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你想必已经听到过这样的说法:“第一个能活到150岁的孩子已经出生了。”这确实是一种令人兴奋的说法。不管这一论断是否属实,这都说明了全球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在20世纪已经有了显着提升。据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光是从2000年到2015年,全球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就增长了5岁。这种趋势在美国也不例外。就在上个月,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发布报告称,从2000年到2014年,美国人口的总体预期寿命增长了2岁。这一增幅基本上与美国前几十年的增长情况保持了一致,呈稳步上升态势。在1900年时,美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约为47岁,目前已经接近79岁。以这样的增长速度看,我们的儿孙显然会比我们更加长寿,而且健康状况也会超越我们这一代人。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看看历史上是哪些因素推动了居民预期寿命的增长。很多人可能立刻会想到医疗技术的进步。毕竟20世纪出现的医疗突破实在是不胜枚举——从乔纳斯·索尔克的小儿麻痹症疫苗,到艾滋病治疗技术的进步,再到心血管疾病与干细胞研究出现的新的曙光,无不大幅延长了相关患者的生命。然而,全球人口预期寿命的增长,从时间要早于其中许多医学成就的应用。以英国为例,该国人口预期寿命的增长始于19世纪的工业革命时期。历史学家托马斯·麦基翁认为,工业革命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标准,尤其是人们的营养水平——而这也正是推动人口预期寿命的最主要的因素。此外,工业革命也为劳动力的普遍就业以及城镇化创造了条件。然而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如果没有适当的卫生标准,城镇就会成为各种传染病的温床。为了控制传染病的传播,英国的改革派创立了一种综合性的公共卫生管理方法,即1848年的《公共卫生法案》。根据该法案,英国从中央到地方都建立了主管公共卫生事务的委员会,后续的许多公共卫生规定也相继出台。需要指出的是,《公共卫生法案》并不是一项医学上的创新,而是特定社会经济背景下的一种政治反应。它是在城镇化和工业革命的影响下,通过创造更加清洁的公共卫生环境,鼓励社会更加积极地扞卫自身健康,从而系统性地解决致病因素而设计的一种方案。
从很多方面看,我们这个时代正在经历的另一次工业革命——即数字革命,并非完全是为了提升我们的卫生和健康条件,更主要的是要发挥科学技术的潜能,解决我们生活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在健康领域,我们将数额极为惊人的投资投向了一些成本越来越高昂的先进疗法,而不是用来解决社会、经济和环境领域的致病因素。在美国,高达90%的医疗卫生支出都投入到了疾病的治疗和护理上,对公共卫生建设的关注则退居末流。我们把大量资金投入到了如何治病而不是如何防病上,这种做法已经带来了现实的影响。虽然美国花在医疗卫生上的钱比任何国家都多,但这些医疗投资的规模与其成果却是不相称的。在总体健康水平上,美国仍然落后于许多同等发达程度的国家。虽然美国的总体国民预期寿命仍在提高,但提高的速度却比其他发达国家慢了不少。比如在1979年,美国的女性预期寿命还排在发达国家的中游,经历了这几十年,到了2006年,美国的女性预期寿命已经在发达国家里垫底了。
由于我们不愿意解决那些最基础的致病因素,导致整个社会都遭到了更深的影响。由于忽略了对社会、经济和环境等方面的致病因素的影响,美国已经成了一个连医疗卫生上都存在贫富差距的国家,一部分居民享受着比另一部分居民活得更加健康长寿的机会。由于选择了将重点放在“治病”而非“防病”上,我们纵容了这种医疗不公的恶化,扩大了医疗卫生上的贫富差距。从最近的人均预期寿命数据上尤其能看出这一点。在美国,如果你是个白人,你的预期寿命还有可能会继续增长,但其他族群就不一定了。比如2010年,美国男性黑人的平均预期寿命比白人整整低了5年。与此同时,部分白人群体也见证了医疗不公的影响。去年,《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揭示,在1998年到2013年间,美国中年男性特别是拥有高中以下学历者的死亡率,平均每年都递增0.5%,原因包括自杀率升高、吸毒过量、酗酒等等。根据该研究的计算,如果在那段时间里,美国白人中年男性的死亡率能够与其他西方工业国家持平的话,那么足足有96,000人就不会中年早逝。在这种情形下,美国白人的平均预期寿命在2013年和2014年间实际上还下跌了0.1岁。
“医疗不公”反映的并非医学的失败,而反映了投资与政策的失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的改革者们准确地发现,造就了庞大的工业和财富的那只经济上的“看不见的手”,也正是造就了不健康的城市环境的幕手黑手。工业时代的英国改革者们对疾病的了解或许是有限的,但他们出台的对环境的结构性整治政策,却有益于控制疾病的传播。然后他们才通过政治活动、公共宣传和基本的卫生规定来改善这些条件。如今这个时代,医疗卫生事业也同样受强大的结构性力量的影响。漫长的种族歧视历史影响了美国几十代黑人的健康水平;强大的经济力量导致了很多工人阶级陷入失业。可以说,我们的健康水平就反映了我们生活于其中的这个社会。
为了让我们的孩子们过上更加健康长寿的生活,我们必须解决根子上的原因。健康说到底是由生活环境中的政治、社会、文化和经济条件决定的。除非我们从根本上改善这些条件,否则我们的预期寿命水平必将撞上天花板。要解决这些根子上的问题,就得采用19世纪的英国人解决肮脏的街道的方法,因为健康问题是绝对值得我们的关注和投资的。在上述因素中有任何一点做得不够,都会影响我们所有人过上健康长寿的生活。
来源:财富中文网 作者:Sandro Galea 翻译:朴成奎
为你推荐

医药产品采购中收受销售方财物构成何罪
张某某,A市B公办医院骨科主任、C病区主任、医疗小组组长。2019年,A市医疗保障局开展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医院将骨科耗材的报量职责交由张某某履行。
2025-08-03 15:55

创新疗法再传积极信号,多奈单抗3年长期研究验证阿尔茨海默病干预“越早越好”
TRAILBLAZER-ALZ 2长期扩展研究结果显示,在大多数研究参与者完成治疗后,记能达依然可以持续发挥减缓疾病进展的作用
2025-08-01 21:51

"HER2阳性肿瘤诊疗能力提升工程启动会"召开,赋能HER2阳性胆道肿瘤精准诊疗
近日,【HER2阳性肿瘤诊疗能力提升工程】(以下简称“工程”)启动会在沪召开。会上,众多嘉宾围绕胆道肿瘤领域的治疗进展及趋势进行分享与探讨,以期推动该疾病领域的精准诊疗...
2025-08-01 15:38

华领医药首次半年扭亏,华堂宁上半年大卖176.4万盒
日前,华领医药发布发布业绩预告称,公司在今年上半年实现利润约11 84亿元,和去年中报的亏损1 4亿元相比,实现了自2018年上市以来的首次扭亏。
2025-08-01 11:16

礼来公布替尔泊肽重磅研究数据,或重塑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治疗格局
这是首个头对头比较替尔泊肽和度拉糖肽的心血管结局研究,纳入了来自30个国家 地区总计超过13,000名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成人患者, 历时超过4 5年,是迄今...
2025-08-01 08:57

QiviData数据分析系统实现医药数据分析国产化突破,助力CRO破解“卡脖子”难题
在医药研发外包(CRO)领域长期依赖海外数据分析工具的背景下,杭州启维软件有限公司近日宣布,其自主研发的QiviData数据分析系统V2 0已通过国家级技术验证,并与国内头部CRO企...
2025-07-31 17:26

体检争议事件引发公众健康焦虑,用AI解读体检报告量激增40%
近日,一则 "女子十年体检未提示患癌风险,确诊时已是肾癌晚期 "的新闻持续发酵,也引发了公众对健康问题的关注,甚至有网友自嘲 "为体检焦虑到失眠 "。
2025-07-31 16:48

因美纳升级旗舰检测产品,加速全面肿瘤基因组分析可及
因美纳TruSight™ Oncology 500 v2研究型检测产品现已上市,集成内置HRD生物标志物检测,周转时间更短,组织样本需求更低
2025-07-31 15:11

搭建递送技术平台,我国创新药企布局新型体内CAR-T疗法
“目前高端的细胞治疗药物价格仍高达每针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元,但通过mRNA和先进的递送技术,把高度个性化的定制疗法转变为通用型药物,将有机会把成本降至大多数患者可负担的范...
2025-07-30 17:25

中眸医疗完成数千万元融资,加速眼科基因治疗全球布局
此次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加速核心产品ZM-02的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及后续管线开发,进一步巩固公司在眼科基因治疗领域的领先地位。
2025-07-30 17:18

蚂蚁AI健康应用AQ推出多个“院士 AI分身”,日均免费问诊近万人
顶级医学专家上线“数字分身”,正在掀起一场 AI 看病风潮。7月30日,蚂蚁集团AI健康应用AQ数据显示,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建安“AI分身”上线仅3天咨询量激增280%,AI让顶级大专...
2025-07-30 12:08

刚刚,国家药监局原副局长陈时飞被立案审查
7月30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公告: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对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党组成员、副局长陈时飞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调查。
2025-07-30 09:20

“肝能修复站”公益快闪沪上启动,专家支招科学管理脂肪肝
由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发起,快速消费品健康公司欧彼乐(Opella)、益丰大药房、意领科技联合支持的全民肝脏健康守护行动——“肝能修复站”公益快闪,于上海徐汇滨江正式启动。
文/张蓉蓉 2025-07-30 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