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碘125粒子,虽然直径不足1mm,长不足5mm,但多颗精准分布植入到肿瘤中,聚集起来从内向外“引爆”,能有效治疗实体肿瘤。再联合支架技术,还能实现开通狭窄通道和“围剿”肿瘤双重效果,这一神奇“神器”虽小但威力强大。近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传来消息,作为该院享誉国内外的“王牌技术”之一,中大医院介入与血管外科滕皋军、郭金和团队的专家们向省内外同行展示了碘粒子与支架及3D打印等联合应用治疗肿瘤的神奇魅力。
放射性碘125粒子,虽然直径不足1mm,长不足5mm,但多颗精准分布植入到肿瘤中,聚集起来从内向外“引爆”,能有效治疗实体肿瘤。再联合支架技术,还能实现开通狭窄通道和“围剿”肿瘤双重效果,这一神奇“神器”虽小但威力强大。近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传来消息,作为该院享誉国内外的“王牌技术”之一,中大医院介入与血管外科滕皋军、郭金和团队的专家们向省内外同行展示了碘粒子与支架及3D打印等联合应用治疗肿瘤的神奇魅力。
案例:碘粒子布阵三次 彻底剿灭肿瘤病灶
虽然碘125粒子很微小,聚集起来力量大,你可别小瞧了它,前段时间它可消灭了一个巨大骨肉瘤呢,80多岁的张老爹就是受益者。一年前,张老爹走路后出现左下肢酸胀样疼痛,只能拄拐才能勉强走几步。到中大医院进行核磁共振、活检等相关检查后发现为左髋骨肉瘤,病灶竟有10.4cm*8.0cm,已没有手术指征。正在满目筹措时,中大医院介入与血管外科郭金和主任团队的朱光宇副主任医师、王勇博士为他采用碘粒子植入术,给他了希望。
由于病灶巨大,不能一次植入太多碘粒子,只能分步进行。去年3月,张老爹首次植入碘粒子,120颗粒子有序分布在他病灶里,粒子打入“敌人”内部,用半年时间慢慢消耗“敌人元神”。2016年9月份,第二小分队90颗粒子出兵。二个月后第三次再次补充兵力,“围剿”残余势力。近日传来捷报,张老爹再次入院复查发现病灶不见了,肿瘤生物活性消失。张老爹也明显感觉到,“自己就像个健康人似的,终于可以撇开拐杖走路了”。
阵法:精准布点 安插粒子
碘粒子是如何作战的?郭金和主任介绍,通过CT或B超对肿瘤部位准确定位。在影像引导下经过穿刺,将细小放射性碘粒子植入肿瘤组织内。根据肿瘤大小与位置精心布点,直接照射病变组织,照死肿瘤细胞。
据悉,碘粒子威力在于具放射性,释放伽马射线,但它是个低能量的射线。聚集多颗碘粒子分布在肿瘤内部,60天为半衰期,200天辐射消失,在这二个月到半年时间内有效治疗肿瘤,最终肿瘤溃败。碘粒子认准肿瘤剿杀,却对周围正常组织损伤非常小。
受益:14年,2000多例肿瘤患者成受益者
放射性碘粒子技术在中大医院已开展14年,2000多名患者成为碘粒子打击肿瘤战役的受益者。这些患者有什么共同特征,碘粒子主要打击什么肿瘤呢?郭金和主任介绍,碘粒子植入术目前主要针对于前列腺癌、肺癌、肝癌及对临床上少见的疑难复杂实体肿瘤或腹膜后、盆腔及椎体附件广泛转移的实体肿瘤具有很好疗效。特别是对外科治疗不理想,放化疗不敏感的滑膜肉瘤、平滑肌肉瘤、横纹肌肉瘤、恶性组织细胞瘤、恶性神经鞘瘤等实体肿瘤。
首创:支架载粒子 威力更强大
善于钻研的碘粒子,还学会借助外力,搭乘支架快车,打击肿瘤再升级。撑开的支架既能“疏通管道”,又能进行局部放疗防止肿瘤再次生长。
这次它的阵法是也是分步进行,先将装载碘粒子的支架被送到病灶处,支架张开的部分使得碘粒子暂时“落脚”在病灶处;第二步将真正的支架穿到卷起的“铁丝网”的中心,这个支架能起到真正撑开的作用,既疏通狭窄处,也让碘粒子在栓塞处“站稳脚跟”。
著名介入医学专家、中大医院院长滕皋军教授介绍,粒子支架技术是中大医院在国内外首创的,碘粒子可直接植入患者体内,也可通过粒子支架为患者提供先进有效的治疗。支架就是粒子的载体,可以撑开患者体内的狭窄腔道,在保证患者器官正常功能不受影响的情况下,起到治疗作用。最常见的放射性粒子食管支架,在解决吞咽困难的同时,对肿瘤进行局部内照射治疗。目前,放射粒子支架技术已由食道延伸应用到胆道梗阻、气管狭窄、肝癌晚期门静脉癌栓治疗、下腔静脉癌栓治疗等多领域。
创新:3D打印模板+碘粒子植入 双剑合璧
中大医院介入与血管外科碘粒子植入技术不断创新,在华东地区率先采用先进的3D打印技术,让对抗实体肿瘤的作战阵法更精准。
“没有3D模板时,医生是通过CT逐层、多次扫描判断病灶位置。有了3D打印技术,定位都是三维立体的,精确计算有效避开血管、神经和骨头。”郭金和介绍,3D打印好模板,粒子如何排列一目了然。手术时医生只要按模版中显示进行,布控和操作精准度提高,穿刺定位时间缩短,手术时间也相应缩短。
联合:多兵种作战 联合抗击肿瘤
郭金和指出,虽然碘粒子威力大,但与其他治疗方式联合作战,战力大增。碘粒子植入术也与其他介入方式一同对抗肿瘤,如对于肝内胆管细胞癌的治疗,也先用微波消融方式把肿瘤烫小,再进行粒子植入。
肿瘤的治疗还需多学科联合,各学科专家从各领域评估诊断,再提出系统化治疗方案。一般而言,早期肝癌适合手术治疗及消融术;中晚期肝癌则进行介入治疗;晚期肝癌则适合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和支持疗法。整个治疗中就需介入科、肝胆外科、肿瘤科、消化科、病理科等多学科合作,确定最适合患者方案。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郭蓓 刘敏 程守勤
为你推荐
资讯 专访精鼎医药郑唯玲:全球医药产业格局重塑中,中国从“市场红利”走向“创新红利”
中国医药创新已从全球产业链 “追随者”,成长为有自主话语权的 “参与者” 乃至 “引领者”,核心竞争力从单纯成本优势,升级为 “效率、质量、创新” 三位一体的综合实...
文/朱萍 2025-11-20 14:16
资讯 武田中国创新中心在蓉开幕,以患者为中心,加速共建数字医疗创新生态
TCIC是武田数字化创新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武田首个将同步推进数字医疗解决方案开发与落地应用的创新中心。
2025-11-18 14:40
资讯 全球首个FRα ADC爱拉赫®获常规批准,华东医药创新转型加速“开花结果”
该药物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1-3线系统性治疗的FRα阳性铂耐药卵巢癌(PROC),是目前全球首个且唯一获批用于该适应症的靶向FRα的ADC药物。
2025-11-17 18:55
资讯 改变焕新生!2025“鼓5人生”肺癌患者关爱公益徒步活动在沪成功举办
2025年11月16日,由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发起、爱心企业阿斯利康中国参与支持的“鼓5人生”肺癌患者关爱项目(以下简称“鼓5人生”项目)再度开启。
2025-11-17 16:20
资讯 腾迈医药获 2200 万美元 A 轮追加融资,加速 AI 驱动药物研发全流程创新
本轮融资由一村资本(V-Capital)与芯能创投(KHK Fund)共同领投,奥博资本、启明创投、成为资本、红杉资本等现有投资方悉数跟投。
2025-11-17 15:06
资讯 总金额超8亿美金,斯丹赛生物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CAR-T药物“出海”
近日,美国细胞治疗公司Lyell Immunopharma宣布,已获得Innovative Cellular Therapeutics(斯丹赛生物)LYL273(前身为GCC19CART)的全球权利,将进一步强化公司在实体瘤CAR-T领域的研发布局。
2025-11-16 21:42
资讯 美年健康发布国内首款 AI 衰老评估产品“血液学时钟”,抢占万亿长寿健康科技赛道
依托亿级健康大数据与前沿AI算法的创新产品,彻底突破了传统衰老评估依赖高成本组学检测的技术壁垒,将科学抗衰从高端科研与小众消费场景推向大众健康管理领域
2025-11-16 18:42
资讯 “人工智能+医疗卫生”应用,国家卫健委在各方面的考虑方向
到2027年,建立一批卫生健康行业高质量数据集和可信数据空间,形成一批临床专病专科垂直大模型和智能体应用,基层诊疗智能辅助、临床专科专病诊疗智能辅助决策和患者就诊智能服...
2025-11-14 22:54
资讯 依视路®星趣控® 2.0镜片H.A.L.T. MAX技术相关研究获国际医学期刊发表
近日,国际医学期刊《Translational Vision Science & Technology》(简称TVST)发表了一篇最新的同行评审研究论文,公布了评估搭载Highly Aspherical Lenslet Target (...
2025-11-14 19:45
资讯 扬厉医药完成亿元级B轮融资,启明创投独家投资
本轮融资由启明创投独家领投,公司现有股东泰福资本、杭州国资、润璋创投继续跟投,融资资金将全额用于多款核心产品的临床研究推进。
2025-11-13 17:26
资讯 直击医工转化核心命题,全球医疗科技创新生态大会勾勒中国源创新路径
波士顿科学、丹纳赫、西门子医疗三家全球领先的医疗科技企业,以开放协同的姿态诠释了“生态共融”的核心内涵,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文/张蓉蓉 2025-11-13 13: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