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T技术是癌症免疫疗法中的重要成员之一。然而,作为一种“活的药物”,CAR-T疗法的应用依然面临着很多挑战,包括缺乏足够的持久性、抗原逃逸会导致复发、安全性低以及生产制备等。不过,科学家们一直在尝试改进这类疗法。近日,发表在Cell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提出了利用CAR-T技术治疗癌症的新思路——作为药物输送系统。那么,不直接作为药的CAR-T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这篇题为“Loss of the HVEM Tumor Suppressor in Lymphoma and Restoration by Modified CAR-T Cells”的研究于9月29日发表在《细胞》杂志上。纪念斯隆-凯特林癌症中心的Hans-Guido Wendel博士和法国雷恩第一大学(Université Rennes 1)的 Karin Tarte是这一研究的共同通讯作者。
该研究提出,CAR-T细胞具有作为靶向递送工具的潜能。科学家们将这种新型CAR-T比作“微型药房”(micro-pharmacies),可用于精准的药物输送。这项研究不仅定义了导致淋巴瘤发展的关键病变,还鉴定出了一种潜在的新治疗模式。
该研究小组首次发现,一个关键的通路在约75%的人类滤泡性淋巴瘤中被阻断了。其中,在约50%的病例中,HVEM受体基因发生了突变。这些突变干扰了与抑制性受体BTLA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导致淋巴瘤生长,形成了支持性的微环境。
随后,研究人员注意到,这一通路中的关键分子能够用于淋巴瘤的治疗。他们开发了一种恢复HVEM功能的策略:利用工程CD19导向CAR-T细胞(engineered CD19-directed CAR T cell )将HVEM蛋白直接运输到淋巴瘤中。这类细胞经过特殊的设计,能够连续不断的产生可溶性的HVEM蛋白。这些CAR-T细胞通过寻找表达CD19的B细胞,将抗癌蛋白直接传递至肿瘤部位,并且留在肿瘤处,提供肿瘤抑制蛋白。这些“微型药房”在动物模型试验中产生了显着的治疗反应,并且比对照组(CAR-T 细胞和CD19 CAR-T细胞)更有效。
这一研究描述了一种修复肿瘤抑制性HVEM-BTLA互作的新方法,证实了CAR-T细胞除了用于直接攻击肿瘤外,还可以通过其它途径发挥抗癌作用。这种作为“微型药房”的新用法有望提高精准治疗的活性,降低对正常组织的影响和不必要的副作用。科学家们表示,还需要开展更多的研究来探索工程免疫细胞作为一个平台,输送抗肿瘤药物的这种新治疗模式。
近年来,T细胞过继免疫疗法的发展推动了癌症治疗。事实上,除了上述研究成果外,同日发表在Cell杂志上的另一项题为“Engineering T Cells with Customized Therapeutic Response Programs Using Synthetic Notch Receptors”的研究中,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等机构的科学家们开发出了另一种能够有效追踪肿瘤,释放特定抗体疗法的synNotch T细胞。在小鼠试验中,这种疗法能够消除癌症,并且不攻击正常细胞。
之所以称为SynNotch,是因为它是Notch蛋白(一种参与多种有机体中细胞间通讯的蛋白质,对正常发育至关重要)多个合成改变(synthetic alterations)的产物。synNotch受体一端伸出T细胞外,作为传感器组件,特异性地识别多种不同类型的疾病信号;另一端在细胞内,作为效应器组件,经设计后能够让细胞执行多种多样的反应。
除了输送药物外,经过编程后,synNotch细胞还能够以多种其它方式杀死癌细胞。此外,synNotch细胞还能够执行抑制免疫反应的“指令”,为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提供了可能性。
该研究的通讯作者Wendell Lim博士说:“SynNotch是一种通用的分子传感器,能够允许我们对免疫细胞进行编程。它们可以被定制成不同的特征和功能。当检测到了疾病组织中适当的信号时,它们就能够被触发,部署多种治疗武器。”Lim还表示,synNotch技术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应用到CAR-T细胞中,避开CAR-T疗法目前存在的一些局限性。
Customized Sensing and Transcriptional Responses Using the synNotch Receptor in T Cells
针对这两项研究进展,Cell杂志还发表了题为“Customizing Functionality and Payload Delivery for Receptor-Engineered T Cells”的Preview。文章指出,这两篇论文都取得了重要的进展,进一步丰富了细胞治疗学家的“工具箱”。
来源:生物探索
为你推荐
资讯 2025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新增“两院”院士名单
今日,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正式揭晓,共有144人当选。其中,共选举产生中国科学院院士73人,选举产生中国工程院院士71人。
2025-11-21 15:35
资讯 攻克疫苗佐剂卡脖子难题,百达信生物获超 3000 万 Pre-A 轮融资
本轮融资由专注生物医疗赛道的领航新界资本独家领投,所募资金将重点用于加速化学合成 QS-21 等核心佐剂原料的 GMP 生产基地建设,推动全球商业化进程,并拓展新型佐剂研发管线。
2025-11-21 15:31
资讯 修实生物完成近亿元 A 轮融资,深耕多肽生物合成加速全球化
本轮融资由老股东华泰紫金领投,拾萃资本追加投资,金鼎资本、湖南艾臣联合参与,小饭桌创投依托生态资源助力融资高效完成,资金将重点用于海外市场拓展与核心技术研发升级。
2025-11-21 15:30
资讯 鲲石生物完成 5000 万 A 轮融资 加码巨噬细胞药物攻坚实体瘤
本轮资金将重点用于推进第三代 CAR-M(嵌合抗原受体巨噬细胞)药物的临床转化及多管线布局,为实体瘤治疗领域注入创新动力。
2025-11-21 15:21
资讯 专访精鼎医药郑唯玲:全球医药产业格局重塑中,中国从“市场红利”走向“创新红利”
中国医药创新已从全球产业链 “追随者”,成长为有自主话语权的 “参与者” 乃至 “引领者”,核心竞争力从单纯成本优势,升级为 “效率、质量、创新” 三位一体的综合实...
文/朱萍 2025-11-20 14:16
资讯 武田中国创新中心在蓉开幕,以患者为中心,加速共建数字医疗创新生态
TCIC是武田数字化创新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武田首个将同步推进数字医疗解决方案开发与落地应用的创新中心。
2025-11-18 14:40
资讯 全球首个FRα ADC爱拉赫®获常规批准,华东医药创新转型加速“开花结果”
该药物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1-3线系统性治疗的FRα阳性铂耐药卵巢癌(PROC),是目前全球首个且唯一获批用于该适应症的靶向FRα的ADC药物。
2025-11-17 18:55
资讯 改变焕新生!2025“鼓5人生”肺癌患者关爱公益徒步活动在沪成功举办
2025年11月16日,由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发起、爱心企业阿斯利康中国参与支持的“鼓5人生”肺癌患者关爱项目(以下简称“鼓5人生”项目)再度开启。
2025-11-17 16:20
资讯 腾迈医药获 2200 万美元 A 轮追加融资,加速 AI 驱动药物研发全流程创新
本轮融资由一村资本(V-Capital)与芯能创投(KHK Fund)共同领投,奥博资本、启明创投、成为资本、红杉资本等现有投资方悉数跟投。
2025-11-17 15:06
资讯 总金额超8亿美金,斯丹赛生物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CAR-T药物“出海”
近日,美国细胞治疗公司Lyell Immunopharma宣布,已获得Innovative Cellular Therapeutics(斯丹赛生物)LYL273(前身为GCC19CART)的全球权利,将进一步强化公司在实体瘤CAR-T领域的研发布局。
2025-11-16 21:42
资讯 美年健康发布国内首款 AI 衰老评估产品“血液学时钟”,抢占万亿长寿健康科技赛道
依托亿级健康大数据与前沿AI算法的创新产品,彻底突破了传统衰老评估依赖高成本组学检测的技术壁垒,将科学抗衰从高端科研与小众消费场景推向大众健康管理领域
2025-11-16 18: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