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晚间,证监会发布消息称,同意上海之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之江生物”)科创板IPO注册。
据此前之江生物招股说明书(注册稿)显示,本次拟公开发行股票不超过 4,867.6088 万股,募集资金13.6亿元,主要用于体外诊断试剂生产线升级项目、分子诊断工程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营销与服务网络升级项目、产品研发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产品布局
之江生物于2005年在张江科学城成立,专注于分子诊断试剂及仪器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国内感染性疾病分子诊断产品最为齐全的企业之一,目前已开发400余种产品,覆盖了绝大多数国家法定传染病。2020年1月26日,之江生物获得了国家药监局颁发的国内首个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医疗器械注册证。5月22日,之江生物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被列入WHO应急使用清单(EUL),可为WHO成员国和各意向采购方提供采购依据。此外,其针对埃博拉病毒和寨卡病毒的核酸检测试剂等也均曾被纳入EUAL。
目前,之江生物拥有纳米磁珠制备技术、锁核酸和小沟结合物共修饰核酸片段技术、全自动核酸提取技术、多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高通量测序样本前处理技术等一系列核心技术;自主开发了核酸提取试剂、核酸检测试剂、多系列核酸提取设备等产品,并已获得分子诊断试剂类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35项;同时,推出了包括Autrax全自动核酸检测前处理系统、EX系列自动核酸提取仪、便携式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仪(Mic qPCR)、Autra Mic一体化核酸检测系统等。未来将进一步向高通量测序、全自动分子诊断流水线、分子POCT等领域拓展。
分子诊断试剂的主要类别及具体产品
主要仪器设备
营收情况
招股书显示,2020年1-6月,之江生物主营业务收入为81,187.08万元(审阅数),较2019年全年增长219.31%,新冠检测试剂相关产品的销售是其业绩大幅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
2020年1-6月,其新冠检测试剂盒销售收入达到47,721.41万元(审阅数),核酸提取试剂盒销售收入达到6,039.60万元(审阅数),合计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66.22%。
此外,在各地新冠检测能力、检测效率提升要求的大背景下,其分子诊断仪器销售数量大幅提升,2020年1-6月销售收入达到14,101.96 万元(审阅数),相较 2019 年全年销售收入增长447.41%。
不过其传统的其他分子诊断试剂产品由于产能限制及疫情期间医疗终端的总体接诊人数减少,相比同期销量上有明显下降。之江生物不包含新冠检测试剂盒在内的核酸检测试剂盒2020年一季度销售收入为3,040.98万元,相较2019年一季度下降幅度为45.09%。不过随着后期常规产品相关的医疗秩序恢复等,其销售收入在2020年1-6月整体达到12,514.18万元(审阅数),较去年同期上升10.77%。
招股书显示,新冠疫情除对该公司产品销售收入结构产生影响外,对产品销售区域构成也产生了重大影响。2017-2019 年之江生物主要以境内销售为主,境外销售占比仅2%左右,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暴发使得境外销售规模大涨,2020年1-6月,其境外销售金额为 21,316.75万元(审阅数),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大幅提升至26.26%。
不过招股书指出,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业绩上升具有偶然性,未来业绩增长存在不可持续的风险:首先,此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持续时间存在不确定性;其次,不少企业的新冠病毒检测产品已逐步获批上市;再者,疫苗产品正在紧密研发过程中,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产品的市场需求将进一步下降。
终端客户
招股书显示,之江生物经销商终端客户主要为各级医院、各地疾控中心及政府客户等,其报告期内终端客户具体构成情况如下表所示:
2017 、2018 、2019、2020 年度,终端客户为三级医院、二级医院、疾控中心、政府客户的合计收入占全部经销收入比例分别为 85.25%、83.05%、 73.93%、 86.45%。
报告期内,之江生物向前五名客户的销售情况
产品营收占比
之江生物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核酸检测试剂盒产品的销售.
根据其报告期内主营业务毛利率的构成可以看到,同样是核酸检测试剂盒占据大头。
销售模式
盈利模式上,之江生物通过向下游医疗机构、第三方医学检验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等机构及配送商、经销商等客户销售分子诊断试剂及仪器设备从而实现收入和利润。
之江生物报告期内销售模式占比
研发投入
2017-2019年,之江生物的研发费用分别为2010.16万元、1992.45万元、2340.50万元,2020年一季度为690.71万元,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0.43%、8.88%、9.04%、3.17%,除20230年第一季度,其他基本与行业平均水平相当。
报告期内,之江生物研发投入及其占营业收入的比例
同行研发费用率对比
风险考量
招股书披露,目前之江生物的主要原材料如Taq酶-I、引物探针、Autrax模块、Mic qPCR仪模块等为进口采购,采购金额占采购总额比例均在50%以上,主要进口国家为美国、德国、瑞士、澳大利亚。虽然目前该公司未被列入美国“实体清单”,不存在从美国进口受限的情况,但鉴于其主要原材料供应来自进口,若国际贸易政策出现变动、供应商所在国与中国发生贸易摩擦,进口采购将受到限制,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一定的影响。
此外,目前“两票制”主要针对药品、高值医用耗材,诊断试剂企业只有在部分省份被要求执行,但随着该制度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预计诊断试剂企业将被逐步纳入范围。从长期来看,随着“两票制”的推进,如果不能顺应医疗改革的方向,及时制定相关应对措施,对经销商体系进行优化,可能会面临经营业绩下滑的风险。
行业竞争
全球分子诊断行业不断发展,根据华夏基石《中国医疗器械上市公司发展白皮书-体外诊断篇(2019)》,预计到2020年,分子诊断市场规模达到125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为17.01%。目前国内主要涉及分子诊断的企业除之江生物外,还包括达安基因、圣湘生物、硕世生物、热景生物、凯普生物、艾德生物等。
根据各企业发布的2020半年报显示:
达安基因:营业收入约为21.33亿元,同比增长313.6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7.78亿元,同比增长1186.48%。
圣湘生物:营收超过21亿元,同比增长1159.39%,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32亿元,同比增长近147倍。
硕世生物:营业收入572,537,940.25元,同比增长368.6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07,630,223.10元,同比增长923.3%。
热景生物:营业收入89,900,252.65元,同比下滑4.3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953,447.34元,同比下滑82.94%。
凯普生物:营业收入505,537,512.64元,同比增长59.4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8,985,345.14元,同比增长115.43%。
艾德生物:营业收入2.8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4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080.46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38%。
来源:医谷网

为你推荐

之江生物科创板IPO,同行竞争营收盘点
12月8日晚间,证监会发布消息称,同意上海之江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之江生物”)科创板IPO注册。据此前之江生物招股说明书(注
2020-12-09 14:19

同时满足消防和GMP要求!欧洁重磅新品火热上市,开启洁净解决方案新时代
近日,专注高端洁净领域产品制造整体解决方案厂商上海欧洁推出了全新重磅新品与平台系统,即欧洁F系列洁净防火门窗和肯赛思智能购买体验平台。
2020-12-08 18:52

罕见病创新药维万心®开出华东地区首张处方
今日(12月8日),近期在国内获批上市的罕见病创新药物维万心®(氯苯唑酸软胶囊,Vyndamax®,61mg)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开出了华东地区首张处方。维万心是全球首...
2020-12-08 17:05

安捷伦力推定制性产品和解决方案,继续深耕中国本土化市场
近日,安捷伦科技公布了其2020财年的营收业绩,财报显示,安捷伦2020财年总营收从上一年度的51 6亿美元增至53 4亿美元,同比增幅达到3%,核心收入同比增长1%。“需要特别指出...
2020-12-08 16:18

第四个国产阿达木单抗上市,首个国产上市产品前三季度揽超1亿元
昨日(12月7日),据国家药监局官网药品批准证明文件待领取信息显示,复宏汉霖阿达木单抗生物类似药(商品名:汉达远,HLX03)在中国获批上市,用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
2020-12-08 13:21

从广谱套餐到个性化 美年健康打造体检单品爆款的背后逻辑
2020年8月28日,漫威电影《黑豹》男主角查德维克·博斯曼因结肠癌去世,年仅43岁。事实上,结直肠癌是少数可在早期被筛查出的癌症,如果能早发现早治疗,约有90%以上的患者可以...
2020-12-08 13:10

和元生物获得腾讯亿元级独家投资,拟申报科创板上市
近日,和元生物技术(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和元生物”)宣布完成亿元C+融资,本轮融资由腾讯独家投资,仅仅是今年,和元生物就完成了四轮融资,最近的一次是在今年9月,其...
2020-12-08 11:11

聚焦ASH 2020:ROR1 ADC赛道有何看点?
两款靶向受体酪氨酸激酶样孤儿受体1( ROR1)药物在本届ASH年会上公布了最新数据,这其中包括ROR1单抗(Cirmtuzumab)和ROR1 ADC(VLS101),数据显示两款药物都具有可控的安...
2020-12-08 10:09

医药人员最新工资水平公布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2019年企业薪酬调查信息》,发布的60个职业中,医药制造人员以4 71万年薪(中位数),排在第41位。排名
2020-12-07 16:05

国内首个BCL-2抑制剂维奈克拉获批
近日,中国国家药监局官网信息显示,艾伯维与罗氏共同开发的BCL-2抑制剂维奈克拉片(venetoclax,ABT-199)的上市申请受理号已更新为“审批
2020-12-07 15:18

拟11亿元“贱卖”HPV疫苗子公司引质疑,沃森生物紧急改口暂时不卖了!
今日(12月7日),沃森生物发布公告称,暂不将《关于签署上海泽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及增资协议的议案》提交公司2020年第六次临时股
2020-12-07 13:53

金斯瑞子公司传奇再次公布CAR-T临床数据,总缓解率达97%,研究者期待用于更前线治疗
2020年12月5日,香港上市公司金斯瑞生物旗下子公司传奇生物(纳斯达克:LEGN)公布了西达基奥仑赛(cilta-cel)的CARTITUDE-1研究(NCT03548207)的最新数据。
2020-12-06 14:27

真实世界证据可用于11种常见情形医疗器械临床评价
近日,国家药监局发布《真实世界数据用于医疗器械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及相关解读,明确真实世界数据可用于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临床评价,包括上市前临床评价及上市后...
2020-12-05 21:57