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肺癌MDT管理高峰论坛完美落幕:多位肺癌大咖探讨肺癌MDT势在必行,行则将至

医疗健康 来源:医谷网
2021
05/24
11:41
医谷网 医疗健康

近日,由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质控中心、北京肿瘤学会主办,勃林格殷格翰协办的“2021肺癌MDT管理高峰论坛”在北京隆重召开。本次会议汇聚了来自肿瘤科、呼吸科、胸外科、放疗科、影像科、病理科、中医科等多科室的近二十位国内外著名专家,共同探讨我国肿瘤的规范化治疗以及肺癌MDT多学科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并结合各自临床实践体会展开思维碰撞,分享成功实践经验,携手推进我国肿瘤多学科诊疗事业的进步。

2021肺癌MDT管理高峰论坛暨肺癌MDT登峰计划启动仪式

于金明院士-致辞

于金明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教科文卫副主任;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名誉校(院)长;山东省肿瘤医院院长

医学发展的核心是规范、精准和创新。首先规范是前提,MDT作为国际医疗领域一种领先的诊疗模式对于规范诊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我院一直在推进肿瘤规范化治疗,积极开展MDT建设和临床实践。并在去年开展了全覆盖、无死角、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固定专家的全院全员的免费会诊MDT制度,进一步真正实现“规范化、同质化、高端化”的MDT新模式。

肿瘤规范化诊疗任重道远,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希望通过此次论坛,让各科医生互相交流和分享各自在MDT诊疗管理工作中的经验和实践,一起不断优化和创新MDT建设,共同推动我国肿瘤多学科诊疗取得新的突破性进展,为广大肿瘤患者带来更规范、更高端、更有效的医疗服务。

程颖教授-致辞

程颖教授 吉林省肿瘤医院党委书记;吉林省癌症中心主任;

吉林省肿瘤医院恶性肿瘤临床研究一体化诊疗中心主任;吉林省肺癌诊疗中心主任

目前,我国省级医院或三级医院开展MDT的模式和规模相对比较固定和成熟,但基层医院仍面临诸多挑战,不同的医院,不同的层级中仍然存在认知壁垒。

如何在MDT模式下为肿瘤患者提供全程的、全生命周期的最佳诊疗策略是当前精准治疗时代下亟待解决的问题,希望借助此次论坛提高临床医生肿瘤MDT规范化诊疗水平,促进MDT模式规范化的推广。

周彩存教授-致辞

周彩存教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肺科医院肿瘤科主任;同济大学医学院肿瘤研究所所长;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非小细胞专委会主任委员;国际肺癌研究学会董事会委员(IASLC BOD)

青年医生代表着肿瘤领域最具潜力的青年力量,希望通过“登峰计划” 为青年医生提供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培养青年医生MDT临床实践能力,望他们早日成为我国肺癌的“骄子”,国家的栋梁之才。

不同时间、不同阶段,MDT诊疗的内涵是不一样的。随着全球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信息、分子诊断、免疫治疗等前沿诊断及治疗方案为当今的MDT诊疗模式赋予了新的内涵。因此,多学科协作下的MDT必将成为未来肿瘤治疗的发展方向且永不过时。希望此次论坛围绕MDT模式展开交流,探讨出不一样的火花,取得更好的成绩。

第一篇章:新政调控,开启肿瘤多学科管理新时代

王洁教授:MDT在肺癌发展中的内涵及在中国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王洁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CSCO小细胞肺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MDT已成为我国目前肿瘤领域的重要治疗手段。相对于传统专家会诊模式,MDT模式集合多学科专家优势,可减少时间、人力成本,帮助患者抓住最佳治疗时机,提供最优化的治疗方案,并有效的节约时间和社会资源;且相对传统模式而言,MDT模式需要规范化的多科室协作,有利于科室间合作并推动医疗改革。

MDT在目前中国诊疗现状下迎来发展机遇。首先目前MDT的推广已得到国家政策支持且随着活动开展MDT诊疗理念在全国各级医院得到推广普及。其次我国人口庞大,疑难杂症繁多,MDT模式可有效解决这一难题。再次当前我国公立医院普遍面临日接诊率高与床位流动率较差的矛盾,医疗效率亟待提高,MDT诊疗可显著缩短约一半的治疗等待时间,减少住院费用,增加高质量临床试验患者入组机会和入组效率,不仅能有效提高医院病床的周转率,也有利于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

MDT在中国发展的面临诸多挑战。相对发达国家,MDT模式在中国医院覆盖率低。我国医疗资源不足以及缺乏标准化的MDT指南是造成MDT在医院覆盖率低的关键因素之一。且中国医疗收费系统中MDT收费尚未完全规范化及当前MDT项目收费较低,无法弥补MDT项目产生的医疗成本,导致目前各医院实施MDT模式的意愿较低。此外,MDT在中国发展还面临还包括团队合作条件与氛围的缺乏,MDT重要人才缺口较大等其他诸多挑战。

刘永煜教授:承上启下,继往开来-新时代肿瘤多学科在公立医院发展中的意义及创新

刘永煜教授,沈阳市胸科医院院长;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肺癌学组副组长;中国胸外科肺癌联盟副主席 东北联盟主席

目前MDT发展现状不容乐观。我国MDT发展相对发达国家,起步较晚,目前虽已被纳入各大权威肿瘤指南,但实行仍存在困难。全国实施MDT的医院较低,究其原因,MDT的开展需要协调多方人员和资源,且MDT团队在专业水平、院方资金及资源支持,团队成员时间等方面有较高要求。

沈阳胸科医院MDT运营管理创新模式取得阶段性成果。沈阳胸科医院以MDT诊疗模式为核心成立了东北首家肺癌诊疗一体化中心(iLCC),通过医院行政层面干预,全面落实“天天MDT,人人MDT“的医疗理念,通过MDT分级诊疗及模式升级,并结合数字化技术,通过各科室相互学习,促进医院整体诊疗水平大幅提升,有效促进肿瘤治疗质量提升。创新MDT运营管理模式为医院转型获得阶段性成果提供正确的战略路径。

MDT创新模式的推广及下一步工作探讨。目前医院已将MDT的人员与沈阳14个主要城市肿瘤治疗中心成立医联体模式,明年将启动全省的工作,希望MDT诊疗中心能够在辽宁省复制推广。期待实现从理念到实践,排除干扰因素,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找到疾病治疗的最优解,最终造福患者。

专题讨论:新政调控下,公立医院肿瘤多学科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参与人:吉林省肺癌诊疗中心主任程颖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姚煜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呼吸科杨兰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段建春教授,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范云教授

专题讨论环节,吉林省肺癌诊疗中心主任程颖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姚煜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呼吸科杨兰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副主任医师段建春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范云教授围绕“新政调控下,公立医院肿瘤多学科发展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经验分享及深入探讨。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呼吸科杨兰教授针对当今医疗环境下遇到的机遇及挑战做了完整阐述。目前国家大力提倡和推广MDT诊疗,患者从MDT中确实获益,MDT诊疗也利于培养年轻医生。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内科段建春教授谈到目前医疗新时代赋予了年轻医生更多机遇和挑战。建议医院行政层面组织MDT会诊,可有效促进不同科室间交流,相互取长补短,通过规范化诊疗让患者获益。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姚煜教授针对如何在制度层面上建立MDT管理的流程和规范做了临床经验分享。西安交大医院附一院MDT诊疗是附属在癌症中心下面,院方针对MDT诊疗制定收费体系,且本周组织主题MD讨论等,从医院行政层面肯定MDT诊疗平台的重要性。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内科范云教授指出了目前MDT面临的一些挑战,比如MDT的质量把控、如何规范指导,以及如何带领年轻医生从MDT诊疗中获益,如何平衡MDT诊疗与临床、科研等。

程颖教授针对专题讨论做了总结称述,针对MDT的实际应用中规范诊疗,管理问题及建立收费体系建立等多方面进行了总结,我国MDT发展在迎来机遇的同时,面对诸多挑战。需要在多方面进行布局,全面促进全方位全流程全生命周期一体化治疗。

第二篇章:立足实践,多学科探索肿瘤精准发展之路

王哲海教授:MDT的教学与实践——如何通过MDT开展来完善专科医生培养制度

王哲海教授,CSCO非小细胞肺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山东省肿瘤医院副院长;山东抗癌协会常务理事;山东省抗癌协会肺癌分会主任委员;山东省癌症中心副主任

人才是各地区医院学科建设的关键,也是开展MDT多学科模式的核心,有分析报告指出,目前我国三级肿瘤专科医院中高级职称人员存在大量缺口,成为了我国医院学科建设和MDT模式开展的最大阻碍之一。

精准治疗时代下,MDT多学科诊疗模式是当前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治疗手段。随着新药研发和创新治疗手段的不断涌现,单学科的肿瘤内科专家已无法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肿瘤治疗需要更多科室的医生共同参与临床治疗决策。因此,MDT多学科诊疗也为不同科室的医生提供了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平台,帮助医生提升了专业能力和学术水平。

对于基层专科医院来说,MDT多学科诊疗模式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医院特性进行细化和调整,如何通过多学科相互协作的模式完善院内医生的培养制度和医院学科建设的完善也是我国基层医院亟待解决的问题。

范云教授:MDT的管理与实践——医院如何进行MDT质量管理

范云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胸部肿瘤内科主任;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理事;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小细胞肺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目前,我国的国家政策和临床指南注重MDT多学科模式的推广,MDT模式的普及率较高,但由于我国基层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医疗机构水平层次不齐,我国MDT诊疗模式的发展仍然存在诸多可改善的空间。

MDT的管理实践中,MDT的诊疗质量需要多方面的全程把控,主要体现在团队成员及学科带头人的参与、会议组织、会议基建、数据收集和监测五方面,需要始终保持以患者为中心的良好沟通。

马智勇教授:MDT的推广与实践——MDT诊疗模式在中国的推广探索

马智勇教授,河南省肿瘤医院内科主任;河南省肺癌诊疗中心主任;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

目前,我国MDT仍然存在病种覆盖少、首诊MDT模式不足、缺乏医院组织架构等问题,倡导开展以患者为中心, 以病种为导向,以团队为依托,依据临床路径的MDT多学科诊疗模式。

通过PDCA循环模式推进肿瘤首诊MDT管理模式:

计划方面(Plan),通过前期MDT发展情况调研确定肿瘤单病种首诊MDT诊疗模式的开展;

执行方面(Do),通过出台首诊MDT试点工作方案、扩大单病种首诊MDT范围、建立常态化的沟通机制等手段使单病种首诊MDT常态化发展;

检查方面(Check),定期联合MDT首席专家与秘书对诊疗病例及MDT执行情况进行质控考核并纳入病区绩效考核体系;

处理和行动方面(Act),形成标准的MDT多学科诊疗服务价格体系,合理分配各科室收入分配。

对于医院来说,MDT诊疗模式的开展能够帮助规范诊疗行为,有利于促进各学科整合,帮助形成院内单病种诊疗指南。同时,通过核心区域医疗中心主体建设单位的区域辐射,能够加速临床研究的发展,帮助提升县级医院的肿瘤防治能力和规范化诊疗水平。而对于患者来说,MDT诊疗模式能够帮助增加患者健康效益,减轻治疗成本负担,有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专题讨论:肿瘤多学科在医院落地中的难点和障碍点

参与人:沈阳市胸科医院院长刘永煜教授、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杨萌教授、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肿瘤放疗科主任许亚萍教授

专题讨论阶段,沈阳市胸科医院院长刘永煜教授、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杨萌教授与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肿瘤放疗科主任许亚萍教授围绕“肿瘤多学科在医院落地中的难点和障碍点”的话题各自发表了看法。

杨萌教授表示,在肿瘤MDT诊疗的过程中,主导学科和学科带头人在MDT的治疗决策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如何从患者获益出发,提高不同学科间的协作,选择最适合肿瘤患者的治疗方案是当前各地医院MDT多学科诊疗需要解决的问题。

许亚萍教授认为,我国肿瘤诊疗手段的不断进步对MDT模式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肿瘤治疗方案中涉及的多学科协作仍然需要细化和分工,参与MDT的学科数量仍需扩大。

会议尾声,刘永煜教授对此次论坛进行了总结发言,他表示,相比于一线城市的三甲医院来说,MDT多学科模式的开展对于基层医院的意义更为重要,通过单病种多学科间的互相协作,能够帮助医院完善学科建设,提升医生个人的学术能力和专业水平,最大限度减少患者的误诊误治,有效帮助患者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及策略。在当前肿瘤慢病化管理的政策下,肿瘤MDT多学科诊疗模式的常态化发展已经呼之欲出。相信在未来,伴随我国医疗政策的扶持和完善,我国MDT诊疗模式必将走向标准化、统一化的发展道路。

来源:医谷网

为你推荐

共塑“三高一疹”医防协同新格局,共拓疾病预防新边界资讯

共塑“三高一疹”医防协同新格局,共拓疾病预防新边界

GSK合力共享进博机遇,携手构建成人疫苗立体化新生态

2025-11-06 23:24

首次亮相进博,索诺瓦全链条创新方案助力听力健康行业高质量发展资讯

首次亮相进博,索诺瓦全链条创新方案助力听力健康行业高质量发展

现场,索诺瓦展示了全链条创新听力健康解决方案,其中包括峰力AI人工智能全能系列助听器亚洲首展,AB核磁共振兼容的人工耳蜗技术等。

2025-11-06 22:24

从“可治”到“可愈”,罗氏“血液群星”闪耀进博资讯

从“可治”到“可愈”,罗氏“血液群星”闪耀进博

以进博之窗,与氏界相“愈”,同心共筑生态,驶向生命浩瀚

2025-11-06 20:52

百济神州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超275亿元,已超去年全年营收资讯

百济神州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超275亿元,已超去年全年营收

第三季度,百济神州单季度营收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00 77亿元,同比增长41 1%;产品收入延续高速放量态势,实现99 54亿元,同比增长40 6%。

2025-11-06 20:42

携手打造健康新生态,聚焦发育性癫痫性脑病的科学突破与全方位支持资讯

携手打造健康新生态,聚焦发育性癫痫性脑病的科学突破与全方位支持

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下称“进博会”)期间,由寇德罕见病中心与灵北共同发起的“构建DEE健康新生态:聚焦发育性癫痫性脑病的科学突破与全方位支持”圆桌论坛成功举办。

2025-11-06 20:34

罗氏制药“AI+科研”亮相进博,打造医学创新新生态资讯

罗氏制药“AI+科研”亮相进博,打造医学创新新生态

罗氏制药中国携手商汤医疗以及若生科技联合发布“小罗智多星”AI科研解决方案,并且分享了“MDT智能体”这一创新工具。

2025-11-06 20:23

灵北亮相第八届进博会,展示神经专科与神经罕见病领域创新成果资讯

灵北亮相第八届进博会,展示神经专科与神经罕见病领域创新成果

展示了其针对发育性癫痫性脑病(DEE)的创新疗法,并分享了在偏头痛预防性治疗方面的最新进展,以及为推动创新疗法、药物惠及更多中国患者而做出的不懈努力。

2025-11-06 20:19

 Cytiva 启动Stax深层膜堆本土化生产, 以中国速度交付全球品质资讯

Cytiva 启动Stax深层膜堆本土化生产, 以中国速度交付全球品质

采用与全球一致的材料与质量标准,交付周期缩短70%,并通过提速响应客户服务需求,提升客户体验与供应韧性。

2025-11-06 20:10

“罗氏神经科学前沿分享及未来生态共建启动仪式”亮相进博会资讯

“罗氏神经科学前沿分享及未来生态共建启动仪式”亮相进博会

“众智启新卷,同心绘神章——罗氏神经科学前沿分享及未来生态共建启动仪式”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罗氏展台举行。

2025-11-06 20:00

两大心血管创新药全球首秀!“进博全勤生”赛诺菲创新再出圈资讯

两大心血管创新药全球首秀!“进博全勤生”赛诺菲创新再出圈

连续八年全勤参展进博会的赛诺菲此次带来了心血管领域两大创新药——阿夫凯泰片和普乐司兰钠注射液的全球首秀。

2025-11-06 19:26

速福达®家庭流感阻断新数据亮相进博,携手多方共筑健康“防护链”资讯

速福达®家庭流感阻断新数据亮相进博,携手多方共筑健康“防护链”

流感创新药速福达®(玛巴洛沙韦)携家庭阻断传播最新临床数据及跨境健康防护方案亮相本届进博会。

2025-11-06 19:13

 “心肾守护 循证科普”专题活动亮相进博会,塑造健康科普新理念资讯

“心肾守护 循证科普”专题活动亮相进博会,塑造健康科普新理念

由天津市互联网医学科普协会发起,积极响应“健康中国”行动号召的“心肾守护 循证科普”项目,在诺华展台成功举办了专题活动。

2025-11-06 19:13

四赴进博,爱尔康全面赋能眼健康解决方案创新可及资讯

四赴进博,爱尔康全面赋能眼健康解决方案创新可及

2025年11月5日,全球眼健康引领者爱尔康亮相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2025-11-06 19:02

赛诺菲携多项全球领先创新成果亮相第八届进博会资讯

赛诺菲携多项全球领先创新成果亮相第八届进博会

追寻奇迹,筑梦为你,共创“健康中国”新篇章

2025-11-06 18:32

连续八年亮相进博,强生携多款首发新品诠释“质愈新生”资讯

连续八年亮相进博,强生携多款首发新品诠释“质愈新生”

强生携百余款创新产品登场,其中不仅包括十余款“首发首秀”产品,更涵盖两款在亚洲范围内率先获批上市和首次展出的突破性解决方案

2025-11-06 18:22

波士顿科学进博会首展首秀4款银发经济相关产品资讯

波士顿科学进博会首展首秀4款银发经济相关产品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突破3 亿大关,老龄化带来的健康挑战与社会负担日益凸显。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波士顿科学本次以技术突破助力构建积极老龄观,为实现健康老龄化提供...

2025-11-05 22:08

“全勤生”罗氏展台揭幕,首展首秀创新产品、新投资、新合作闪耀第八届进博会资讯

“全勤生”罗氏展台揭幕,首展首秀创新产品、新投资、新合作闪耀第八届进博会

罗氏全方位展示了40余款全产品矩阵和多元创新解决方案。

2025-11-05 22:05

国家医保局进一步加强超量开药智能监管资讯

国家医保局进一步加强超量开药智能监管

2026年12月底前,全国各级医保部门实现对重点监测易倒卖回流医保药品的智能监管全覆盖。

2025-11-05 21:26

“全勤进博宝宝”达必妥携两项新适应症亮相,再拓免疫新版图资讯

“全勤进博宝宝”达必妥携两项新适应症亮相,再拓免疫新版图

八赴进博年年上新,为美好生活加“免”

2025-11-05 19:46

吉利德科学携亚洲首发重磅展品亮相第八届进博会资讯

吉利德科学携亚洲首发重磅展品亮相第八届进博会

紧握进博机遇、合作共赢未来

2025-11-05 1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