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融合研究力量,推进前沿研究的临床转化,2024年4月20日,由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上海)、上海感染与免疫科技创新中心、上海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等临床与科研院所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东方国际感染病学术周(Oriental ID Week)暨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上海)合作论坛在上海召开。临床、科研、流行病学等各领域权威专家学者齐聚一堂,聚焦国际和国内感染病最新研究成果与进展、探索感染学科新发展格局。为应对重大传染病和感染病的挑战,本届学术周围绕传染病监测预警与临床快速反应、结核病、病毒性肝炎、艾滋病、临床微生物与精准诊断、细菌耐药、真菌感染、热带病以及感染病临床研究网络建设、感染传染学科体系建设、感染病临床基础交叉与转化等十大科学方向,设置了相应的分会场,学术成果丰富、覆盖面广,既呈现当前感染与传染性疾病的研究进展与临床前沿,也针对临床需求与感染性疾病防治的临床实战。
中国工程院庄辉院士、李兰娟院士,中国科学院王福生院士,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科技教育司顾金辉副司长、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闻大翔主任、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传染病防控司机构管理处张俊处长、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科技教育司项目二处徐鹏辉一级调研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中心赵雁林主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流感中心王大燕主任等领导及知名专家学者出席了开幕式。
大会开场视频通过一部宣传短片回顾去年学术周的盛况,同时展示了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的部分工作成果。自成立以来,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以传染病消除、新发突发传染病的准备与应对、常态化感染性疾病防治能力提升为核心任务,紧密整合高质量临床资源,建立应对未来传染病大流行的临床流行病监控与应对体系,目前临床监测体系已覆盖全国7大行政区域内的100多家医疗机构以及500多名杰出研究者,构建了覆盖全国的感染病流行病学研究网络平台。为推动国内传染病临床试验水平提升,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签约首批17家医疗机构布局建设临床研究基地,形成临床试验网络,共同开展高质量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助推科研成果转化。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大会主席张文宏教授对所有到场的嘉宾表示诚挚的欢迎和感谢,并强调感染科要持续发展,需尽早做好感染病的预警、监测和精准诊断,着手建立国际标准的感染病临床研究体系,和交叉学科开展合作,共同发展,促进创新。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终身教授翁心华在视频致辞中提到,感染病的临床救治目前仍面临诸多挑战,对感染科医生来说,既要训练临床思维,也要拥抱研究带来的诊断治疗技术手段的进步。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院长毛颖教授在开幕式上指出构成新质生产力的四个必要条件:一是借助国家医学中心的平台融合研究力量,在联合攻关上取得新的突破,深化合作友谊;二是在强化科技力量上凸显新成像,推动临床转化;三是在赋能高质量发展上打开新局面,促进创新发展;四是在构建开放创新的生态上,展现新气象。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闻大翔主任在致辞中肯定了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成立3年以来为上海及全国的传染病防控工作做出的积极贡献。他指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是“上海市传染病临床诊治网络体系”的示范诊治中心,依托华山医院建立的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牵头建立的覆盖全国的传染病监测网络,可助力实现医防融合,稳定持续监测病原及临床表现。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科技教育司顾金辉副司长表示,我们要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不断提升传染病防治的科技支撑能力,加快新技术、新方法、新药物的研发应用,充分发挥感染病领域的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在临床、科研、教学、公共卫生服务等方面的引领作用。
中国科学院王福生院士表示,本次论坛提供了一个宝贵的交流与合作平台,各位同道能够在此分享最新科研成果,探讨疾病防控策略,促进临床诊疗规范。
中国工程院李兰娟院士在视频致辞中提到,面对全球传染病的挑战,各位同道一直秉持团结协作的精神,共同致力于防控工作和科学研究。希望大家继续增强交流合作,携手同行。
中国工程院庄辉院士在致辞中回顾了中国在天花、脊髓灰质炎、霍乱等传染病的防控历史和取得的成就,并强调了科学防控的重要性,期待大家通过大会的学习,未来把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做得更好。
传染病消除
围绕“传染病消除”这一主题,王福生院士分享了慢性乙肝和艾滋病临床治愈进展与挑战,临床治愈是慢性乙肝抗病毒治疗的理想终点,但目前成人CHB治愈依然很难,低龄儿童CHB治愈相比较容易。因抗病毒治疗覆盖率的提升以及药物的不断进展,HIV感染率及死亡率在逐年下降,尤其是“鸡尾酒”疗法(ART)降低了艾滋病的死亡率。
在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主任李太生教授和张文宏教授的主持下,王福生院士、重庆医科大学校长黄爱龙教授、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技术官员陈仲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治中心赵雁林主任就该主题展开了讨论,分别从艾滋病、乙型肝炎、结核病等传染病领域的发展和现状进行阐述,涵盖了诊断、疫苗和药物等方面的技术进步及未来挑战,强调了技术革新的重要性。
感染病防控体系建设
我国一贯重视感染病防控体系建设,针对该主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院长金荣华教授从医生的视角分享了新发突发传染病医防协同与科学研究,传染病大流行对现有医疗服务模式、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和社会人群健康管理影响巨大,构建应急准备和响应系统很关键。
讨论环节由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王贵强教授和张文宏教授共同主持,首都医科大学全科医学与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吴浩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余祖江教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常务副院长李家斌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院长金荣华教授和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院长鲁晓擘教授基于医院的感染病防控经验,发表了相关见解。探讨了如何构建更加完善的感染病防控体系,提高公共卫生和医疗机构的应急响应能力,尤其要重视防治体系还较为薄弱的基层医疗单位。
医防融合中的传染病监测与精准诊治
医防融合中的传染病监测与精准诊治是本次学术周的重点主题之一。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传染病防控司机构管理处张俊处长介绍了当前我国传染病监测体系的建设情况,并表示我们不仅要关注传染病综合医院,还要重视综合医院的感染科,国家疾控局传防司会大力支持感染科的建设与发展。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流感中心王大燕主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科主任胡必杰教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贾海波教授等专家就该主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希望通过医防融合将临床诊治与公共卫生干预相结合,依据实时监测数据和流行病学分析,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
第二届东方国际感染病学术周暨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上海)合作论坛即日起至4月25日落幕。学术周采取线上线下结合形式,为感染病学科及亚学科的专家学者提供多元化的交流学习平台,深入探讨感染病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治疗策略及未来趋势,为相关疾病的防控及诊治工作带来新的思考,为下一步的科研和临床工作指引方向。展望未来,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将继续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携手各方,为推动我国乃至全球感染病防治事业的发展贡献重要力量。
为你推荐

阿斯利康携四项重磅研究首发数据亮相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
DESTINY-Breast11与DESTINY-Breast05两项研究入选主席研讨会(Presidential Symposium),凸显德曲妥珠单抗在治疗HER2阳性早期乳腺癌中的潜在价值
2025-10-14 18:24

碧迪医疗首款港澳药械通器械获批,中国恶性胸腔积液治疗实现全球同步
2025年10月14日,碧迪医疗与佛山复星禅诚医院(以下简称佛山禅医)联合举办了“湾区新生力,碧有大未来”GBA-PleurX首发仪式,正式宣告 PleurX 隧道式长期留置引流(IPC)系统...
2025-10-14 18:20

石药集团GLP-1减肥适应症药物上市申请获国家药监局受理
10月13日晚间,石药集团发布公告称,其附属公司石药集团百克(山东)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依达格鲁肽α注射液的新药上市申请已获得国家药监局受理。
2025-10-14 14:37

国家医保局办公室 国家中医药局综合司开展中医优势病种按病种付费试点
在国家统一指导下,遴选15个左右省份或地级市开展中医优势病种按病种付费试点。用2一3年时间先行先试积累一批中医药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经验,并逐步向全国推广。
2025-10-14 14:27

安斯泰来将在ESMO 2025展示其研发管线和产品组合的突破性进展
近日,安斯泰来制药集团(TSE:4503,CEO:冈村直树,以下简称“安斯泰来”)宣布,在2025年10月17日至21日举行的欧洲肿瘤医学学会(ESMO)
2025-10-13 16:21

上海睦邻医药完成2850万元A轮融资,布局医药零售“最后一公里”
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智能药柜网络扩张、技术系统升级与市场拓展,进一步巩固其在数字化医药服务领域的创新地位。
2025-10-13 13:13

第十一批国家药品集采审核通过企业信息公布
10月11日,国家组织药品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关于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企业相关信息的公示》,对已通过第十一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信息审核的企业相关信息进行公示。
2025-10-12 12:46

2025世界精神卫生日绿丝带系列活动成功举办,聚焦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改善
今年10月10日是第34个世界精神卫生日,由渡过抑郁患者社区主办、灵北中国公益支持的2025世界精神卫生日绿丝带系列活动——“焕新认知,重回美好”公益科普活动暨抑郁症患者艺术...
2025-10-11 14:16

全球首个可皮下注射的C5补体抑制剂卓倍可在华获批用于治疗全身型重症肌无力
NMPA批准泽卢克布仑钠与常规治疗药物联合治疗抗乙酰胆碱受体(AChR)抗体阳性的成人全身型重症肌无力(gMG)患者
2025-10-11 14:10

Cytiva全力推动实体瘤in vivo CAR-T细胞疗法变革, 目标将生产成本降低至十分之一
丹纳赫集团旗下的全球生命科学领域的先行者Cytiva(思拓凡)将主导开发一款用于治疗胃肠道 (GI) 癌症的变革性in vivo CAR-T细胞治疗平台,并大幅降低生产成本
2025-10-11 11:24

BMS 15亿美元收购体内CAR-T研发公司Orbital Therapeutics
美东时间10月10日,百时美施贵宝宣布同意以15亿美元现金收购生物技术公司Orbital Therapeutics,收购包括一款在研下一代CAR-T细胞疗法OTX-201,该项目在体内重编程细胞,具有治...
2025-10-11 10:40

云顶新耀艾曲莫德亚洲临床数据登顶刊,50亿级单品商业化进程提速
艾曲莫德(VELSIPITY®,etrasimod)亚洲多中心Ⅲ期临床ENLIGHT UC研究(ES101002)结果,已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柳叶刀》子刊《The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柳叶刀胃肠病学和肝病学》)。
2025-10-10 1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