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简介
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开发和应用到核酸检测领域。除PCR技术之外,TMA技术(Transcription mediated amplification)、NASBA技术(nucleic acid sequence-based amplification)、b-DNA技术、LCR技术(ligase chain reaction)以及SDA技术(strand displacement amplification)等都已经在一些特定的病原体检测上得到应用,并显示出良好的特性【1】。
SAT技术(Simultaneous Amplification and Testing)是基于TMA恒温扩增技术发展起来的一项最新核酸检测技术,是国内企业自主研发的专利技术,国外同类技术主GEN-PROBE的TMA技术(转录介导的核酸扩增技术)和法国BIOMERIEUX的NASBA技术(基于核酸序列扩增检测技术)已在美国、欧洲、大洋洲、东南亚的血筛、感染性疾病检测(如沙眼衣原体、淋球菌等)领域普遍应用,国内部分血站的核酸检测也已使用TMA技术。
技术原理
带有T7启动子的引物与靶标RNA结合,开始逆转录合成cDNA;在M-MLV RT酶的RNase H活性作用下靶标RNA链降解,形成单链cDNA;之后反向引物与cDNA结合,在M-MLV RT酶的聚合酶活性作用下产生靶标核酸(RNA)的一个双链DNA拷贝,且该双链带有T7启动子。在T7 RNA聚合酶的作用下,一条DNA双链上产生多个(100~1000个)RNA拷贝;每一个RNA拷贝再从反转录开始进入下一个扩增循环;同时,带有荧光标记的探针和这些RNA拷贝特异结合,产生荧光。该荧光信号可由荧光检测仪器实时捕获,直观反映扩增循环情况,整个扩增过程都在同一温度(42°C)下进行。
下表列出了SAT同目前常见的其他几种核酸扩增检测技术在检测靶标、酶、反应条件、扩增产物及仪器设备等方面的比较:
SAT与各种核酸扩增检测技术对比表
技术特点
◆ 恒温扩增
恒温扩增不需要繁琐的升降温步骤,一方面可以降低对仪器的要求,降低试验成本;另一方面也能够使SAT反应体系不受样品中DNA、肝素、血红蛋白、EDTA、脂质等污染因子的影响,提高检测稳定性和结果准确性;同时,由于没有高温步骤,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污染。
◆ RNA检测 -- 降低污染风险
起始靶标与扩增产物均为RNA,从RNA到RNA的循环扩增过程,由于RNA在环境中极易降解,可有效避免扩增产物的污染,降低核酸扩增实验室的要求。
◆ 更高的扩增效率 -- 更高灵敏度
SAT技术的扩增效率极高,每一个循环可以扩增100~1000倍的模版,扩增效率为(100~1000)n,15~30分钟即可将模板扩增109倍,检测灵敏度远高于其它核酸检测技术,有效防止假阳性结果……在血液筛查领域,灵敏度优势更显得意义重大。同为恒温扩增技术的TMA技术在欧美有很好的应用证明【2】【3】。
◆ 高特异性
针对靶标核酸特异设计的引物和分子信标,实现特异性的扩增和检测,有效防止假阴性结果。
应用前景
SAT检测的靶标核酸是RNA,而RNA在病原体外的环境中易降解,检测结果可作为区分死菌、活菌的依据,因此更利于用药之后疗效的监测和判愈。
SAT技术的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则可以最大程度地确保检测结果的高度准确,高度可靠,有效避免假阳性、假阴性结果。
此外,由于SAT的恒温反应条件,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检测仪器的要求,利于更广泛的应用。
SAT技术作为一项新型的核酸检测技术,在一些领域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该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会对临床病原体的检验诊断、进出口检验检疫、疾病的预防和控制以及传染性病毒的血液筛查等领域产生突破性的进展,是一项很有市场前景的新技术。
参考文献
【1】 Paul T Monis , Steven Giglio. 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based techniques for pathogen detection and identification. Infection, Genetics and Evolution 6 (2006) 2-12.
【2】 Peter Lowe, Peter O'Loughlin, et al. Comparison of the Gen-Probe APTIMA Combo 2 Assay to the AMPLICOR CT/NG Assay for Detection of Chlamydia trachomatis and Neisseria gonorrhoeae in Urine Samples from Australian Men and Women. 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July 2006, p2619-2621
【3】 C. Giachetti, J. M. Linnen, et al. Highly Sensitive Multiplex Assay for Detection of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 and Hepatitis C Virus RNA. 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July 2002, p. 2408-2419
来源:互联网
为你推荐

2025爱尔眼科眼底病论坛(重庆站)圆满召开,共筑眼底诊疗新高地
由重庆市预防医学会主办、重庆爱尔眼科医院(总院)承办的“爱尔眼科眼底病论坛2025(重庆站)” 于7月4-5日在山城重庆圆满召开
文/叶秀玲、李林 2025-07-09 16:49

630元一盒,全球首个GCG/GLP-1双靶减重药物价格披露
据信达生物官微消息披露,其胰高血糖素(GCG) 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双受体激动剂玛仕度肽注射液(商品名:信尔美)日前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开出全国首张处方,也标志着该...
2025-07-08 16:17

远大医药易甘泰®获FDA提前正式批准新增HCC适应症,成全球唯一FDA批准双适应症SIRT产品
基于钇[90Y]微球注射液DOORwaY90临床试验的突破性中期数据成功达到预设的共同主要终点,FDA提前正式批准了该产品新增适应症,用于治疗不可切除肝细胞癌(HCC),且未限制肿瘤直径大小。
2025-07-07 21:20

2024年度中国医药工业主营业务前100位企业
根据榜单和信息,2024年,国药集团连续五年蝉联榜首,华润医药与齐鲁制药稳居第二、第三席位;远大集团与复星医药位次互换,分列第四、第五;石药集团则继续位居第六,头部阵营...
2025-07-07 18:10

财政部:7月6日起,对50类自欧盟进口医疗器械采取措施(附名单)
昨日(7月6日),财政部国库司在官网发布《关于在政府采购活动中对自欧盟进口的医疗器械采取相关措施的通知》(简称通知)称,采购人采购预算金额45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医疗器械(...
2025-07-07 11:49

倾听患者声音,科学引领未来——2025辉瑞肿瘤学术季(ASPO)精彩呈现
2025年7月6日,“前沿共行-多领域学术前沿交流会”正式启动,标志着 “科学引领•共克癌症”2025辉瑞肿瘤学术季(ASPO)进入重要阶段。本届ASPO依托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
2025-07-07 10:26

精准医疗迎来“关键年”,专家称人工智能将助力重塑人类生命健康格局
2025年被业界普遍认为是精准医疗发展的关键节点。生物药和先进疗法曾掀起了两次药物开发的技术创新浪潮,人工智能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有望重塑人类生命健康的格局。7月4日在上...
2025-07-05 15:57

药物Ⅰ期临床试验管理指导原则
为进一步提高药物Ⅰ期临床试验和生物等效性试验质量和管理水平,国家药监局核查中心组织修订了《药物Ⅰ期临床试验管理指导原则》。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同意,现予发布,自发布...
2025-07-04 23:07

众安保险与阿里健康达成战略合作,助力超重人群科学管理体重
7月4日,阿里健康举办科学减重标准发布会,发布“科学减重标准”,希望通过规范的营养管理、运动干预、药物治疗,帮助超重与肥胖人群开启科学减重之旅。
2025-07-04 18:30

又一款国产肺癌创新药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
今日(7月3日),迪哲医药宣布,公司核心产品舒沃哲(ZEGFROVY,通用名:舒沃替尼片)的新药上市申请正式获得美国FDA加速批准,用于既往经含铂化疗治疗时或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
2025-07-03 14:51

白癜风诊疗迈向"精细化诊疗"新阶段,薇诺娜净衡系列上市
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主办湖南省医学会、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皮肤病学系承办的中华医学会第三十次皮肤性病学术年会于2025年6月25日-29日...
2025-07-03 11:51

2025年,国家医保局医保药品目录及商保药品目录调整征求意见稿发布
7月1日,国家医保局正式对外发布《2025年国家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和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及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及相关文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2025-07-02 18:50

碳云智肽获翰宇药业战略投资,以 “多肽芯片 + AI” 技术赋能创新药研发
7 月 1 日,深圳碳云智肽药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 “碳云智肽”)与翰宇药业(300199)正式签署《创新药 CRDMO 服务战略合作协议》和《战略投资协议》。
2025-07-02 1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