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家苏格兰生物技术公司TC Biopharm(TCB)刚刚获得了这个领域的最大奖项,因其具有“off the shelf”功能的gamma-delta T细胞技术,而入选了欧盟委员会“Horizon 2020”计划,并且获得400万欧元用于开发其针对各种癌症的同种异体gamma-delta T细胞疗法。(注:Horizon 2020计划囊括了所有欧盟层次重大科研项目)
而这笔资金由最具竞争力的中小企业共同竞争:1514项申请中只有57家获得了这样的奖项。这也使得TCBiopharm公司的融资总额达到2500万欧元,并且值得注意的是,这也是英国公司所获得的欧洲体系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最大一项投资。
那TC Biopharm(TCB)公司到底有何过人之处,
能够得到颁奖委员的另眼相看呢?
研发管线(图片来源 TC Biopharm)
近几年,TC Biopharm(TCB)公司一直在稳步进行自体的gamma-delta(γδ) T细胞疗法的研究,并且针对皮肤癌、肺癌以及肾癌的临床研究已经到了II/III期。但并不仅仅局限如此,公司还在开发同种异体的“off the shelf”细胞疗法。
目前,公司基于gamma delta(γδ)T细胞的特殊性质开发的产品包括:ImmuniCell、ImmuniCAR、OmnImmune、OmniCytex
自体T细胞疗法(图片来源TCBiopharm)
ImmuniCell :是一种自体细胞疗法,研究人员通过白细胞分离术的方法收集患者的白细胞,之后冷冻保存,在培养基中扩增14天。最后将产生的高度浓缩的Gamma delta(γδ)T细胞群回输到患者体内。(ImmuniCell的所有生产和质量控制都在苏格兰最先进的制造工厂进行)
作为TCB的主要产品,目前,其II/III期临床试验正在接受MHRA UK审批。针对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肾细胞癌(RCC)患者的ImmuniCell临床试验是一项适应性的开放标签试验,旨在确定治疗的最佳安全剂量、安全性和有效性。(临床试验编号:NCT02459067)
γδT细胞作为身体的第一道防线之一,它们具有靶向和破坏癌细胞和感染细胞的固有能力。通过感应癌细胞特异性表达的应激信号,γδT细胞可以将癌细胞与健康细胞区分开。恶性细胞株可以特异性地过度产生一种称为磷酸化抗原的小分子,而γδT细胞可以感应到这种过度生产,被激活并杀死癌细胞。
除了直接杀死癌症和感染的细胞外,γδT细胞也可以产生化学介质,可以提高局部或全身的免疫细胞功能。
除此之外,γδT细胞作为免疫治疗的价值已经在研究中得到了证实,γδT细胞浸润肿瘤相对于其他免疫细胞浸润肿瘤的患者,预后最好。此外,与常规的癌症疗法(如化疗、放疗)不同,迄今为止,尚没有与γδT细胞疗法相关的严重的不良反应,并且临床结果显示是有希望的。
Gamma delta CAR-T(图片来源 TC Biopharm)
ImmuniCAR :CAR-T细胞疗法无疑是癌症的一大宿敌,许多临床试验都证明了该疗法的适用性,尤其是针对B细胞恶性肿瘤。但是由于靶标的特异性问题,CAR-T细胞疗法所导致的on target/off tumor毒性也是不容忽视的。因此,CAR-T技术受到有限的肿瘤相关抗原的束缚,这也限制了CAR-T疗法可应用的肿瘤范围。
TCB使用Gamma delta T细胞作为CAR技术的平台,利用它们对仅由癌细胞和感染的细胞表达的磷酸化抗原的固有特异性来开发ImmuniCAR。TCB对CAR结构进行了合理的设计,使其仅在Gamma delta TCR同时激活时才提供激活信号。这确保CAR表达的γδT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将集中在表达靶抗原的致病细胞上,而不攻击正常细胞。也就是说,当目标抗原在正常细胞上表达时,Gamma delta CAR-T细胞不被激活。
同种异体细胞疗法(图片来源 TC Biopharm)
OmnImmune:是由TCB开发的第二代Gamma Delta T细胞疗法,旨在扩大ImmuniCell的治疗潜力。不同的是,OmnImmune是同种异体产品,这意味着Gamma delta T细胞来自健康的供体,而不是患者本身。可以进行预先生产和储存,是一种用于治疗癌症以及感染疾病细菌的off the shelf的即用型细胞治疗产品。
而且Gamma delta T细胞特别适用于同种异体产品的开发,因为与其他细胞疗法如骨髓或干细胞移植不同,其不会引起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危险副作用。
作为同种异体CAR-T疗法的领先者,Cellectis公司的联合创始人DavidSourdive表示,相比较自体细胞疗法,off the shelf细胞疗法具有更快、更便宜、更易获得和可复制等优点。当然,为了确保更广泛的患者基础可以接受这些细胞疗法,其开发过程也更加复杂。Sourdive告诉我们,在接下来的十年中,off the shelf的细胞治疗将成为现实。也许TC Biopharm(TCB)就是其中的一家公司。
TC Biopharm 公司的CBO Artin Moussavi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我很高兴将同种异体γδT细胞治疗与我们现有的CAR平台结合在一起,这将使我们能够开发出针对癌症的更安全、更经济、更有效的下一代的免疫疗法。”
最近,γδT细胞技术获得了很多关注,由Abingworth参与投资的一家英国的新星生物技术公司GammaDelta Therapeutics,其新型T细胞平台是也是基于来自人组织的γδT细胞的特殊性质开发而来。
日本武田制药也就后者的新型T细胞平台开发与其达成了一项战略合作协议。
另外,荷兰的Gadeta公司也在寻求进军这一领域,去年在A轮融资中获得了700万美元。
由此可见,这种基于γδT细胞的特殊性质开发的细胞疗法的前景是一片光明的,基于此开发的“off the shelf”产品也是值得我们期待的。
参考出处
http://labiotech.eu/gamma-delta-t-cell-tc-biopharm-grant/
http://www.tcbiopharm.com/products/immunicar/
来源:医麦客(微信号 emedclub_com) 作者:小博
为你推荐
资讯 美敦力康辉亮相第八届进博会,AiBLE™数智生态加速进化拓维
作为连续八年参展进博的“全勤生”,美敦力康辉携AiBLETM数智创新生态重磅亮相,并以“智汇·新生态”为主题,集中展示自2023年AiBLE™首秀进博以来,其在数智创新、产业协作与...
2025-11-08 14:09
资讯 索诺瓦进博会亚洲首展峰力AI人工智能太极全能系列助听器, “双芯协同超算力”突破听力健康新想象
全球同步,亚洲首发,中国首展,索诺瓦峰力强力推出AI人工智能太极全能系列助听器,开启AI超算力助听时代
2025-11-08 11:56
资讯 诺和诺德“诺和关怀”发布鸿蒙版APP与减重专属版
11月7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诺和诺德宣布2023年组建的“健康生态联盟”扩容升级,将与更多数字生态圈伙伴在生态融合、数据互联、技术共创方面展开深度合作。
2025-11-07 23:16
资讯 凯西罕见病事业部首秀进博会
凯西集团是一家以研发为基石、拥有九十年历史的意大利国际制药集团,覆盖呼吸道健康、罕见疾病和专科治疗三大领域,其专利数量在意大利药企中排名首位,公司每年投入超20%营收至...
2025-11-07 22:58
资讯 卒中知晓周于进博会启幕,Pipeline™持续助力中国脑血管疾病治疗创新
美敦力神经介入部门以“深耕廿载·向美而行”为主题举办专场活动,并正式启动“卒中知晓周”倡导行动。
2025-11-07 22:48
资讯 诺华公司携手腾讯新闻《超级问诊》亮相进博会,多方合力破解心血管慢病“管理难题”
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现场,腾讯新闻联合诺华公司共同举办了《超级问诊》进博会特别场
2025-11-07 18:44
资讯 美敦力CathWorks实验室开放日丨CathWorks FFRangio系统正式发布!开启心血管诊疗智能新时代
2025年11月6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美敦力CathWorks实验室开放日重磅启幕
2025-11-07 18:08
资讯 创新技术赋能高血压防治——美敦力进博会圆桌共议难治性高血压管理新路径
来自临床、公共卫生、政策研究及行业领域的多位专家汇聚一堂,共同探讨创新疗法RDN(肾动脉交感神经消融术)在中国高血压防治体系中的临床应用、卫生经济学价值及未来发展方向。
2025-11-07 17:43
资讯 依视路星趣控全“星”解决方案闪耀进博会舞台
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作为依视路陆逊梯卡旗下领先的儿童青少年近视管理品牌,“进博宝宝”依视路星趣控携全“星”解决方案重磅亮相
2025-11-07 12:42
资讯 可充电、可感知闭环脑起搏器Percept™ RC亮相第八届进博会,应用脑机接口技术造福帕金森病患者
作为全球脑起搏器领域的重磅产品,美敦力可充电、可感知闭环脑起搏器Percept™ RC亮相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2025-11-07 11:24
资讯 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身肿瘤赛道,从多发性骨髓瘤破题应对老龄化健康挑战
权威专家、北京中康联公益基金会代表等领域内各方济济一堂,就MM患者治疗现状与创新诊疗展望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2025-11-07 11:18
资讯 罗氏制药连续八年参与进博会,加速向全疾病领域综合领航者跨越
2025-11-07 11:02
资讯 首次亮相进博,索诺瓦全链条创新方案助力听力健康行业高质量发展
现场,索诺瓦展示了全链条创新听力健康解决方案,其中包括峰力AI人工智能全能系列助听器亚洲首展,AB核磁共振兼容的人工耳蜗技术等。
2025-11-06 22: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