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价连续30天低于1美元,康乃德生物收到退市警告

医药 来源:医谷网
2022
06/21
14:59
医谷网 医药

上市仅一年有余,康乃德生物就收到了退市警告。

近日,康乃德生物宣布已收到纳斯达克交易所的警告信,称公司的美国存托股票(ADS)在连续30个交易日盘价低于每股1美元,不符合纳斯达克上市规则5550(a)(2),根据纳斯达克上市规则5810(c)(3)(A),康乃德生物自通知之日起至2022年12月13日的180个交易日内,需重新遵守最低价标准,即至少连续10天股价超过1美元,如果在2022年12月13日之前仍未恢复合规,该公司可能有资格获得额外的180天合规期限。

康乃德生物方面表示,将密切监控其美国存托股的收盘价,以在合规期内重新遵守纳斯达克的规则。

截至美东时间6月17日收盘,康乃德生物报每股0.758美元,较其上市发行价跌幅超95%;总市值为4175万美元,较其曾上市首日总市值蒸发超9亿美元。今年4月,康乃德生物还曾被美国证劵交易委员会(SEC)列入“预摘牌名单”。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Choice数据统计,目前在美股上市的医药企业,共有四家股价低于1美元,其中康乃德是第一家收到退市警告的Biotech,其余三家分别为大自然药业、安派科和惠普森药业,另外,包括万春药业等六家企业股价低于2美元。

核心产品临床数据遭资本市场质疑

康乃德生物官网信息显示,其是一家拥有临床阶段产品、全球化布局的生物医药公司,通过自主研发的T细胞功能调节平台开发创新疗法,目前其在中国苏州、美国的圣地亚哥以及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均有办公点。

2021年3月19日,康乃德正式登陆纳斯达克,上市首日,其股价一度上涨至23.29美元,去年8月,更是冲至29元,创下上市以来的新高,这也是康乃德生物的高光时刻,但此后,其股价一路收窄,直至现今已不足1美元。

而在康乃德生物股价不断下行的背后,与其产品管线的研发进展息息相关。

目前,康乃德生物的研发管线主要包括三个产品,分别是CBP-201、CBP-307、CBP-174,其中,CBP-201是靶向IL-4Rα(IL-4Rα是IL-4和IL-13受体的共同亚基)的全人源单抗,在Th2细胞介导的炎症性疾病中,IL-4和IL-13是两种关键的致炎因子,且具有广泛的重叠功能,所以同时抑制这两种细胞因子的活性对有效控制炎症十分关键,CBP-201与IL-4Rα结合可以有效阻断IL-4和IL-13功能,进而阻断Th2型炎症通路,从而达到治疗特应性皮炎、哮喘和鼻息肉等Th2相关炎症性疾病的目的。

值得关注的是,CBP-201所对标的品种正是赛诺菲/再生元的重磅炸弹产品Dupilumab,Dupilumab于2017年获得美国FDA上市,成为全球首个用于成人中重度特应性皮炎的靶向生物制剂,除了特应性皮炎,Dupilumab还斩获了包括慢性鼻窦炎、哮喘、鼻息肉等多款免疫疾病适应症,也正是凭借在多个疾病领域的渗透,Dupilumab自上市至今展现了惊人的市场爆发力,已累计销售超120亿美元,据美国知名媒体Evaluate pharma预测,随着临床适应症的不断增加以及市场的不断扩张,Dupilumab在2024年将成为全球第二大畅销抗炎药,销售额将超80亿美元,未来年销售峰值也有望破100亿美元大关。

为了验证CBP-201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目前,康乃德生物针对其有多项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包括一项在成人中重度特应性皮炎中开展的国际多中心2b期临床试验(NCT04444752),一项在中国成人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患者中的关键性临床试验(NCT05017480),一项在成人中重度持续性哮喘患者中的2b期临床试验(NCT04773678),以及一项在成人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中的2b期临床试验(NCT04783389)。

在康乃德生物此前公布的一项1b期临床试验数据结构中,CBP-201的表现堪称亮眼,在剂量同为300mg的情况下,使用CBP-201的患者,仅4周后全部达到了EASI-50(湿疹面积和严重程度改善超过50%)。而使用Dupilumab的患者在4周时只有69%的患者达到了EASI-50,也由此,CBP-201被市场寄予厚望,有望成为超越Dupilumab的me-better产品。

2021年11月,康乃德生物宣布CBP-201治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的全球二期临床达到主要终点,具体而言,该研究结果显示,CBP-201达到了主要有效性终点,显著改善了从基线到第16周的湿疹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EASI)评分的下降百分比,所有三个CBP-201治疗组(300mg每2周一次,150mg每2周一次或者300mg每4周一次(Q4W))在第16周都显著优于安慰剂组,具统计学意义,但该结果却直接导致了康乃德生物股价超57%的暴跌,症结主要出在次要终点上。

此次数据结果中,康乃德仅公布了300mgQ2W组达到显著差异,但未披露300mg Q4W和150mg Q2W组的相关数据。由于其是特应性皮炎的关键疗效指标,加之赛诺菲的Dupilumab在300mg Q4W的临床试验组分中,IGA 0/1、EASI-75等指标具有显著性改善,两相对比之下,市场对于康乃德CBP-201的II期临床试验结果产生了质疑,其me-better的潜质也被推翻。

今年1月,康乃德生物更新了上述二期临床更为详细的数据,虽然所有三个CBP-201治疗组(300mg每2周一次,150mg每2周一次或者300mg每4周一次)均达到了主要有效性终点,基线至第16周的湿疹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EASI)评分的下降百分比均于统计学上显著优于安慰剂组,并提到CBP-201达到了多个关键次要终点,但敏感的资本市场依然不买账,在数据结果公布当日和次日,康乃德生物股价再分别跌12.28%和7%。

彼时,康乃德生物方面表示,在未来几个月内,公司计划与FDA和其他卫生当局沟通CBP-201数据,并就计划开展的在中重度AD成人患者3期临床试验设计征求意见,计划在2022年下半年开始该试验的入组。

股价再暴跌

另外一款产品也带来了康乃德生物股价的震荡。

今年5月,康乃德生物公布了小分子口服1-磷酸鞘氨醇受体1(S1P1)调节剂CBP-307针对溃疡性结肠炎的2期临床试验的12周顶线结果,结果显示,在第12周,0.2mg CBP-307组在主要疗效终点改良Mayo评分较基线的最小二乘(LS)均值变化上显示出数值上的改善,但未达到统计学意义。基于改良Mayo评分和完整Mayo评分,0.2mg CBP-307组获得临床缓解的患者比例更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与此同时,康乃德生物表示计划寻求战略合作伙伴,考虑将CBP-307对外授权,以集中资源推动CBP-201的开发。

受此消息影响,康乃德生物股价再次应声下跌,美东时间5月4日,康乃德生物报每股0.82美元/股,较前一日收盘价1.940美元/股下跌57.73%。

除了产品开发屡受资本市场质疑,由于尚未有产品实现商业化,康乃德生物的亏损还在持续扩大。

其4月初发布的2021年财报显示,2021年,康乃德生物录得经营亏损6.31亿元,2020年经营亏损为1.98亿元;录得净亏损13.07亿元,2020年净亏损为7.79亿元。

其中,康乃德生物2021年当期研发费用达到5.18亿元,相比2020年1.51亿元,同比增长343%。对此,康乃德生物表示,主要由于推进CBP的临床试验相关费用增加、CBP-201中重度AD成年患者进入后期临床试验阶段,以及启动CBP-201治疗哮喘和CRS为NP的全球2期临床试验相关的额外药物供应、CBP-307在UC和CD适应症中的全球2期试验的启动。

彼时,有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未来多个核心临床试验的推进,康乃德生物的估值也未必不能触底反弹,但如今其股价已连续30个交易日低于一美元,康乃德生物能否真的能“守得云开见月明”,还充满着未知的变数。

来源:医谷网

为你推荐

2025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新增“两院”院士名单资讯

2025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新增“两院”院士名单

今日,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正式揭晓,共有144人当选。其中,共选举产生中国科学院院士73人,选举产生中国工程院院士71人。

2025-11-21 15:35

攻克疫苗佐剂卡脖子难题,百达信生物获超 3000 万 Pre-A 轮融资资讯

攻克疫苗佐剂卡脖子难题,百达信生物获超 3000 万 Pre-A 轮融资

本轮融资由专注生物医疗赛道的领航新界资本独家领投,所募资金将重点用于加速化学合成 QS-21 等核心佐剂原料的 GMP 生产基地建设,推动全球商业化进程,并拓展新型佐剂研发管线。

2025-11-21 15:31

修实生物完成近亿元 A 轮融资,深耕多肽生物合成加速全球化资讯

修实生物完成近亿元 A 轮融资,深耕多肽生物合成加速全球化

本轮融资由老股东华泰紫金领投,拾萃资本追加投资,金鼎资本、湖南艾臣联合参与,小饭桌创投依托生态资源助力融资高效完成,资金将重点用于海外市场拓展与核心技术研发升级。

2025-11-21 15:30

鲲石生物完成 5000 万 A 轮融资 加码巨噬细胞药物攻坚实体瘤资讯

鲲石生物完成 5000 万 A 轮融资 加码巨噬细胞药物攻坚实体瘤

本轮资金将重点用于推进第三代 CAR-M(嵌合抗原受体巨噬细胞)药物的临床转化及多管线布局,为实体瘤治疗领域注入创新动力。

2025-11-21 15:21

近亿元 B 轮融资落地,普世利华加码分子诊断全球化布局​资讯

近亿元 B 轮融资落地,普世利华加码分子诊断全球化布局​

本轮融资由丰仓创新基金、国聚创投联合领投,普华资本、启明创投等机构跟投

2025-11-21 15:12

黄某云涉中药配方颗粒行贿案资讯

黄某云涉中药配方颗粒行贿案

2025年6月,江西省高安市人民法院依法公开开庭审理黄某云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案。

2025-11-20 16:41

专访精鼎医药郑唯玲:全球医药产业格局重塑中,中国从“市场红利”走向“创新红利”资讯

专访精鼎医药郑唯玲:全球医药产业格局重塑中,中国从“市场红利”走向“创新红利”

中国医药创新已从全球产业链 “追随者”,成长为有自主话语权的 “参与者” 乃至 “引领者”,核心竞争力从单纯成本优势,升级为 “效率、质量、创新” 三位一体的综合实...

文/朱萍 2025-11-20 14:16

奥希替尼,医药代表篡改检测报告骗保案例资讯

奥希替尼,医药代表篡改检测报告骗保案例

最终判决:被告人陆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七千元;退赔在案的违法所得予以发还(返还医保基金)。

2025-11-19 16:29

体重管理是慢病防控的“牛鼻子”,管理体重先管好肠道资讯

体重管理是慢病防控的“牛鼻子”,管理体重先管好肠道

在全球公共卫生领域,肥胖已不再仅仅是体型问题,而是被明确定义为一种复杂的慢性疾病。

2025-11-19 15:30

第九十八批仿制药参比制剂目录资讯

第九十八批仿制药参比制剂目录

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专家委员会审核确定,现发布仿制药参比制剂目录(第九十八批)。

2025-11-18 22:09

融和医疗完成近亿元 B 轮融资,助推慢阻肺介入治疗全球突破​资讯

融和医疗完成近亿元 B 轮融资,助推慢阻肺介入治疗全球突破​

本轮融资由启明创投领投、荷塘创投跟投

2025-11-18 14:58

武田中国创新中心在蓉开幕,以患者为中心,加速共建数字医疗创新生态资讯

武田中国创新中心在蓉开幕,以患者为中心,加速共建数字医疗创新生态

TCIC是武田数字化创新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武田首个将同步推进数字医疗解决方案开发与落地应用的创新中心。

2025-11-18 14:40

全球首个FRα ADC爱拉赫®获常规批准,华东医药创新转型加速“开花结果”资讯

全球首个FRα ADC爱拉赫®获常规批准,华东医药创新转型加速“开花结果”

该药物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1-3线系统性治疗的FRα阳性铂耐药卵巢癌(PROC),是目前全球首个且唯一获批用于该适应症的靶向FRα的ADC药物。

2025-11-17 18:55

明澈科技完成数千万 A 轮融资,加码眼科微创治疗器械研发资讯

明澈科技完成数千万 A 轮融资,加码眼科微创治疗器械研发

本轮融资由南创投、元禾控股、创谷资本联合投资

2025-11-17 16:57

改变焕新生!2025“鼓5人生”肺癌患者关爱公益徒步活动在沪成功举办资讯

改变焕新生!2025“鼓5人生”肺癌患者关爱公益徒步活动在沪成功举办

2025年11月16日,由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发起、爱心企业阿斯利康中国参与支持的“鼓5人生”肺癌患者关爱项目(以下简称“鼓5人生”项目)再度开启。

2025-11-17 16:20

腾迈医药获 2200 万美元 A 轮追加融资,加速 AI 驱动药物研发全流程创新资讯

腾迈医药获 2200 万美元 A 轮追加融资,加速 AI 驱动药物研发全流程创新

本轮融资由一村资本(V-Capital)与芯能创投(KHK Fund)共同领投,奥博资本、启明创投、成为资本、红杉资本等现有投资方悉数跟投。

2025-11-17 15:06

灵北公司提交 Vyepti® (eptinezumab)在中国的上市许可申请资讯

灵北公司提交 Vyepti® (eptinezumab)在中国的上市许可申请

用于成人偏头痛的预防性治疗。

2025-11-17 14:04

总金额超8亿美金,斯丹赛生物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CAR-T药物“出海”资讯

总金额超8亿美金,斯丹赛生物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CAR-T药物“出海”

近日,美国细胞治疗公司Lyell Immunopharma宣布,已获得Innovative Cellular Therapeutics(斯丹赛生物)LYL273(前身为GCC19CART)的全球权利,将进一步强化公司在实体瘤CAR-T领域的研发布局。

2025-11-16 21:42

 美年健康发布国内首款 AI 衰老评估产品“血液学时钟”,抢占万亿长寿健康科技赛道资讯

美年健康发布国内首款 AI 衰老评估产品“血液学时钟”,抢占万亿长寿健康科技赛道

依托亿级健康大数据与前沿AI算法的创新产品,彻底突破了传统衰老评估依赖高成本组学检测的技术壁垒,将科学抗衰从高端科研与小众消费场景推向大众健康管理领域

2025-11-16 18:42

央视曝光!药店日用品的医疗器械“马甲”资讯

央视曝光!药店日用品的医疗器械“马甲”

在这条黑色产业脸上,将日用品包装成医疗器械,从而实现套取消费者医保个人账户资金。

2025-11-15 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