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沪惠保”投保窗口于5月9日正式开启,保费维持129元/人不变,保额最高310万元。
2023年度“沪惠保”由上海市医疗保障局指导,上海银保监局监督,上海市大数据中心提供技术支持,中国太保寿险作为首席承保公司,联合中国人寿、新华人寿、人保健康、泰康养老、平安健康、太平养老、建信人寿、交银人寿、工银安盛等9家保险公司共同承保。
2023年度“沪惠保”作为上海市民专属的惠民保障,相比2022年度“沪惠保”,保持“政府强指导、带病可参保、特药零免赔”的基础上,新增“免赔额降低、药品种类增多、连续参保优待好”的显着特点,着力减轻患者高额自费医疗费用负担,助力提高多层次医疗保障水平。
“沪惠保”作为上海城市定制型商业医疗保险,2021年度、2022年度均掀起全民参保热潮。“沪惠保”坚持“应赔尽赔、让利于民”的服务理念,截至目前,已累计受理赔付案件超38万件,赔款额超11亿,“沪惠保”对单人累计赔付的金额最高已达100万,为数十万家庭提供保障。最高赔付年龄101周岁,最低年龄仅1周岁。
据了解,“沪惠保”为各类病患提供了及时有效的帮助。赵先生9岁的儿子,2022年5月以非既往症身份参保“沪惠保”,因神经母细胞瘤进行了免疫治疗,第二期治疗花费150余万元。申请了责任二“国内特定高额药品费用保险金”理赔,经核算,“沪惠保2022版”为其共赔付至最高上限100万元,有效减轻了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
25岁的刘先生,于2022年5月以非既往症身份参保,因神经性耳聋,2022年11月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术,总医疗费用30.4万元,其中个人自费金额超28万元,申请了责任一“特定住院自费医疗费用保险金”进行理赔,经核算,“沪惠保”为其赔付18.6万元,极大地减轻了医疗费用负担。
47岁的崔先生,于2022年6月确诊罹患鼻咽恶性肿瘤,在上海质子、重离子医院门诊就诊,经多学科门诊定位及制定放疗计划;2022年7月住院进行质子、重离子治疗。2022年8月申请质子、重离子医疗责任,属于保险责任范围内的定位及制定放疗计划、实施质子、重离子放射治疗费用共计28.54万余元,获赔19.98万余元。
62岁的朱女士,患非霍奇金淋巴瘤,于2022年9月申请CAR-T治疗药品-直付责任,CAR-T治疗药品金额120万元,经理赔审核属于保险责任范围,“沪惠保”理赔50万元。
“沪惠保”参保不限户籍,只要是上海市基本医保参保人均可参保;不限年龄,上至百岁老人,下至新生婴儿均可参保;不限职业均可参保;不设健康状况限制,非健康人群可参保可理赔。
2023年度“沪惠保”坚持“低保费、高保障、广覆盖”的特点,涵盖特定住院自费医疗费用保险金、特定高额药品费用保险金、质子重离子医疗保险金、CAR-T医疗药物保险金、海外特药保险金等五大保障,保障额度最高可达310万元。与2022年度“沪惠保”相比,保障升级,保费不变,实现“一优、一增、一享”:
(1)优:免赔额降低,基础免赔额从去年的20000元/年降低至16000元/年;连续参保享优待,连续一年参保且无理赔客户享15000元/年免赔额,连续二年参保且无理赔客户享14000元/年免赔额,理赔门槛更低。
(2)增:特药种类增加,国内特定高额药品增加至36种,覆盖28种病症,范围更广,提高前沿新药的可及性。
(3)享:新增“沪惠保”专属权益,除了提供优质保障,还能享指定医保外2种新冠药品97折购药权益,以及满68元减10元的普通药品折扣券6张,可在指定线下药店使用。
复旦大学保险系许闲教授表示,“沪惠保”2023年保障责任在上一年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升级,降低免赔额,扩增了特药种类和适应症范围,提升老百姓治疗手段的可及性,体现了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专业性。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陈文教授表示,“沪惠保”的推出是对政府指导下补充性商业医疗保险模式的有益探索,近两年来的运行增强了相关部门、承保方和公众的信心。“沪惠保”2023版的实施将增强本市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总体保障水平。
按照金融监管部门关于积极服务新市民的倡导,2023年新市民人群的参保将进一步推广扩面,在政府指导下,基于2022年团单的形式上,稳步扩展参保企业,持续推进新市民群体健康保障水平。
2023年“沪惠保”仍支持医保个人账户余额购买,参保人员可以使用个人历年账户余额为最多6位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子女)参保,被保险人须为上海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
自2023年5月9日起,上海市基本医疗保险(含职工医保、居民医保)参保人可以在“沪惠保”官方微信公众号、随申办、支付宝、腾讯微保、上海保险码进行投保,也可以通过扫二维码方式投保。不方便线上投保的部分老年人等群体,可以通过拨打4008955550电话反馈投保需求,会有服务专员对接跟进后续投保工作。参保时间截至2023年7月31日,保费为129元/人/年,保障期限为2023年7月1日至2024年6月30日。
来源:医谷网
行业重磅内容、政策信息及时获取,扫码关注医谷微信公众号
为你推荐

甲硝唑氯已定洗剂(浓)处方药转换为非处方药
近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公告,根据《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办法(试行)》(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令第10号)的规定,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论证和审核,甲硝唑氯已定洗剂(...
2023-06-03 17:42

古代经典名方异功散、泻黄散、白术散、消乳丸、苏葶丸、人参五味子汤和清宁散关键信息表
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综合司、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综合司联合发布《古代经典名方关键信息表(异功散等儿科7首方剂)》,7首方剂具体为异功散、泻黄散、白术散、消乳丸、苏葶丸、...
2023-06-03 16:25

构建肺癌精准诊疗生态圈,默克携手多家药企共筑开放平台
默克携手百济神州中国广阔市场业务、基石药业共同打造肺癌精准诊疗生态圈,以期通过充分整合各方优势,聚焦中国肺癌精准治疗中的医患需求,共同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健康...
2023-06-03 15:34

或是用于减肥,司美格鲁肽注射液新适应症在华申报上市
今日(6月3日),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官网信息显示,司美格鲁肽注射液提交的最新上市申请已获得受理,根据去年8月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的信息,司美格鲁肽注射液作为“...
2023-06-03 10:48

ORR达37.5%,安斯泰来在ASCO年会发布EV重磅研究结果
医谷最新消息,今日(6月2日),安斯泰来(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宣布在既往接受过含铂化疗和PD 1 PD-L1抑制剂治疗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的中国患者中评估Enfortumab Ved...
2023-06-02 10:57

第3款国产PCSK9单抗申报上市
今日(6月2日),康方生物(9926 HK)宣布旗下子公司康融东方(广东)医药有限公司(康融东方)开发的伊努西单抗注射液(抗PCSK9单克隆抗体,
2023-06-02 10:18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医疗保障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的实施意见
加强对医保基金使用行为的实时动态跟踪,实现事前提醒、事中审核、事后监管全过程智能监控,通过大数据分析锁定医保基金使用违法违规行为。
2023-06-01 18:16

又一款国产三代EGFR-TKI抑制剂获批上市
昨日(5月31日),据国家药监局官网信息显示,贝达药业申报的1类创新药甲磺酸贝福替尼胶囊(商品名:赛美纳)已获得批准上市,用于既往经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
2023-06-01 17:25

一中国企业CEO上榜,2022年全球药企CEO薪酬TOP20发布,最高超1亿美元
近日,行业媒体Endpoint News发布“2022年生物制药企业薪酬最高的20位CEO”名单,其中,Sarepta公司CEO Doug Ingram以1 25亿美元登上202
2023-06-01 15:33

全球第2款RSV疫苗获FDA批准上市
昨日(5月31日),辉瑞发布公告称,其二价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疫苗ABRYSVO(RSVpreF,PF-06928316)已获得FDA批准上市,用于预防60岁及以上人群出现由RSV引起的下呼吸道疾病(...
2023-06-01 10:57

专家提醒:特殊时期,哮喘患儿更应注意长期规范管理,避免反复发作
“六一”儿童节之际,儿童作为免疫力脆弱群体,易患呼吸系统感染,小儿呼吸系统感染可以说是儿科门诊最常见的疾病,占门诊就诊量的40%~70%。当下季节交替气温变化较大,加之...
2023-06-01 09:55

LKK洛可可2023想象力大会圆满举办,发布垂直医疗战略
5月30日,以“品类突围•AI破局”为主题,LKK洛可可创新设计集团(以下简称洛可可)2023想象力大会在上海如期举办。
2023-05-31 19:25

合成生物学业务被市场看好 金斯瑞旗下百斯杰获2.5亿元融资
日前,金斯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金斯瑞)在公告中宣布,2023年5月26日,金斯瑞间接非全资附属公司南京百斯杰及其他主体与投资者订
2023-05-31 10:53

康哲药业IL-23抗体获批上市
近日,国家药监局官网信息显示,康哲药业IL-23抗体替瑞奇珠单抗注射液获批上市,用于治疗适合系统治疗或光疗的中度至重度斑块状银屑病成人
2023-05-31 10:48

神舟十六号的五项生命科学实验项目
图片来源:新华社,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今日(5月30日)9时31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乘组由指令长景海鹏、航
2023-05-30 14:36

一年长高超11厘米,诺和诺德长效生长激素获CHMP推荐批准
近日,诺和诺德宣布,欧洲药品管理局(EMA)人类使用药品委员会(CHMP)对其长效生长激素Sogroya(somapacitan)的上市许可给予推荐,用于治疗3岁及以上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患者。
2023-05-30 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