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还没有针对阿兹海默氏症(老年痴呆)的标准临床测试手段,所以医生们通常是通过对病人进行认知测试测试他们认知减退的程度来诊断这个疾病的。但是对于轻度认知障碍(MCI)的患者来说,这种诊断策略很难奏效。临床上痴呆的早期症状很不明显,而预测轻度认知障碍的患者什么时候会发展成阿兹海默氏症(并不是所有疾病都会这样发展的)。
所以研究者想要将深度学习应用到这项挑战中就不奇怪了。弗吉尼亚州乔治梅森大学的心理学教授Pamela Greenwood说,“有些测试很喜欢告诉你:‘这个人会得阿兹海默氏症,那个人不会。’”
最近,哈佛大学、麻省综合医院和中国华中科技大学的一群研究者设计了一种综合了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脑部扫描和许多临床数据的用来预测阿兹海默氏症的程序。五月的时候他们首次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办的IEEE国际交流会议(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s)上公开发布了这项研究的成果。
“我们想要在疾病非常早期的阶段就发现它的存在,”麻省综合医院临床资料管理中心的研究员李全政教授(QuanZheng,Li)表示,“很多人想用传统的机器学习方法来做这件事,但是结果并不好,因为这个问题确实很难解决。”
在开始测试后,他们表示将他们的深度学习程序的结果和一个特定的fMRI数据库资料组配对时,会比使用传统的数据库和诊断方法方法的结果提高20%的精确度。但是当这些传统的分类方法使用这种特殊的数据组后,它们的准确率也获得了相似程度的提升。
爱丁堡大学的生物医学工程师Javier Escudero表示这说明新的诊断程序相比旧的的优势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可能只是数据更优化的结果。
如果事实真是这样的话,那其他想要将深度学习应用到诊断阿兹海默症的专家们可能就会更仔细的审视一下自己用来进行分析的数据了。这项最新的研究成果:可以显示大脑各区域之间的关系的fMRI扫描比提供了比之前那些只是记录各种数值的扫描更细腻的视野。
到目前为止,哈佛领导的这个小组正在试图通过结合fMRI扫描和深度学习来预测MCI病人有多大可能会发展成阿兹海默氏症患者。使用fMRI是因为这种仪器能显示被检测者脑部的电信号活动和大脑不同区域连接起来的方式。
描述这种不同区域的连接的术语叫“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在病人患上MCI后这种连接的样式会发生改变,这是因为信号的传播依赖着对神经元的氧气供给,但是在阿兹海默氏症患者神经元中积累的蛋白质几乎断绝了氧气的供应,造成大脑区域的萎缩。
这些研究者想知道他们能否从这种功能连接的变化中预测阿兹海默氏症的发作。他们从对93个MCI患者和101个普通患者的神经影像数据的分析开始。用从这些参与者的大脑中90个区域中测得的以时间序列为基础的130个fMRI测试数据,这些研究者能够发现在某段时间内神经信号是如何传播的。
接下来的一步相当重要,研究者将这些数据组处理得到了一组用来描述大脑内这些区域间信号连接强度的次级数据。也就是说,他们创建了一份“功能连接”地图来显示哪些区域和信号是互相关联的最紧密的。
最后,团队建立了一个可以用来解释这些“地图”的深度学习程序,把这些与年龄、性别、遗传风险因素等临床数据结合起来,来预测一个人有没有可能患上阿兹海默氏症。
李全政说研究结果的效果已经几乎精确到可以临床应用了,“当这种方法的精确度达到90%,它就很有用了”。她说,“我们的精确度还没有那么高,但也已经很接近了。”
即使是之前通过检测脑脊液中蛋白质容量是否过剩的用来预测MCI患者是否会转变为为阿兹海默氏症的实验室技术也只有大约65%的准确率。这意味着有些真正的患者没能被确诊,而有些则在无谓的担心其实并不会发生的疾病恶化。
但是在仔细过了一遍哈佛这个团队的研究的设计概要之后,在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从事类似研究的认知计算科学家沈定刚(Dinggang Shen)表示了怀疑。
“没有任何人在这个领域能达到80%或者90%的准确度”,他说,“基于这样的研究,达到这种程度是不可能的”(概览的作者们承认他们给沈的早期草稿里有一些打字错误,但坚持声称这个精确度是没错的)。
研究结果显示他们在只使用fMRI数据,而没有使用功能连接地图的时候的精确度就已经比其他相关领域研究者的测试结果提高了几乎20%,不过,那些传统的预测方法在结合了功能连接地图的数据之后准确度也提升了大概16%。
Escudero说,这就是说这些使用功能连接地图或者互相连接的信号强度来判断阿兹海默氏症发病概率的程序会比之前那些只是测量大脑信号读数的方法要准确很多,“看来对结果准确度提升最大的就是对功能连接数据的使用了。”
这项最新的实验是最近广泛出现的在临床上应用深度学习或人工智能帮助医生做出复杂决定的尝试的一部分。而其中最着名的或许就是IBM的Watson尝试要帮助医生面对堆积如山的医疗记录和研究文献。
乔治梅森大学的GreenWood提出了一项重要的观点,告诉了我们因为现在还没有治疗阿兹海默氏症的疗法,因此任何针对这种病的类似的预测手段的作用都是有限的。这项技术也还需要经过同行审议和非常非常多的测试,才能真正实现临床应用。
来源:雷锋网 作者:黄鑫
为你推荐

创新疗法再传积极信号,多奈单抗3年长期研究验证阿尔茨海默病干预“越早越好”
TRAILBLAZER-ALZ 2长期扩展研究结果显示,在大多数研究参与者完成治疗后,记能达依然可以持续发挥减缓疾病进展的作用
2025-08-01 21:51

"HER2阳性肿瘤诊疗能力提升工程启动会"召开,赋能HER2阳性胆道肿瘤精准诊疗
近日,【HER2阳性肿瘤诊疗能力提升工程】(以下简称“工程”)启动会在沪召开。会上,众多嘉宾围绕胆道肿瘤领域的治疗进展及趋势进行分享与探讨,以期推动该疾病领域的精准诊疗...
2025-08-01 15:38

华领医药首次半年扭亏,华堂宁上半年大卖176.4万盒
日前,华领医药发布发布业绩预告称,公司在今年上半年实现利润约11 84亿元,和去年中报的亏损1 4亿元相比,实现了自2018年上市以来的首次扭亏。
2025-08-01 11:16

礼来公布替尔泊肽重磅研究数据,或重塑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治疗格局
这是首个头对头比较替尔泊肽和度拉糖肽的心血管结局研究,纳入了来自30个国家 地区总计超过13,000名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成人患者, 历时超过4 5年,是迄今...
2025-08-01 08:57

QiviData数据分析系统实现医药数据分析国产化突破,助力CRO破解“卡脖子”难题
在医药研发外包(CRO)领域长期依赖海外数据分析工具的背景下,杭州启维软件有限公司近日宣布,其自主研发的QiviData数据分析系统V2 0已通过国家级技术验证,并与国内头部CRO企...
2025-07-31 17:26

体检争议事件引发公众健康焦虑,用AI解读体检报告量激增40%
近日,一则 "女子十年体检未提示患癌风险,确诊时已是肾癌晚期 "的新闻持续发酵,也引发了公众对健康问题的关注,甚至有网友自嘲 "为体检焦虑到失眠 "。
2025-07-31 16:48

因美纳升级旗舰检测产品,加速全面肿瘤基因组分析可及
因美纳TruSight™ Oncology 500 v2研究型检测产品现已上市,集成内置HRD生物标志物检测,周转时间更短,组织样本需求更低
2025-07-31 15:11

搭建递送技术平台,我国创新药企布局新型体内CAR-T疗法
“目前高端的细胞治疗药物价格仍高达每针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元,但通过mRNA和先进的递送技术,把高度个性化的定制疗法转变为通用型药物,将有机会把成本降至大多数患者可负担的范...
2025-07-30 17:25

中眸医疗完成数千万元融资,加速眼科基因治疗全球布局
此次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加速核心产品ZM-02的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及后续管线开发,进一步巩固公司在眼科基因治疗领域的领先地位。
2025-07-30 17:18

蚂蚁AI健康应用AQ推出多个“院士 AI分身”,日均免费问诊近万人
顶级医学专家上线“数字分身”,正在掀起一场 AI 看病风潮。7月30日,蚂蚁集团AI健康应用AQ数据显示,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建安“AI分身”上线仅3天咨询量激增280%,AI让顶级大专...
2025-07-30 12:08

刚刚,国家药监局原副局长陈时飞被立案审查
7月30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公告: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对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党组成员、副局长陈时飞严重违纪违法问题进行了立案审查调查。
2025-07-30 09:20

“肝能修复站”公益快闪沪上启动,专家支招科学管理脂肪肝
由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发起,快速消费品健康公司欧彼乐(Opella)、益丰大药房、意领科技联合支持的全民肝脏健康守护行动——“肝能修复站”公益快闪,于上海徐汇滨江正式启动。
文/张蓉蓉 2025-07-30 09:17

京津冀持续暴雨,蚂蚁集团AQ上线专区提供健康科普及线上义诊服务
近日,华东、华北、东北等地持续强降雨,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社会各界紧急响应。为了方便受强降雨影响的群众获得一站式的信息及服务,7月29日,蚂蚁集团旗下AI健康应用AQ推出“...
2025-07-29 20:25

讯飞医疗亮相WAIC,牵头《医疗健康行业智能体标准体系》10项核心子标准
7月26日,以“智能时代、同球共济”为主题的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WAIC)在上海开幕。大模型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正从概念验证走向产业化落地,如何建...
2025-07-29 1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