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羹2500亿元的第三方影像市场,这5个问题你必须知道

医疗器械 来源:健康点healthpoint 作者:刘伟奇
2018
03/30
10:03
健康点healthpoint
作者:刘伟奇
医疗器械

2016年8月国家卫计委发布了《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基本标准(试行)》,从国家政策层面给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开了一个绿灯。在此政策鼓励下,各路资本纷纷冲入这个市场,希望能够跑马圈地抢占市场。然而这个领域门槛很高,如果没有强有力的运营能力,重资产投入之后有可能举步维艰。

如果想进入第三方医学影像,有五个重要问题在一开始就要想清楚:

一、我国医学影像市场到底有多大?

市场规模有多种说法,但没有准确数据。通过分析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可以测算出2017年医院全年检查费(主要包括影像检查和检验)收入约为3000亿元,按照一般医院检查和检验各占一半的行业经验,医院的影像检查费约为1500亿元。再加上基层医疗机构的市场,整个医学影像市场应该约为2000亿元左右。预计到2020年,应该会增长到2500亿元左右的规模。


医学影像市场的增长,很多人归因于医院大处方、大检查所致。其实这样说是不准确的:

(1)以前没有核磁和CT,医生也一样为患者看病。原来照X光的疾病,现在用CT诊断,这是过度检查吗?其实说不清。随着医学设备的进步,检查费的下降,大型医疗设备应用越来越普遍,原来的临床指南也需要与时俱进。所以影像市场的需求,不仅跟按照指南的患者诊断需求相关,也跟患者收入水平和检查费用多少有关。

(2)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医生愈来愈依赖现代化诊断设备是必然的趋势。指望现代医生还依赖视触叩听、望闻问切已经不现实。

(3)医患关系的紧张,导致充分检查变成医生的自我保护。谁能保证发烧是普通流感,而不是埃博拉病毒呢?

再加上老龄化的冲击,医学影像检查的需求会长期上涨。

二、第三方医学影像市场到底有多大?

中国原来是没有第三方医学影像服务的,各家医院都是自己购买设备。受限于体制,公立医院喜欢购买大型医疗设备,特别是高端设备。既可以提升医院形象,相关人员又有实际好处。导致中国大部分地区,影像设备都是超配的(即一个地区的设备大多数都是闲置的,不能达到满负荷运作)。同样受限于体制,这些闲置的设备无法为第三方所使用,造成资源的大幅度浪费。

新医改之前的医疗市场明显的特点是:

(1)在大城市,知名医院的医疗设备众多,但患者更多,导致患者等待周期很长;中间层的医院(例如二级医院)也有不少设备,但是患者较少,存在大量闲置;基层医疗机构也有少量患者,但却缺乏设备。检查不能得到满足的患者,通过部分军队医院和公立医院社会化投放的设备来消化。

(2)在小城市,当地最大的中心医院或人民医院,设备和患者量基本匹配,很少存在排队现象。其他部分医院配有设备,但是患者寥寥。小城市最大的问题是影像拍摄标准化程度低,影像诊断能力较弱。部分经济不发达地区设备配置较差,还有提升空间。


新医改之后,国家在大力推行分级诊疗,希望患者留在基层城市和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疑难重症才转诊到大医院。在医学影像市场,国家出手做了四项重大改革:

(1)军队医院改革,停止有偿服务。导致所有影像设备投放项目终止,不能再运营;

(2)检查费大幅下降,让影像科从医院的利润丰厚部门,变成薄利甚至亏损部门(在医院全成本核算下);

(3)将大型医疗设备从“非行政许可事项”变成“行政许可事项”,加强对公立医院购买设备配置证的审批;

(4)推出鼓励独立影像中心和共享影像资源等社会化办医措施。

国家思路很明确,推动分级诊疗必定要扶持第三方影像服务,减少国家投入,控制医疗费用,加强社会投入。

然而原来的市场结构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第三方影像这一新兴领域需要从原有行业土壤成长出来难度较大,现阶段第三方影像市场只有两部分:

(1)军队医院和公立医院退出留下的市场空白,这个部分在大城市占了影像市场5%-33%的规模,每个城市情况差异较大;

(2)基层县级市和地级市影像设备更新换代的需求,通过第三方影像中心,将原来的设备销售变成了影像中心合作。这个市场难以估计,要看具体地区需求和机会,更要看运作方是否能整合当地资源,说服医院不再自己购买而是跟第三方合作。

这两部分市场估算应为150亿-200亿元的规模左右。

三、投资第三方影像中心的挑战是什么?

当前投资影像中心,需要迈过三大门槛,即医疗牌照、设备配置证和患者来源。

虽然2016年国家出台影像中心标准,但全国各个地区落地速度和力度大不一样。影像中心申请需要遵循医疗机构设置申请流程办理,周期较长。由于影像中心涉及较多大型医疗设备,环评要求更高,选择合适的场地比一般医疗机构难度更大。而且医疗机构申请流程不合理,设置医疗机构的场地需要先行租赁,一家医疗机构申办可能长达半年到一年,如果最终不能获批,前期场地费用就全部打水漂了。

获取影像中心设置审批之后,关键是要为大型医疗设备申请配置证,其中包括甲类的PET-CT,乙类的核磁,CT等。国家在收紧公立医院的设备审批,放开民营医疗机构购买医疗设备。但这个政策执行较慢,落地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相对于前两个门槛,患者来源才是独立影像中心最大的门槛。针对目前第三方影像的市场:

(1)针对军队医院和公立医院退出的市场空白,需要具备很强的获取患者能力;

(2)针对基层医院设备更新换代的需求,患者来源可以依赖原有医院患者量。但要说服医院不自己购买设备,而是采取第三方影像中心的方式操作,就需要做大量政府和公立医院工作。


除了三大门槛之外,影像中心的成本高企。前期投入包括设备投入(根据设备档次和开展项目不等,需要2000万至5000万元)、筹备期房租、开办费等。运营期主要成本包括房租费用、患者流量费用、运营人员薪酬福利等。如果服务患者量不能超过盈亏平衡点,就面临亏损风险。

四、做好影像中心需要具备哪些核心能力?

如果想成功运营影像中心,甚至建立连锁型影像中心服务体系,需要具备四项能力:

(1)资金实力:能提供长期资金支持,这是基础能力。

(2)运营能力:具备市场化获取患者流量能力,或者能与已有患者流量的公立医院建立紧密合作关系。两者能力必须具备其一,影像中心方能持续生存。

(3)专家资源:影像中心应该能汇聚全国顶尖的影像检查技术和诊断专家,提升影像检查质量,并通过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将优质诊断能力下沉到基层医疗机构,凸显出第三方影像服务的优势。

(4)连锁化管理:传统影像投放公司,虽然在全国具有很多项目,但是各自为政,缺乏统一化标准化管理能力,没有协同效应。大医院院内的影像科和第三方影像中心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管理模式,公立医院出来的影像科管理者无法适应市场要求,目前缺乏连锁化医疗机构管理人才。在民营医疗机构兴起的今天,这在医疗各个细分领域都是一个难题。

五、第三方影像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的?

美国独立第三方影像中心市场规模约为170亿美元,占据整个影像服务市场40%左右。参考美国的发展经验,影像中心由于资产较重,地域性较强,覆盖半径有限,影像中心市场较为分散,最大的Radnet影像中心数量仅占整个市场的5%左右。近年来各家影像中心主要依赖兼并收购来扩大规模,并且由于医保压力,各家影像中心纷纷寻求与医院联合。这些发展趋势在中国也会重现。

但中国的医疗环境跟美国差异巨大,目前制约第三方影像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更多是国家政策推行速度和力度,特别是分级诊疗。分级诊疗实现的越深入推行速度越快,第三方影像发展越快。如果大医院真的取消门诊,转而只接受转诊和急诊患者,第三方影像势必迎来井喷发展。国内原有的影像设备已经超配,大规模重复投入建设浪费较大,再加上患者就诊量有很强的季节性和周期性变化,如果能够通过医联体的方式整合影像资源统一为患者服务,按照患者需求和医生要求分派检查安排,将极大提高医疗效率和质量,降低整体成本。

来源:健康点healthpoint   作者:刘伟奇

(原标题:分羹2500亿元的第三方影像市场,这5个问题你必须知道)

为你推荐

创新技术赋能高血压防治——美敦力进博会圆桌共议难治性高血压管理新路径资讯

创新技术赋能高血压防治——美敦力进博会圆桌共议难治性高血压管理新路径

来自临床、公共卫生、政策研究及行业领域的多位专家汇聚一堂,共同探讨创新疗法RDN(肾动脉交感神经消融术)在中国高血压防治体系中的临床应用、卫生经济学价值及未来发展方向。

2025-11-07 17:43

GSK第八次亮相进博会资讯

GSK第八次亮相进博会

2025年11月6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葛兰素史克展台正式揭幕,而这已是GSK连续八年参展进博会。

2025-11-07 12:54

依视路星趣控全“星”解决方案闪耀进博会舞台资讯

依视路星趣控全“星”解决方案闪耀进博会舞台

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作为依视路陆逊梯卡旗下领先的儿童青少年近视管理品牌,“进博宝宝”依视路星趣控携全“星”解决方案重磅亮相

2025-11-07 12:42

可充电、可感知闭环脑起搏器Percept™ RC亮相第八届进博会,应用脑机接口技术造福帕金森病患者资讯

可充电、可感知闭环脑起搏器Percept™ RC亮相第八届进博会,应用脑机接口技术造福帕金森病患者

作为全球脑起搏器领域的重磅产品,美敦力可充电、可感知闭环脑起搏器Percept™ RC亮相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2025-11-07 11:24

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身肿瘤赛道,从多发性骨髓瘤破题应对老龄化健康挑战资讯

葛兰素史克中国投身肿瘤赛道,从多发性骨髓瘤破题应对老龄化健康挑战

权威专家、北京中康联公益基金会代表等领域内各方济济一堂,就MM患者治疗现状与创新诊疗展望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2025-11-07 11:18

共塑“三高一疹”医防协同新格局,共拓疾病预防新边界资讯

共塑“三高一疹”医防协同新格局,共拓疾病预防新边界

GSK合力共享进博机遇,携手构建成人疫苗立体化新生态

2025-11-06 23:24

首次亮相进博,索诺瓦全链条创新方案助力听力健康行业高质量发展资讯

首次亮相进博,索诺瓦全链条创新方案助力听力健康行业高质量发展

现场,索诺瓦展示了全链条创新听力健康解决方案,其中包括峰力AI人工智能全能系列助听器亚洲首展,AB核磁共振兼容的人工耳蜗技术等。

2025-11-06 22:24

从“可治”到“可愈”,罗氏“血液群星”闪耀进博资讯

从“可治”到“可愈”,罗氏“血液群星”闪耀进博

以进博之窗,与氏界相“愈”,同心共筑生态,驶向生命浩瀚

2025-11-06 20:52

百济神州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超275亿元,已超去年全年营收资讯

百济神州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超275亿元,已超去年全年营收

第三季度,百济神州单季度营收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00 77亿元,同比增长41 1%;产品收入延续高速放量态势,实现99 54亿元,同比增长40 6%。

2025-11-06 20:42

携手打造健康新生态,聚焦发育性癫痫性脑病的科学突破与全方位支持资讯

携手打造健康新生态,聚焦发育性癫痫性脑病的科学突破与全方位支持

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下称“进博会”)期间,由寇德罕见病中心与灵北共同发起的“构建DEE健康新生态:聚焦发育性癫痫性脑病的科学突破与全方位支持”圆桌论坛成功举办。

2025-11-06 20:34

罗氏制药“AI+科研”亮相进博,打造医学创新新生态资讯

罗氏制药“AI+科研”亮相进博,打造医学创新新生态

罗氏制药中国携手商汤医疗以及若生科技联合发布“小罗智多星”AI科研解决方案,并且分享了“MDT智能体”这一创新工具。

2025-11-06 20:23

灵北亮相第八届进博会,展示神经专科与神经罕见病领域创新成果资讯

灵北亮相第八届进博会,展示神经专科与神经罕见病领域创新成果

展示了其针对发育性癫痫性脑病(DEE)的创新疗法,并分享了在偏头痛预防性治疗方面的最新进展,以及为推动创新疗法、药物惠及更多中国患者而做出的不懈努力。

2025-11-06 20:19

 Cytiva 启动Stax深层膜堆本土化生产, 以中国速度交付全球品质资讯

Cytiva 启动Stax深层膜堆本土化生产, 以中国速度交付全球品质

采用与全球一致的材料与质量标准,交付周期缩短70%,并通过提速响应客户服务需求,提升客户体验与供应韧性。

2025-11-06 20:10

“罗氏神经科学前沿分享及未来生态共建启动仪式”亮相进博会资讯

“罗氏神经科学前沿分享及未来生态共建启动仪式”亮相进博会

“众智启新卷,同心绘神章——罗氏神经科学前沿分享及未来生态共建启动仪式”在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罗氏展台举行。

2025-11-06 20:00

两大心血管创新药全球首秀!“进博全勤生”赛诺菲创新再出圈资讯

两大心血管创新药全球首秀!“进博全勤生”赛诺菲创新再出圈

连续八年全勤参展进博会的赛诺菲此次带来了心血管领域两大创新药——阿夫凯泰片和普乐司兰钠注射液的全球首秀。

2025-11-06 19:26

速福达®家庭流感阻断新数据亮相进博,携手多方共筑健康“防护链”资讯

速福达®家庭流感阻断新数据亮相进博,携手多方共筑健康“防护链”

流感创新药速福达®(玛巴洛沙韦)携家庭阻断传播最新临床数据及跨境健康防护方案亮相本届进博会。

2025-11-06 19:13

 “心肾守护 循证科普”专题活动亮相进博会,塑造健康科普新理念资讯

“心肾守护 循证科普”专题活动亮相进博会,塑造健康科普新理念

由天津市互联网医学科普协会发起,积极响应“健康中国”行动号召的“心肾守护 循证科普”项目,在诺华展台成功举办了专题活动。

2025-11-06 19:13

四赴进博,爱尔康全面赋能眼健康解决方案创新可及资讯

四赴进博,爱尔康全面赋能眼健康解决方案创新可及

2025年11月5日,全球眼健康引领者爱尔康亮相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2025-11-06 19:02

赛诺菲携多项全球领先创新成果亮相第八届进博会资讯

赛诺菲携多项全球领先创新成果亮相第八届进博会

追寻奇迹,筑梦为你,共创“健康中国”新篇章

2025-11-06 1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