,约20%~25%的女性偏...
2025-04-28 09:42

A股上市公司未名医药的核心子公司,被停产
4月24日晚间,未名医药发布公告称,4月22日,天津市药监局发布公告,对公司控股子公司天津未名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未名”)进行了药品GMP符合性检查。经综合评定、...
2025-04-27 11:34

瑞博生物港交所递表,小核酸药物龙头企业有望登陆资本市场
瑞博生物成立于2007年,专注于RNA干扰(RNAi)技术开发及小核酸药物产业化,是全球最早布局该领域的开拓者之一。
2025-04-27 10:36

Cytiva与中欧创新医药与健康研究中心签署全面合作协议
双方将携手在细胞治疗药物成果转化领域展开全面合作,推动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的蓬勃发展,打造全球生物医药创新高地。
2025-04-25 19:49

精鼎医药任命 Charlotte Moser为公司首席医疗官,负责领导全球医学战略
今日(4月25日),致力于为客户提供I至IV期全方位临床开发服务的跨国合同研究组织(CRO)精鼎医药宣布,公司已任命 Charlotte Moser博士出任首席医疗官。
2025-04-25 15:06

强生宣布锐珂(埃万妥单抗注射液)联合化疗方案在华获批,用于EGFR TKI经治后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
强生公司今日(4月25日)宣布,旗下创新治疗药物锐珂®(埃万妥单抗注射液)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与卡铂和培美曲塞联合给药,适用于治疗携带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
2025-04-25 15:00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布: 研究证实速福达可将流感病毒家庭传播概率降低32%
罗氏全球今日(4月25日)宣布,速福达®(玛巴洛沙韦)III期临床试验CENTERSTONE研究详细结果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上发布。结果显示研究达到了主要终点:流感感染者单...
2025-04-25 1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