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叫医生:解决小医院痛点 变相分级诊疗

医疗健康 来源:动脉网 作者:费力波
2015
10/27
09:28
动脉网
作者:费力波
医疗健康

互联网医疗在持续火热了两年之后,有进一步往深掘进的趋势,更多的医生和医院的管理层加入了创业大军。本期动脉网报道的,是一位军医大的医院管理者出来创业的故事。

过去两年,互联网医疗项目的焦点多数放在直接针对患者就诊的痛点上,逻辑大致是,从诊前、诊中到诊后解决就诊流程的优化问题,对医院本身的产业结构碰触比较少——不是不想碰,而是医院的壁垒很高,不是普通的互联网项目能够翻过去。

部队跳出的CEO

我们这次报道的主人公——林培鑫(林Sir),第三军医大学(以下简称三医大)毕业,后就职于学校机关成为一名管理者。三医大下属三大附属医院:西南医院、新桥医院和大坪医院,在西南地区乃至全国赫赫有名,年营业额超过百亿元。

林Sir攻读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事业管理,硕士毕业,就职部门主要负责三所附属医院的医疗管理工作。在职期间,他做了非常多医院管理改革方面的探索。和医生相比,他更多的视觉在于医院的整体大局,即医院的优势是什么,缺点是什么,医院在管理结构上存在什么问题,有什么方案解决。

同时,由于工作关系和林Sir善交朋友的性格,他接触的医院面非常广,私下一直有着一个不断的“业务”,那就是帮助小医院找大医生。

“多年来一直不断的有民营医院和公立医院找我,其中不乏许多公立三甲医院,希望帮忙牵线介绍医生专家。各种患者托朋友找关系请我帮忙介绍专家看病或是找床位,其中不乏很多地方领导。患者宁愿找关系欠人情长途跋涉来我们大医院看病,也不愿就近治疗,原因是因为对基层医院不信任,而我以这种方式能帮到的人是非常有限的。”林Sir告诉动脉网。

林Sir一直在思考着如何结合自己的专业和资源优势创业,“2012年,我就想在重庆做一个医生经纪公司,但当时医生的执业政策在重庆还没开放”。2013年国家开放医生多点执业政策,林Sir的创业方向随之明朗了。

2014年互联网医疗的爆发,让他看到了将原有“业务”做大的路径,林Sir摸索出了一个可以解决医院、医生、患者各方痛点的切入点,包括清晰的盈利模式。他曾通过电话的方式,帮数十家医院呼叫了数百位医生,那时候既没有UBER,也没有滴滴医生。林Sir的想法是,可以把这些既有的刚需,从电话转到互联网,去解决更多更大的需求。

2015年7月,他开始组建创始团队。8月,林Sir在深圳正式成立了三医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着手开发“呼叫医生”的产品,产品核心即是为三级及以下的医院找到符合医疗需求的医生。但三医要做的事情不限于此。

解决痛点,不应直接从患者入手

林Sir深知,患者不具备准确描述病情和辨别医生的能力,最好的方式就是患者就近入院,无法诊治时由院方来联系最适合该患者的专家到院支持,而不是让患者转院,去经历挂号难、等床位的过程。这也变相实现了分级诊疗。

“呼叫医生”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建立医院的发单系统,即优先解决买方市场。

医院可以更方便的请三甲医院的医生,一方面可以帮助医院将患者留在本地,提升本院运营收入,而患者本地就医可以获得最高医保报销比例;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高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从而引流更多的病人。

围绕着这个逻辑出发,林Sir创业的第一步就是对接医院。由于过去多年与全国各地医院的合作,让他很容易就建立起了第一批种子医院,102家,主要是分布在重庆、北京、广东,这些医院之前是通过林Sir的电话解决了需求,也建立起了相互信任的合作关系。之后,他又迅速合作了1028名三甲医院中级以上的医生,其中多数也是之前就有过业务往来。在重庆主城区,目前已经可以做到医院下单,专家在两小时内抵达。

在成立公司两个月的时间里,截止到10月20日,医院通过电话下单,已经顺利达成的门诊、手术、会诊58单。这也是林Sir和许多互联网人创业不一样的地方,在产品出来之前,已经在线下实现了大量的产品验证和成功案例。

认识“呼叫医生”

现在可以来讲讲“呼叫医生”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产品了。在解决了买单方和卖单方之后,剩下的事情就是做连接。这个场景和专车模式非常像,就是医院发单、医生抢单。只是医疗是个严谨的行业,对抢单医生的要求也非常严格。

这是医院发单页面,注意,这个抢单不是谁都能抢的,医院在发单的时候,就会注明,需要的医生科室、级别、地区、时间等,需符合条件的医生才看到订单。

在医生成功抢单后,双方进入了诊前沟通的环节,可在线也可电话,这一环节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医生要在实地合作前充分掌握自己需要了解的患者信息,从而确定诊疗方案,并告知院方需要提前做的准备,这是同行之间的专业沟通。

整个产品的逻辑是,让医院和医生的合作变得更简单。预计在11月份,呼叫医生第一版产品就将在安卓各大应用平台上线。

与同行竞品的区别

目前市面上,关于医院和医生合作的模式很多,有体制内、体制外医生集团,有名医主刀,也有大量的医生经纪。

“呼叫医生”走的路子其实是不同的。首先从性质上来讲,它是一个为医院和医生提供服务的平台,双方自由发单接单,跟平台之间没有隶属关系,平台为用户提供保障;其次,保护医生用户的执业隐私,整个流程要到确认合作后双方才能看到对方个人信息;第三,有效结合互联网优势,模式可迅速扩展至全国范围。

前期暂不开放患者用户,是考虑患者不具备辨别医生的能力,院方提出的需求实际就是为了满足患者的需求,院方与医生之间同行业的沟通协作才是最精准高效的为患者服务,解决患者痛点。

另外,在大家都关心的医患关系、保险方面。林Sir也选择了比较与众不同的道路。大部分医生集团在和医院合作时,包括各种飞刀手术,医疗事故都由医院方来负责,而呼叫医生选择平台来承担。

在社会上大力讲医患矛盾的背景下,林Sir的思路显得非常大胆。过去多年里,他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每年组织全国临床新技术的评审和附属医院医疗纠纷处理,积累了全国各科医疗专家资源及医疗纠纷把控的经验。

说得更明白一点就是,“医疗事故是一个非常小概率的事件,社会是有夸大化的倾向。”林Sir告诉动脉网,因此他选择的解决办法是,和专业的机构合作,自建保险基金。林Sir认为这也是为医院和医生解决了后顾之忧。

因此,呼叫医生提出的是:平台在医疗事故发生后,公司的保险、法务以及第三方医疗鉴定委员会将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全面了解事故细节,配合院方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协商将事故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如果明确事故是因医生失误造成,平台承担赔付责任。

林Sir与很多互联网医疗的创业不同的地方,在他医院管理者的身份,他更懂医院的每个环节。而他的同学,师兄弟遍布全国,很多已经是医院的院长、管理层。在出来创业的时候,他的导师甚至给他不小压力,因为很多前辈都希望年富力强的他,能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来促进医院的优化。

动脉网记者此前还采访了前新桥医院的院长王卫东先生,作为军队医院的首长,他将新桥医院从几亿做到30多亿。卸任后的王卫东,被各方新的技术企业、互联网公司邀请,参与各种学术论坛。他了解医院的问题,也对互联网抱有期望,并对林Sir这样的创业提了非常多的建议,其中最核心的一条,就是要尊重医院的运行逻辑,这需要非常懂行的人来推动。

此外,记者还采访了第三军医大学医学教育研究室教授、博士生导师陈俊国先生。他非常支持医院管理层去做互联网的尝试,尤其是对提高医生水平,解决医疗不平均的现状问题,他认为通过互联网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同时,从教育的角度,陈俊国也特别希望未来医学生能更好的利用互联网,获得更佳的职业途径,也让社会对医疗行业有更佳的信心。对于林Sir的项目,陈俊国很看好呼叫医生对平衡医疗资源的价值,也对林Sir的项目充满希望。

盈利模式和融资情况

对林Sir来说盈利本身不是问题,问题是如何通过互联网快速地做大。因为早在多年前他就解决了这个盈利的问题。

比较奇特的是,大家在担心医患问题的时候,林Sir把自有的保险也列为了盈利点之一,显示他对医患的风险控制很有信心。

虽然出身于医院,林Sir还是非常注重互联网的打法,他的计划是在既有产品已有盈利点的基础上,确保医院和医生间的最佳体验。之后在中期再进入患者端市场,获取更大的盈利机会。

融资方面,林Sir及其团队前期采取自投,主要用于技术开发、团队建设和资源拓展。目前,林Sir也正与多家机构在洽淡合作。(动脉网微信公众号:vcbeat)

来源:动脉网   作者:费力波

为你推荐

又一款国产司美格鲁肽申报上市资讯

又一款国产司美格鲁肽申报上市

近日,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信息显示,石药集团申报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上市申请已获受理。尽管该产品的具体适应症尚未披露,但结合国内其他企业此前的申报情况来看,此类药物...

2025-08-05 15:46

多发性骨髓瘤治疗或将迎来转机:创新药物欧盟获批,中国已纳入优先审评资讯

多发性骨髓瘤治疗或将迎来转机:创新药物欧盟获批,中国已纳入优先审评

玛贝兰妥单抗是全球首个靶向B细胞成熟抗原(BCMA)的抗体偶联药物(ADC)

2025-08-05 12:09

第11批国家药品集采开始报量资讯

第11批国家药品集采开始报量

8月4日,国家组织药品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品种报量通知。根据通知,8月5日(周二)开始报量,8月27日(周三)17:00前完成报量工作。

2025-08-04 18:36

全球首个IgA肾病对因治疗药物耐赋康®扩产获批,扩大患者用药可及资讯

全球首个IgA肾病对因治疗药物耐赋康®扩产获批,扩大患者用药可及

中国首个且唯一获得完全批准的IgA肾病对因治疗药物耐赋康®(布地奈德肠溶胶囊)扩产补充申请正式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

2025-08-04 18:28

全科医生张志程:在社区医疗一线,用坚守诠释医者价值资讯

全科医生张志程:在社区医疗一线,用坚守诠释医者价值

从2008年首都医科大学毕业走进基层卫生院,到如今成为社区居民信赖的健康“卫士”,张志程医生的职业生涯始终围绕着“贴近居民、守护健康”这一核心,用专业能力和职业坚守诠释...

2025-08-04 15:20

上市仅五年,一进口药被曝将退出中国市场资讯

上市仅五年,一进口药被曝将退出中国市场

日前,在某书社交平台上流传着一封关于赛诺菲新型降脂药阿利西尤单抗注射液(商品名:波立达)的告知函,该函明确,将停止波立达在中国市场的推广。

2025-08-04 12:47

医药产品采购中收受销售方财物构成何罪资讯

医药产品采购中收受销售方财物构成何罪

张某某,A市B公办医院骨科主任、C病区主任、医疗小组组长。2019年,A市医疗保障局开展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医院将骨科耗材的报量职责交由张某某履行。

2025-08-03 15:55

基孔肯雅热诊疗方案(2025年版)资讯

基孔肯雅热诊疗方案(2025年版)

基孔肯雅热急性期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感染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大多数患者在发病当天至发病后7天内具有传染性。

2025-08-02 23:04

创新疗法再传积极信号,多奈单抗3年长期研究验证阿尔茨海默病干预“越早越好”资讯

创新疗法再传积极信号,多奈单抗3年长期研究验证阿尔茨海默病干预“越早越好”

TRAILBLAZER-ALZ 2长期扩展研究结果显示,在大多数研究参与者完成治疗后,记能达依然可以持续发挥减缓疾病进展的作用

2025-08-01 21:51

赛诺菲获得维亚臻在研药物普乐司兰钠注射液大中华区权利资讯

赛诺菲获得维亚臻在研药物普乐司兰钠注射液大中华区权利

同类首创 RNA 干扰(RNAi)治疗候选药物将为中国患者提供潜在治疗选择。

2025-08-01 19:21

资讯

"HER2阳性肿瘤诊疗能力提升工程启动会"召开,赋能HER2阳性胆道肿瘤精准诊疗

近日,【HER2阳性肿瘤诊疗能力提升工程】(以下简称“工程”)启动会在沪召开。会上,众多嘉宾围绕胆道肿瘤领域的治疗进展及趋势进行分享与探讨,以期推动该疾病领域的精准诊疗...

2025-08-01 15:38

华领医药首次半年扭亏,华堂宁上半年大卖176.4万盒资讯

华领医药首次半年扭亏,华堂宁上半年大卖176.4万盒

日前,华领医药发布发布业绩预告称,公司在今年上半年实现利润约11 84亿元,和去年中报的亏损1 4亿元相比,实现了自2018年上市以来的首次扭亏。

2025-08-01 11:16

礼来公布替尔泊肽重磅研究数据,或重塑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治疗格局资讯

礼来公布替尔泊肽重磅研究数据,或重塑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病治疗格局

这是首个头对头比较替尔泊肽和度拉糖肽的心血管结局研究,纳入了来自30个国家 地区总计超过13,000名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成人患者, 历时超过4 5年,是迄今...

2025-08-01 08:57

国家医保局制定新上市药品首发价格机制资讯

国家医保局制定新上市药品首发价格机制

据央视新闻7月31日报道,为鼓励药品研发创新,国家医保局制定了新上市药品首发价格机制。

2025-07-31 23:50

QiviData数据分析系统实现医药数据分析国产化突破,助力CRO破解“卡脖子”难题资讯

QiviData数据分析系统实现医药数据分析国产化突破,助力CRO破解“卡脖子”难题

在医药研发外包(CRO)领域长期依赖海外数据分析工具的背景下,杭州启维软件有限公司近日宣布,其自主研发的QiviData数据分析系统V2 0已通过国家级技术验证,并与国内头部CRO企...

2025-07-31 17:26

体检争议事件引发公众健康焦虑,用AI解读体检报告量激增40%资讯

体检争议事件引发公众健康焦虑,用AI解读体检报告量激增40%

近日,一则 "女子十年体检未提示患癌风险,确诊时已是肾癌晚期 "的新闻持续发酵,也引发了公众对健康问题的关注,甚至有网友自嘲 "为体检焦虑到失眠 "。

2025-07-31 16:48

普丽妍完成近5000万美元C轮融资,再生医美龙头加速技术布局资讯

普丽妍完成近5000万美元C轮融资,再生医美龙头加速技术布局

本轮融资由未来资产资本(中国)领投,老股东雅惠投资、华泰紫金追加投资

2025-07-31 16:28

因美纳升级旗舰检测产品,加速全面肿瘤基因组分析可及资讯

因美纳升级旗舰检测产品,加速全面肿瘤基因组分析可及

因美纳TruSight™ Oncology 500 v2研究型检测产品现已上市,集成内置HRD生物标志物检测,周转时间更短,组织样本需求更低

2025-07-31 15:11

搭建递送技术平台,我国创新药企布局新型体内CAR-T疗法资讯

搭建递送技术平台,我国创新药企布局新型体内CAR-T疗法

“目前高端的细胞治疗药物价格仍高达每针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元,但通过mRNA和先进的递送技术,把高度个性化的定制疗法转变为通用型药物,将有机会把成本降至大多数患者可负担的范...

2025-07-30 1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