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掌上超声——一种如手机般大小的超声设备,可以完成需要医院大型B超仪做的检查。从上世纪80年代起,美国率先展开用于战场救护的手持超声仪的研制,这种附带卫星远程传输图像功能的充电超声诊断仪器,在美军“沙漠风暴”行动中曾发挥了积极作用。后来,该技术从军用转为民用。
GE公司生产的第一代掌上超声—— VSCAN 1.0,2008年在美国上市,引起轰动,分别被美国《时代周刊》和知名科普杂志《科技新时代》评为“2009年50项最佳发明”和“2010年100项最佳科技成果”。
掌上超声的概念和产品进入中国以后,相关市场一直是由GE、西门子、飞利浦等国外大型器械生产商把持。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16年,国内首款掌上超声设备的诞生,而设备制造商是来自中国的朗昇科技有限公司。为了探寻国产掌上超声设备的诞生之路以及它的独特之处,动脉网(微信号:vcbeat)记者专门采访了朗昇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创始人吴哲和龚任。
掌上超声如手机般大小
“我们的智能掌上超声产品在2016年8月份就通过四川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认证。公司也于2016年12月完成了安龙基金投资的3000万A轮融资,自从进入市场以来,已经在全国25个省市区有了合作伙伴,目前销量上千台。”朗昇科技吴哲和龚任在接受动脉网采访的时候,高兴地介绍他们现在取得的成绩。
吴哲在美国留学并取得博士学位,是超声成像领域的世界级专家,朗昇科技创立的初衷就是想给大型超声设备“瘦身”,帮助基层医生更方便地携带超声设备,解决偏远地区人们对超声检查的需要,并满足大医院的医生日常使用超声设备的便利需求。
吴哲在介绍研发过程时表示,“设备越小,实现的难度越高,很多诸如图像处理、声学原理、自动化原理、软件自动化控制等研发领域的技术逻辑,都需要重新设计”。数十次设计推翻重来,数千次的实验数据采集,吴哲和他的团队经历了两年多的试错历程,最终攻克难关,研发出这款超声设备。
掌上超声设备有很多创新之处,吴哲举了个全触控操作简化超声设备使用难度的例子,传统方式进行一次医学扫描,医生大约需要完成约300次按键,而他们的微成像系统,这个数字仅约10次。
另外,吴哲和他的团队为了满足简便、快捷的要求,除了考虑如何将设备做小,还考虑如何增加设备的反应速度。目前,掌上超声的反应速度从开机到扫描只需5秒钟,而医院的传统超声设备则需要3-5分钟的时间。 不仅如此,由于超声微成像系统规划的是从“PC级”直奔向“手机级”,满足医生便携的同时,还具备实时传送的移动互联功能。
目前,朗昇科技不仅研制了超声微成像系统,与系统同步的图像数据协同云平台也已建设完成。结合智能操作系统和专业APP开发,后台大数据将实现对特定病情的人工智能服务。
在人工智能领域,他们已经在甲状腺超声辅助诊断领域取得初步成效,未来希望可以在云平台的帮助下,辅助基层医生做诊断。这个AI辅助诊断技术成熟以后将大大增加产品在基层的销量,并提高基层的医疗卫生服务质量。
吸引安龙基金的三个因素
安龙基金投资总监吴跃鹏告诉动脉网记者,当初决定投资朗昇科技,主要由三个方面的考虑。
首先肯定是团队的因素,朗昇科技的创始人吴哲是美国罗切斯特大学超声与成像博士毕业,在超声成像领域钻研了13年。另一位创始人龚任是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电子工程专业,在掌上设备计算领域很有经验,两者合作,正好是优势互补。
第二个原因是市场需求,几百斤的常规医疗超声影像设备是一个“大块头”,无法腾挪,不便携带,基层医疗机构遇到下基层、进社区,机器的腾挪就成了大问题。另外,除了基层有对掌上超声设备的实际需求外,大医院的各个科室同样有很大的需求,比如麻醉、疼痛、泌尿、普外、妇科、呼吸、血液、肿瘤等医院科室,在日常诊断过程中大多数情况都需要超声设备。
所以医院的超声科非常的忙碌,就不能充分满足各个科室的需求。又由于超声设备昂贵,各科室独自采购成本太高,给每个科室都配备一个也不现实。另外,大型超声设备操作复杂,操作人员的培训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就算是硕士毕业,也要在医院学习很久才会使用。所以一款满足临床需求,方便携带,价格合理的智能掌上超声设备很受医院欢迎。
第三是朗昇科技的智能掌上超声设备通过四川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认证,可以在市场上销售。
在市场拓展方面,吴哲表示,目前一台大型超声波需要几十万、上百万元,而掌上超声只需10万元左右,因此最终得到了市场的认可。目前公司在全国25个省市区有了合作伙伴。自从获得四川省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认证进入市场以来,仅用短短半年多时间,掌上超声已有上千台的销售量。
这些设备目前是卖给三甲医院这些大型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占比还是少数。吴哲表示主要是基层医疗机构的很多医生对使用超声设备并不熟悉,需要慢慢培训和市场教育,未来一段时间他们会在这方面下功夫。
来源:动脉网 作者:王晓行
为你推荐
资讯 诺和诺德“诺和关怀”发布鸿蒙版APP与减重专属版
11月7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诺和诺德宣布2023年组建的“健康生态联盟”扩容升级,将与更多数字生态圈伙伴在生态融合、数据互联、技术共创方面展开深度合作。
2025-11-07 23:16
资讯 凯西罕见病事业部首秀进博会
凯西集团是一家以研发为基石、拥有九十年历史的意大利国际制药集团,覆盖呼吸道健康、罕见疾病和专科治疗三大领域,其专利数量在意大利药企中排名首位,公司每年投入超20%营收至...
2025-11-07 22:58
资讯 卒中知晓周于进博会启幕,Pipeline™持续助力中国脑血管疾病治疗创新
美敦力神经介入部门以“深耕廿载·向美而行”为主题举办专场活动,并正式启动“卒中知晓周”倡导行动。
2025-11-07 22:48
资讯 诺华公司携手腾讯新闻《超级问诊》亮相进博会,多方合力破解心血管慢病“管理难题”
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现场,腾讯新闻联合诺华公司共同举办了《超级问诊》进博会特别场
2025-11-07 18:44
资讯 美敦力CathWorks实验室开放日丨CathWorks FFRangio系统正式发布!开启心血管诊疗智能新时代
2025年11月6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美敦力CathWorks实验室开放日重磅启幕
2025-11-07 18:08
资讯 创新技术赋能高血压防治——美敦力进博会圆桌共议难治性高血压管理新路径
来自临床、公共卫生、政策研究及行业领域的多位专家汇聚一堂,共同探讨创新疗法RDN(肾动脉交感神经消融术)在中国高血压防治体系中的临床应用、卫生经济学价值及未来发展方向。
2025-11-07 17:43
资讯 依视路星趣控全“星”解决方案闪耀进博会舞台
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作为依视路陆逊梯卡旗下领先的儿童青少年近视管理品牌,“进博宝宝”依视路星趣控携全“星”解决方案重磅亮相
2025-11-07 12:42
资讯 可充电、可感知闭环脑起搏器Percept™ RC亮相第八届进博会,应用脑机接口技术造福帕金森病患者
作为全球脑起搏器领域的重磅产品,美敦力可充电、可感知闭环脑起搏器Percept™ RC亮相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2025-11-07 11:24
资讯 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身肿瘤赛道,从多发性骨髓瘤破题应对老龄化健康挑战
权威专家、北京中康联公益基金会代表等领域内各方济济一堂,就MM患者治疗现状与创新诊疗展望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2025-11-07 11:18
资讯 罗氏制药连续八年参与进博会,加速向全疾病领域综合领航者跨越
2025-11-07 11:02
资讯 首次亮相进博,索诺瓦全链条创新方案助力听力健康行业高质量发展
现场,索诺瓦展示了全链条创新听力健康解决方案,其中包括峰力AI人工智能全能系列助听器亚洲首展,AB核磁共振兼容的人工耳蜗技术等。
2025-11-06 22:24
资讯 百济神州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超275亿元,已超去年全年营收
第三季度,百济神州单季度营收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00 77亿元,同比增长41 1%;产品收入延续高速放量态势,实现99 54亿元,同比增长40 6%。
2025-11-06 20:42
资讯 携手打造健康新生态,聚焦发育性癫痫性脑病的科学突破与全方位支持
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下称“进博会”)期间,由寇德罕见病中心与灵北共同发起的“构建DEE健康新生态:聚焦发育性癫痫性脑病的科学突破与全方位支持”圆桌论坛成功举办。
2025-11-06 20:34
资讯 罗氏制药“AI+科研”亮相进博,打造医学创新新生态
罗氏制药中国携手商汤医疗以及若生科技联合发布“小罗智多星”AI科研解决方案,并且分享了“MDT智能体”这一创新工具。
2025-11-06 20: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