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伦敦·金斯瑞生物科技全球产业论坛圆满落幕:共话CGT新时代,创写无限可能

会议新闻 来源:医谷网
2025
11/24
09:48
医谷网 会议新闻

2025年11月20日,全球领先的生命科学研发与生产服务商金斯瑞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举办了2025伦敦·金斯瑞生物科技全球产业论坛。这是该论坛第二次落地欧洲,也是自2020年首次亮相旧金山摩根大通医疗健康大会以来,金斯瑞连续举办的第八个全球产业论坛,彰显出金斯瑞为行业搭建高质量交流平台、推动细胞与基因治疗(Cell & Gene Therapy, CGT)产业发展的坚定承诺。

本次论坛以“THE NEXT ERA OF CGT IS HERE”为主题,吸引了近400位来自全球的参会者,包括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Craig Mello博士在内的全球科学家、企业领袖及投资人共同围绕CGT前沿议题:从ex vivo向in vivo的关键转型、如何突破制造中的CMC难题,以及资本与协作如何重塑行业发展轨迹等展开深度讨论,为CGT产业的加速发展提供了实用参考。

论坛由金斯瑞集团欧洲区总裁吴盛博士主持。在论坛开幕致辞中,金斯瑞集团轮值CEO邵炜慧女士表示:“依托生命科学业务及子公司蓬勃生物,金斯瑞已提供从发现到商业化的CGT全流程解决方案,而联营公司传奇生物开发的CARVYKTI也已惠及全球超过9,000名患者,为众多家庭带来希望,彰显了科学创新转化为实际价值的力量。”

她指出,金斯瑞全球产业论坛始终致力于连接全球智慧,与学术界、产业界、监管机构、投资方以及CRO、CDMO等生态圈伙伴共同应对行业关键挑战,把CGT的非凡潜力转化为全球患者触手可及的现实。

金斯瑞集团轮值CEO邵炜慧女士发表开幕致辞

金斯瑞集团欧洲区总裁吴盛博士主持介绍了论坛

本届论坛,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Craig Mello、宾夕法尼亚大学细胞免疫治疗中心主任Carl June以及国际细胞与基因治疗学会(ISCT)主席及董事会主席Miguel Forte发表了主旨演讲。他们从科学、产业、临床等视角出发,分享CGT最新技术突破与实践经验,为行业发展出谋划策。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Craig Mello博士发表主旨演讲

2006年,Craig Mello博士因发现“RNA干扰(RNAi, RNA interference)机制”而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他的研究奠定了现代核酸药物与基因调控技术的基石。本次论坛,Craig Mello博士带来了一场以“RNA干扰:信息烈焰中的分子火花”为主题的主旨演讲。

他指出,RNAi疗法高度可编程,仅需重新设定序列即可生成新的寡核苷酸,生产成本低廉,并能够精准识别成熟mRNA,实现高度选择性的基因表达调控。对比传统小分子或生物药,RNAi的可编程性也意味着“几乎任何疾病靶点都能成为可治疗对象”。

Mello介绍了siRNA靶向胎盘治疗先兆子痫的案例。该药物仅需皮下注射即可在数天内稳定母体血压,使得“单剂量覆盖整个孕晚期”成为可能。他强调,RNAi不仅可作为独立疗法,也可与细胞治疗协同——例如在细胞输注前后,短期调控关键基因,提高细胞功能或安全性。他认为,在未来绝大多数疾病领域,RNAi都会成为与CGT并列的重要技术路径。

宾夕法尼亚大学细胞免疫治疗中心主任

Carl June教授发表主旨演讲

宾夕法尼亚大学细胞免疫治疗中心主任Carl June教授,被誉为“CAR-T之父”,曾推动了全球首个CAR-T疗法获批上市。本次论坛,Carl June教授以视频形式分享了题为“CAR-T:现状与未来”的主旨演讲,全面回顾了CAR-T疗法在血液肿瘤中的应用现状及其在实体瘤中的研究进展。

他提到,二代CAR-T已在血液肿瘤中实现长期缓解,部分患者单次输注后体内CAR-T细胞存活时间超过十年,而深入研究显示,CAR-T在体内的持久性与信号域以及患者体内的2型免疫水平密切相关,这为新一代CAR-T的设计提供了新的方向。

Carl June介绍了团队开发的IL-18装甲CAR-T,其在难治性淋巴瘤中带来约80%的总体应答率,并显著改善生存;IL-9装甲CAR-T也展现出强劲协同效应,甚至在胰腺癌小鼠中实现完全治愈。他表示,如何让CAR-T更有效进入实体瘤并保持持久活性仍是关键挑战,而与溶瘤病毒的联合策略正展现出希望,可明显增强卵巢癌和转移性胰腺癌患者的治疗反应。

国际细胞与基因治疗学会(ISCT)主席及董事会主席

Miguel Forte博士发表主旨演讲

从罕见遗传病到癌症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细胞与基因治疗正一步步将“治愈”从梦想变为现实。今年论坛,横跨学术、产业与监管三界的全能型领军人物Miguel Forte发表了“穿越荒漠:细胞与基因治疗的挑战与信念之源”的主题演讲。他强调,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患者,但在此之前必须做好科学研究与转化,并建立成功的商业模式,从研发初期就应当考虑临床应用、监管审批及市场策略,以确保患者最终受益。

面对安全性问题,Forte认为,每种疗法都需要科学管理,而非否认安全风险。监管者对安全性也都保持现实态度,这是一个积极信号。在他看来,理解价值、管理整个过程是关键。他呼吁业界对现实要有认知,在理性与热情之间保持平衡,让CGT不止于“可能”,而成为“可及”。

围绕行业痛点与未来趋势,本届论坛还策划了四场圆桌讨论,涵盖从技术创新到商业布局的多个关键议题:

细胞治疗的未来之路:多路径创新与行业格局洞察

基因治疗与mRNA疗法

从实验室到临床:破解细胞与基因治疗的CMC瓶颈

创新与投资,共筑细胞与基因治疗的未来

“细胞治疗的未来之路:多路径创新与行业格局洞察”

圆桌讨论现场

传统体外CAR-T疗法在血液肿瘤治疗中的潜力有目共睹,但其生产周期长、工艺复杂、成本高昂,成为限制患者可及性和产业化推广的主要瓶颈。为此,业界正积极探索新的解决路径,其中in vivo CAR-T技术备受瞩目——通过在患者体内直接完成T细胞的改造,有望显著缩短制造周期、降低成本,并让治疗过程更加便捷和普惠。

在本届以“细胞治疗的未来之路:多路径创新与行业格局洞察”为主题的圆桌讨论中,全球知名生物医药创新媒体BioCentury生物制药情报总监Stephen Hansen主持,与传奇生物首席执行官黄颖博士、前强生首席科学官Paul Stoffels博士、西班牙罕见病生物医学网络研究中心骨髓再生障碍部门负责人Paula Río博士、阿斯利康基因组工程部高级总监Marcello Maresca博士及以色列Sheba医学中心高级生物治疗中心主任Jonathan Esensten博士等业内领军专家共同展开深度探讨。

体内CAR-T的核心优势在于直接在患者体内转导T细胞,避免排斥反应,缩短制造周期并简化供应链。黄颖博士分享了最新行业趋势:体内CAR-T展现出巨大开发潜力,全球多家公司已广泛布局,但该疗法仍面临患者个体差异和免疫系统重建的挑战。而且,严格的GMP监管和质量控制也是商业化的核心障碍。

Jonathan Esensten博士也提醒,体内CAR-T在免疫细胞快速耗竭的场景下,尤其是非癌症领域,可能发挥更大作用;在全球范围内,去中心化制造与体内CAR-T的结合,有望为医疗资源有限的地区提供快速可及的治疗方案。

“基因治疗与mRNA疗法”圆桌讨论现场

患者的真实用药需求正深刻推动新药研发范式的变革与进化。在面对基因异常所致的复杂疾病时,传统疗法往往无法奏效。在此背景下,基因疗法与核酸药物应运而生,它们能够直接修复缺陷基因、在RNA层面对疾病进行精准干预,从源头上控制疾病。

在“基因治疗与mRNA疗法”圆桌讨论中,Syngoi Technologies首席科学官Julen Oyarzabal博士担任主持人,与赛诺菲RNA科学自动化部门负责人Sergio Linares Fernández博士、欧盟委员会联合研究中心科学官Luigi Calzolai博士、意大利特伦托大学先进基因编辑技术实验室负责人Anna Cereseto博士、伦敦帝国理工学院黏膜感染与免疫学讲席教授Robin Shattock博士、Sensible Biotechnologies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Miroslav Gasparek展开深入讨论。

mRNA疗法已实现安全、可编程、灵活且成本可控的设计与生产,但仍面临表达稳定性与持续性、免疫调控以及体内靶向递送等挑战。大家一致认为,mRNA疗法未来发展重点在于优化表达、降低免疫原性、延长作用持续性、控制成本和提升全球可及性。Miroslav Gasparek提到,利用细胞平台生成的天然修饰RNA可降低免疫原性,并提供更高的表达一致性。这种方法能减少对传统原材料的依赖,优化供应链,降低成本,为大规模临床应用创造条件。

“从实验室到临床:破解细胞与基因治疗的CMC瓶颈”

圆桌讨论现场

尽管CGT在疗效上取得了巨大突破,但从实验室概念到可广泛应用的临床产品,仍面临生产工艺复杂、开发难度高、技术门槛高以及法规监管严格等多重挑战,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CGT产业的发展与普及。

在 “从实验室到临床:破解细胞与基因治疗的CMC瓶颈”的圆桌讨论中,来自业界的资深专家共聚一堂,Pengwin Consultancy总监Peter Jones担任主持,与蓬勃生物CGT技术中心首席技术官Jin Yin博士、Leucid Bio科学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官John Maher博士、荷兰Sanquin血液供应基金会细胞治疗实验室负责人Marten Hansen博士以及RareGenix/Minaret Consulting CMC方向合伙人Dima Al-hadithi博士,重点讨论了CGT研发向临床转化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CMC(化学、制造与控制)。

当前CGT面临成功率低、成本高、生产流程复杂及模型预测性不足等多重挑战。John Maher强调,CGT的高成本贯穿研发、生产与临床全流程,核心在于流程繁杂且难以规模化,可以通过流程拆解、平台统一和自动化降低成本;Jin Yin博士指出,CGT当前批准率不足2%,极低的开发成功率直接推高定价,而早期靶点选择好至关重要,后期工艺优化无法弥补这一问题;Marten Hansen博士则提到,CGT批记录往往多达300–500页,信息分散而难以管理,生产数字化将直接降低流程成本并提升质量。

总体而言,嘉宾普遍认为,CGT CMC真正突破点在早期规划,靶点选择、质量设计、可比性管理与供应链策略必须在项目前期明确,才能避免后期高成本、难变更的结构性瓶颈。

“创新与投资,共筑细胞与基因治疗的未来”圆桌讨论现场

机遇与挑战往往并存。在全球资本市场整体趋冷的背景下,如何精准识别和把握CGT领域的投资机会,优化资源配置并实现高价值回报,成为业内持续关注的核心议题。

在此次“创新与投资,共筑细胞与基因治疗的未来”圆桌讨论中,多位业界资深专家齐聚一堂, Jefferies投资银行生物制药业务董事总经理兼美国区联合负责人Michael Brinkman担任主持人,与RA Capital Management投资团队合伙人Laura Stoppel博士、NextBio Capital创始人兼执行合伙人卢红波博士、BioGeneration Ventures普通合伙人Daniela Couto博士、UBS全球健康事业部董事总经理兼制药业务全球负责人Michiel Broker博士以及Sofinnova Biovelocita Strategy合伙人Matthieu Coutet围绕技术创新、市场趋势、风险管理及资本布局策略等议题深入探讨。

细胞疗法正处于转型期。嘉宾认为自体CAR-T疗法仍具临床价值,卢红波博士指出,自体疗法虽复杂但仍有发展空间。目前,同种异体及体内CAR-T疗法正成为未来投资焦点。Stoppel博士认为这些新型疗法可有效弥补自体CAR-T的局限。在基因治疗领域,眼科、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疾病被视为高潜力领域,“一次性治疗”理念有望实现长期疗效并降低治疗负担。从投资视角,产品的疗效可靠性、持续性、安全性及成本可控性是大家关注的重点,技术递送能力和安全管理是疗法成功与投资价值的关键。

在各位专家学者的精彩讨论中,2025伦敦•金斯瑞生物科技全球产业论坛圆满落下帷幕。此次盛会汇聚了来自全球的生物医药行业精英,大家共同分享经验与洞见,为细胞与基因治疗产业的持续创新与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未来,金斯瑞生物科技将继续打造更加开放、包容的合作平台,推动科研成果向临床和市场转化,秉持“以患者为核心”的理念,助力全球健康事业迈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为你推荐

嘉应制药信披违规被处罚资讯

嘉应制药信披违规被处罚

近日,嘉应制药发布关于公司及相关责任人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公告。

2025-11-24 15:36

首个国产九价HPV疫苗落地黑龙江资讯

首个国产九价HPV疫苗落地黑龙江

今年6月,万泰生物九价人乳头瘤病毒疫苗(大肠埃希菌))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预防HPV16 18 31 33 45 52 58七种高危型和HPV6 11两种低危型病毒感染以及感染引起的相...

2025-11-24 14:50

微创电生理“脉冲消融”获批资讯

微创电生理“脉冲消融”获批

11月22日,上海微创电生理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微创电生理”)发布公告称,近日,公司研发的一次性使用压力监测心脏脉冲电场消融导管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申...

2025-11-23 22:21

全国医保影像云跨省调阅正式启动资讯

全国医保影像云跨省调阅正式启动

截至启动仪式时,全国已上传可跨省调阅医保影像数据超过1 7亿条。

2025-11-22 23:15

国家药监局发布《药品生产企业出口药品检查和出口证明管理规定》资讯

国家药监局发布《药品生产企业出口药品检查和出口证明管理规定》

11月21日,国家药监局日发布《药品生产企业出口药品检查和出口证明管理规定》,进一步支持和鼓励更多中国药品进入国际市场。

2025-11-22 22:06

“中国最大医院”郑州一附院西院区停诊资讯

“中国最大医院”郑州一附院西院区停诊

11月20日,被称为中国最大医院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院区正式停诊,此前,11月13日,郑大一附院在官网发布了停诊公告。

2025-11-22 10:57

纳斯达克要求科兴生物退市资讯

纳斯达克要求科兴生物退市

11月19日,科兴控股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公告称,由于未能按期在2024年11月11日的延期截止日期前提交2024年年度报告,科兴生物于2025年11月12日收到纳斯达克的退市决定函。

2025-11-22 10:12

2025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新增“两院”院士名单资讯

2025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新增“两院”院士名单

今日,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正式揭晓,共有144人当选。其中,共选举产生中国科学院院士73人,选举产生中国工程院院士71人。

2025-11-21 15:35

攻克疫苗佐剂卡脖子难题,百达信生物获超 3000 万 Pre-A 轮融资资讯

攻克疫苗佐剂卡脖子难题,百达信生物获超 3000 万 Pre-A 轮融资

本轮融资由专注生物医疗赛道的领航新界资本独家领投,所募资金将重点用于加速化学合成 QS-21 等核心佐剂原料的 GMP 生产基地建设,推动全球商业化进程,并拓展新型佐剂研发管线。

2025-11-21 15:31

修实生物完成近亿元 A 轮融资,深耕多肽生物合成加速全球化资讯

修实生物完成近亿元 A 轮融资,深耕多肽生物合成加速全球化

本轮融资由老股东华泰紫金领投,拾萃资本追加投资,金鼎资本、湖南艾臣联合参与,小饭桌创投依托生态资源助力融资高效完成,资金将重点用于海外市场拓展与核心技术研发升级。

2025-11-21 15:30

鲲石生物完成 5000 万 A 轮融资 加码巨噬细胞药物攻坚实体瘤资讯

鲲石生物完成 5000 万 A 轮融资 加码巨噬细胞药物攻坚实体瘤

本轮资金将重点用于推进第三代 CAR-M(嵌合抗原受体巨噬细胞)药物的临床转化及多管线布局,为实体瘤治疗领域注入创新动力。

2025-11-21 15:21

近亿元 B 轮融资落地,普世利华加码分子诊断全球化布局​资讯

近亿元 B 轮融资落地,普世利华加码分子诊断全球化布局​

本轮融资由丰仓创新基金、国聚创投联合领投,普华资本、启明创投等机构跟投

2025-11-21 15:12

黄某云涉中药配方颗粒行贿案资讯

黄某云涉中药配方颗粒行贿案

2025年6月,江西省高安市人民法院依法公开开庭审理黄某云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案。

2025-11-20 16:41

专访精鼎医药郑唯玲:全球医药产业格局重塑中,中国从“市场红利”走向“创新红利”资讯

专访精鼎医药郑唯玲:全球医药产业格局重塑中,中国从“市场红利”走向“创新红利”

中国医药创新已从全球产业链 “追随者”,成长为有自主话语权的 “参与者” 乃至 “引领者”,核心竞争力从单纯成本优势,升级为 “效率、质量、创新” 三位一体的综合实...

文/朱萍 2025-11-20 14:16

奥希替尼,医药代表篡改检测报告骗保案例资讯

奥希替尼,医药代表篡改检测报告骗保案例

最终判决:被告人陆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七千元;退赔在案的违法所得予以发还(返还医保基金)。

2025-11-19 16:29

体重管理是慢病防控的“牛鼻子”,管理体重先管好肠道资讯

体重管理是慢病防控的“牛鼻子”,管理体重先管好肠道

在全球公共卫生领域,肥胖已不再仅仅是体型问题,而是被明确定义为一种复杂的慢性疾病。

2025-11-19 15:30

第九十八批仿制药参比制剂目录资讯

第九十八批仿制药参比制剂目录

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专家委员会审核确定,现发布仿制药参比制剂目录(第九十八批)。

2025-11-18 22:09

融和医疗完成近亿元 B 轮融资,助推慢阻肺介入治疗全球突破​资讯

融和医疗完成近亿元 B 轮融资,助推慢阻肺介入治疗全球突破​

本轮融资由启明创投领投、荷塘创投跟投

2025-11-18 14:58

武田中国创新中心在蓉开幕,以患者为中心,加速共建数字医疗创新生态资讯

武田中国创新中心在蓉开幕,以患者为中心,加速共建数字医疗创新生态

TCIC是武田数字化创新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武田首个将同步推进数字医疗解决方案开发与落地应用的创新中心。

2025-11-18 14:40

全球首个FRα ADC爱拉赫®获常规批准,华东医药创新转型加速“开花结果”资讯

全球首个FRα ADC爱拉赫®获常规批准,华东医药创新转型加速“开花结果”

该药物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1-3线系统性治疗的FRα阳性铂耐药卵巢癌(PROC),是目前全球首个且唯一获批用于该适应症的靶向FRα的ADC药物。

2025-11-17 1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